鐵礦石談判或將不了了之 鋼鐵行業應立足長遠謀發展

2010年05月04日 08:54  新華網 我要評論

    去年的鐵礦石談判最後實際上是不了了之,今年的談判似乎又有重蹈覆轍的危險。

    雖然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示“談判仍在進行”,但對於三大礦山提出的漲價要求和季度定價方案,鋼廠幾乎沒有能力拒絕。礦山可以兩個月不開工,但鋼廠的高爐不能隨便停産。鐵礦石不買不行,中鋼協對此也只能表示理解。

    “鋼廠出於自身生産的需要,可與礦山約定臨時價格採購鐵礦,但要遵守協會統一規定的條件。”羅冰生説。這意味著,如果今後我方談判代表寶鋼能與三大礦山達成某種協議,其他鋼廠依然要跟隨。

    一家大型鋼廠鐵礦石進口部門負責人也説:“4月份以後,我們仍能從三大礦山買到長協礦,但價格暫時未確定。”

    但是,如果我方與三大礦山達不成什麼協議呢?那就是不了了之的結局,屆時鋼廠或許只能接受礦山提出的漲價要求和季度定價方案。

    三大礦山如此強勢是有原因的。一則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各國粗鋼産量也出現恢復性增長。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粗鋼産量增長了13.5%,而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粗鋼産量增長了33%。粗鋼産量的增長,使今年鐵礦石處於供不應求的市場形勢中。

    二則三大礦山控制了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70%,這種壟斷地位使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操縱鐵礦石市場價格。現在,天津港63.5%印度粉礦到岸價已達約190美元一噸,這更使三大礦山有了大幅提價的底氣。

    羅冰生説,鐵礦石具有專向性,礦石只能賣給鋼廠,鋼廠也必須買礦石,礦山與鋼廠應該是一種唇齒相依、互利共贏的關係。但是,由於當前三大礦山已由金融資本控制,千方百計追求當期最高利潤,使鐵礦石具有資本屬性;礦山不考慮企業發展的長期利益,拋棄了供需雙方共贏的基本原則。

    知名鋼鐵專家、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忠普等業內人士認為,要改變在鐵礦石談判中的不利地位,我國鋼鐵企業必須立足長遠,切實增強自身實力,增加自己的談判砝碼。

    增強實力首先就要增強對境外鐵礦石資源的控制力。當前中國所能控制的境外鐵礦石資源只佔進口總量的9%。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諮詢委員會副主任焦玉書説,只有加大境外開礦力度,增加權益礦的比重,我們才有和三大礦商談判的資本。

    增強實力還要增強對國際海運市場的控制力。海運費在鐵礦石進口成本中佔了不小的比例。2008年6月,巴西和澳大利亞至上海的鐵礦石海運費曾分別高達108.7美元/噸和50.5美元/噸。中國鐵礦石散貨運輸主要控制在三井商社等國際海運公司手中,三大礦山和一些國際基金也通過海運期貨等手段操縱海運市場價格,從而影響鐵礦石談判。雖然目前海運費尚處於較低位置,但我們必須對將來的波動風險抱有警惕。

    增強實力就必須推進鋼廠之間的兼併重組,提高鋼鐵産業集中度。當前的困難是,一些地方為了本地GDP和稅收,不願意淘汰小鋼廠。所以,需要從考核機制和財稅體制上做出有利於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的制度安排。

    增強實力還必須大力鼓勵鋼鐵企業走出國門,不僅要在海外開礦滿足國內資源需求,還要多在海外建廠。馬忠普認為,在海外建廠,既能更方便地獲取資源,也比較容易得到所在國政府的支持,同時也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

責編:張恪忞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