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鐵礦石漲價 中國鋼企先要強大

2010年04月30日 14:29  新京報 我要評論

    一直以強勢態度示人的中鋼協,近期對於鐵礦石談判的態度開始有所轉向。據《新京報》報道,中鋼協承認國內鐵礦石已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而且對中小鋼企私下與力拓等鐵礦石企業簽署“臨時價格”表示理解和認可,這意味著統一的鐵礦石談判實質上已臨近終結。

    與當前中鋼協默許中小鋼企私簽協議的做法不同,該協會此前一直將談判失利歸結于38家中小鋼企在談判的關鍵時刻“集體倒戈”,給國際巨頭帶來喘息之機。然而,這一分析並未切中問題的機理。目前,淡水河谷已與日韓鋼企確定了4月至7月的鐵礦石價格,漲幅接近一倍。這説明,即便沒有中小鋼企的“背叛”,中鋼協的“中國價”也不可能如願,因為只要有鐵礦石需求方做出了讓步,中國的堅持就不可能成行。

    事實表明,鐵礦石談判&&方的變更無法從根本上扭轉中國談判的弱勢。不論是之前的寶鋼,還是如今的中鋼協,雖然談判風格由妥協到強勢,但最終的結果都是鋼企要面對逐年上漲的鐵礦石價格。甚至是強硬態度更不討巧,以至於國際鐵礦石巨頭借機得逞,最終廢除運行了長達40餘年的長協價,而轉向以現貨價為基礎的季度合約,中國鋼企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鐵礦石談判每年都遇到困境不同,日韓鋼鐵企業卻對於大幅上漲的鐵礦石價格照單全收。為何日韓鋼鐵企業就不擔心鐵礦石漲價吞噬利潤?對此,我們不妨來看看日本為何能夠“坦然”面對鐵礦石談判。

    其實,日本制勝的法寶在於,它能夠將鐵礦石漲價壓力傳導出去而不是獨自承擔。一方面,日本鋼企在海外的眾多礦山中擁有權益,因而相較于中國,日本企業更易於在礦價和收益間作出平衡。另一方面,日本鋼鐵産品具有優勢,國際市場需求具有一定剛性。例如,特鋼作為高附加值産品,我國的産出比重僅有8%—10%。而日本的這一比例已高達25%,當生産成本提升時,日本鋼企很容易將大部分成本轉嫁給下游國家。此外,日本在鐵礦石運輸方面,儘量用本國企業。例如,該國鋼鐵巨頭新日鐵就只用商船三井公司的32萬噸鐵礦石專用船,如此做法有效地避免了鐵礦石巨頭操縱海運價格帶來的原料價格波動。相形之下,我國只有30條鐵礦石運輸船,運力不足,難以起到穩定鐵礦石海運價格的作用。

    可見,只有積極拓寬鐵礦石來源渠道、儘早結束國內鋼企粗放經營格局,才可能從根本上提升我國鐵礦石談判的優勢地位。一方面,圍繞鐵礦石本身,應全力鼓勵鋼鐵企業“走出去”,選擇理想的國家和礦區進行投資開發,以此減少與鐵礦石巨頭利益的摩擦。除了鐵礦石自身市場外,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切實投入資金和人力,扶持鋼鐵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在有效利用國內礦山資源的同時,提升産品附加值。在此需要提及的是,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利益不均的局面也亟待改觀。業內認為,中鋼協代表的只是大鋼廠利益,中小鋼企無法享受到公平待遇。其結果是,國內鋼企往往在談判桌上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合力。

    中國鐵礦石談判長期無法走出陰霾,已影響到了宏觀經濟的良好走勢。改變這一困局的關鍵,還應當從國內鋼鐵行業自身競爭力著手。否則,游離于表面的應對之策極有可能引致背道而馳的結局。

責編:張恪忞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