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中方應主動接招指數定價模式

2010年04月20日 13:16  中國證券報 我要評論

    誰也無法否認,已經維持了近40年的傳統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已經名存實亡,這個機制正在經歷破壞性重建的歷史時刻。

    距離4月1日這個傳統鐵礦石定價的時點越來越越遠,2010年度鐵礦石價格談判最終將成怎樣一個結果仍然是未知數。鐵礦談判合同價格最終會確定在何種水平,這是當務之急,但是,我們必須要清醒的看到,1年的價格談判只是“一城一池”的交鋒,而對於機制的確定卻是今後多年的長期利益。

    簡要回顧傳統的鐵礦石價格機制,核心內容是“年度合同,首發價”,這個機制在2008年實際已經出現大裂痕,先是“兩拓”沒有按照寶鋼與淡水河谷的首發價,而後淡水河谷又試圖再加價。2009年鐵礦石價格談判的“無果而果”實質已經完全打碎了傳統機制,只是到現在留下了最後一個形式而已。

    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已經是不得不改,那麼既然要改變,如何改變?全球三大礦對定價機制的改變已做了公開聲明的“方案”,淡水河谷已向巴西境內客戶發出通知,決定從4月1日起以鐵礦石指數定價體系取代年度長協。力拓和必和必拓也已經提出了要推行季度定價方式。

    談判雙方都會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來提出看法和方案,很顯然,三大礦商並不是市場上的慈善家,一切都建立在利益最大化上。比如,目前市場上爭議頗大的指數定價以及與之相配套對衝風險的掉期交易合約,都是鐵礦石供應商提出的“金融化”工具。

    中鋼協和大部分主流鋼廠都一直反對,認為這種交易方式很容易被炒作、受制於人,中國需求方將徹底被礦商擺布,“這是一種投機,並不適用於鋼鐵産業。”另外,鐵礦石掉期交易類似于一種期貨交易,國內經營能力最強的寶鋼也曾在2008年吃過鎳價套保的大虧,這更加劇了鋼鐵業內對於這些工具“洪水猛獸”般的恐懼。

    但是,在中國如此多的大大小小鋼鐵企業,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年産80萬噸的小型鋼鐵企業的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這種沒有長協合同的小鋼鐵企業,本來就是現貨採購,多一種機制來對衝風險沒什麼不好,“指數能漲上去,也能跌下來”。這顯然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沒有長協資質企業的聲音。

    鐵礦石價格談判金融屬性化,中方反對指數定價,中方對此排斥顯然是有道理的,但有句老話説“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排斥他的時候,也應該是將它吃透,就目前看來,自2008年必和必拓叫賣指數定價,目前普氏指數、環球鋼訊(SBB)指數、英國金屬導報(MB)指數是相對主流的指數參照,但都是國外的公司在制定,而中國方面並未有任何參與規則制定,拆穿它的把戲,然後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才是上策。

    據本報記者了解,早在去年的6月份鐵礦石價格談判膠著之際,實際上國內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的河北鋼鐵已經有意打造自己的鐵礦石價格指數,包括後來被中鋼協叫停的日照鐵礦石交易中心,實際都在摸索中國自己的這種“遊戲規則”。規則變化大勢所趨,中國鋼企必須不斷適應。

責編:張恪忞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