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當前應更重結構優化等長期發展問題

2010年04月09日 11:22  新華網 我要評論

>>>> 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 專題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新華網海南(博鰲)4月8日電(記者李生東 白潔純 陽建)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會刊》撰文指出,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時,必須正確處理短期穩定和長期穩定之間的關係,短期經濟政策解決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問題,目前必須趕快把注意力和工作努力轉向長期增長存在的問題,即轉向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吳敬璉指出,金融危機爆發時的流動性和短缺只是一時現象,它的根源是原來資産杠桿化,危機前的貨幣超發、流動性氾濫。因此,在應對金融危機時,必須正確處理短期穩定和長期穩定之間的關係問題。在危機發生發後,各國宏觀經濟當局通常都會立即通過擴張性短期政策注入流動性,維持經濟的運轉和防止市場崩潰;會設法去改善整個經濟的運行機制,並注意掌握火候,在市場信心得到恢復的情況下,擇機從政府刺激經濟的措施退出。而各國的救急措施,此時又形成了短期政策與長期目標之間的衝突。

    中國也存在同樣的矛盾。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採取果斷措施,以超常規模向市場注入流動性。“4萬億”投資和近10萬億元的銀行貸款形成的巨大需求,拉動了GDP增長率的迅速回升。2009年中國經濟實現了GDP增長的“V”形回升。現在的問題是,從更長時間跨度看,能否保證今後經濟走勢不會出現另一個“V”字,“二次探底”,出現人們所説的“W”形走勢。吳敬璉説,在我看來,問題的關鍵,是能否解決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問題。

    吳敬璉指出,中國宏觀經濟之所以出現貨幣超發、流動性氾濫和資産泡沫形成的問題,從根本上説是因為採取了一種靠資源投入和凈出口(出超)拉動的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短期經濟政策是解決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增長中的問題。只專注于短期經濟政策,用注入流動性救市而忽視長期問題的解決,將會影響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弄得不好,別人在“去杠桿化”和消除泡沫,我們卻在“再杠桿化”和掀起泡沫,那就會埋下再一次資産負債危機和高通貨膨脹的定時炸彈。因此,必須趕快把注意力和工作努力轉向長期增長存在的問題,即轉向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責編:龐帥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