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化粧品如同“神話” 扭曲的廣告誘惑暗藏玄機

2010年03月26日 17:17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我要評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22時40分報道,在化粧品領域,外資品牌佔有絕對的市場優勢。業內專家指出,化粧品成分以及原料供應商已基本實現全球化,洋品牌與本土品牌在成分、技術上已經沒有差距。

    中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22時40分報道,在化粧品領域,外資品牌佔有絕對的市場優勢。超過78%的消費者使用並會優先選擇外資化粧品。那麼,化粧品洋品牌真的比本土品牌好用嗎?面對這個似乎顯而易答的問題,業內專家卻稱“並不如此”。

  中國化粧品消費已出現明顯的“崇洋媚外”

    業內專家指出,化粧品成分以及原料供應商已基本實現全球化,洋品牌與本土品牌在成分、技術上已經沒有差距。目前“表皮生長因子(EGF)”是一個很熱門的成分,根據檢測,目前質量最好最穩定的EGF是中國産的,而該成分佔了日本EGF80%的市場。“可以説,中國不差技術,也不差好的原料”。業內資深原料專家陳先生也指出,化粧品原料的價格基本大同小異,外資大牌的原料並不比本土品牌的貴,但價格卻會比本土品牌要高很多。他舉例稱,CHANEL的Precision系列其中一個主要有效成分是“五勝肽”,而該成分也同樣被佳雪、自然堂等本土品牌使用,但是CHANEL該系列的市場價格卻比本土品牌高幾十倍。同樣的一個例子,伊麗莎白雅頓的一款夜間修復晚霜含有一種具有舒緩作用的植物提取成分,在本土品牌創美時中也有使用,“但兩款産品的價格也是相差極大的。”

    一位專家對此感嘆,中國化粧品消費已出現明顯的“崇洋媚外”,除了早些年本土品牌因質量問題而落下的一些陰影外,更多的原因是外資品牌鋪天蓋地、無縫不入的宣傳攻勢。一句話概括:外資化粧品有被“神化”的現象。

  名為“高科技” 實則花錢買報告

    在我們的調查中,有45%的消費者認為,外資化粧品在技術上更先進,主要依據是外資化粧品在宣傳中經常會提到“鬃實驗室證明”、“鬃研究中心研究發現”等研究報告。曾在外資品牌做過銷售工作的王寶兒(化名)卻告訴記者,化粧品領域存在著“驗證宣傳”的潛規則,所謂的實驗室或研究報告大多是化粧品公司放出的“科技煙幕彈”,只是將廣告用科學術語進行包裝而已。

  含量不足0.00001% 照樣聲稱“純天然”

    化粧品工程師土木(化名)指出,“純天然”暗示消費者産品的成分並非人工合成,“但其實只要稍稍看一下成分表,就會發現大多數成分與植物無關,更不用説是所謂的有機植物了。”

    來自外國的皮膚專家還指出,沒有研究可證明,天然成分就比人工合成的成分更有益於皮膚,實際上,許多天然成分也具有毒性,也會對肌膚形成刺激性。

責編:季曉婷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