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月份外貿數據符合預期 外貿步入穩定復蘇期

2010年03月30日 15:27  新華網 我要評論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題:中國1月份外貿數據符合預期 外貿步入穩定復蘇期

    新華社記者 江國成 蔣旭峰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中國1月份外貿數據符合預期,外貿形勢持續好轉是中國經濟率先止跌向好、全球經濟止跌回穩、外需持續復蘇的結果。

    根據海關總署10日發佈的數據,今年1月份,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04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4%,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1%,進口同比增長85.5%。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告訴記者,1月份中國的外貿數據沒有出乎人們的預料。去年12月,中國的外貿數據已經不錯了。去年4季度以來全球經濟企穩向好,中國陸續出臺的經濟刺激計劃和穩定外貿的政策措施為外貿形勢的回暖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12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7.7%,環比增長15%。其中,同比是自2008年11月份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在分析1月份中國外貿高速增長的原因時,張燕生説,正如海關總署的分析,去年1月份,中國外貿受國際金融危機以及春節因素的雙重影響,進出口銳減,從而基數較小。隨著全球經濟企穩向好,出口持續增加,導致今年1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速較高。

    對此,交通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仇高擎表示贊同,他認為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是進口同比增速大幅上揚的主因,隨著全球經濟逐漸企穩,中國外貿已經進入了穩定的溫和復蘇階段。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10日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2010年1月中國出口同比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月度最大增幅,這是因為基本面和春節因素的雙重推動。

    報告指出,首先,隨著世界經濟的溫和復蘇,發達國家居民消費逐漸啟動。其次,由於中國春節有7天的黃金周,部分節後的出口會提前到節前,使得節前一個月的出口大於節後一個月的出口。第三,金融危機對其他國家出口企業的打擊更大,甚至淘汰了部分企業,使得中國出口的競爭力不降反升。2009年中國出口總量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在上升。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能華指出,今年未來月度中國的出口增幅有可能比1月份放緩。首先是因為全球經濟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歐美的失業率依然在10%的歷史高位徘徊,希臘等國的債務危機陰雲壓頂。其次,春節因素消失後,加之去年出口基數的逐步抬高,也會拉低出口的同比增速。

    在談到1月份進口增速高達85.5%的原因時,專家表示,這既有基數低的原因,也有中國進口的初級産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因素。

    張燕生對今年全年外貿形勢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他表示,隨著全球經濟企穩向好,全球需求能否走上持續向好的道路,會不會出現前高後低的增長態勢,仍有待觀察。

    “如果説2009年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那麼,今年可能是多事之秋,全球經濟復蘇還存在不確定因素,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張燕生説。

    “相對於出口的溫和復蘇,2010年進口將表現得更為強勁。首先,2009年新開工項目總投資規模較大,而且持續的時間長,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仍將持續。其次,大宗商品價格將穩中趨升。第三,出口向好預期將拉動進口提前增加,‘加工貿易’是中國外貿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廠商對未來出口看好的時候,會提前增加原料、半成品的進口。”劉能華説。

    張燕生説,在看到外貿形勢好轉的同時,還應注意到中國一般貿易反彈勢頭不明顯,不如加工貿易回升速度快。中國一般貿易主要涉及國內企業,而加工貿易則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

    他説,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時候,中國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下跌的幅度明顯大於傳統産品,而中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出口産品抗跌性比較強。去年以來的月度數據表明,中國本土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還面臨較大困難,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方面依然缺資金、技術和人才。

    張燕生説,在當前形勢下,政府更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幫助中小企業轉變貿易發展方式,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責編:肖成迪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