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會給經濟社會帶來“陣痛”

2010年03月06日 16:59  CNTV 我要評論

    2010年3月6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首場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和全國政協委員徐冠華、秦大河、鄭新立、王文彪將出席並回答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請問鄭新立老師,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城市來看,對我國可持續發展包括科學發展觀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從短期來説,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也會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陣痛”,請教一下,當前我們能否經得起這種“陣痛”?謝謝。

    [鄭新立]我非常贊成你的觀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會帶來“陣痛”的。一個“陣痛”可能是淘汰落後的生産能力,這就意味著,我們的企業有一部分由於生産工藝落後,污染比較嚴重,消耗比較高,就要被淘汰。那麼淘汰就帶來了一些問題,有些就業人員要重新安排,同時要加大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發展,也需要增加新的投資。但是我相信,通過重組,通過我們投資結構的調整,將會給今後一個較長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我們的經濟將會上到一個新的臺階上,在這個新的臺階上持續、平穩、快速發展一個較長時期,所以這個“陣痛”是值得的。

    第二個“陣痛”,要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就業。剛才厲主席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但是,按照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我們的第二個轉變就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我們要通過發展第三産業來吸納第二産業中由於實行集約化的生産而減少的勞動力,要吸納第一産業集約化發展中間所富餘的勞動力。這是我們現在認識到的,是一個經濟發展的規律。在發達國家,過去好多經濟學家都認為,由於機器大工業的出現要排擠勞動力,要形成一個龐大的失業大軍,這個失業大軍沒飯吃,都要砸碎資本主義制度,結果這個情況避免了,沒有出現。原因在什麼地方呢?這些剩餘勞動力到哪兒去了呢?原來都是到第三産業去了。現在發達國家第三産業的從業人員佔了80%以上,第一産業剩2%、3%了,第二産業佔百分之十幾,龐大的勞動力都在服務業裏從業,對照我們的現狀,差距太大了。去年我們第三産業産值增加值佔GDP的比例只有42.6%,第三産業從業人員按照2008年的數字,只有34%,這兩個比例跟發達國家比,太低太低了。全世界平均水平,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是60%多,我們現在的比例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要低20個百分點,比發達國家要低30多個百分點。就業的比重比産值的比重還要低,只有30%多,發達國家佔到80%,低了百分之40多。
 
 

責編:任威風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