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解讀全國兩會四大熱點經濟問題

2010年03月02日 13:33  新華網 我要評論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 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接受了記者採訪,對擴大內需與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擴大民間投資與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保就業保民生與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創新創業與金融體制改革等經濟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發展模式轉型: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引擎

  回顧2009,保增長成績輝煌;展望2010,調結構任重道遠。2009年我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回升,國內生産總值增速的逐季提高,實現全年國內生産總值8.7%的增幅。我國經濟在經歷了下滑並觸底之後開始回升,經濟增長畫出了一條漂亮的“V型”反轉曲線。但同時,也應當看到,加快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的任務依然艱巨。未來如何加快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是一個十分緊迫的重大問題。

  辜勝阻認為,在後危機時代,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發展轉向“內需主導、消費支撐、創新驅動、均衡共享”的發展模式。這包括:一要改變內需與外需之間的失衡,構建內需主導型發展模式。中國經濟發展必須從外需依賴轉向內需主導,克服外需依賴型經濟的脆弱性和風險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二要改變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失衡,構建消費支撐型發展模式。投資是中間需求,只有消費才是最終需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擴大居民消費、破除經濟增長中的消費短板是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三要改變財富分配的過度失衡狀況,構建均衡共享型發展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財富增長較快,但是財富分配結構並不合理,居民收入增速遠遠低於政府收入增速,所以我們要構建均衡共享型發展模式,讓居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並維護社會公平和穩定。四要改變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和人口紅利所形成的市場比較優勢的局面,構建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企業形成對低成本競爭戰略的路徑依賴,往往通過壓低勞動者工資水平來獲取競爭優勢,從而又制約了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

  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要抓準“牛鼻子”。辜勝阻指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關鍵是擴大消費,有效啟動內需。而當前,城鎮化和農民工市民化是未來引爆內需支撐可持續發展的重大主題。未來的經濟發展中要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引擎,讓農民工市民化,實現安居夢、創業夢和城市夢三大夢想。將擴大內需與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實現經濟發展與內需持續擴大的良性互動。城鎮化可以引發消費需求,培育高消費群體;城鎮化可以刺激投資需求,擴大民間投資;城鎮化有利於實現産業結構轉型,推進經濟的服務化,壯大中産階級消費群體;城鎮化有利於實現安居樂業市民夢,培育創業者和新型農民。據有關專家估算,如果在未來十年中國的城鎮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社會消費額可以從目前的10萬億元增加到20萬億元,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可以維持20年。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把城鎮化升格為保持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城鎮化發展,尤其是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縣城的城鎮化戰略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所在。

  增長動力調整:亟需民間投資接力公共投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政府及時、有效地實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並配合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強有力的政府公共投資有效遏制了經濟的下滑,充分提振了市場信心,成功地使我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企穩回升,併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巨大貢獻。聯合國報告稱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成為世界經濟觸底反彈的新引擎。儘管應對金融危機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但是我國經濟系統的修復機制尚未健全,經濟回升的基礎不牢固,政府政策對經濟的主導性較強,民間投資仍不活躍,未來經濟增長的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

  辜勝阻指出,後危機時期,隨著經濟回暖,經濟的持續增長要增強經濟內生動力與活力。擴大民間投資是構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機制的重要途徑。民間投資不僅佔據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70%以上,成為解決就業的主渠道,而且機制靈活,潛力巨大,是我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未來我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的關鍵在於民間資本能否及時跟進,積極啟動民間投資應當成為政策下一步關注的重點。

  當前,經濟發展中出現“政府熱、企業冷;公共投資熱,民間投資冷”的現象,民間投資不足,這主要由於市場準入存在障礙,民間投資領域受限;金融體系不健全,投融資渠道不暢;創業活動不足,民間投資缺乏載體;缺乏有效的財稅扶持,民間投資激勵不足;市場需求不足,民間投資缺乏動力;投資服務體系不完善,投資環境不優。辜勝阻主張,後危機時代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亟需擴大民間投資,政府要用公共投資引導民間投資。要進一步充分發揮中央投資引導帶動作用,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政府鼓勵和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領域,廣泛參與各種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同時,積極啟動民間投資還需要政府採取以下舉措:一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降低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門檻,拓寬民間投資領域,按照“非禁即入”的的原則,保障不同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興産業,防止政府投資對民間資本的擠出效應和大規模“國進民退”。二要通過擴大內需特別是刺激消費帶動民間投資,加大對中小民企的政府採購,積極開拓民間投資的國內市場需求。三要鼓勵和引導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構建民間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平臺,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有效緩解中小民企融資難問題。四要積極鼓勵創業活動,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培訓指導和各類創業孵化器建設,以創業活躍民間投資。五要加大初創企業和微型企業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力度,構建扶持民間投資的財稅支持體系,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六要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建立專業化的投資服務機構,優化投資環境,依託各類開發區建設各種民營經濟集聚區。

  保就業任重道遠:對中小企業要“少取多予”

  就業乃民生之本。金融危機爆發後,東部沿海地區的廣大民營中小企業首當其衝。這給我國的就業形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2009年,我國政府通過採取多種舉措保就業,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並使2009年各項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均超額完成。當前,進入新的一年,我國總體上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需要政府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

  辜勝阻指出,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繁榮經濟、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擴大出口、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就業方面解決了我國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當前我國就業狀況仍不樂觀。創業是就業之源,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需要鼓勵創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積極發展中小企業,有利於擴大就業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有利於激活民間投資,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進而構建我國內需主導、消費支撐型經濟發展模式。

  辜勝阻認為,過去一年,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受傷最重,受惠最小,中小企業中的小企業、微型企業、初創型企業是城市經濟中的弱勢群體,它們面臨著門檻高、融資難和負擔重三大“頑症”,這些頑症表現在:一是門檻高,包括創業門檻和市場準入門檻。有調查顯示,全社會80多個行業中,允許國有資本進入的有72種,允許外資進入的有62種,而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的只有41種。 二是融資難。由於融資體系不健全,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而在間接融資方面,廣大民營中小企業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歧視。三是負擔重。首先是稅費負擔沉重。數據顯示,2009年1-8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利潤和稅收同比增長分別為1.6%、10.4%,稅收增速大大超過了利潤增速。同時,過多的亂收費和罰款增加了中小企業的非稅負擔。其次,融資成本高昂。

  辜勝阻主張,後危機時代要緩解我國就業壓力、轉變發展模式,必須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鼓勵居民創業以帶動就業,保持廣大中小企業的生機和活力。具體來講:一要降低創業門檻,讓中小企業“快生長大”,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降低企業發展的高門檻。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國29條”,切實保障“兩個平等”;進一步打破壟斷,化解“玻璃門”和“彈簧門”,拓寬民間投資領域;要改革審批制度,簡化註冊程序,優化創業服務,降低創業門檻。二要大力發展政策性金融,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放開民間資本對金融的市場準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三要構建中小企業財稅政策支持體系,通過減稅、減費、貼息,實施“少取多予”的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要進一步推行結構性減稅,將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要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費用和治理濫收費,尤其是各行業協會或者仲介結構巧立名目的攤派和“搭車收費”,直接減輕企業稅外收費。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貼息貸款,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要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

  創業板十年磨一劍,經歷漫長的等待後,2009年終於破繭而出。創業板的推出意義重大,有利於克服創新型中小企業和高成長企業的發展瓶頸,有利於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能夠帶動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金融體系的重大舉措。但是創業板的推出只是解決了一部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未來仍需進一步探索積極有效的舉措來緩解創新創業融資難問題。

  辜勝阻認為,我國要解決創新創業融資難問題,需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對經濟服務功能。要在完善和壯大創業板市場的同時,新三板要跟進,規劃建設場外交易市場,儘快完善股份代辦轉讓系統和産權交易市場,以滿足大量無法上市的企業的融資需求。要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培育天使投資,使具有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局。要構建商業貸款與政策融資互動、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互動、中小板、創業板與新三板互動、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互動、天使投資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互動的機制,形成一種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辜勝阻強調,解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融資難根本上是要改變銀行組織體系,讓中小銀行支持中小企業,讓民間資本支持民營企業。在國有銀行佔大多數的銀行體系下,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存在“重大輕小”、“嫌貧愛富”的規模歧視和“重公輕私”的所有制歧視現象。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是要靠中小銀行。讓大銀行做中小企業融資的批發商,小額貸款公司做中小企業融資的零售商,形成合理分工格局。引入民間資本穩步發展社區銀行,完善與中小企業規模結構和所有制形式相適應的多層次銀行體系,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當前,要儘快給予社區銀行“準生證”,在借鑒我國村鎮銀行的模式,優先在高新技術開發區鼓勵民間資本試辦社區銀行,化解科技型創業企業融資難問題;在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引入民營機制,發展由民間資本參與的社區銀行,使民間非正規金融通過市場化的配置徹底走向陽光化。

責編:劉慧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