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4月06日 14:18 新華社 我要評論
這是4月1日拍攝的黑龍江林口國家糧食儲備庫的收購大豆篩選現場。進入3月下旬以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國家糧食儲備庫敞開收購農民手中儲存的大豆等糧食,並保證現金兌付。目前,該庫每天收購大豆800余噸,兌付糧款300余萬元,有效促進了當地的備春耕生産。新華社發(張春祥 攝)
廣西東蘭縣農民正在用覆蓋薄膜技術種植玉米(2月25日攝)。持續的旱情對廣西的春耕生産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為保障春耕,廣西農業系統大力推廣覆蓋薄膜、作物秸稈覆蓋、果實套袋等技術保水抗旱。經過蓋膜種植的農作物能有效節水50%左右。目前廣西旱區有900萬畝農田使用了這項技術,作物長勢良好。新華社發 (張明沛 攝)
從江南水鄉到黃淮平原、從西南旱區到東北邊陲……一場力爭夏季糧油豐收的關鍵之役,正在廣袤的田野裏打響。
安天下穩民心: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抓好春季農業生産,是對國家發展全局有決定性作用的重要之舉
河北任縣大屯鄉的農民吉興堂,這些天一直在口袋裏裝著一張折好的紙。“這是縣裏發的春季田間管理‘明白紙’,揣在口袋裏,隨時可以看。”老漢滿意地説,“上面還印著技術員的手機號碼。怎麼施肥、有啥難題,都能方便地打電話問技術員。”
事實上,春耕生産絕不僅是農民和農業幹部們的事,而是國家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糧食豐收與否也不單是數字的多多少少,更是國家管好通脹預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之舉。
儘管我國經濟率先回暖向好,但基礎不牢,進一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任務還非常繁重。今年在國際經濟環境更加複雜的形勢下,農業這一基礎支撐決不能出問題。
因此,去年末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三個確保”:確保今年糧食生産不滑坡、農民收入不徘徊、農村發展好形勢不逆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夯實打牢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穩定發展糧食等大宗農産品生産。
近年來,在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全國糧食連續6年實現增産。在來之不易的成績面前,我們更要看到,我國農業生産依然存在眾多複雜而嚴峻的因素。
當前,乾旱、低溫等異常氣候正對農業生産造成衝擊。在農業生産“六年豐”的成績面前,個別地方抓糧、種糧的勁頭有所懈怠。另外,隨著我國經濟企穩向好,企業用工增加較多,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一些地方農村勞動力緊缺,給春耕生産特別是春季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帶來較大困難。
從支撐農業的條件看,一些“三農”學者認為,6年來全國糧食面積恢復增加了1.44億畝,繼續擴大面積的空間有限,基礎脆弱、科技薄弱、後勁不足的問題凸顯。
此外,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1.38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現有生産條件下,既要發展糧食生産,又要發展棉花、油料、果蔬、花卉等經濟作物、保證工業原材料供應,統籌發展難度很大。
據世界糧農組織預測,2009-2010年度世界穀物産量減少2%、消費量增長1.8%。國際農産品價格除主要取決於基本供求關係外,還受到石油價格、貨幣匯率、投機資本、國際流動性狀況等因素的複雜影響,走勢難以預料。
複雜嚴峻的形勢警示我們,抓好農業生産工作,來不得半點放鬆和懈怠。
一年之計在於春:能否實現夏糧豐收,保住全年1萬億斤糧食總産,打好春耕生産戰役是關鍵
山東淄博市桓臺縣薛廟村村民張希禎,這兩天正忙著給剛剛返青的小麥追施化肥,催長促壯。
以往農村都有“耍正月”“鬧二月”的習慣,但今年從春節開始,張希禎就和大夥開始幹起農活了。
“往年冬天不冷,俺最擔心的是麥苗發芽早、長得旺。”張希禎説,“今年咋回事咧?天冷得苗子起不了身。”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的確有點不尋常———大部分地區入冬時間早、氣溫低,全國平均氣溫是近22年來的最低值!北方冬麥區,出現了多年少有的嚴重低溫凍害。而立春以來,冷空氣頻繁,降溫次數之多、幅度之大、時間之長,又是多年少有。降水方面,全國也是極度不均,西南異常少,東北、江南、新疆異常多。
在異常氣候影響下,全國農業生産形勢不樂觀。農業專家説,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北三個區域的小麥麵積和産量佔全國九成。由於長時間的低溫,導致積溫減少,小麥生長量不足。旱災肆虐的西南地區冬小麥、油菜等小春作物減産已成定局,春播、春種難度增大。
黃淮海地區的農民反映説,今年的冬小麥比往年少一片葉、少一個蘗、少一條根,春季返青又普遍推遲了10天,苗情普遍偏弱。而在江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由於降水偏多,持續低溫寡照,一些地方漬害嚴重。對於一年一熟制的春麥區來説,低溫天氣也嚴重影響了農民正常播種。
專家表示,今年是自2004年以來苗情最差的一年。後期苗情能不能由弱轉壯?轉壯後會不會旺長?會不會遭受凍害?都還不確定。
全年糧食豐收的第一道考驗就是夏糧能否豐收。由於夏糧佔全年糧食産量的近四分之一,夏油産量超過全年油料産量的五分之二,春播糧食面積佔全年的一半以上。抓好了春季農業生産,才能把握全年農業生産的主動權。
多年的經驗也表明,夏糧豐收,全年主動;以秋補夏,擔驚受怕。做好春耕生産,爭取夏糧生産首戰告捷,才能為保持糧食産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奠定堅實基礎。
人勤地生寶:實現糧食豐收要靠“政策好”,更要“人努力”。抓好春耕生産需要“一環扣一環”
當前的春耕生産形勢,舉國關注。從中央到地方,一場春季農業生産的熱潮正在掀起。
政策信號已經非常明確。今年國家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一系列重大舉措已經出臺——
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補貼範圍,啟動青稞良種補貼,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國家已經提前公佈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並分兩次提前預撥1047億元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資金。
在重點糧食品種收購上,已明確今年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每斤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均比去年提高0.03元;每斤早秈稻提高0.03元,中晚秈稻提高0.05元,粳稻提高0.1元。
此外,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安排農業生産救災資金,對因低溫凍害造成的冬小麥弱苗追施拔節肥給予補貼。
這些穩糧增收的好政策向全社會發出了強烈的信號。政策好還需人努力。目前,西南麥區的四川、重慶小麥已開始揚花灌漿,江淮麥區進入拔節,華北西北麥區陸續起身,尤其是離北方麥區大面積收穫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正是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做好春管工作,對奪取夏季糧油生産好收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國務院日前召開的專題會議對春耕生産作出明確部署,要求各地強化春季田間管理,科學運籌肥水,落實好抗低溫技術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和分蘗成穗。強化小麥病蟲草害防治,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堅決遏制條銹病、紋枯病等暴發流行。搞好種子、化肥等農資供應,因地制宜地強化春耕春播春種工作,搶時間、爭進度、保質量。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農業部將繼續把發展糧食生産作為重中之重,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産、優化結構、增加效益、提升能力”的思路,抓好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産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
“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中央的好政策、農業等相關部門和地方的迅速行動,為確保夏糧以及全年糧食的增産打下了一個好基礎。在廣闊的田野,記者看到幹部們送水到田頭,澆灌麥苗、秧苗;農業專家和技術員們忙著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情,指導農民搞好肥水管理;農民朋友們揮汗如雨,耙田犁地搶農時。
西南旱區正逐步進入春播的高峰期。當地把抗大旱保春播作為當前農業工作最緊迫的任務,做好“有水就種稻、無水則改旱”的兩手準備,並充分利用現有水源優先保證水稻育秧和玉米育苗。抓住雨後的有利時機,搶墑造墑播種,擴大春播種植面積,努力做到“小春損失大春補”。雲南省大力推廣間套種、地膜覆蓋、“水改旱”,計劃全年增加300多萬畝糧食面積。
今年糧食能否再獲豐收,防災減災也是重要一環,重點是防範大範圍的乾旱、洪澇和突發性的風雹、低溫凍害、高溫熱害等。根據農業部的要求,各地正進一步完善各類自然災害應對預案,大力推廣噴施葉面肥、防幹熱風、防倒伏、防早衰的“一噴三防”技術,延長灌漿時間,提高千粒重。
…………
田野中,孕育著新的希望。
責編:韓文燕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