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4月02日 15:05 新京報 我要評論
位於瀾滄江的小灣水電站,其雙曲拱壩創世界最高紀錄。資料圖片
本報訊 4月2日至4月5日,首屆湄公河峰會將於泰國著名旅遊勝地華欣舉行。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四個委員會成員國將有高層與會。作為觀察員國的中國和緬甸也將派代表出席。其中中方的代表為外交部副部長宋濤,此外農業部和水利部等相關部門官員也將與會。
區域大旱促成峰會召開
湄公河流域遭遇的20年來最大規模乾旱成了峰會召開的背景,而峰會召開前數周,中國在上遊修建水壩引發下游乾旱的傳言則不絕於耳。
泰國一個名為“拯救湄公河聯盟”的環保組織3月17日發表的聲明,批評中國的聲音最為響亮。聲明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有學者認為中國在湄公河上遊(中國境內的瀾滄江)興修水利導致了湄公河生態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了下游國家人民的生活。而越南媒體也曾談到,1986年以來,中國在湄公河上遊至少建設了8座水電站,這是導致下游乾旱的原因。
但針對上述説法,並沒有得到召集本次會議的湄公河委員會高級官員的確認。委員會不僅表示,並未對中國水壩是否影響湄公河生態做過結論,相反委員會在近日發佈的新聞公告指出,當前湄公河干流水位下降是泰國北部和老撾乾旱所致。柬埔寨方面也明確表示,不認為湄公河水位下降與中國水壩有關。《金邊郵報》3月29日引述柬埔寨外交部發言人Koy Kuong的話説,雖然有些國家認為這與中國大壩有關,不過柬埔寨認為這是氣候變化導致的。
即將出席峰會的柬埔寨國家湄公河委員會秘書長Pich Dun也表示,“一些無知的人才會將責任推給中國的水壩。”
中國水文數據與鄰國共享
針對質疑,外交部發言人秦剛3月30日明確表示,“近來一些媒體報道湄公河水位下降的問題,有人認為這是中方在湄公河上遊的一條河流,即中國境內瀾滄江修建水壩、發展水電造成的,這種説法完全與事實不符。”他説,第一,中國西南的省份和湄公河次區域有關國家目前都在遭受百年不遇的嚴重乾旱,造成缺水的根本原因在於氣候災害。第二,瀾滄江僅佔湄公河水域總流量的13.5%。
實際上在秦剛發表講話前,中國政府就在上周致信湄公河委員會,宣佈將定期公開漫灣和景洪等瀾滄江上水壩的數據,和本流域國家共享,以解疑釋惑。
■ 專家聲音
“指責中國水壩多民間説法”
本報訊 “其實,認為中國水壩造成影響的論調,主要是一些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的説法,湄公河流域國家的政府對這個問題相對謹慎。”北京大學東南亞問題專家張錫鎮教授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他看來,之所以産生這個説法,一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具體數據,人云亦云;二來也不排除帶有偏見和其他政治、經濟的目的。“比如,有些組織想當然的認為,水壩要是給下游帶來經濟影響,可以以此為依據向中國提出補償要求。”
張錫鎮還給出記者一個數據,也不支持“中國水壩威脅論”——中國上遊瀾滄江的水量只佔湄公河總水量的13.5%;老撾境內流入湄公河的支流水量佔37%;其餘的是泰國和緬甸等國的支流水量。“顯然,説中國水壩造成湄公河干旱是不確切的。枯水位主要還是由於降水量偏少和雨季提早結束造成的乾旱所導致的。”
“邀鄰國參觀水壩消除疑慮”
本報訊 “解決紛爭的最好辦法是提高透明度和建立並完善有效的區域合作機制。”北京大學東南亞問題專家張錫鎮認為,中國將邀請湄公河委員會國家參觀水壩,並提供水文資料的做法很好,從而消弭某些組織的不實之詞。
目前中國和下游國家只是對話比較多,還沒有建立一個針對湄公河水域共享、利用和開發的完善機制。但張錫鎮認為,從長遠來看,在保障主權的前提下,建立並完善這一機制是必要的,裏面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合理補償的問題。這有利於化解爭端、共同發展。“比如中國在上遊發電,如果影響到下游的話,可以考慮向下游提供電力,大家共同受益。”
張錫鎮還特別提到美日對湄公河開發非常熱心,這其中的政治考慮很明顯。“日本參加了亞行在當地的項目,表面上是經濟活動,實際上是擴大政治影響。美國的政治動機更強,已經扭轉了小布什時代忽視東南亞的政策傾向。”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