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2009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將超50%

2010年01月20日 15:29  12月數據 我要評論

  金融危機一來,我國經濟結構失衡問題暴露。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三駕馬車,已經無法再按之前的協調模式拉動經濟增長。消費這塊短板在2009年被重點關注。

  擴內需十舉措及時出臺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肆虐。歐洲、美國、日本這些我國産品主要出口地區,市場需求急劇下降,致使我國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出口,出現深幅下降。外貿形勢的嚴峻,讓中國經濟失衡的結構性問題再次凸顯。拉動內需,已經成了中國經濟迫在眉睫的選擇。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曾撰文表示,在中國GDP比重中,出口和投資佔到75%,而國內消費需求佔比約35%,這種不平衡的宏觀經濟對任何國家而言都無法維繫。

  近二十年來,中國的社會消費總額佔GDP的比重一直在不斷走低。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在50%以上,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這個數字下滑到了47%,2008年是35%左右。而美國的家庭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則高達70%。

  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應對危機、擴大內需的十項舉措。溫家寶總理此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那個時候國務院幾乎每週都在圍繞擴大內需出臺新政策,先是家電下鄉,後來發展到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後又是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然後又實行了家電、摩托車、汽車以舊換新政策。

  消費成經濟主要拉動力

  種種刺激政策讓國內消費接力出口,成為經濟的主要拉動力。據統計局發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7.7%,其中居民消費的貢獻率就達到了4個百分點,超過外貿出口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二大動力。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上周表示,2009年系列政策措施成效顯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消費增速和對經濟增長貢獻度達歷史新高。“剔除價格因素,預計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將達到198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預計全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比2008年提高6個百分點左右。”

  儘管2009年消費促進經濟增長表現不凡,但是並未扭轉消費在GDP比重中的劣勢地位。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日撰文稱,2009年我國凈出口是降低的,消費需求的比重增加甚微,當前旺盛的總需求是靠投資支撐起來的。

  城鎮化成促消費推手

  如何改變消費低的老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穩步推進城鎮化為依託擴大內需增加消費。這被認為是該會議的最大亮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公開表示,消費問題是中國經濟的主要結構問題。收入分配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消費金融與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居民資本財産性收入、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化建設等,都是結構調整有效的“抓手”。特別是城鎮化率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上述各項結構調整政策的實施結果,是提高居民消費率的“載體”。

  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時,中國的城鎮化水平不到20%,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提高到了46%。但離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這個差距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持久的動力,也將為全球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城鎮化的啟動將成為農民進城務工落戶的通道。吳敬璉稱,我國一般居民消費水平低,不是他們沒有消費的意願,而是因為他們的收入不足。要促進居民消費,辦法有二:一是增加就業;二是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産品的附加價值,增加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和專業人員的收入的增長。

責編:楊淯婷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