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3月29日 10:18 portal.gd-n-tax.gov.cn 我要評論
稅收是國家的産物,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而憑藉政治權力參與社會分配的手段。社會主義稅收性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所以社會主義稅收更加會促進社會發展,更加能改善民生。
回顧我國開放改革30年的歷程,是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稅收的發展。但從某種角度上説,稅制設計的科學,稅收負擔的合理,和稅收徵管的公正,又是稅收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從80年代的“利改稅”,到90年代的大規模“稅制改革”,都是為達到稅收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正是稅改的成功,經濟的發展,才使我國的稅收收入才出現了快速的增長。1994年至1999年,稅收收入平均每年增收1000億元左右;1999年至2004年,稅收收入都有一定的增收額;2005年增收突破5000億元,到2007年全國稅收收入完成49449億元,增收額已經突破1萬億元,增速達到了30%以上。稅收收入的增速快了,説明經濟發展的增速也快了。
而在這改革開放的時期,我國也出現過“稅收”干擾經濟的情況,那就是國門洞開、稅收徵管不力,出現了走私偷稅的氾濫。如“福建遠華集團的走私案”,“汕頭的虛開增值稅發票案”等,都嚴重地打亂了我國經濟秩序,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造成稅收的負擔失去平衡,國家不能公正參與國民收入的分配,經濟發展出現畸形。使當時的稅收收入減少,國家財政困難,財政儲備銳減速。為此,國家更是無能力改善民生,物價飛漲,失業率上升,人民生活無保障等。都是因稅收收入減少,財政困難所至。可以説,稅收是經濟的“晴雨錶”,經濟發展則稅收收入增長,民生有望改善。反之,經濟呆滯、畸形,稅收出現負增長,則國家困難,民生艱苦。
只有經濟發展稅收收入增加了,才能更好地安定民生、改善民生。“皇糧國稅,自古有之”,自古以來農業稅收都是我們國家的主要財政收入,是國家賴以改善民生的主要財源。而開放改革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這十多年稅收的增長,我們國家財政的富裕,財政儲備充足了,有了改善民生的保證。在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如不但免收了農業稅,而且對農業生産者還實施獎勵,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對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學費全免,大大地促進了農村的發展。封建時名臣魏徵説,“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黨中央為改善民生,可謂積累了無窮的“德義”。
另一方面,民生又與稅收息息相關,稅收負擔的高低,稅收起徵點的大小都與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而由於開放改革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國家為使廣大民眾共享發展的成果。又採取了一些改善民生的稅收政策,如2006年7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免徵額從1000元調高到1600元;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又通過個人所得稅免徵額從1600元調高到2000元;這些稅收免徵額直接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收入分配,免徵額調高了,就意味著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國家稅收的收入相應減少了。這一政策大大縮短民眾高低收入的差距,促使廣大民眾大支支持稅收。
所以,經濟的發展是稅收發展的原動力,經濟發展促進稅收的發展;稅制的科學,稅收徵管的公正又反作用於經濟,也就是説,稅收也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稅收的增長是改善民生的財源;民生的改善和穩定,又能持續支持稅收的發展和社會發展。(茂名市第一中學高一(11)班 楊凱貽)
責編:李艷菲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