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天剛亮,廬江縣塘串河村水産交易市場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人群中一個叫宛敏宏的人很活躍,非要向記者展示今天市場上最大的一條鱔魚。
鱔魚經銷商宛敏宏:“最大的鱔魚肯定就是這條了。”
記者:“這是比較大的一條?”
宛敏宏:“對對,像這些都是野生的鱔魚。”
宛敏宏告訴記者,這些鱔魚都是當地農民從稻田、河流、湖泊,捕捉的野生鱔魚。他和哥哥宛敏東5年前就已經是這裡最大的鱔魚經銷商,賣鱔魚他們1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
今天鱔魚收購價1公斤20元,零售價能賣30到40元,宛敏宏從早上6點就來到這裡敞開收購,然而兩個小時過去了,宛敏宏並沒收到多少鱔魚。
宛敏宏:“我收的鱔魚在桶裏面,10斤,你不要照了只有10斤。”
記者:“就只有10斤?”
宛敏宏:“對,我這一塊就只有10斤鱔魚。”
由於野生鱔魚規格不統一,宛敏宏必須把大小鱔魚分開,大的準備在水産市場零售,小的作為苗種現場就賣給了一個鱔苗經銷商。
鱔苗經銷商盧業山:“給別人收的鱔苗,人家缺兩箱。”
記者:“再養多長時間就可以上市賣?”
盧業山:“三個月。”
從2007年開始,廬江縣野生鱔苗成了搶手貨,這導致成品野生鱔魚越來越少,宛敏宏的鱔魚生意已經很難做,然而這卻是由他的哥哥完敏東養鱔魚引起的。
2001年,做鱔魚、螃蟹等水産生意的宛敏東發現,野生鱔魚越來越少,而市場對鱔魚的需求量卻越來越大,廣東、上海等地鱔魚賣價一直很高。
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塘串河村養殖戶宛敏東:“2001年黃鱔價格,二兩重二兩以上的,37元至38元錢一斤。”
2002年夏天,宛敏東去湖北考察了兩次網箱養鱔技術之後,放棄水産生意,回到廬江縣塘串河村投資網箱養鱔,然而他的行為卻引起了村民的種種非議。
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塘串河村村民鐘華法:“很多村民就害怕,因為投資大了,怕不賺錢,失敗了以後就麻煩。”
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塘串河村村民張明富:“擔心鱔魚死、生病。”
廬江縣水資源豐富,湖泊、河流、池塘、稻田,野生鱔魚隨處可見,習慣了利用古老方式捕捉野生鱔魚的人們,覺得養鱔魚多此一舉。宛敏東的弟弟宛敏宏也極力勸阻哥哥不要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然而宛敏東卻很堅持,並出錢租了一塊沒人要的湖灘地建了180個網箱。
宛敏東:“這個地方環境比較好,這個土壤好,這個水源充足那邊有一條河。”
記者:“換水方便。”
宛敏東:“換水方便,這個地方有30畝水面。”
2002年7月,宛敏東在網箱裏種上水草之後,從農民手裏以1公斤12元的價格收購野生鱔苗投放在網箱裏,投資9萬多元網箱養鱔。記者採訪期間正好遇見宛敏東給鱔魚製作餌料。
記者:“為什麼裏面要放蚯蚓?”
宛敏東:“它喜歡吃蚯蚓,聞味道,這是給黃鱔馴食。”
除了在餌料裏放蚯蚓之外,宛敏東還在餌料里加了很多當天收購的鰱魚。
宛敏東:“蚯蚓誘導黃鱔吃食,佔10%。”
記者:“那花白鰱呢?”
宛敏東:“花白鰱佔30%,飼料佔60%。”
像這樣的餌料宛敏東每天下午6點,在網箱裏投放一次。
2002年11月,宛敏東的第一批鱔魚養了3個多月就開始銷售了。
宛敏東:“當時一個網箱放了35斤苗,到11月份收70多斤。”
宛敏東180個網箱産鱔魚6000多公斤,他通過弟弟宛敏宏把鱔魚以1公斤46元的價格賣到合肥,賺了10多萬元,高興之餘宛敏東把養鱔魚賺錢的事傳了出去。
養鱔魚3個月就能賺錢,這吸引了很多人投資網箱養鱔。2005年白湖鎮有100多戶農民利用魚塘、湖灘,養鱔魚2000多畝。養殖量擴大之後吸引了江蘇、上海等地經銷商上門收購,這時一個叫何森的人卻從中發現了問題。
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養殖戶何森:“外地來收鱔魚的那些商販,他們在互相壓我們的價,價格最低時只賣到13元錢一斤。”
何森以前是宛敏東一塊做水産生意的朋友,2003年開始養鱔魚,何森認為造成鱔魚價格越賣越低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養殖戶對養殖技術一知半解,養出來的鱔魚大小規格不統一,産品沒有競爭力,第二個原因是養殖戶只要有點錢賺就急著賣,銷售沒計劃。
2005年何森養了300多箱鱔魚,雖然大小規格不統一,按理説少賺點錢10月底就能賣,但是他打算等到年底再説。
何森:“一年既然花這麼高的投資,要達到我的理想利潤我才能賣。”
記者:“你理想的利潤是應該賣多少錢?”
何森:“那時候我想應該賣到16元至18元錢一斤這個樣子。”
憑藉做水産生意的經驗,何森判斷春節前鱔魚價格一定上漲,那時賣鱔魚一定能多賺幾萬。然而,2005年臘月裏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讓這個生意場上的好手在養殖場失手了。
何森:“當時我們這兒結冰了,這上面都能走人,從這個塘邊到那個網箱裏面,人站在冰上都能走進去,黃鱔就在裏面凍死了,因為我們這個網箱不沾泥。”
這一年冬天,何森除了不斷打聽鱔魚價格之外,就是在養殖場整日徘徊。
何森:“當時心裏蠻著急,養殖戶的心不齊,他賣他的你賣你的,沒辦法。”
2006年春節前四天,鱔魚收購價漲到1公斤36元,何森趕緊破冰起網賣鱔魚,雖然凍死了近2000公斤,這一年他還是賺了8萬元,經過這件事後何森有了一個想法。
何森:“當時就想把這些養殖戶組織起來,有程序地買苗放苗,養成功以後起苗的時候,再有程序地去賣。”
帶著這個想法,何森組織養殖戶找到廬江縣水産辦主任吳成甫,而吳成甫卻提出了另外一個同時解決鱔魚養殖和銷售問題的辦法。
2007年,吳成甫在白湖鎮發動養殖戶建網箱養鱔示範基地,進行連片生産,政府還給養殖戶1畝補助200元錢。
安徽省廬江縣水産辦公室主任吳成甫:“我們必須把他們集中起來,統一苗種,統一養殖技術和養殖規範,這樣把大家組織起來,一道去闖市場。”
何森成了最早一批進入網箱養鱔示範基地的人。按要求他把1畝網箱密度從25個降到20個,網箱規格縮小到2米 3米。在投放鱔苗之前先在網箱裏種上水花生,7月份選擇好天氣,統一時間投放鱔苗。
何森:“這個苗放下去都是三錢重以上的,三錢到八錢的,像這條應該差不多,這條就有八錢重。”
3個月以後,何森拉起1個網箱,他想看看進入網箱養鱔示範基地以後,鱔魚究竟有什麼不同。
何森:“一般都在1.5兩到2兩之間,應該就能長這麼大,像這樣的鱔魚市場就能賣到20多元錢一斤。”
鱔魚大小規格不統一的問題解決後,2007年何森與網箱養鱔示範基地的養殖戶成立了合作社,大家聯合起來統一銷售價格,分批上市。當年11月和第二年1月,何森把自己的鱔魚分兩批以1公斤不低於50元的價格,賣到江蘇和上海,同樣是養300箱鱔魚何森的純收入比以前多了2萬元。2007年廬江縣10個鄉鎮網箱養鱔14萬箱,銷售收入超過了1.3億元。
今年,白湖鎮養殖戶吳克松把養殖規模從200箱擴大到400箱,還加入網箱養鱔示範基地,然而野生鱔苗卻更搶手了。
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養殖戶吳克松:“今年投放鱔苗和往年相比一斤多了4元錢,今年一斤是14元錢。”
吳克松的鱔魚計劃10月份上市,今年鱔苗成本高,鱔魚價格可能要上漲,究竟賣多少錢吳克松現在還不知道,他要等合作社定出統一銷售價後,再選擇賣鱔魚時間,因為統一價格,他不用擔心外地經銷商互相壓價。
何森:“到收黃鱔的季節,有南京的,有上海的,有杭州的客商,他們都在這個地方收黃鱔,就跟市場拍賣東西一樣,誰出價高我賣給誰。”
記者:“你打算放在什麼時候賣?”
吳克松:“打算今年估計在春節前後賣,因為我去年賣早了,價格賣便宜了。”
編導:殷際輝
攝像:程詩雄
協助拍攝:中共廬江縣委宣傳部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