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孟麗榮是江蘇省贛榆縣歡墩鎮一家漁場的場長。為了適應魚的生長,孟麗榮要把它們換一個稍大一些的池塘。在記者去採訪的時候,正好碰到當地的同行。
記者:“你之前見過這麼大的魚嗎?”
朱代桂:“沒有,我以前也沒有見過。”
記者:“你平時也下來跑?”
王永奇:“經常跑,就是一年能逮上一次就不孬了,去年、前年都來過,就根本逮不著,今年確實不孬。”
記者:“這個魚有多少斤?”
孟麗榮:“這個魚有40多斤。”
記者:“打算賣嗎?”
孟麗榮:“不打算賣。”
這個池塘裏面的是鰱魚,在孟麗榮的池塘裏面各品種的大魚有1100多條,就是這些魚影響著歡墩鎮年産8萬噸,産值6億元的淡水魚産業。
歡墩鎮位於江蘇省最大的人工水庫石梁河水庫旁邊。在全鎮的範圍之內,水庫的面積比土地面積還要大。當地的農戶因水養魚,在水庫上面放了很多網箱來養殖鰱魚。
記者:“這水面有多少網箱?”
李國乾:“説不清,因為它是多少個村子養。”
馬善鳳:“每家每戶都養魚,沒有不養的,全村裏都養魚。”
記者:“這有多少斤呀?”
馬濟明:“這樣的魚呀,2.5斤。”
記者:“多少?”
馬濟明:“2.5斤。”
記者:“多少錢一斤?”
馬濟明:“3元。”
記者:“算好的嗎這個價錢?”
馬濟明:“行。”
記者:“哪一種魚最貴呀”?
馬濟明:“花鰱。”
記者:“多少錢一斤?”
馬濟明:“現在5.8元吧。”
記者:“你家有多少網箱?”
孟憲華:“50多個。”
記者:“每年能賣多少錢?”
孟憲華:“10萬。”
説是養魚賺錢,可偏偏有人養魚就不賺錢。在同一個鎮的孟昭明,雖説也是忙活了一年到頭,可是收入卻沒有保證。
孟昭明:“效益這方面,有時間掙錢,有的年頭不掙錢,你像今年能掙點,前幾年有時間還賠本呢。”
在歡墩鎮,網箱養魚和池塘養魚一直以來都是共存的,靠近水庫的農戶用網箱養魚,而離水庫稍遠一些的農戶要想養魚,只能在土地上挖池塘。孟昭明就是在池塘裏養魚的農戶。
孟昭明:“像咱們這個吧,又得交池塘費,又得增氧,又得使藥,各方面不如網箱了。”
孟憲華:“這個池塘養魚費電,得增氧,費工,得管理,這個網箱養魚,平常也不用過來,隔個四五天過來看一看,也不用喂,河裏邊這個浮游動物,就是吃的魚蟲多。”
記者:“成本能差多少?”
孟憲華:“網箱養魚幾乎就沒有多大成本,就這個魚苗錢,網箱一個也就是一二百塊錢。”
記者:“能用多久?”
孟憲華:“10年夠用了,因為在水裏,一般壞不了。”
孟憲華家裏有50多個網箱,雖然説效益不錯,但影響收入的一個關鍵問題一直沒能解決好。孟憲華的魚苗要從山東等地引進,運輸途中的魚苗成活率總是很不穩定,就算運氣好的時候,也只能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活率。
孟憲華:“拉了1000斤,剩下不到500斤,不到500斤這個成本不就加大了嗎,虧本了。”
本來可以進更小的魚苗,放到充氧的塑料袋裏就可以保證運輸的成活率,但是太小的魚苗是沒法放到網箱裏養殖的。
記者:“這個網箱怎麼就不能放小苗呀?”
孟憲華:“這個網眼大,這個夏花就是魚籽,魚籽就跟小米粒似的,這個擱裏邊就跑掉了。”
魚苗成活率低,讓孟憲華無計可施,然而在池塘裏養魚的朱偉英卻感覺找到了賺錢的機會。因為在池塘裏,多小的魚苗都是不會跑掉的。自己可以用充氧的塑料袋把小魚苗從外地運回來,在池塘裏養到適合網箱養殖的尺寸,再賣給孟憲華,掙取其中的差價。
記者:“相當於你掙一個從小到大的差價?”
朱偉英:“差價。這每斤掙兩三元的利潤。”
朱偉英用7畝池塘做試驗,養起了魚苗,之後主動去找孟憲華。有這樣的好事,孟憲華和朱偉英一拍即合。
朱偉英:“他們在外地買,我們這邊也能養,養了也按外地的價格賣給他們,我們的價格都是一樣的,我們還送貨。”
孟憲華:“給我們送到門上,送到門上放到網箱裏頭,第二天死了還算她的,所以説這樣,我們對比在外地進魚苗子,從成本上大大降低了。”
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因為魚苗成活率提高,讓孟憲華大大降低了成本,而對於朱偉英來説,在池塘裏養魚苗要比養成魚效益好得多。
朱偉英:“成魚得養一年多才能賣,魚苗兩三個月,一個來月就可以賣。”
記者:“壓的錢也多。”
朱偉英:“當然了。那個壓錢,這個一個來月就能見效了。”
隨後,朱偉英把自家的20畝池塘全部養上了魚苗。孟憲華也成了魚苗的固定客戶。
朱偉英:“我們賣魚苗子,賣一個多月,從每斤稱到三四千尾,賣到一斤稱一百來尾,從一寸賣到三寸多長。”
看到朱偉英賣魚苗賺錢,同樣在池塘裏養魚的孟昭明也效倣起朱偉英的做法。
記者:“你説養這個魚苗和養成魚差多少?”
孟昭明:“差一倍吧,就是説成魚掙5元錢,魚苗能掙10元錢。”
一直以來,歡墩鎮網箱和池塘的養殖戶各養各的魚,互不相干。通過魚苗,雙方逐漸有了合作關係。池塘養殖戶一半以上都放棄了成魚養殖轉而養起了魚苗,總面積達到了5000畝。雙方的取長補短讓歡墩鎮的淡水魚産業得到快速發展。雖然全鎮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當地卻一直沒有孵化魚苗的能力。
孟麗榮原來在鎮裏工作。2004年,她辭掉工作建起了魚場。經過研究和繁育,成功的孵化出了魚苗。池塘裏的這些大魚就是用於生産魚苗的種魚。到氣溫合適的時候漁場的工人就會把種魚撈上來打針催産,魚卵孵化出小魚苗後提供給朱偉英這樣的養殖戶。因為價格相對便宜,朱偉英也不再從外地進魚苗了。
孟麗榮:“之前都是從外地進的,她家養了20多畝水面,她每年要購到六七百萬尾,在外地購成本高,她要花到八九千塊錢,況且,成活率還低,在我們這裡買呢,她能省到三四千塊錢。”
朱偉英:“現在這一片都養魚苗。”
記者:“都養魚苗?”
朱偉英:“這一片,全都是魚苗,不養成魚了。”
2008年,孟麗榮的魚場可以孵化出3到5億尾魚苗。歡墩鎮幾乎所有的池塘養殖戶都到她的漁場裏購買魚苗。這也讓歡墩鎮的淡水魚養殖形成了從孵化到銷售完整的産業鏈。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