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2009年5月16日,鶴峰縣五里鄉的呂良奎等人早早吃過飯就急忙往十里開外的一座人跡罕至大山趕去,憑藉多年上山放牧的經驗,何定規判斷眼前的這座大山一定隱藏著自己期待已久的東西,如果自己還耽誤幾天時間再上山,那麼自己要找的東西也許就會被別人搶先發現而使自己痛失一次賺錢的機會。
呂良奎:我們早晨6點鐘就出發,多的時候,我們全鄉有幾千人在山上找。
何定規:就是説在人多的時候大概有五六千人,全部都上山找這個東西去了,也比較辛苦。
據當地人介紹,在這些雲遮霧繞的大山上,既沒有值錢的礦藏,也沒有名貴的藥材可採,一個鄉每天就有幾千人上山,那麼如此多的人上山到底尋找的是一種什麼值錢的東西呢?
呂良奎:每個山上都有,只分多和少,有的多有的少,要自己去找。
何定規:老百姓能夠從山上得到的可能在一個億左右,據他們統計的可能全縣的山上這個東西可能找得到兩個億。
每年能掙一個多億,還有一個多億沒有拿到手,這些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大山上到底隱藏著一種什麼誘人的財富呢?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每年端午節都有吃粽子的習俗,而粽子的製作,離不開這些葉子,這種葉子不僅能夠保鮮,而且還具有一種特有的清香。在鶴峰五里鄉張嫦娥的家裏,她正在用這種葉子包粽子。
張嫦娥:葉子也光滑,筋也細,軟度好,有清香,那麼包起粽子就好吃。
原來鶴峰的這些大山上就生長著用來製作粽子的箬葉,箬葉都生長在箬竹上面,這些野生的箬葉一般可賣兩三元一斤。
呂良奎:每天一個人能夠採,就是這個鮮葉能夠採一百多,幾百元錢。
記者:一天能夠賣多少錢?
呂良奎:賣一百至兩百多塊錢。
原來何定規他們一大早上山尋找到也就是箬葉,由於箬葉都是野生的,所以人人都可以上山採摘。在鶴峰,象這樣生長野生箬葉的山地至少有三十萬畝以上,不需要一分錢的投入,當地老百姓就能從這些山上撿回來一個多億。然而對些這唾手可得的財富,有的人卻做出了讓人驚訝不已的舉動。
王先福是五里鄉紫荊村的村民,2003年年初,他作出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決定,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他砍掉了經營多年的九畝茶園,然後開始從山上挖來野生的箬竹移栽到地裏。
張太華:當時都以為他發癲。
王開紅:發瘋了。
佘中華:都説他是個神經病,什麼山上到處都是箬葉葉,你在地裏種這個糯葉是個什麼意思,我説你的錢是狗屎,花這筆錢。
山上到處都是野生的箬竹,王先福卻要砍掉茶園花錢來移栽在熟地裏,那麼王先福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呢?在別人的質疑的目光中他每天都要到地裏去看移栽的箬竹,然而結果卻讓那些冷嘲熱諷的人看了個大笑話。
王先福:第一年搞了9畝,花3000多元錢,只搞活了9根。
既然荒山都能生長箬葉,為何熟地還不能生長呢?通過自己檢查每一個移栽環節,他終於找到了九畝地只存活九棵箬竹的原因所在。
張太華:剛開始栽的時候,就是每單株栽下去的話它沒有根係,就把它弄壞的,這樣弄下來了,它就栽不活。
第二年,王先福請人從山上把箬竹連根帶土一起移栽到地裏,原以為這次移栽一定能成功,但是事實又出乎自己的預料。
王先福:當時搞了以後,它這個葉子當時種起來以後它就跟這個一樣的,它就慢慢變黃,變黃以後全部都死了。
第二年再次移栽失敗,原本已逐漸消散的嘲諷聲又開始在王先福的耳邊響起。那麼王先福為何不顧大家的非議,非得花錢請人來移栽漫山遍野都有的箬竹呢?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其實王先福心裏也是有苦説不出。而促使他作出這個看似荒唐決定的,是2001年的一個訂單。
王先福:衡陽外貿的一個總經理叫李小青,他們來找我們定那個9公分,當時價格在2001年的時候就是漲到1.4萬了,1.4萬一噸,當時就説有多少要多少。
當時每斤箬葉的價格賣到了七元錢,由於對方給出的價格高,當年原以為可以大賺一筆的王先福接下訂單後,才發覺自己根本收不到多少九厘米寬的箬葉。
王先福:這種大葉子在我們開始收的時候,總的比例達到30%、40%,現在山上基本上沒有這個東西了,現在山上像這種9公分的特別少了。
原來這些山上的野生箬葉由原來的四五角錢一斤逐年上漲到三四元一斤,價格逐年看漲導致老百姓爭先恐後上山採摘,往往還沒有等到箬葉長到足夠寬大就被採摘下來賣給了經銷商,而在市場上葉面越寬的箬葉價格越就越高,現在九厘米寬的箬葉一般在八九元一斤,但是在山上九厘米寬的箬葉很少見了。
王先福:9公分出口的這種東西,市場上是有多少要多少,價格又高,但是現在這個生意我們看到的生意做不了了。
王先福當時算了一筆帳,當時茶葉鮮葉的收購價只有五六角錢一斤,一畝茶園的收入也就一千元左右,而箬葉要是等長到九厘米寬再採摘,鮮葉的價格就達到了五六元一斤,每畝到産量也應該比茶原要高,所以王先福決定砍掉茶園移栽箬竹。
然而兩年的移栽都以失敗告終,王先福後來通過分析,覺得自己第二年移栽的時間已經臨近夏季,因為天氣熱使箬竹很容易失去水分而死亡,那麼什麼時候才是箬葉的最佳移栽時間呢?王先福只有靠自己不斷地嘗試。
佘中華:他春天種,種一批,不活,他冬天又種一批,冬天種一批不活,開年又種一批,他通過反復試驗,三年之後才試驗成功。
2007年,歷經三年的嘗試,花掉了十多萬元的積蓄,王先福的這九畝地的箬竹終於長出了大部分都是九厘米寬的箬葉。
王先福:8元錢是一市斤。
記者:我一直以為是公斤。
王先福:現在是趕鮮肉的價,我們現在的這個箬葉,現在趕上鮮肉賣什麼價我們箬葉收什麼價。
以前一畝地茶園最多只能收入一千多元錢,現在這一畝箬竹的收入遠遠高於茶葉的收入。
王先福:我們原來就是説按保守點説,免得別人罵説個三四千塊錢,實際上絕對不止。
佘中華:長的好的那一塊箬葉,要是它一年的話遠遠不止,就按照他講的這種估計最低都是在5000元錢以上的。
現在全縣箬竹移栽面積達到了五千多畝,而地里長出來這些九厘米寬的箬葉大部分經過加工後就賣到了日本馬來西亞和歐洲的一些國家。
高躍生:收老百姓的一片葉子在一分,一分錢一張,然後我們通過深加工,把那個掉下來的這些葉子除開以後賣出去這一張葉子的話,在一角錢左右。
出口到國外的箬葉除了包粽子以外,象這种經過加工的箬葉能賣到一元錢一張,企業能加工多少就能出口多少。
農産品加工企業總經理張長友:現在我們這個産品處在什麼呢,處在一個長期都在趕貨,生産不過來。
由於箬葉市場需求大,效益好,當地扶貧開發部門已經把箬葉野生轉家生當作一項富民産業來推廣。
湖北省鶴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玲:進一步的把我們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脫貧奔小康的步伐,真正的老百姓帶來實惠,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記者:你現在每年産量有多大?
湖北省鶴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玲:每年産量有1萬噸。
編導:楊健
攝像:王浩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