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2009年3月20日,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
2009年3月,記者到大頭菜主産區四川省威遠縣採訪時,首先被當地人帶上了山。
記者:“這裡種過大頭菜嗎?”
威遠縣向義鎮大衝村黨支部書記吳金容:“種過大頭菜,這些漫山遍野都是大頭菜,凡是荒地都種過大頭菜,你看,這些窩窩就是種過大頭菜的,還有這些葉子都是大頭菜的,95%的農戶都種大頭菜。”
四川省威遠縣大頭菜種植面4000畝,年産值8000萬元。然而六七年前,大頭菜只不過是農戶們自家腌制的鹹菜,誰也不曾想過它還能賣錢。這商機究竟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大頭菜又名“芥菜”,每年10月下種,12月采收,經過晾曬、撒鹽、腌制等工序加工而成,是我國四川、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常吃的一種鹹菜。
經銷商:“煮湯也可以,炒回鍋肉也可以,下稀飯也好吃,也可以當零食吃。”
以前,大頭菜並不是威遠縣的主要農作物,但因為飲食習慣,很多農戶每年都會種一些。
威遠縣向義鎮大衝村種植戶龔煥芬:“那時候沒有種好多,是種出來自己吃,每年都種一點。”
1998年,種植戶李美明給去廣東打工的弟弟帶了十幾斤大頭菜。從此以後,弟弟每次回家都要帶大頭菜走,而且數量一次比一次多。既然大頭菜在外地受歡迎,李美明決定把大頭菜賣到廣州去。
2002年,李美明兩毛多錢收來的5000斤大頭菜,不出幾天功夫,就以六毛多的價格全部賣完了。李美明從廣州回來後,立即成立了大頭菜生産基地。
李美明:“當時想家家戶戶種的都有,就直接收來發到廣州去。”
起初,李美明接到的是一些幾萬斤的訂單,生意做的不溫不火。但隨著業務拓展,他對大頭菜的需求量逐年遞增,2004年,他突然接到一個80噸的大訂單。當時李美明每天挨家挨戶收購大頭菜。一星期後總算湊齊了80噸貨。可是,當他正為掙了十萬塊錢而興奮不已時,客戶打來了電話。
李美明:“就出現了質量問題,質量問題就是變酸、發黴,發黴之後客戶就退貨。”
生意黃了,李美明虧損18萬元。可是,為什麼家家戶戶都會腌制的大頭菜,會出現質量問題呢?
李美明:“當時小批量的時候,隨便過去收回來之後,農戶也做的少,善於管理,質量也保證的了,但是後來農戶一做大了、一做多了,質量就保證不了,我當時也沒有想到這一點。”
增種後,很多人家的大頭菜産量增加了十來倍,質量變得難以控制。接受上次的教訓後,李美明提高了對大頭菜的收購標準,農戶們在晾曬、撒鹽、密封、腌制等過程中更是不敢有半點馬虎。種植大戶藍淑芬,嚴格按步驟腌制大頭菜,但一段時間過後,她還是有大部大頭菜出不了手。
新店鎮石坪村村民:“李老闆要這個貨,要經過陽光照射,要買黃的,因為我們做出來,上面的1/3的才能黃,説實在話,這個中間,下面泡在鹽水裏的都曬不到。”
原來,大頭菜經過十來道加工步驟後,要在太陽下密封保存,顏色才可由青變黃,當地人管這個過程叫做“燜黃”。以前每家只腌制幾百斤大頭菜時,很容易就被太陽全部照射到,而現在,象這樣的一個大袋子,裏面就裝有2000多斤大頭菜。
記者:“我看上面挺黃的,都還行。這一袋都能達到這一個品質嗎?”
威遠縣向義鎮大衝村種植戶羅利銀:“不可能,這不像以前做的少,基本上都可以像這樣的,都像這個金黃色的,因為數量太大了,你不可能全部都是一樣的。”
當時,很多農戶家都有兩三萬斤的大頭菜産量,由於存放集中,根本不能完全被太陽光照射“燜黃”。如果分成小袋子攤開燜黃,又沒有場地。出於無奈,農戶只好靠延長存放時間來提高燜黃數量,但隨著天氣逐漸升溫,大頭菜變質的風險也隨之加大。
威遠縣向義鎮大衝村種植戶甘群英:“大頭菜到了五六月,梅雨天氣,天氣熱,容易變酸、起霉、變質、容易爛。”
儘管,李美明把當時每斤2毛多的收購價提高到了7毛以上,可是“燜黃”問題還是讓他和農戶的關係陷入了僵局。
威遠縣新店鎮種植戶茍付民:“扔掉2/3,只有1/3能賣掉。”
李美明:“廠子都停工了,沒有貨源,沒有貨源,農戶不種了,你光收好的,稍微差一點的,種出來之後,變不成錢,廠子也沒法生存。”
與此同時,和李美明一鎮之隔的經銷商文中玉也面臨同樣的困境,為保護農民種植大頭菜的積極性,2006年,文中玉實施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文中玉:“農民剛剛腌出來15天左右,15天左右,根本這個顏色、香味,什麼都達不到質量要求,所以我當時就採取把它全部收回來進行二次加工。”
提前收購農戶腌制15天左右的半成品大頭菜,將困擾農戶的“燜黃”環節留給企業加工,雖然這樣做要增加人工、原料、場地等投入,但既保護了農民種植大頭菜的積極性,也保證了質量和産量。文中玉憑藉前一年的訂單數量,下血本收購了1000多萬斤大頭菜,但市場需求量和價格,都具有不可預見性,文中玉因此栽了跟頭。
文中玉:“銷量估計太高,結果沒有賣完,在2006年虧了大概30萬。”
2007年,當地經銷商提出讓農戶根據自家情況,自願安排大頭菜出售時間。隨賣隨收的方法,使經銷商避免了因囤積數量過大而帶來的資金風險。同時,經銷商採取收“統貨”的方法,青的黃的一起收回後再進行分類,質量達標的直接供應市場,顏色青的,撒鹽後分裝小袋子,燜黃1星期左右,可達到上市標準。
李美明:“每天我收回來幾萬斤,請了二三十個工人,全部裝進小袋子,把好的選出來,綠的和青的全部用來裝成小袋子,你看曬出來完全黃金顏色的,質量相當好。”
羅利銀從2004年種植大頭菜,但因為年紀輕,對腌制技術掌握不好,在“燜黃”過程中,放到後期的大頭菜有2/3都要變質倒掉。2006年羅利銀曾一度放棄種植大頭菜。但得知經銷商可以收統貨後,他又重操舊業。今天,他家就要出售部分腌制了三十多天大頭菜,儘管這時出手,價格要比下半年低,但卻避免了因存放時間長而變質倒掉的風險。
羅利銀種植戶:“只要不霉爛,青的也好,黃的也好,自己要老闆能賣出去,就都能賣的出去。”
隨時收購統貨,對於技術好的農戶來説,可以延長“燜黃”時間,提高“燜黃”數量,把大頭菜放到後期出手賣高價。
威遠縣向義鎮大衝村種植戶劉淑華:“就是説我做的好,要留到下半年價錢高的時候再賣。”
通過收統貨的方法,使種植戶和經銷商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護。如今,威遠縣的大頭菜種植面積4000畝,年産值8000萬元。平均每斤收購價可達1塊錢,每畝純收入千元以上。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