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每天天一亮,這個位於太和縣的毛髮早市就陸陸續續有了交易的人,而且越聚越多,高峰時兩個籃球場大小的市場就會被擠得水泄不通。
毛髮企業負責人王思寶:“頭髮分兩三個檔,有短檔、有中檔、有長檔,有焗油的,有不焗油的。”
開市沒多久,就有了幾處談生意的人。
毛髮企業負責人:“我不會少給你的。6300元錢。”
毛髮收購商:“啥?”
毛髮企業負責人:“6300元錢。”
毛髮收購商:“不行,差得太遠了。”
市場經濟人:“6500元錢,裝,來,6500元錢。”
毛髮收購商:“給你個面子,整數7000元錢,你要就要,不要就算了。”
市場經濟人:“要。”
從6300元起價,短短五分鐘內價格一路盤升。在市場經紀人的極力撮合下,13斤頭髮最後以7000元成交。
從早晨6點到8點,短短2個小時這個毛髮市場就能有近百萬元的交易額。而這僅僅是太和縣毛髮産業的一個縮影。走街串巷收來的頭髮賣給企業後,經過加工,毛髮出口一年能給太和縣創造12個億的産值。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生産基地,毛髮産品暢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80%真發製品原料來自中國。河南許昌、河北新樂與安徽太和等地區,是我國主要的毛髮集散地。但做毛髮生意的人多了,這頭髮也不那麼容易收了。
毛髮收購商:“多長時間就長出這點來,賣了再能留。”
記者:“這頭髮賣多少錢?”
田什英:“賣70元錢。”
記者:“你們在外面收頭髮都怎麼收?”
肖克仲:“以質論價,好的長的,發質好的,價錢高一點,年紀大一點的價錢低。她這頭髮可以,屬於自然發,沒焗過油,能剪40公分,能剪2兩半重。”
農戶收來的頭髮,基本上都賣到了檔發加工企業。頭髮經過絲絲分揀後,每差2英寸為一個等級,分好檔的頭髮叫做檔發。劉建立十幾歲就開始走南闖北收頭髮,有了一些積蓄後,改行做起檔發加工的生意。在太和縣,做檔發生意的企業加起來也有個上百家。雖然鄉里鄉親,彼此都認識,但這些人也都井水不犯河水。
劉建立:“走在一起該吃飯吃飯,該喝酒喝酒,就不提生意上的事。”
肖娟:“給你説過以後,透漏信息以後,擔心你把客戶搶走了。”
雖然有的企業只隔一條馬路,但各有個的銷路,各有個的賣法,生意上的事是只字不提。看起來一團和氣,但見面也總有些尷尬。2005年之前,太和還沒有毛髮成品加工企業,劉建立做好的檔發都銷售到了外地市場。找到了固定客戶,平均一個月就能送出去2噸貨。可幹了一段時間,劉建立發現生意這樣做有些不對勁。
毛髮企業負責人劉建立:“我主要賣的是這檔,最短的都是6英寸。”
記者:“賣的最長的多長?”
劉建立:“這個廠家買的最長的到14英寸。”
記者:“為什麼他們要這個長度的頭髮?”
劉建立:“這個廠家主要栽塑料頭皮用,在中國學理髮就直接在頭上學了,在歐洲一些國家就必須在塑料頭皮上學。像這麼長的,這都兩三千元一公斤,要這麼長的學理髮都剪掉了,是一種浪費。”
超過14英寸的頭髮,劉建立的客戶根本不收。但買來的頭髮有長有短,總會有不符合要求的出現。於是,他的庫房裏一些檔發就因為長度過長,造成了積壓。頭髮每長2英寸,一公斤的價錢就會高出200元錢。但因為沒有銷路,劉建立有的時候不得不忍痛把長頭按照短頭髮的價格賣。
劉建力:“量小了自己出去賣不划算,一是自己出去得開支,另外再找新的客戶也不是這麼容易。”
就在劉建力正在發愁超過14英寸的頭髮怎麼處理的時候,一位剛剛招聘來的工人,無意中提起了之前在其他毛髮加工廠工作的事。
工人劉朋:“我們廠子主要加工6到14英寸的,其他廠子還有加工14英寸以上的,不一樣。”
見面不談生意上的事,近在咫尺卻對彼此的銷售情況一無所知。工人説出的這個信息,一下捅破了這層窗紙。自己賣不掉的頭髮讓那些能夠賣掉的人代銷有什麼不可呢?於是,劉建立找到了工人劉朋曾經工作過的企業負責人,沒想到兩人一拍即合。
毛髮企業負責人郭桂明:“我接的訂單最短也是在16英寸以上的,我用14英寸以上的頭髮,就是這個意思,短頭髮我用不上。”
一個賣不掉14英寸以上的頭髮,一個偏偏只賣14英寸以上的頭髮。原把對方看作競爭對手,劉建力和郭桂明最終卻成了合作的夥伴。
劉建立:“我用14英寸以下的,郭廠長用14英寸以上的。我的貨可以給他,他短的貨也可以給我。”
郭桂明:“可以減少庫存,增加資金的流動量。”
2004年的3月,由劉建力&&,當地做檔發生意的企業還第一次聚在了一起,把銷售的渠道和産品做了一次大公開。而且形成了一個約定,代銷頭髮的人會獲得每公斤40元左右的營銷費。
毛髮企業負責人郭濤:“每個月星期天,平時非常忙,星期天有空了,就坐坐,討論這個事情。”
劉建立:“都在一起聚會,有的時候我們商會聚在一起研究這個事,商會一個季度聚兩次或者三次。”
頭髮生長週期長,並不好收。之前劉建力買頭髮的時候對長度是百般挑剔,貨源一直是個問題。現在長度差不多的頭髮他都可以收了,而且還在國外建立了收購網點。
劉建立:“這是印度發,頭髮有點發黃,條細。像咱們中國發,相比之下顏色上有點區別。這緬甸頭髮顏色和中國頭髮差不多,粗細也沒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來説有種氣味,茶樹油的味。我最多一天收過4噸多,還收小份,還不收大份。”
而對於與劉建力長期合作的郭桂明來説,除了也能大膽收頭髮外,還有了新的好處。
郭桂明:“只憑自己的力量下去收的話,不敢簽訂單。以前一年一般情況下簽20來噸。”
記者:“現在你敢簽大訂單了嗎?”
郭桂明:“可以,100噸也可以簽。”
原本單兵作戰的小企業,現在彼此間也有了交易,保證了貨源也能接到更大的訂單。這些初加工企業的發展,推動了太和縣毛髮産業的壯大。2005年,太和縣出現了自己的毛髮深加工企業。經過漂染加工,4寸以上的頭髮銷售到了非洲、亞洲和歐美國家,4寸以下的可以做成做假的睫毛和鬍鬚,也可以被加工成氨基酸出口。
毛髮企業負責人付如嶺:“頭髮現在被稱為黑金子,價格太高了。最貴的頭髮一公斤賣到4000多元。”
如今,太和縣已經有了六家毛髮出口加工企業,主要生産可以加工成發套的發簾子,他們會依據外國人的口味對頭髮進行不同的處理。
付如嶺:“出口非洲的頭髮用短的比較多,你必須得給它做出造型。這個主要是亞洲人用的,頭髮必須垂、直,勻的頭髮,主要以黑色為主。”
記者:“這樣的頭髮我們都針對什麼樣的市場?”
付如嶺:“這個主要是高端市場做的,歐美市場。”
毛髮企業外貿部部長喬冠華:“我們的發套主要市場是針對歐美這些比較發達的國家,按照這個長度,大概有18英寸長,大概需要100到200美金。”
毛髮,已經成為了太和縣的第二大産業,有6萬多人從事著毛髮的收購和加工。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