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致富經空間
>>視頻
2008年4月29日,是廣西省淩雲縣第四屆淩雲茶文化旅遊節開幕的日子。平日裏寧靜的茶山迎來了一批批的客人。與此同時,在小城的茶館裏,也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茶客:“當地人請我們喝這個茶。”
茶客:“這個茶有一種板栗香,板栗的香味。”
高山雲霧出好茶,淩雲縣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麓,茶葉種植有上千年的歷史。淩雲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毛而得名白毫茶,是我國目前唯一能生産加工紅茶、綠茶、黃茶、黑茶、白茶、
烏龍茶等六大類茶業産品的茶樹品種。但是好茶卻賣不上好價,長期以來淩雲的茶葉市場上以低檔茶為主。
茶葉批發市場 羅未英:“那個時候什麼價錢都有,低檔的,10幾元,20幾元。”
茶葉賣不上高價,很多人認為問題出在茶葉加工環節。2006年全縣共有118家茶葉加工廠,但是普遍存在廠房破舊,設備落後,衛生狀況差等問題。
淩雲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蒙文:“95%的都是小作坊,家庭作坊式,人員都兩三個人。”
將採下來的鮮葉經過晾曬,刨青,再經過一定程序進行簡單加工,就是茶葉初制。當時大多數的茶葉加工廠做的就是這種簡單加工。很多加工廠主就是茶葉種植戶,自己並不具備炒茶的技術,花幾千元買臺炒茶機就在自家後院開始制茶了。
黃大雄:“賣的都是低端市場,也就是説,嚴格説它不是産品,它只能是半成品之類的,不是成品。”
為了提高茶葉品質和附加值,2006年由淩雲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開始對全縣範圍內的茶葉加工廠進行整治,並根據國家規定的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要求制訂了一系列標準。
淩雲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蒙文:“比如説咱們説的廠房面積呀,要大於設備佔地面積的8倍,還有咱們從鮮葉到加工成成品的話呢,不能同一個門。”
當時很多茶葉加工廠的廠房僅僅百十個平米,設備也比較簡陋,遠遠達不到新標準的要求。規定一齣,很多茶廠都關門不幹了。
淩雲縣加尤鎮加尤村 唐上樂:“那些小廠就全部停了,不給生産了,生産出來那個質量不好。”
黎春周是加尤村的村民,他的茶葉加工廠已經做了三年,看到縣裏出臺的新標準,他也想擴大廠房,卻苦於沒有資金。
淩雲縣加尤鎮加尤村 黎春周:“將近30萬才能做一個廠。肯定要有困難下來了,因為當時自己因為手裏面這個資金還是很緊缺的。”
就在黎春週一籌莫展,也打算關門的時候,他接到了姐夫唐上福的電話。
淩雲縣加尤鎮加尤村 唐上福:“大家聯合起來,我們把各方面的證呀,證件全部辦好,以後要來檢查了我們都比較好一點。”
唐上福也有一個茶葉加工廠,與黎春周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加上兩人是親戚,彼此比較信任,便尋思聯合起來,共同投資,重建新廠。
2007年年初,黎春周和唐上福加上另外兩個親戚,四個人共同投資30多萬元新建了一家400多平米的廠房。
記者:“這個就是新的加工車間是嗎?”
黎春周:“對”
記者:“現在沒有在做加工嗎?”
黎春周:“現在茶葉昨天晚上收購的基本上做完了,今天現在還沒有開始收。空間大一點,放的鮮葉不受那些來壓,擠壓。”
原來黎春周的廠房不足100平方米,攤青、加工、烘乾、和成品庫都混在一起,現在有了足夠大的空間,整個加工流程也規範了很多。而且,他們還淘汰了原來所有的設備。
黎春周:“我們在設備上改得先進一點的設備的話,可能加工出來的各方面它比較要優越一些。”
整合後的加工廠不僅茶葉加工技術有所提升,銷售方式也與原來大不一樣。以往黎春周的茶葉做好了都是直接低價賣給上門的茶葉收購商,現在茶葉加工以及收鮮葉環節由姐夫唐上福負責,黎春周則騰出手來專門負責跑市場。
茶葉市場銷售人員杜玉瓊:“當初的話,全部茶廠都是搞那個毛峰,到後面的話,有新機器出來了,我們就去要淩羅春那個機子來做淩羅呀,還有那個白毫王呀,都是用那個機子做出來的。這個是白毫王。”
記者:“這是多少錢的?”
女老闆:“這個是150元了,以前便宜了,現在翻倍了。”
這種親戚或朋友搞聯合的方式成了很多茶葉加工廠的選擇,聯合後的茶廠從廠房面積、加工設備、衛生條件和炒制技術上都提高了很多。
淩雲縣茶葉管理中心副主任 萬崇宋:“四個人搞四個廠,不如四個人搞一個廠,他聯合起來以後就發揮了他凝聚的力量。”
要炒制出好茶葉因素是多方面的,原料控制就是重要的一環。以前加工廠對茶農交來的茶葉並沒有要求,而現在對所收鮮葉的大小,採摘的時間甚至裝鮮葉的簍子都有極其嚴格的標準。
淩雲縣沙裏鄉浪伏村茶農胡榮:“這個裏面它沒有芽頭的這種,它已經要成對茶,這種我們就沒要了,廠裏都不收,就不採這種茶了,它要收的,它要收上這種,這個芽頭還要好,跟這個葉子差不多一樣長的,才用這種。”
因為地處山區,當地的茶農交茶葉多是步行,而為了保證品質,採摘的鮮葉最好在採下兩小時內交到加工廠攤涼散熱,蒸發水分。因此,很多農戶都選擇就近交茶,萬畝偉嶺屯的萬兆奇根據優質茶葉的分佈又新開了幾家茶葉加工廠。
萬兆奇:“我考慮這個佈局嗎,一個是要把當地茶農這個鮮葉把它分化掉,二一個的話,要考慮到,因為我做的大部分是中檔到高檔的茶葉,我考慮這個海拔問題嗎,因為海拔高一點的那個茶葉的品質,內質要好一點。”
特級茶和1級茶的鮮葉以一芽一葉為主;2級標準為一芽二葉。萬兆奇一直想做利潤比較高的中高檔茶葉,但是以前茶廠眾多時,分散了鮮葉供應,萬兆奇經常收不到可以用來加工高檔茶的新鮮茶葉。現在他新建的茶葉加工廠基本可以保證在第一時間收到質量較好的鮮葉。
記者:“這是幾級茶呀?”
萬兆奇:“這個是一級,這兩天特級的葉子,如果前一段的話,清明那一段都是極品的。都沒貨了。”
淩雲縣茶葉管理中心副主任 萬崇宋:“我們通過整合的目的,就是實現我們全縣茶葉,能夠按照統一的標準,統一的等級,統一的生産來嚴格要求我們這個茶葉産品,達到産品質量穩定,投上市場。”
到了2007年年底,淩雲縣的茶葉加工廠已經從118家整合到了60家。新的加工廠加工出的茶葉價格普遍比原來的茶價翻了幾倍。
淩雲茶葉有限公司 總經理黃大雄:“一個芽頭一個葉,一張葉子,一芽一葉。”
記者:“做出來這樣的茶葉多少價位的?”
黃大雄:“現在我們這個,這種産品100多元錢,我們最高的賣到2000多元。”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致富經》欄目查詢!
注: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首播: 每週一至週五22:02--22:32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