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之鄉走出低價迷局(2008.6.24)

2010年02月24日 14:51  往期《經濟視野》文稿 我要評論

  

>>返回致富經空間

>>視頻

  

2008年4月29日,是廣西省淩雲縣第四屆淩雲茶文化旅遊節開幕的日子。平日裏寧靜的茶山迎來了一批批的客人。與此同時,在小城的茶館裏,也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茶客:“當地人請我們喝這個茶。”

茶客:“這個茶有一種板栗香,板栗的香味。”

高山雲霧出好茶,淩雲縣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麓,茶葉種植有上千年的歷史。淩雲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毛而得名白毫茶,是我國目前唯一能生産加工紅茶、綠茶、黃茶、黑茶、白茶、

烏龍茶等六大類茶業産品的茶樹品種。但是好茶卻賣不上好價,長期以來淩雲的茶葉市場上以低檔茶為主。

茶葉批發市場 羅未英:“那個時候什麼價錢都有,低檔的,10幾元,20幾元。”

茶葉賣不上高價,很多人認為問題出在茶葉加工環節。2006年全縣共有118家茶葉加工廠,但是普遍存在廠房破舊,設備落後,衛生狀況差等問題。

  

淩雲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蒙文:“95%的都是小作坊,家庭作坊式,人員都兩三個人。”

將採下來的鮮葉經過晾曬,刨青,再經過一定程序進行簡單加工,就是茶葉初制。當時大多數的茶葉加工廠做的就是這種簡單加工。很多加工廠主就是茶葉種植戶,自己並不具備炒茶的技術,花幾千元買臺炒茶機就在自家後院開始制茶了。

黃大雄:“賣的都是低端市場,也就是説,嚴格説它不是産品,它只能是半成品之類的,不是成品。”

為了提高茶葉品質和附加值,2006年由淩雲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開始對全縣範圍內的茶葉加工廠進行整治,並根據國家規定的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要求制訂了一系列標準。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