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黃河一路奔騰,曲曲折折地流經九個省區後,終於在山東省東營市匯入渤海。每天黃河還以淤積出一個足球場面積的速度,向大海推進著。然而這片年輕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寸草不生的鹽鹼地,當地人稱為“白板地”。
王經理:“這個白色的,一大片就是。純鹽鹼地。”
記者:“這都是鹽?”
王經理:“對,上面一層鹽土。可以嘗,你可一嘗嘗。”
記者:“好吧,那我嘗一下。又鹹又澀的,這個能吃嗎?”
王經理:“不是吃它,是用它腌鹹菜。它的鹽度已經很高了。”
在東市營市東北部的孤島鎮,離渤海不足2公里,海潮頻繁的沖刷,“白板地”的情況最為嚴重。可四年前有人卻在這裡種出了成片的蘆葦,這個人就是劉佳美。
劉佳美:“這都是我種的。”
記者:“這麼多?”
劉佳美:“這是一點點,一部分,我們一共是7萬畝,你要是真的全部看完的話,你開車一天也看不完。”
記者:“7萬畝蘆葦能賺多少錢?”
劉佳美:“我們現在資産評估得一個多億了。”
進入11月,蘆花開始飄飛,這是一年當中劉佳美最忙的時候。每天都要組織大量的人來收割蘆葦。今年據她保守估計,蘆葦産量在8000噸以上,能給她帶來四百多萬元的財富,現在這兒已成了東營市最大的蘆葦基地。但就是今天的這份財富,當初卻讓劉佳美吃盡了苦頭,甚至一度讓她整個家庭都沉浸在恐慌之中。最終她就像蘆葦一樣深深的紮根在了這裡。
劉佳美憑藉一股闖勁,28歲這年就當上了當地一家造紙廠的廠辦主任,日子過得稱心如意,是廠區裏大家羨慕的對象。2001年33歲的她接待了一批北京來的客人後,竟不顧丈夫的勸説和婆婆的哭泣阻撓,執意買斷工齡。這個近似瘋狂的舉動,讓她一夜間成了廠區裏的話題女王。
同事:“想錢想瘋了,想掙錢,出去賺大錢了,放著這麼好的位子不幹。”
鄰居:“一個女人不在家帶孩子,你工作扔了,家不要了,你跑到那麼一個荒郊野外,那個地方那麼偏。”
鄰居:“作為女人來講,我們覺得她是絕對是一種瘋狂的舉動。”
更讓人費解的是,劉佳美拿著買斷的十幾萬元,又借光了能借的錢。總共帶著300萬元進了黃河灘塗,而且花90萬元租下了7萬畝沒人要的鹽鹼地。大家紛紛猜測,劉佳美從北京客人那裏知道了什麼秘密?究竟荒蕪的白板地裏藏著什麼商機,讓她如此義無反顧。
劉佳美:“一幫專家組來的時候就跟我們説,她説你們這裡如果建一個蘆葦基地就好了,作為造紙原料,造紙原料永遠不會有市場危機。”
2001年5月,劉佳美接待了北京來的蘆葦專家。交談中她了解到,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紙品消費國。但造紙源料匱乏,尤其是高檔紙,其原料大多從國外進口,進口量也逐年遞增。而國內由於秸稈反田,造紙原料緊張,再加上麥子品種的優化,麥稈變短,影響了紙張品質。蘆葦是最佳的替代品。當時東營周邊還沒有上規模的蘆葦場,這個消息燃起了劉佳美的創業激情,她要搶佔先機。
劉佳美:“當時在方圓200公里以內就有5家造紙廠,都要,都要跟我們訂貨。”
記者:“造紙原料是不是就你們家?”
劉佳美:“大的葦場,就像大的這種圍場就我們一家。”
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外交經驗和人脈資源讓她充滿自信,只要自己能種出蘆葦,就不怕賣不出去。到時她要讓大家看到自己瘋狂的舉動是正確的。可她沒想到,這7萬畝蘆葦蕩帶給她的卻是一次次的考驗與摔打。
2001年10月,她給丈夫和兒子在冰箱裏準備了很多水餃後,就扎進了她夢想的蘆葦蕩。劉佳美這才發現,雖然這裡是黃河入海口,離黃河最近的地方不過200米,水卻成了她最大的問題。
孫經理:“光看水了,水一跑我們這個水就是缺,一看水跑了就是很心疼,你説沒有水養不起蘆葦了。”
蘆葦是黃河邊的特有植物,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埋藏著野生蘆葦芽,但因為土壤鹽鹼度高,長不出來。劉佳美想只要自己把黃河水引過來灌溉,蘆葦就能一年成叢,兩年成片、三年成塘。照這個速度,三年後,自己的7萬畝蘆葦地就能豐産,賺回本錢。可她沒想到,引進來的每一立方水都要花9分5厘,每年還要三灌三排,一年光水錢就要100萬。更讓她頭疼的是,這裡的地形西南高,東北低,灌進來的黃河水很快就奔流入海。必須有一個閘口控制水源才行。
劉佳美:“我們進水渠在西南邊,往裏邊灌水,有抽水船,我們自己有閘口,然後每進一塊地,就是用閘口來控制高低,屬於説你現在沒有閘口的話,水不都留到東北方向來了嗎,就是這邊最低,所以説南邊每灌一塊地,閘死一個閘板。”
由低往高灌水,每層階梯口設置一個閘門。劉佳美決定在7萬畝蘆葦地裏裝46個閘口。這樣一來不僅水保住了,大家還能根據閘口的位置,把蘆葦地分區管理,一舉兩得。
但畢竟7萬畝太大,為了節約這筆額外的開支,除了主幹工程包給施工隊,很多小溝渠的水堤劉佳美都自己帶著員工去修葺。而這種小堤一下雨就容易衝垮,還要常常補修,記者採訪時就剛好遇到一次補水堤。
記者:“你們就在這樣的地裏幹活啊?”
劉佳美:“是呀,都是這樣的。”
黃河淤積的土地都像這樣,泥土下全是水,連站都站不穩,要想使勁很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半年後,劉佳美終於解決了水的問題,同時,她也更堅定了自己最初的選擇。2002年冬天她終於迎來了蘆葦的第一次收穫,不過産量才280噸,算下來還虧了十幾萬元,但這都在她意料之中。
各種開支讓她感到了經營企業的壓力。等到蘆葦豐産,還要熬2年,一定要再開闢一條賺錢新路子才行。那段時間劉佳美喜歡一個人在地裏轉悠。她意外發現,生態漸漸恢復的白板地裏總能看到一些陌生人來采風。看著他們拍的照片,劉佳美沒想到景色竟然這麼迷人,連她自己都陶醉起來,甚至有些佩服自己。這時她閃電般做了個決定,要在這裡做生態旅遊,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她也正在步入一個美麗的陷阱。
劉佳美:“這是一片新生地,新國土,就是人們到了你這個地方來了以後,除了感受你的濕地,能不能在哪坐下來,享受一下你們當地的什麼美味呀,特色呀。”
賣蘆葦可以賺錢,賣風景也可以賺錢。引進特種養殖,不僅可以吸引遊客,到了出欄時還能再賣錢。想到這,劉佳美激動不已。但當初的300萬元在種蘆葦、改水閘時,已所剩無幾。此時一隻波爾山羊的種羊就得3萬元,梅花鹿也要上萬元一隻。粗略算下來至少得200萬元。這時劉佳美打起了丈夫的主意。
丈夫:“不合適,我説第一我不是你單位的人,我不應該以我的名義給你們貸款,這樣以後出了問題,那就是我要承擔全部責任。”
丈夫薄琪和這一年升為了當地一家酒廠的副總,手裏有近30萬的股份。劉佳美想讓丈夫用此作抵押,幫自己貸款。她知道丈夫向來疼愛自己,他反駁就説明有談的希望,丈夫不過是心疼自己一個人在外闖蕩,並不會坐視不管。
劉佳美:“他呀,有時候發個脾氣,實際上我真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看不得我掉眼淚,我遇到困難我一掉眼淚他又心疼了。”
丈夫:“她吧,這個人比較要強,她認準的事她是想方設法把它辦好…記者:為什麼還是貸了呢?丈夫:就是,這不是考慮到支持她的工作嗎。”
2003年4月,丈夫用股份從銀行貸了200萬元,劉佳美的夢想得以一一實現。她引進了波爾山羊、梅花鹿等。做旅遊外行的她,還合併了一個旅遊公司合夥幹,並讓旅遊公司的負責人作自己的總經理全權管理。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來的遊客總是那幾撥。
劉佳美:“來的人只是一些能在網上找到我們企業做宣傳的一部分喜歡自駕遊、喜歡野遊這些人,或者是戶外一族的這些人,他們來,他們來得並不是很多呀,你的賓館一年有半年閒著。”
劉佳美第一次感到了自己判斷失誤帶來的可怕後果。如今蘆葦沒到豐産期,做旅遊失敗,每天一睜眼就要發愁羊和鹿的飼料費,年底丈夫還要還貸款。面對外債600多萬元的嚴峻形勢,劉佳美大氣都不敢出,她知道此時哪怕像稻草一樣輕的麻煩都能把她壓趴下。每天小心翼翼地防大雨防火災,生怕在蘆葦豐産前出什麼差子。然而她千怕萬怕,最害怕的蘆葦蕩還是出事了,甚至讓她差點失去7萬畝蘆葦蕩。2004年10月她接到一個經理的電話,説出事了。
孫經理:“兵都讓人家攆走了。”
記者:“怎麼攆?”
孫經理:“怎麼攆?再不走我們就給你鎖門了。”
情急之下,劉佳美趕緊跑出去弄個明白,一路上她不僅遇到很多不知所措的員工,還看見陌生人在測量土地。走上前一問,對方的回答讓她近乎崩潰,癱軟在了地上。
劉佳美:“我想發包方不會來我們地裏,為什麼測量地呀?我就問了一下,他説咱們的地被人家解除了。”
劉佳美和墾利縣林場簽訂了40年的合同,現在才剛到第三年,怎麼成了別人的了呢?幾經打聽後,她怎麼也沒想到,這個投了近千萬的蘆葦蕩,竟然被自己推薦的那個經理給偷偷轉讓了,轉讓費不足100萬元。
王經理:“就是兩家公司一合併以後,推選他當總經理,在這個期間已經把他辭掉了,對外界還沒有正式公佈,外界都不知道,在這個情況下,他就把地給轉了。”
生態旅遊項目失敗,沒有得到當初劉佳美承諾中的效益,那個總經理打起了蘆葦蕩的主意。壞消息就像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廠區裏傳開,債主們也紛紛聞訊趕來。
兒子:“挺害怕的家裏,然後經常我爸給我打電話説,門口有人,然後説敲門你也別理他,然後自己呆在家裏。”
眼看到了年底,因為土地糾紛,蘆葦無法收割,對別人承諾的債務不能兌現,還連累丈夫因為還不了貸款而丟失股份。內憂外困的劉佳美整個人就像被抽空了一樣,寸步難行。
妹妹:“怎麼講,難到他把那個結婚的時候買的項鏈給賣了。”
王經理:“到後期連生活費都沒有保障了。”
記者:“那你們怎麼生活?”
王經理:“那就是到附近幾個食品店去賒面、賒麵粉、賒饅頭維持了一年。”
不僅自己家,就連兄弟姐妹家都因此受到牽連。2005年的春節對於劉佳美一家來説是苦悶和漫長的。大家都擠在老母親家陪伴著劉佳美。
母親:“那個年哪過了,直接都沒過年,都在我家呆著,連劉華、劉萍都在我家裏蹲著,還過年呢,都愁得連飯都不吃還過啥年。”
面對7萬畝的蘆葦蕩,劉佳美總想,如果三年前自己沒有執意買斷工齡來種蘆葦,現在一定在家裏圍著圍裙和姊妹們一起忙進忙出準備年夜飯。每次想到這,她都想以死洗清罪過,當初正確的選擇怎麼會落到這般田地?走投無路的她到底該怎麼辦?
2001年,劉佳美認為種植蘆葦是商機,沒想到卻讓她入不敷出。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蘆葦豐産帶來的轉機上。而2004年10月,蘆葦豐産在即,自己推薦的經理竟偷偷轉讓了土地。面對600萬外債,拿什麼去還別人,這讓劉佳美每天坐立不安,全家人的心都為她而懸著。而此時兒子的鼓勵,讓她重新站了起來。
兒子:“我就説媽,所有的企業家其實絕對都落魄過,這點落魄沒有什麼,只要堅持一點會成功的。”
劉佳美:“我當時就哭了你知道嗎,我兒子看到我哭,我兒子説,媽媽你別難過,咱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地要不回來了,你不還有爸爸和我嗎。”
劉佳美感動在兒子心裏自己是一個企業家,更感動家庭無私的溫暖。感動過後,2005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她決定向法院起訴,她要奪回的不僅僅是土地,更是一份理想和尊嚴。28天后,判決書下來了,法院宣判劉佳美勝訴。
記者:“這個就是後來的判決書。”
劉佳美:“對,判決書上我們是官司打贏了。心情依然很沉重,不知道該怎麼走。”
這場風波雖然讓劉佳美身心受到巨大傷痛。但當她再回到蘆葦地時,已經是另一番模樣。長了三年的蘆葦終於有所收穫,一次就賣了200多萬元。可短暫的歡笑過後,面對600萬的債務,照這個速度什麼時候能還清?就在這時,不曾想蘆葦豐産,當初的鹽鹼地得到改善,自己成了最大的功臣。東營市旅遊局看中了這片土地,也看中了她這個人,2005年9月,她被評為了東營市旅遊協會的常務理事。當初執意打造自然景區卻賠個精光,而今無心插柳卻為她開啟了財富的大門。
張局長:“多年的堅持他就迎來一個最好的時機,這兩年我們一直是抓住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15萬公頃的濕地,我們來做生態旅遊的文章。”
劉佳美:“我那時候就有這個機會…到了江蘇人家的蟹子賣到100多元錢,80到一百多元錢,當時我看了很驚訝。”
其實自己的蘆葦蕩裏就有很多野生螃蟹,還常常抓來送給朋友。沒想到螃蟹的利潤這麼大,劉佳美心潮澎湃。經歷過上一次的失敗,她不敢再衝動行事,請教了很多專家,她得知自己的蘆葦蕩正好在海河交接處,很適合螃蟹的繁育生長。就果斷地決定要在蘆葦地裏招商引資套養螃蟹,沒想到招來的卻是一陣嘲笑。
王大勇:“我們這裡只認海蟹,海蟹人人愛吃。”
記者:河蟹沒聽説?”
王大勇:我們這個黃河灘上有這個東西都不逮,也不吃。”
記者:“為什麼?”
王大勇:“看著他以後光骨頭沒肉。”
很多本地投資商都以海濱城市只認可海鮮為理由推辭了。2006年4月,到了螃蟹投苗的時候,劉佳美很不甘心好不容易琢磨出的項目就這樣擱淺了。不曾想,投資商竟自己找上門來。
劉明:“我們老家也是黃河入海道,老黃河入海道,所以我們看著這個水源也好,這個控制又好,沒有什麼污染,肯定能養好螃蟹。”
楊明是從江蘇南京來的,養螃蟹多年,在江蘇有自己的養殖基地。這些年江蘇養螃蟹的人越來越多,水面緊張。他一直在尋找理想的水面。自從劉佳美上次去他們那裏考察相互認識後,他心裏就認準了這個蘆葦蕩。但這次來以後,卻讓他聽到了一個意外的情況。
劉明:“好多人跟我們講這裡不能投資。”
記者:“為什麼?”
劉明:“因為我們劉總當時在這裡,在外面欠了很多錢,而且呢人家對她不相信,要錢的人很多。”
劉佳美這才領悟到之前屢遭本地投資者拒絕的重要原因。原來大家心裏對她有個很大的芥蒂。
劉佳美:“不管銀行信譽還是你借周圍朋友的借款,因為你出了問題以後,你的信譽就很難恢復了,還不如説我現在做事情,從負數做起。”
她很著急,到手的合作不能因此黃了,更重要的是螃蟹能否養成關係到自己和蘆葦地未來的發展。權衡之後,劉佳美決定答應楊明一個有些苛刻的要求。
劉明:“當時我們提的要求也很高,因為我們也害怕到這裡來投資…我們投資,土地承包費我們不交土地承包費,然後利潤我們一家一半。”
此時除了楊明,劉佳美別無選擇。雖然她在利潤上有些吃虧,但楊明負責銷售,自己也少了份擔憂。2007年,螃蟹第一次上市就達到了15萬斤。令劉佳美喜出望外的是,螃蟹的養殖成功還為她迎來了一個契機。東營市地處黃河入海口,當地政府為了發展黃河口文化,2006年提出打造黃河口品牌,她的螃蟹被選中了。
水産局站長:“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她發展養殖生態大閘蟹,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樣市政府已經規劃支持幫助他建設,力爭建成東營市黃河口大閘蟹生態養殖示範區。”
螃蟹作為黃河口文化之一,政府在北京、濟南等一些大城市舉辦螃蟹節大力推廣,漸漸地黃河口大閘蟹的品牌樹立起來。2008年,通過蘆葦、螃蟹的雙管齊下,劉佳美不僅還清了全部債務,還開始盈利。
劉明:“我們這裡除了燒飯的,全是男的,只有劉總一個女的,她跟男的一樣,無論幹什麼都衝在第一線,很有魄力。”
2009年10月28日,是蘆葦地裏排水的時候,劉佳美每天都忙著槍收螃蟹。今年她的40多萬斤螃蟹和8000多噸蘆葦將會為她帶來600萬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當初的鹽鹼地因為生態的恢復,還帶給了她一筆旅遊收入。現在這片蘆葦蕩評估價值一億元以上。但劉佳美仍然喜歡住在蘆葦蕩裏,一週只回家一次。每天她的工作就是開車在7萬畝的地裏巡視,而在車上他總愛聽一首《在路上》的歌。
劉佳美:“每次我聽到這首歌都會掉眼淚,因為它道出了一個企業家的心情。”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