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進入十一月,隨著大黃堡濕地的候鳥成群地南飛,濕地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安靜,最蕭條的季節。
然而從濕地邊緣的這個院落裏,成群飛出的野鴨卻打破了濕地的寧靜。
李東生:它這個飛到這兒之後,你看它就開始戲水,洗澡,每天都是那樣。
記者:這個東西怎麼這樣歡實啊?
李東生:它晚上在鴨舍裏歇一晚上了,到這裡洗澡,涮涮羽毛,還有人上這兒來拍照,就專門拍這個景色。
這些鴨子叫美國綠頭野鴨,它們的主人就是李東生。然而,這些歡快的野鴨在給李東升帶來超乎想象的財富的同時,也讓他飽受打擊,甚至撞墻自殺。那麼李東升和野鴨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20年前,李東生就是沿著這條小路從部隊復員回到了老家武清區大黃堡鄉。回家後,他上過班,2000年,他又買船租地,租下了300畝的葦溝養魚和蝦。2002年,李東生決定做個大買賣。他把全部積蓄拿出來又貸了一部分款,湊了200萬元建起了一個養牛場。
李東生:開始時候就是説,其實真盲目地去幹,認為一看這個東西聽説人家掙錢了,馬上就要幹,不説什麼考察市場,自己不會那個。
500頭黃牛被拉進了牛棚,可半年後黃牛行情急轉直下,價格跌到了李東生買進時的一半。低價賣牛心有不甘,繼續投入卻又沒有現錢。資金緊張到連買包好煙都成了奢望。
李東生:有時候説不會抽,人家死乞白賴讓著抽一根就一根,拿人家煙改改善,這也挺辛苦。
記者:我看你也是好面子的人?
李東生:那你想想,開始我經營養牛的時候,那也算大買賣,那一抄起來也是幾百頭牛,後來自個兒養小雞的落魄,這難處自個兒知道。
記者:啥難處呢?
在我們的視線之外,李東生輕聲地啜泣著。
養牛失敗了,後來養雞也沒有什麼賺頭。到了2006年,除了這個廢棄的牛棚和一個空蕩蕩的雞舍,李東生欠下了近百萬元的外債。鉅額的外債加上男人的自尊,都讓李東升不能罷手,但接下來幹什麼,他卻十分迷茫。
2006年9月的一天,李東生閒來無事在濕地邊散心,這時,從密密的葦塘裏突然起飛了一個身影。那一刻,李東生的心彷彿也跟著起飛了。
記者:那東西飛多高?
李東生:大約也得有百十米。
記者:有那麼高嗎?
李東生:有。
李東生看到的是棲息在葦叢中的天然野鴨。天然野鴨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就在野鴨飛起的那一刻,李東生萌生了一個大膽地想法,人工養殖野鴨。
當時,李東生手裏唯一的資源就是養魚時租下的這300畝葦溝,這無疑是養殖野鴨得天獨厚的場所。濕地裏的天然野鴨不用喂就能成活,人工養殖野鴨的話成本也不會很高,此外他還被另一個想法激動著。
李東生:咱們要養這種野鴨子,要是跟這個純生野鴨子在肉質上沒有什麼區別的話,誰冒著風險去吃那種犯法的東西,他不吃咱們這種東西呢?
隨後的幾天裏,李東生找來工人收拾廠房。不過有了養牛和養雞兩次失敗的經歷,李東生對這次創業異常謹慎。他先去林業局了解了政策。在2003年8月4日,中國政府批准了54種陸生野生動物可以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其中就包括野鴨。
2006年10月,李東生又把村裏面的三個老獵戶請到了家裏,他只想問老人們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野鴨能夠人工養活嗎?
記者:你們年輕的時候,這個地方野鴨多嗎?
李文祥:多,飛起來跟雲彩似的,多著呢,一起來遮黑天。
記者:真正的野鴨子飛成啥樣?
張德才:成群成對,飛得很高的。
記者:飛多高?
張德才:有幾百米高,得有三四百米高。
記者:能飛那麼高嗎?
張德才:它應該是能飛那麼高,因為它不是咱們這兒冬天過冬的東西,它是到時候來,它是屬於候鳥。
説起野鴨子,三位老獵戶都來了精神頭。三十年前,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很淡薄。三位老獵戶也正是在打獵的過程中,了解了野鴨的生長特點和習性。更有意思的是,老獵戶李振河年輕的時候還逮過一隻野鴨子養著玩。
記者:你那時候養喂它啥?
李振河:就喂這個從河裏撈的野菜,給它剁碎了,喂那個,你喂咱們家的糧食它不吃。
記者:野物還是吃這個?
李振河:吃野生的玩意兒。
李振河養野鴨已是三四十年前的事兒了,李東生卻從中發現了希望,那就是野鴨是能夠人工養活的。2006年年底,李東生外出考察市場,他發現偌大的天津市壓根沒有人養殖野鴨。面對市場空白,他決定靠自己的300畝葦溝再次創業。
李東生:需要趕緊掙錢,掙錢還賬,這種心理。抱著一種膽大的心理。
2007年3月,5000隻美國綠頭野鴨三代鴨苗被拉進了濕地邊緣的養殖場。美國綠頭野鴨是我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從美國和德國引進的。成年公鴨的頭和頸部羽毛均為綠色,有金屬光澤,由此得名綠頭鴨。
第一批野鴨養殖了10多天后,李東生發現長勢很好。他馬上又從廣東引進了2700隻野鴨雛,使野鴨養殖數量突破了5000隻。那些日子,李東生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能從葦溝裏要的東西,就絕不花錢去賣,像這樣打撈浮萍就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每天5000隻野鴨的飼料有一多半都是他從為溝裏撈上來的。
李東生:這種東西就是浮萍,在我們這裡有水的地方都有。
記者:鴨子吃這東西能長秤嗎?
李東生:鴨子挺喜歡吃這種東西。
到2007年5月,野鴨養了兩個多月了。一天,老獵戶張德才又來看鴨子,看著看著他發現了問題,鴨子不能飛。
村民張德才:能飛就是野鴨子,家鴨子飛不了。
老獵戶張德才告訴李東生,真正的野鴨出生七十天后就能飛。李東生掐指一算,自家的野鴨才養了兩個月,還沒到時間,另外自己養殖的是三代野鴨,野性已經有所退化,能飛的日子估計還得往後推遲。李東生決定耐心等待。
李東生:天天看,鴨子喂完,喂完了站在這個溝邊上,看它,看它們到這兒跟普通鴨子一樣到這兒溜著下水了,到這個溝邊溜著下水了,我想完了,説這怎麼不飛,這個是不是挨糊弄了。
欠下百萬外債想靠野鴨翻身,沒料到野鴨身份真假難辨;不飛讓人愁,飛了讓人憂,且看李東生的野鴨折騰出的麻煩事。
養牛和養雞都賠了錢的李東升,發現了野鴨的市場空白。2007年進了5000隻美國綠頭野鴨開始養殖,真正的野生野鴨70天就能飛翔,但到2007年8月初,李東生的野鴨已經養了120天,卻還沒有飛的跡象。看著這一群號稱是野鴨卻又不能飛的東西,他沒脾氣了。
2007年8月中旬,就在野鴨養到130天的時候,這天李東生感覺鴨群裏有些異樣。
李東生:喂完料,吃完料放出來的時候,冷不丁的就是説,我回頭一看有一個鴨子飛起來,有兩三米遠,不是説飛的挺老遠。
很快鴨群裏就出現了能飛二十米遠的野鴨。隨後的一週裏,李東生密切的注視著鴨群,他發現能飛的野鴨越來越多,而且飛得越來越遠。
李東生:後來它這個整個飛翔能力有的成熟了的那個,它在棚裏頭你放晚了它就飛,咱們廠區全長是210米,210米再加上這個葦地溝的這個距離,應該是飛210米沒問題。
李東生養殖的野鴨能飛了,這個消息很快就在大黃堡鄉傳了開來。看野鴨飛成了人們閒來無事時的消遣,而李東生在鄉親們面前露了回臉,頗為得意。可是這樣的日子沒過多長,老獵戶張德才卻對李東生説,你的麻煩來了。
張德才:我説這凈去糟踐的,一飛葦地裏頭,跟野鴨摻合一堆,完了,回不來了。
養殖的野鴨能飛本是好事,沒想到能飛的野鴨飛的太遠了,落到了濕地裏和真正的野鴨拉上了親戚,而且還再也不回來了。濕地裏草多水深,人們根本無法查找。於是,李東生忙著讓工人們清點野鴨個數,這一查他著了急。
李東生:後來一見數除去正常死亡的,看到飛出去的,基本上大部分的數已經估算出來了。
記者:飛丟了多少?
李東生:我們初步估算是360多只。
記者:當時總共有多少只鴨子?
李東生:當時是5000多只。
剛會飛二十來天,飛跑的卻接近一成,李東生一看,按照這個飛法,一批鴨子養下來也剩不下多少了。
那段時間,李東生滿腦子想的都是一件事,如何能讓野鴨保持飛翔的技巧,利用濕地保持野性,又不至於讓它飛的一去不回呢?
2007年10月6日,李東生早上起來放鴨子,就在野鴨準備飛翔的時候他注意到了一個細節。
李東生:鴨子在起飛之前它要跑,跑起來之後它才能飛。
野鴨的助跑讓李東生想到了飛機在跑道上的滑行,於是他馬上作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如果控制野鴨助跑的距離,也許能控制野鴨的飛行距離.經過幾次觀察和試驗,李東生發現,野鴨飛行前助跑的距離大約在四十米到六十米之間。
2007年10月底,李東生在距鴨棚四十米遠的地方設置了一個食物投放點,把野鴨由過去出門就飛的習慣轉變為中間吃食停頓。
李東生:我們就是在喂食的時候,它從棚裏出來的時候,讓它飛不起來,正好到那地方去搶食,等吃完食之後,它再飛到葦地這個溝裏的時候,又一段距離,只是讓它飛,飛得不能太高。
2007年底,野鴨經過一番馴化終於達到了李東生最滿意的狀態。養殖的野鴨仍然能夠飛翔,可是飛翔的能力卻剛好夠落入嬉戲的河溝裏,再也不會飛遠落入葦塘和野生野鴨私奔了.由於有食物投放點,野鴨為了吃頓晚餐還會自動回巢,不用人們往回趕。和野鴨鬥爭了了大半年,李東生覺得終於可以鬆口氣了.然而,就在野鴨上市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李東生萬念俱灰,他竟然一頭衝向了磚墻。
野鴨本是市場空白;哪成想白送給人都不要;一場大火燒掉夢想;情急之下頭撞南墻自絕求解脫。李東生創業致富還要遇到什麼艱難事,致富經繼續為您播出。
為了還清高達百萬的外債,李東生利用自己租下的300畝葦溝,養出了野性十足的野鴨。2007年底,野鴨正式上市了。可是當他和鴨販子聯絡上之後,對方給出的價格令出乎大家的意料。
李東悅:當時也就是跟咱們家養的鴨子價格差不多少,十多元錢一隻,價格壓的很低很低的那時候。
2007年春節前,天津下了一場大雪。然而李東生毅然走出了家門,他要給自己的野鴨找出路,他不信自己的野鴨只能賣家鴨的價。然而走訪了一個又一個客戶,卻屢屢吃了閉門羹,原因是他養的野鴨太多了,讓人難以置信。
李東生:説這純屬於瞎弄,説養幾隻還可以,一説一次養這麼兩三千隻,是不可能的東西。
2008年3月10日一大早,李東生又出去推銷他的野鴨,剛走到半路他就接到了一個電話。
李東生:我剛到楊村這邊家電話就告訴著火了,我就趕緊奔回返,自己到廠子一看,三排棚子已是一片灰。
就在那天早上,給鴨棚升溫的煙囪由於過火點燃了棚頂,三棟鴨棚全部化為灰燼。裏面剛剛孵化出的一萬隻鴨雛全部被燒死,已經養大的野鴨雖説沒有受傷,然而混亂的場面驚了鴨群,養殖場裏一片混亂,李東生崩潰了。
李東生:自己心裏覺得幹事真難,又難又苦,自己説付出這麼大的心血,好像有一點成就感了,又一把火,這一把火又燒的自己可以説是遍體鱗傷。
早在養野鴨之初家人就全部反對,野鴨好不容易養大又遇銷售難題,可就在這麼彆扭的時候一把大火又燒掉了剛剛孵化出的鴨雛。李東生把全部的希望都壓在了野鴨上,可是野鴨回饋給他的只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意外和打擊。
站在房門前,這個要強的男人再也抗不住了,絕望之下他異常衝動,迎面撞向了屋墻。
李東生:著急呀,發泄不出來,你跟誰去發泄,東西是你自己願意養的,你心甘情願養,你賣不出去你跟誰撒火?你跟別人撒不出去,結果跟墻發生衝突了。
那一場火燒死了一萬隻鴨雛,那一撞又讓李東生的頭部縫了六針。
倒楣的事情,流血的代價,這讓李東生成了人們閒聊的話題,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東生遇到的這些倒楣事兒,竟然給他的野鴨銷售帶來了轉機。
在武清區城鄉結合部的地方,于振璽經營著這家野味飯店,在當地,這是最大的野味店。一次,他在和別人閒聊時聽説了李東生的倒楣事,這時他才知道李東生真的是養殖野鴨子,他決定親眼去看一看。
于振璽:很不容易,得慢慢摸,慢慢摸他的電話什麼的,通過人聯絡他的地址,最後找到他。
2008年4月,于振璽來到了李東生的野鴨養殖場。他經營野味店多年,自然是個識貨的人,他發現野鴨雖説是養殖的,但是保持了很好的野性,肉質也很好。
于振璽:這兩隻比較這只比較純一點,膠皮頭似的。
記者:膠皮頭什麼意思?
于振璽:你看,向膠皮一樣。
于振璽和李東生一磋商,最後定價每只四十元。前提是李東生必須得保證能供上。
記者:你一天銷售多少只鴨子?
于振璽:我每天銷20來只。
漸漸地,李東生的野鴨在武清區打出了名氣,來買野鴨的人越來越多,有五家店常年定購李東升的野鴨,僅飯店的銷量,就佔到出欄量的八成左右,野鴨銷售戲劇性地打開了局面,讓李東生沒想到的是,還有一筆財富也找上門來了。
2008年6月,楊雲嶺和朋友們也來買野鴨,由於濕地離武清區只有二十多分鐘的車程,李東生的野鴨除了賣給訂購的飯店,就是這些到濕地來玩兒的人了。
李東生:一看買鴨子的只數挺多的,我説給你們拿幾個鴨蛋你們嘗嘗去。
當時,李東生野鴨剛剛賣出點頭緒,根本沒功夫想賣鴨蛋的事,因為在當地人的印象中,鴨蛋腥,推廣起來難度更大。李東生拿了些鴨蛋送給了楊雲嶺,楊雲嶺也沒多想,可到家一吃才發現和印象中的不一樣。
消費者楊雲嶺:它這個發黃,不一樣,一喝確實還挺好。
記者:味道不錯?
消費者楊雲嶺:不錯,確實不錯這個,後來我們又炒著吃,炒著也行,也挺香的。
兩個星期後,楊雲嶺又找上門來了,這回他不買野鴨,只想買野鴨蛋。
楊雲嶺:朋友送朋友,幾個朋友一分就不多了,後來到五一的時候,上這兒來玩來又買了幾百個。
漸漸地,到濕地來玩兒的人,除了買野鴨,還要買些野鴨蛋回去。如果用禮品盒包裝還要投資。這時,李東生有想到了他租下的300畝葦溝,他要向葦溝要包裝,他看上了蒲棒草。
記者:以前在你們這裡拿這個東西做什麼用呀。
李東生:打那個簾子用,現在幾乎沒人用。
經過李東生母親的巧手,一個個裝鴨蛋的草籃被編出來了。出乎李東生意料的是,就是那些用天然的蒲草編成小籃子,裝上野鴨蛋後更顯鄉村風味兒,竟然拉動了野鴨蛋的銷售。
消費者:這個草是有彈性的,紙箱子沒有彈性,這有彈性,非常好。
記者:留到家裏了。
客戶2:對,留好幾天,留好幾天我看著挺新鮮的,原來沒見過這樣的,非常好。
現在,野鴨蛋成了搶手貨。很多人把野鴨蛋作為土特産,送人既有特色還有面子,李東生也再不肯吧野鴨蛋白送人了,2008年他一個野鴨蛋賣到了2.2元,今年年初又賣到到了一個2.5元。野鴨蛋值錢了,這讓工人們找鴨蛋時都小心翼翼。
記者:刨什麼東西呢?
李東生:鴨蛋。
記者:鴨蛋沒在地面上?
李東生:不,不是,這種鴨蛋的這個鴨不是什麼?
記者:在哪兒?
李東生:它下完蛋它拿草蓋上,它是一窩一窩的。
野鴨一年能産三十到五十枚鴨蛋,按照一個二點五元的價格,一隻野鴨僅鴨蛋一項就能賣80元.現在,李東生每年能出欄的野鴨在一萬隻左右,光野鴨蛋就能給他帶來近80萬元的收入.在他的計劃中,他希望能把野鴨養殖穩中求大,而他的百萬元外債徹底還清也指日可待了。
編導:李松峰
攝像:陳沛強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