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這裡是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臨江鎮,這位叫張悅仁的77歲老人是村裏人的驕傲。他是20世紀50年代的留蘇博士,而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科技專家。2002年,張悅仁退休回家,大家都以為他是葉落歸根,可張悅仁卻做出了一件讓大家不可理解的舉動。
村民:那麼老了,就享受晚年了,不要那麼奔波了。
村民:年紀這麼大,叫他家裏休息了嘛,還來這裡幹什麼,這麼老啊。
蔡向源:甚至有人罵他是瘋狂的老人。
張悅仁在農村種起了地,開始村民以為他就是消遣一下,可張悅仁的地是越種越多,而且種的全是草。隨後他又養起了豬,規模也越養越大。不僅鄉親們鬧不明白,連家裏人也因此大動肝火。
妻子:就是很累,很動腦子很動體力,就是説你幹這個不如在家歇著,溜溜達達。
弟弟:大學教授回來,自己工資生活又可以,你又辦了個機械廠,你又何必幹這個呢?
張悅仁一下子變成了眾人議論的焦點。人們不明白,張悅仁夫妻倆每個月的退休金近萬元,家裏還經營著一家機械廠,孩子也不用他操心,為什麼在70歲的時候還到鄉下種地養豬呢?
張悅仁從15萬元積蓄起步,7年過去了,已經77歲的張悅仁創造出了400萬元財富。難道張悅仁養豬就是為了賺錢嗎?一位77歲的老人賺這麼多錢要幹什麼呢?
張悅仁出生在廣東省河源市的一個農民家庭,20世紀五十年代曾留學蘇聯,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在原國家核工業部從事機械研究,後來又調到南華大學當教授。1998年,張悅仁退休回到闊別50年的老家河源。和同樣研究機械的妻子一起開了一家機械廠,再加上退休金,張悅仁的日子過得很富足。可是2002年的一天,70歲的張悅仁突然向妻子提出要去鄉下養豬,在妻子眼裏,張悅仁一下子變得很陌生。
妻子:離家已經50年了,而且一直是搞工業的,最後也是工科畢業,你在農業方面能夠搞什麼名堂?
張悅仁的妻子實在看不懂,一個搞了一輩子工業的人,不愁吃不愁穿,為什麼要去養豬呢?張悅仁已經70歲了,還能幹得動農活嗎,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怎麼辦?為了這事兒,40多年的老夫老妻第一次爭得面紅耳赤。
張悅仁:你要想做很高深的研究,像搞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我不可能了,反過來我搞應用研究,把好東西拿過來,試驗研究,行了,來推廣,這是應用性的。
夫妻倆為是否養豬的事爭論不休,妻子説張悅仁幹不動農業,張悅仁説農村山清水秀,有益身心,妻子説農業掙不了錢,張悅仁説他是有知識的農民,肯定能掙大錢。最後妻子實在説不過張悅仁,只好讓他去了,但同時約定,只能用張悅仁自己的私房錢。
妻子:錢是身外之物,為幾個錢的話,一旦他失敗了他就死心了。打戰,每天吵架,也沒有意思吧。
張悅仁那時候有15萬元私房錢,每個月五六千元的退休金,在當時的情況下,開個小農場這些錢也勉強可以。張悅仁最大的問題是年齡和體力。2002年的張悅仁已經70歲了,他必須找一個得力助手。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張悅仁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們。
張悅仁:沒有一個同意的,他説你把工廠搞大就可以了嗎,那個能夠賺錢,哪一個搞農業賺錢的呢。
兄弟:因為我們子子輩輩都是農村的,因為農村很辛苦,種田養豬都是發不了大財的。
要是沒有幫手,農場恐怕很難辦起來。張悅仁想起鄉下有個58歲的妹妹。
妹妹張仕群:他對機械有點貢獻了,現在老了退休了,他要在農業方面養殖方面也創出一條路子,他才心甘,他這樣説。
張悅仁的話深深打動了妹妹。2002年,張悅仁出資15萬,妹妹出資5萬,一個小型的農場辦起來了。當地傳統的養殖方式是用米糠,玉米和豆粕等直接喂豬,可張悅仁發現這種養殖方式有不少缺點,主要是營養吸收不充分,造成浪費。
張悅仁:這個是米糠,粗纖維很高的,經過科學研究,一般豬吃的飼料裏面,纖維的含量只能達到7%,8%,你再多進去,就把豆粕玉米的有益營養帶走了。
經過查閱資料,張悅仁找到了一種用發酵來改善飼料的辦法。發酵以後,米糠等飼料的粗纖維轉化為糖,可以代替豆粕和玉米等價格高的飼料。
張悅仁:米糠和麥皮可以兌到70%,玉米只有20%,苞米10%,這樣的話整個飼料成本是大大降低了。
發酵飼料可降低40%的成本,而且發酵後的飼料有利於豬的消化吸收,同時,張悅仁又引進了發酵床,解決了發酵床不適應南方高溫的問題。
張悅仁:我們整個豬場是飄酒香味的,沒有一點臭味的,零排放無污染。
在張悅仁的管理下,農場初具規模,並向著生態環保的模式發展,然而2005年,他的妹妹卻突然提出辭職。
妹妹:我都不願意幹了,賺不了錢,又這樣累,幹啥呢,沒有意思的,是吧。
張悅仁:那麼人各有志嘛,她的女兒,兒子都來打電話,動員我讓她走。
2002年開農場以來,農場每年只出欄3百頭豬,雖然發酵飼料能幫她們節省40%的成本,可是由於規模小,掙的錢不多。尤其在妹妹看來,張悅仁對掙錢也不怎麼上心,好像更喜歡做試驗,一發現什麼新技術,像發酵飼料和發酵床,別人上門請教,張悅仁都是有求必應,分文不取。
張悅仁:我搞實驗的目的,就是希望搞出各種各樣的技術來,大家來學習,大家來致富,有什麼不好啊?
一年,兩年,三年,時間慢慢地吞噬著妹妹的耐心。2005年,張悅仁的妹妹退出了,張悅仁把她的五萬元也一併退還。妹妹走後不久,張悅仁的噩運就開始了,一場五十年不遇的大水,淹掉了張悅仁的農場。
司機:水很厲害當時,水很大,這個水現在你看,到這裡。
張悅仁:至於豬,一部分飄出來,從門上漂出來,統統打走了。
大水把農場衝得東倒西歪,大部分豬和飼料都被水沖走了。3年苦心經營的農場損失慘重,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妹妹也離開了,這一年張悅仁73歲,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張悅仁很可能受不了雙重打擊倒下去。
妻子:要出人命的話那就很麻煩了,不是十萬八萬的問題,反正人保住了,豬也就這樣了,能處理就處理掉。
張悅仁:我們這個農場我已經下了決心,我認為我一定能做成功的,一定要做下去的,沒有影響我半點決心的。
在雙重打擊之下,張悅仁依舊沒有聽從妻子的勸説乖乖回家,他反而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張悅仁認為自己的養殖模式很好,豬肉的品質也很好,可賣不了好價錢,可能就是豬肉缺少賣點,如果能養出一種有賣點,肉質又好的豬,肯定能掙錢。説起來很輕鬆,做起來可沒那麼容易,大水過後的張悅仁已經花光了自己的私房錢,年齡也已經74歲了,張躍仁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從2006年開始,張悅仁的舉動開始變得反常,他從機械廠偷偷拿了幾萬元,經常坐著摩托車往各個鄉鎮跑。一位74歲的老人,為什麼要坐著摩托車顛簸在各鄉鎮之間呢,他的身體能受得了嗎?
妻子:摩托車風吹的,有時候下車以後,腿都要活動活動才能往前走。
張悅仁的身體並不好,而且74歲高齡,坐摩托車很容易出事。但是為了省錢,他只能坐摩托車。張悅仁這麼拼命,目的只有一個,尋找藍塘土豬,養出一種肉質好效益高的豬種。難道為了這個,值得張悅仁把命搭上嗎?要明白其中道理,恐怕只有張悅仁自己才清楚,這也是為什麼張悅仁不愁吃不愁穿,70歲多歲還要到農村種地養豬的原因。
2002年,70歲的張悅仁回到廣東河源山區養豬,在遭遇洪水和妹妹退出的雙重打擊下,甚至不顧生命危險還堅持幹下去,這位七旬老人養豬到底是為什麼呢?
廣東省河源市地處粵北山區,很多年輕人都到珠三角闖蕩,農業被認為是一項沒有前景的産業。這對張悅仁觸動很大,少小離家老大回,張悅仁雖然離開了家鄉50年,並沒有影響他對家鄉的熱愛。張悅仁覺得家鄉優越的氣候環境很適合搞農業,他決心利用有生之年,創出一條生態農業之路,為家鄉人民做個示範,但是很多人卻不理解他的想法,提起這事,張悅仁一下子百感交集。
張悅仁:有生之年,你是不是過得有意義,對人有幫助,這是我們50年代的老人啊,一個基本的想法,情緒太激動有點,這個不要拍了。
要帶動別人致富,首先自己必須致富。在經歷了洪水和妹妹離開的雙重打擊之後,張悅仁把致富的寶壓在了藍塘土豬身上。
這就是藍塘土豬,它原産于廣東省河源市藍塘鎮。1978年被國家列為“中國種豬”之一。藍塘土豬個頭不大,成年豬只有150斤左右。藍塘土豬性情溫順,抗病力強,耐近親交配,肉質細嫩,20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是廣東主要的養殖品種。
村民:養土豬的我們這裡,都是一百來斤的嘛。
村民:家家都有一條兩條的,後來呢好像不好養。
在外來瘦肉型豬的衝擊下,曾經風靡一時的藍塘土豬,因為長勢慢,個頭小,瘦肉率低等缺點,已經被市場所拋棄,藍塘土豬瀕臨滅絕,很多地方已多年不見藍塘土豬的蹤影。
科技局:絕跡了,當時是農業部在東莞搞了個保種場,整個河源市基本沒有土豬那時候。
張悅仁:快絕種了,因為誰養誰虧本,平常賣不出去,就是過年能賣一點。
為了找到這種瀕臨滅絕的藍塘土豬,74歲的張悅仁豁出去了,一聽説哪個地方有藍塘土豬,他就馬上坐摩托車趕過去。兩三月下來,依舊找不到正宗的土豬。張悅仁的舉動感動了一位叫李建軍的人,李建軍是當地一家食品站站長,他對周圍的生豬資源非常熟悉,在李建軍的幫助下,張悅仁買到了10幾頭藍塘土豬。得到了夢寐已久的藍塘土豬,張悅仁就像得到心愛玩具的孩子一樣。可是很多人都很納悶,這種早已被養殖戶淘汰的豬種,誰養誰虧本,74歲的張悅仁能掙到錢嗎?
村民:養這個豬要好長時間,一年才養一百來斤,划不來。
李站長:養這個豬實在划不來,為什麼呢,最起碼要十個月。
由於藍塘土豬肥肉多,養殖時間長,很多人都把養藍塘土豬當成了累贅,而張悅仁卻把藍塘土豬當成了寶,甚至是致富的關鍵。沒有人知道張悅仁究竟打什麼算盤。
張悅仁:我認為純粹保是保不住的,你必須利用它的好東西,通過雜交,保留它的好的成分,這個能搞得起來,這個才能夠做大,保種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張悅仁真正的目是利用土豬改良現有豬肉的肉質。
藍塘土豬雖然肉質好,但是瘦肉率只有30%多;而瘦肉型豬雖然瘦肉率超過了60%,可是肉質一般。能不能把兩者進行雜交呢,雜交的後代是否肉質又好,瘦肉率又高呢?張悅仁開始了他的雜交實驗。
張悅仁:它的身上有黑點,頭上也有,遺傳土豬的東西。他最大的優點,母性很好,産子率很高,瘦肉率比土豬好多了,那個達到百分之三十幾,這個達到百分之四十幾了。
和張悅仁的設想一樣,這種藍塘土豬和瘦肉型豬雜交出來的後代,體型和膚色更像瘦肉型豬,肉質很接近土豬,瘦肉率比土豬提高了10%。可是沒想到這種張悅仁認為很不錯的豬,竟然沒有瘦肉型豬賣得貴。
工人:配出來偏肥嗎,他賣豬還要找到人家,給人家客戶説好話,每斤還要便宜5到6毛錢,他這樣來搞。
經紀人:豬肉好不一定能賣好價錢,因為在市場上瘦肉型比較好賣,我們這個就比較肥一點。
張悅仁原來以為肉質好就能賣好價錢,可沒想到在市場上,決定豬肉價格的是瘦肉率。一般瘦肉型豬的瘦肉率都超過60%,但是張悅仁養出的豬只有40%的瘦肉率。在生豬行業裏,收豬的人是這樣確定豬的收購價。
李建軍:前腿第四根排骨現在是5厘米,豬腰中間現在是4厘米,豬尾的第二條溝,是3厘米,這樣相加起來12厘米,12厘米按照規定要減3毛錢。
這樣量完之後,如果豬背的三點肥膘加起來厚度超過了10厘米,每超出一厘米,每斤豬肉就要減掉一毛錢。張悅仁的豬肉口感雖好,可每次一斤都要減去五六毛錢,費了半天勁還沒有瘦肉型豬賣得貴,效益不好。所以張悅仁不得不想想別的辦法。
2008年,又一個豬種引起了張悅仁的極大興趣。
張悅仁:我們小的時候家裏都打了山豬來吃,豬裏頭瘦肉率最高的是山豬,能不能加個山豬進來。
然而實踐很快證明,藍塘土豬和野豬的雜交後代雖然瘦肉率提高到了50%,但依舊沒法和瘦肉型豬肉60%的瘦肉率相比。土豬不行,野豬也失敗了,以前很多科學難關都難不住的張悅仁,竟然被幾頭豬難住。這一年是2007年,張悅仁已經75歲了,5年時間他一共投入了近百萬元,換回的卻是頭上更多的白髮和一連串的失敗。難道農業真的沒有做頭嗎?張悅仁很不甘心。
經過一番實驗,2008年,張悅仁終於養出了一種土豬,野豬和瘦肉型豬三元雜交的豬種,張悅仁:走了走了,玩夠了玩夠了,下次再來下次再來,再出來玩。
經過比較,這種豬不但味道鮮美,瘦肉率也超過了60%,和瘦肉型豬不相上下。一個曾經向張悅仁學習發酵床和發酵飼料的野豬養殖戶吳慶五,看到張悅仁的豬肉品質很好,決定把這些豬肉賣到深圳的專賣店去。
吳慶五:專賣店的價格就不是肉攤豬販子的價格,一下子提高導20多元,我在收購價上要支持他一把,一般調水是7元多,我們調水是12元。
生意人出身的吳慶五擅長市場營銷,他在深圳有一個專賣櫃臺,後來他又幫張悅仁介紹了一家專賣店,現在張悅仁的豬肉已經上了兩個專櫃,每個專櫃一天能賣出一頭豬,一公斤豬肉賣到50元。
7年過去了,張悅仁的農場已經從一個變成三個,生豬年出欄量達到2000頭。令張悅仁想不到的是,由於他對藍塘土豬的開發,土豬又得到了人們的重視。
科技局:很多外地的要藍塘豬的,都到這裡要,如果他沒了就沒了,他在保種方面做了很大貢獻。
更令張悅仁高興的是,在張悅仁的示範下,附近已經有10多家養殖戶引進他的雜交豬。
蔡向源:我原來以為我也快70歲的人,是不是也差不多可以停一停,但是看到他,我又鼓起幹勁幹起來,所以我就馬上買幾頭豬過來自己養。
妻子:現在不但我贊成,我還希望大傢伙都走這條道路。
張悅仁:我們希望中國的火車向前走,我們這代人也應該繼續幫年輕人推他一把。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