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這種渾身上下,一根雜毛都沒有的黑驢叫烏頭驢,原産于山東省無棣縣,然而在5年前,這種驢幾乎絕跡,純的種烏頭驢全國不足200頭。
2009年6月5日,在距離無棣縣千里之外的內蒙古巴林左旗的這個小村子裏,記者卻看到,這裡的農民,家家戶戶都養著烏頭驢。
烏頭驢在千里之外安家落戶、並生息繁衍,都因為這個叫張向陽的人!一個偶然的發現,讓張向陽放棄穩定的工作,用3年時間,奔赴六七個省市,由3頭烏頭驢,擴大到3000多頭,並在山東、遼寧、內蒙古等地,建了10個大型烏頭驢養殖基地,帶動了2萬多農戶,靠養烏頭驢走上發家之路。
張向陽原是山東省東阿縣畜牧系統的一名普通幹部,但平時愛看些中醫藥方面的書籍。2003年,《本草綱目》裏的一句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張向陽:我記得是這樣寫的:阿膠與烏驢皮,得阿井水煎制,乃佳爾。它的意思是什麼呢?意思是説,這個烏驢皮,用東阿的水做阿膠,做的這樣的阿膠是最好的。
阿膠是傳統的中藥補品,由驢皮和中藥材配製一起,熬製而成,因最早産于東阿縣而得名,有2000多年的歷史,中國傳統上把它作為婦女生育後的補血佳品。
張向陽的家鄉東阿縣被譽為“阿膠之鄉”,有中國最大的阿膠生産企業。張向陽發現這家企業收購的驢皮並不是烏驢皮。那為什麼不用烏驢皮生産最好的阿膠呢?經了解,是因為收不到烏驢皮。這卻讓張向陽看到了一個巨大商機。
張向陽:那烏驢皮做的阿膠是最好的,你現在沒有這樣的驢皮了,我如果能夠給你找到這樣的烏驢,那就不能夠掙錢了嗎。
從此,張向陽對烏頭驢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找到了它,就意味著找到了一把打開財富大門的鑰匙,但是,作為一個大企業都對找烏頭驢失去了信心,就憑張向陽的一己之力能找到那種象徵財富的烏頭驢嗎?
每到趕集的日子,張向陽就往牲口市場上跑,但在周邊的牲口市場上都是白嘴唇、白眼圈、白肚皮的三粉驢,根本就沒有烏頭驢。張向陽又往外地跑,一連跑了幾個月,方圓上百公里的所有市場,都找了個遍,還是沒有發現一頭烏頭驢的影子。他突然感到有些茫然了,是根本就沒有這種做阿膠的烏頭驢,還是歷史上有這種烏頭驢,只是到現在、死的一頭不剩了!
其實,烏頭驢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烏驢皮的確是生産阿膠的上乘原料,過去作為貢品的阿膠,都是用它熬製而成,就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這家阿膠廠曾用烏驢皮熬製極品阿膠,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章。
阿膠集團總經理秦玉峰:在歷史上都有清晰的記載,進貢的産品,就是阿膠都是烏驢皮,東阿水再加上這裡的保密的傳統工藝,這是三大要素。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烏頭驢越來越少。這幾年,這家阿膠廠也通過多種途徑,想收購足量的烏驢皮熬製極品阿膠,但卻一直沒有找到。他們生産阿膠都是用的三粉驢和灰毛驢等品種的驢皮做原料。
這也正是張向陽看到的商機所在,但幾個月的奔波,卻讓他失去了信心,就在他懷疑烏頭驢是否存在的時候,卻峰迴路轉,一條關於烏頭驢的線索讓張向陽為之一振。
2004年5月的一天,一個販運毛驢的經紀人給張向陽提供了一條線索,説他在一個農民的家裏,看到了張向陽説的那種驢。
張向陽:他説你説的這種驢呀,我看到一種,是黑的,但是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你説的這種烏驢。我説在什麼地方有,他説山東的無棣縣。
張向陽湊一個週末和這個經紀人一起,趕到200多公里外的無棣縣。在無棣縣季家花園村的一個養殖戶家裏,張向陽終於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烏頭驢。這個向張向陽提供線索的經紀人,後來成了無棣縣烏頭驢養殖場的場長。
山東省無棣縣烏頭驢養殖場場長仝秀臣:他一看他樂了,找了半天,哎呀找了好多天,這算找到了。
張向陽:這個驢通體全黑的,沒有白毛,沒有雜毛全黑。
山東省無棣縣烏頭驢養殖場場長仝秀臣:而且它這個身體要比它這個三粉要魁梧的多,它這個骨骼或者是身段,要比較粗大。
朝思暮想,一朝看到了烏頭驢的真容,張向陽異常興奮,然而,當他提出要買這頭烏頭驢的時候,養殖戶卻不賣。
張向陽:當時一般的驢大約就是5000元錢一頭嗎,公驢比母驢要貴。最後説8000元也不賣。
山東省無棣縣養殖戶南兆恒:七八千我能賣嗎?我配種用的,我能賣嗎,配種用,我這就是説,我配種,配一頭驢六七十塊,我這個收入比這賣的好。
張向陽急著想拿下這頭驢,對方八千不賣他出一萬,這是可以買2頭公驢的價錢了,張向陽的急切心情暴露無疑,卻犯了交易中的大忌,讓南兆恒感到價格還可以賣得更高,還是堅持不賣。
山東省無棣縣烏頭驢養殖場場長仝秀臣:老百姓到時候也就是這一點,價越高越不賣。他知道這東西好,缺,你缺這了,你就得要,這樣就僵局了。
一個堅持不賣,一個志在必得,雙方就這樣較上了勁,一來二去,張向陽犯了牛脾氣,賣多少錢,張向陽讓對方給個價。
張向陽:問他要多少錢,今天我就是這頭驢買定了,最後談來談去2萬元錢成交。
山東省無棣縣養殖戶南兆恒:他出了2萬元錢了我還不賣嗎?2萬元錢我賣了,賣了我再尋找一個老驢,我再養起來還能幹那個事呀。
居然花兩萬元錢買頭驢,真是聞所未聞,可張向陽硬是買了。那麼,為什麼烏頭驢很少見了呢?
山東省無棣縣烏頭驢養殖場場長仝秀臣:這個三粉驢比較秀氣,你看它的白嘴巴,白眼圈,白肚皮,這種驢秀氣,它比較好看。它比較溫順,你撫摸呀,役用呀,就是老百姓拉車,犁地哎呀這個聽話,非常聽話,溫順。這個烏頭它比較毛躁,你看這個,它根本你要是如果摸它的話,你看它跑掉了,你看到了嗎?它有時候它還尥一個蹶子。老百姓不願意養它。所以説這種驢就是慢慢的就沒有了。
2萬元錢買頭驢,張向陽還沒到家,就後悔了,自己一時衝動花高價買的烏頭驢,到底能在阿膠廠賣多少錢呢。但至少可以讓阿膠廠知道,烏頭驢並沒有死絕,只要企業要,他就可以繼續做下去。後來,張向陽又花一萬元錢,在無棣縣買了兩頭母烏頭驢,他滿心歡喜地把三頭烏頭驢拉到那家阿膠廠,想賣個高價的時候,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三萬塊錢買回的,竟是一個笑話。
自從張向陽知道了烏驢皮是熬製阿膠的最好原料,經過幾個月的奔波辛苦,終於找到了烏頭驢的蹤跡,並花三萬塊錢買了三頭。當他把三頭烏頭驢拉到東阿縣那家阿膠廠的時候,對方的回答,卻讓張向陽的心徹底涼了。
張向陽:負責人就問,拉來多少?我説三頭,一聽就笑了,三頭驢,三頭驢能夠幹什麼用的?
阿膠集團總經理秦玉峰:現在的這個生産工藝,一個批次,就得説100張。太少,沒法做,再一個設備,容器一佔就沒了。
費盡週折花3萬元錢買的3頭烏頭驢,對方不加考慮就一口拒絕,甚至連價錢都沒給,三頭烏頭驢壓在手裏不説,還給對方留下了一個笑柄。
阿膠集團副總經理李世忠:我一天就要2000多張,你這個三張的話,當時就覺得這個東西是比較可笑的一個事。我們跟他講,你就回去以後讓它再多生,其實我們當時跟他講這個話的時候,也就是説把他推出去就算了。這三頭能不能形成規模?你全國都沒了,我們也沒有信心。
本來是一句推辭的話,因為要規模養殖烏頭驢在他們看來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但張向陽偏就沒有聽出弦外之音。對方隨口説出的一句話,讓張向陽改變了人生的軌跡,並將在幾年後演繹出一個産業奇跡。
張向陽:用烏驢皮做的阿膠是最好的阿膠,那你阿膠廠也需要這樣的烏驢皮,我既然有種驢,我就能夠發展,我三頭驢不行,我100頭行了不?我發展到1000頭的時候行了不。
然而,張向陽不知道,當時純種烏頭驢的全國存量也不過200頭,並且大都分散在鄉間,就是踏破鐵鞋也不一定能夠找得到,而用三頭烏頭驢發展到1000頭,等待張向陽的將是巨大的投入和漫長的等待。這個連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都不敢走的一條路,張向陽又能走得通嗎?
2004年夏季,張向陽辭去原來的工作,籌集了60多萬元錢,在烏頭驢的原産地---山東省無棣縣,租了30多畝荒地,建起了一家烏頭驢養殖場。張向陽把當初幫他買烏頭驢的經紀人仝秀臣聘請來當了場長。他和仝秀臣一起,要用雜交選育的辦法擴群烏頭驢。
張向陽:利用級近雜交的辦法,通過三代的改良,基本上能夠把當地的,毛驢能給它改良成黑色的毛驢,尤其是這個烏驢,它這個種子的基因遺傳性能是非常強的。
所謂級近雜交,就是用公烏頭驢跟其它品種的母驢雜交,生下的子一代母驢再跟烏頭驢雜交,生下的子二代母驢再跟烏頭驢雜交,生下的子三代就是烏頭驢了。
由於資金短缺,養殖場勉強建起來了,沒有電,也沒有水,一到夜晚,整個養殖場黑燈瞎火。除了養驢,到15公里外的縣城拉水,成了張向陽每天必須要做的事。
張向陽:當時這個地方沒有自來水。當時人要吃飯,用水,驢要飲水,所以當時我們從縣城往上拉水,拉水過來。每天要拉水。
仝秀臣:斷水的時候甚至員工在這兒基本上一天有時候吃一頓飯。
令張向陽欣慰的是,兩個月後,他又在無棣縣買到了15頭烏頭驢。但養殖場的資金一天比一天緊張,1000頭烏頭驢種群的目標離他似乎越來越遠。為了養殖場的生計,張向陽又養殖了三粉驢,用賣三粉驢賺的錢,維持養殖場的開銷,從而完成自己的最終目的---擴群烏頭驢。
2年後,張向陽的養殖場裏有了200多頭烏頭驢,照這樣的速度,達到1000頭的養殖規模,張向陽至少還需要8年的時間,如果這個時候停下來,還借來的60萬恐怕就是他以後生活的主要內容,如果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還要持續8年,而自己要實現的那個目標,此時顯得是那麼遙遠。在張向陽進退兩難的時候,那家隨意一句話,讓他陷進烏頭驢繁育的企業又找上門來,局面竟在一夜之間,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2006年秋天,東阿縣那家阿膠公司決定把阿膠這一傳統中醫藥文化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可就在上報材料和實物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張向陽:我通過了解,就他們現在是什麼呢,要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要恢復傳統熬膠的傳統歷史,這個工藝要恢復傳統熬膠的工藝,但是現在是萬事俱備,就欠烏驢皮。
就在企業到處找米下鍋的時候,有人想起兩年前張向陽曾經牽來過三頭烏頭驢,但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那些驢還在嗎?企業順藤摸瓜,在無棣縣找到了張向陽的養殖場。面前的情景讓他們大吃一驚,沒想到當初的三頭烏頭驢,竟然發展到200多頭的規模。
張向陽也感到很意外,原先自己牽著驢送上門都不要,現在卻跑到無棣要買自己的烏頭驢,他感到機會來了。
張向陽:你這個需要烏驢皮,目前只有我有,你別的地方不好買,你也買不到,沒這麼多。
200頭烏頭驢,幾乎相當於3年前全國散養量的總和,張向陽感到自己掌握了一個巨大的資源,這個資源的價值和賣驢的價值是不能相等,看著對方急切地想買他的烏頭驢,張向陽卻堅決不賣。
阿膠集團副總經理李世忠:説現在我已經不賣了,多高的價格都不賣了,我現在要把這個種群擴張起來。
阿膠公司的人感到很納悶,張向陽養殖烏頭驢不就是想賺錢麼?給錢怎麼還不賣呢?其實,張向陽要順勢走一步大棋,因為這一刻他決定要經營烏頭驢資源而不再賣驢。
張向陽:當時我心裏想,發展烏驢,因為畢竟以個人的力量太有限了,發展的過程也是非常艱難的。現在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你是上市企業,有資金。我這邊有驢,有經驗,咱們雙方能不能看看在一塊兒發展這個事情。
阿膠公司的人也看上了張向陽的烏頭驢資源,經過協商,很快就答應了張向陽提出的要求。這次,阿膠公司沒付錢就牽走了100多頭烏頭驢,解決了燃眉之急,成功地申報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而張向陽業從此變得財大氣粗,並實現了産業的迅速擴張。
張向陽到無棣縣建起烏頭驢養殖場後,歷經坎坷,用了2年時間,由三頭烏頭驢發展到200多頭。有一天,阿膠廠的人找上門來買烏頭驢,張向陽卻不賣。
2007年春天,在雲南大理的青山秀水中,突然出現了張向陽牽著烏頭驢的身影。在山東養烏頭驢的張向陽,怎麼到了千里之外的雲南呢?
在無棣縣,為了迅速擴群烏頭驢,張向陽決定帶動老百姓一起養殖。讓老百姓將自己養殖的母三粉驢跟公烏頭驢雜交,通過三代雜交繁育出烏頭驢。可是,這種辦法卻在當地行不通。
張向陽:通過調查一看。整個無棣縣驢的存欄量只有2000頭左右。你如果發展,你每年增長10%,才多少?才增加200頭驢,你最多你增長30%才600頭驢,一年才增長600頭驢。這樣就是在無棣這個發展規模迅速擴群的這種想法是不行的。
要想迅速擴繁種群,就必須要有5萬頭以上的基礎母驢,到哪找這麼多母驢呢?張向陽查閱資料,最終把繁育基地定在雲南大理的山區。因為這裡的山路窄而陡,農戶都是用這種小毛驢來馱運貨物上下山,所以毛驢很多,僅在大理就有十多萬頭。張向陽很興奮,不顧千里之遙,從無棣養殖場精心挑選5頭種烏頭驢,來這裡安家擴群,但是,他看著這些灰毛驢,心又懸了起來。
張向陽:這個地方的驢怎麼這麼小?這麼矮呀?太小了,就像咱們這個大一點的羊一樣那麼大,體高大約在八九十公分,體重也就在100公斤左右。這個心裏感覺是不是很理想。
張向陽的擔心並非多餘,因為烏頭驢和雲南灰毛驢個頭懸殊太大,很難進行交配。
張向陽:它這個體型太不般配了,你這個公驢1.45米,大的到1.5米,你這個小驢才80公分,90公分。你三個驢還沒有這一個驢大呢。所以説,用自然交配的辦法,就把人家的母驢給配種配死了。
無奈之下,原本充滿希望的張向陽只能無功而返。那麼,到哪才能找到規模和品種都適合烏頭驢迅速擴群的地方呢?張向陽繼續踏上了為烏頭驢尋親的旅程,他走過了新疆、踏遍了東北三省。2007年5月的一天,當他來到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的時候,立馬被吸引住了。
張向陽:這一看,那眼睛發綠了可以説是,發光了。在下鄉村的路上,哎呀經常看到小時候見到的驢車。到了村子去,下去一看,哎喲家家戶戶有驢。
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畜牧改良站站長劉宇國:自古就是説巴林左旗有三多,大蔥、大蒜、毛驢車,所以驢特別多。
整個巴林左旗年存欄毛驢20多萬頭,更讓張向陽興奮的是,早在20年前,當地就引進了山東的三粉驢對本地的灰毛驢進行了品種改良。這些改良過的驢,個頭跟烏頭驢差不多,完全符合雜交要求。這是一個叫團結村的小村莊,張向陽來這裡走訪後,激動地一夜沒睡。
張向陽:這一家一戶養個三頭,最低養三頭到七頭驢,每年生幾頭小驢,然後長到一歲多兩歲的時候就賣,賣掉,每年能掙個3000、5000元錢的,這個意識是非常好的。這是發展養驢最好的條件。
張向陽找到當地政府,張口就要投資1000萬,在巴林左旗建一個烏頭驢配種繁育基地,帶動當地老百姓也改良養殖烏頭驢。這正是當地政府求之不得的。
一個月後,張向陽在巴林左旗政府的支持下,一家規模較大的烏頭驢配種繁育基地建成了。但建成後,當地老百姓連一個來給驢配種的都沒有,原因卻出在了驢的顏色上。
當地養殖的是這種本地産的灰毛驢和三粉驢與灰毛驢雜交後的這種雜交驢,養黑驢是當地老百姓的大忌。
張向陽:一打聽人家説了。當地有一個風俗,就是説什麼呢,黑驢叫燒火棍,全黑的嗎,燒火棍不是黑的嗎,叫燒火棍。
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團結村村民吳雲起:養燒火棍這種驢,對這個家庭好像是有點不吉祥的那個意思。都有這麼個忌諱。
村民們的這種忌諱,是張向陽怎麼也沒想到的。那如何才能使村民接受烏頭驢呢?張向陽又毫不含糊地給出了一個對村民極具誘惑的條件。
張向陽:在當地配種,這一頭驢最低要60到80元錢。這樣我給你全部免費,第二你這個烏驢生的小驢長大以後回收的時候,我每頭驢起碼要比你當地的同樣的驢要高出200到500元錢。
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團結村村民吳雲起:咱們養這個玩意兒就是為了多掙錢呀。我是第一個認識上去的。
這個叫吳雲起的村民,是當地第一個到烏頭驢配種繁育基地給驢配種的村民。在他的帶動下,當地老百姓逐漸接受了烏頭驢,到2009年春天,團結村,家家戶戶都養了烏頭驢,存欄量達到2000多頭。
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團結村村民寇顯龍:把本地驢都賣了,然後換的這個。配種是免費,這不都打了號的嗎,這打了號的這個全是免費的。
巴林左旗烏頭驢繁育基地的成功模式,讓張向陽受到很大啟發,他把這種模式在全國進行了推廣。那麼,在資金上捉襟見肘的張向陽,怎麼一夜之間變得財大氣粗,用不到三年時間共投資7000多萬元錢,在全國建起了10個烏頭驢繁育基地呢?原來,跟阿膠公司合作後達成協定,張向陽負責籌建烏頭驢繁育養殖基地,建基地的資金由阿膠公司出,張向陽提供種烏頭驢和技術。
阿膠集團總經理秦玉峰:我們也是,建基地也需要專業人才,他也有珍稀的這種品種,所以説,我們現在就跟他搞聯合建立基地,把他的專業技術,烏驢的品種,帶到公司來。
有了阿膠公司這個強大的資金後援,張向陽才開始走南闖北,進行産業擴張,除了有3000多頭純種的烏頭驢外,正在改良的烏頭驢有2萬多頭,並掌控著40多萬頭三粉驢的養殖規模,僅這些驢的價值達到7800多萬元。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