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這裡是河北省遷安市的鬧市區,記者和張妍的第一次見面,沒想到竟是約在了一家百貨公司。
張妍:“售貨員呢?先別錄呢,等一會呀!這衣服給我找一件,我試試!”
她就是張妍,一身運動裝打扮讓她看起來像個學生。張妍説自己平時穿著很隨意,為了這次採訪,她特意想要買一件顏色鮮艷的外套。
張妍:“咋樣?”
張妍對拍攝視頻並不陌生,因為她現在正經營著一家廣告工作室。張妍的工作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一部分業務是製作視頻短片,工作室裏的幾個年輕人也是樂此不疲,拿張妍的話説他們這叫一邊玩兒一邊賺錢。
張妍:“這是你那個師妹?她太有才了!”
然而這個工作室卻不是張妍唯一的生意,就在兩年前,這個陽光快樂的女孩兒,卻突然要到農村投資創業!正是這次創業,不僅勾起了埋藏在她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同時也讓她陷入了深深的苦悶之中。
這就是吸引張妍創業的地方,遷安市大五里鄉山葉口村,兩年前,這裡搞起了旅遊資源開發。
胡書記:“我們作為大五里鄉,在整個遷安的發展戰略裏,叫做西部旅遊生態區。從這個角度,我們教育村民,推動旅遊業的發展。”
2007年8月的一天,張妍帶著公司員工到山葉口村郊遊,誰也想不到,張妍的生活竟然從這一天開始發生了變化。就在山葉口村,他們碰到了一件意外的事兒,而張妍那根敏感的神經就這樣被突然觸動了。
張妍:“當時走到這兒的時候,就是就這個位置吧,當時因為是夏天嗎,水果都長出來了,有梨,桃,還有李子,我們從這兒過的時候都饞得不行了。正説呢,過來一個大媽,端著一個盆,裏邊都是桃。我一看是桃,這個大媽就説,‘吃點桃吧!’我説‘多少錢呀?我們給你錢!’她説‘不用了,自己家産的!吃吧!’”
董會軍:“跟親人來了似的,串門似的那種感覺,特別好,感覺特別舒服。”
村民的質樸讓張妍和同伴們很感動,他們找到一戶農家院兒,飽餐了一頓農家飯,6個人花了200元錢。就是這桌農家飯,讓張妍看出了點門道。
張妍:“大嫂子在那兒做,來一桌就是給你上一桌,再來一桌就得等著,這桌上完了再給你上那桌,它就特別慢,影響心情。本來挺高興地去,我都已經餓得不行了,還得再等半個小時。這個就是他們的劣勢。”
從山葉口村回來以後,除了意外發現的商機之外,那裏溫暖的民風和鄉情在張妍心中揮之不去,兩天后,她就再次來到了山葉口村。上一次是郊遊,這一次,她卻是在做投資考察。
山葉口村緊鄰首鋼集團和多傢俬營鋼廠、煤礦,而且離市區不遠、交通方便,張妍決定在這裡開一個農家菜餐廳,而當時村里正好有一個地方要對外出租,一下子就被張妍看上了。
玄士樓:“當時我們有一個老村委會,就是張妍看上這個,那是我們老村委會的房子,把它騰出來,我們想招商,辦一個農家樂。我們莊人當時比較保守,都不愛幹。”
一個經營廣告業務的女孩要開農家菜餐廳,張妍的自信並非沒有根據,她中專畢業就來到遷安一家四星級酒店餐飲部工作,在那裏積累了十年的工作經驗。這一回,張妍跟山葉口村村委會簽下了十年的租賃合同。2007年9月18號,懷著十拿九穩的自信,張妍的餐廳開業了,但沒想到,剛一開始她就走進了經營的誤區。
開業之初,張妍為了解決原先村裏人上菜慢的問題,還要提高飯菜檔次,她就專門從城裏請來了一位專業廚師,雞鴨魚肉、生猛海鮮,廚師把在城裏做過的菜品統統搬到了山葉口村,張妍自信地認為這些菜肴一定能讓她的餐廳脫穎而出,但她萬萬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套東西在山葉口村竟然鬧起了“水土不服”。
玄士樓:“一開始的飯菜,她又有什麼螃蟹呀,魷魚什麼的,她都有這一套。農家飯,説實在的,誰想吃好的也不上你這兒吃來。城裏有的是好飯店,所以上這兒來的顧客都是整農家口味的。”
村幹部們提意見倒還留些情面,但顧客説的話就是一針見血了。
張妍:“顧客説‘我要是吃這個紅燒雞翅我上你這兒吃來?城裏那麼多飯店,哪個都比你這兒做的不差,我還大老遠地跑這兒吃這個來?你得做小雞燉蘑菇!’這麼告訴我的,我一聽,有道理。”
張妍趕緊找廚師談話,希望能夠改變烹飪的方法和套路,但沒想到卻遭到了廚師的一口拒絕。
張妍:“他的意思是‘我這麼大一個廚師,給你做這個菜,有點跌份。’”
廚師不服辭職走了,張妍將計就計,想趁此機會調整經營思路,沒過多久,她就想到了一個最合適的廚師人選。
張妍:“要不老郭我得意你,知道我想吃啥!他燉肉,當時就是用大鍋燉的,我就看見過他燉肉,看著就有食欲,我吃一碗米飯最少也得吃五塊肉。”
張妍説的那個人,名叫郭增利,原先在張妍工作過的酒店員工食堂做廚師。郭增利在農村長大,農家特色的燉炒烹炸樣樣精通,而且老郭在農村老家有著不一般的特殊經歷。
張妍:“為啥我找他呀,做紅白喜事他特別有經驗,首先他做的是地道的農村人那一套東西,流水席,一做就得做四五十桌。”
郭增利:“在老家我做紅白喜事做得特別多,紅白喜事就要求第一工作量大,第二得乾淨利索。”
張妍:“還得好吃!村裏邊的人其實對‘紅白喜事’吃飯要求挺高的,你看別的他不挑,你要吃得太次的話他會挑你!”
張妍跟郭增利達成一致,月薪2500元並且包吃包住,如果幹得好,客人多,到年底還有獎金。就這樣,郭增利高高興興地被張妍挖過來了。
老郭給張妍的餐廳帶來了不斷更新的招牌菜,炸“革扎盒子”、炸螞蚱;燉肉、燉柴雞、蒸野雞蛋……老郭做得帶勁兒,顧客吃得滿意!
遊客1:“先登山。”
遊客2:“嘗嘗野雞蛋,嘗嘗螞蚱,還有這個炸簽子,都特別嫩,特別好。”
遊客3:“現在這麼玩的人比較多,吃一頓也就是100多元錢,絕對用不了200元錢。”
在合適的地方經營合適的飯菜,餐廳的生意越來越好,但張妍也同時感覺到,來找她聊天的村裏人卻越來越少了。尤其是那些也在搞農家飯招待的村民,更是跟張妍保持著微妙的距離。
村民:“沒去過,從她那兒幹上,我都沒上那裏去過,一回沒去過。”
餐廳生意越來越火,但張妍卻並不開心,因為當初最吸引她的那份溫暖淳樸的鄉情似乎已經消失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一點點揭開了張妍隱藏在內心深處最痛苦的一段回憶。
張妍出生在唐山市古冶區一個普通家庭,她的幸福童年很短暫,十幾歲時父母相繼患癌症去世,張妍成了孤兒。表面上堅強獨立,但她的內心深處卻比任何人都渴望親情和溫暖。
張妍:“在我印象當中,記憶最深刻的,我們三口在一起的這一幕就是,我爸洗衣服,我媽打掃衛生,那時候我就這屋串串、那屋串串,我就拿著一個小吸管,在那個盆裏吹泡泡,在盆裏邊吹,咕嚕咕嚕,那些泡泡就冒起來,越吹越多都鼓起來了,再吹就流出來了,我爸就説‘別搗亂,一邊呆著去!’”
失去父母的傷痛,讓張妍越來越習慣於同外人保持距離。
張妍:“逐漸地意識到,既然無人可靠,那麼就不要去靠別人,靠自己吧!”
當初來山葉口村創業,除了賺錢之外,吸引張妍的還有溫暖的鄉情,但眼前的她卻顯得很孤立,她開始反思自己到底是哪出了問題。
張妍:“總是認為我是外人,其實我還是沒有融入到這個山葉口村的這個大家庭當中。”
記者:“那你覺得自己有責任、有問題嗎?”
張妍:“我確實也有問題,就是本身作為我來説,跟他們交流、溝通得少一些。”
為了平復內心的糾結,也為了把生意做得更好,張妍開始想辦法和村民們溝通,今年年初,張妍想整修餐廳,為此她“幾顧茅廬”請來了一個人。
張穩已經年過七旬,既懂電工又會做手工活兒,更重要的是他在村裏輩分高,頗有威望。張妍想到,如果能得到張大爺的認可和幫助,有利於餐廳發展不説,跟村裏人的關係一定能得到改善。為此,張妍隔三差五就去找張大爺聊天,大事小情地徵求意見。
張穩:“年輕人她愛取經驗,我們都是嘮嗑,就覺得這個人挺實在,我就跟她説實在話。”
張妍:“他還曾經跟我説過,‘我就是沒文化,我要是有文化,我可以寫本書。’”
張穩:“我是這麼想的,這麼一個年輕的姑娘,願意跟我這麼一個大歲數的人交流,她有遠見,這個人偉大,對山葉口村來説也有幫助。”
得知張妍要整修餐廳,張大爺竟然主動提出要過來幫忙,還幫助張妍用最合理、最節約的方法在院子裏搭建蔬菜走廊的支架。
張妍:“開始我的想法是用鐵藝的,我覺得好看。但是他就告訴我説不行,因為他説鐵的到夏天的時候特別熱,太陽一曬就曬得特別燙,無論下邊種什麼,爬上去之後都會被燙死。”
張穩:“她沒想到,我説用竹竿、木桿最好了。”
更讓張妍興奮的是,在張大爺的幫助下,她在村裏找到了一個被廢棄了的寶貝——大石碾子,準備把它搬到餐廳院子裏做裝飾,吸引顧客。
記者:“這個這麼大,挺沉呢!”
張妍:“但是這也不對勁,這上面應該是平的呀!”
張穩:“翻著呢!”
張妍:“我説不對呢!”
記者:“你看還是得張大爺知道,這個翻著呢!”
這一切村民們都看在眼裏,大家開始相信張妍並不排斥和村裏人打交道。緊跟著,村裏有兩位大嫂接受了張妍的邀請過來做了幫廚,張妍還打算把接待不完的客人分到鄰居玄士芬家。
張妍:“就是在我這兒做好了我給端過去,因為距離太近了,就前後院!”
記者:“等於只是在她那兒吃,用她的地方。”
張妍:“對。”
玄士芬:“她這麼説的,她説成本,都在那邊,她説或者是,就是除去成本,兩下分,跟我這麼説的。”
記者:“兩下分,就是對半分?”
玄士芬:“對,那樣!”
記者採訪時還看到,村里正在商量成立農家樂旅遊協會,大家都願意讓張妍來&&。一種久違了的溫暖又回到了張妍的身邊。
編導:劉然
攝像:張華君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