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遊啟示錄(三)(2006.5.26)

2010年02月24日 09:24  往期《闖天下》文稿 我要評論

  

    


記者:“這哪是在旅遊啊,這簡直是在搶購,今天是五月二日,我現在所在這個地方是成都市三聖花鄉紅砂村,剛剛上午十點,這裡已經是人滿為患了,在這個小鄉村僅五一一天就接待了十幾萬的遊客,但鄉里預計高峰期還應該在五月的五六七三天,在成都,五一期間共推出14條鄉村遊路線,可以説是條條火爆,那在成都的鄉村,為什麼人氣會這麼旺呢。”

  

    成都市郫縣友愛農科村

  

    記者:“羅漢松。是不是看盆景看到有點頭暈,因為這個村子到處都是盆景,如果説成都的農家樂有名,那最早揚名就是從這個都是盆景的小村子開始的。因為今年的4月12日 ,國家旅遊局剛給這個小村子授予了全國農家樂發源地的稱號,那村子裏第一個搞農家樂的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全國農家樂第一人了。”

  

    這就是被定為全國農家樂第一人的徐紀元,中國第一代農家樂就是從這個小院兒開始的。

  

    記者:“第一代的小院兒?不大啊。”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現在五十倍都不止了。”

  

    記者:“現在是它五十多倍了,第一代房子是這樣的嗎?”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是這樣的,但是是草房。”

  

    記者:“草房啊,現在都是磚瓦房了。”

  

    成都市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最起碼都是磚瓦房。”

  

    


記者:“當時一年能賺多少錢?”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一年幾千元,到幾萬元,現在我年收入基本上能達到一百多萬元。”

  

    記者:“這是當時絕對沒有想到的吧?”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沒想到,這個發展這麼快我們絕對沒有想到。”

  

    1987年,徐紀元推倒自家的草房修建了一棟周邊顯見的大瓦房,一個路過的旅行社經理給了他一句點撥。

  

    


徐紀元:“他説他們旅行社出一輛大巴車,一個導遊,他説我們收三十元錢,我一天給你20元錢一個人,在這兒吃飯,這樣你賺10元錢,我們旅行社也賺10元錢,當時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當時那個月他就帶了兩批人來,第一次只帶了8個人,我確實賺了80元錢到1百元錢,第二次帶了20個人來了,我賺了200元錢,當時農民的年收入只有幾百元錢,我一個月就賺了幾百元錢多有興趣啊。”

  

    20元錢耍一天,旅行社帶來的人一個傳一個,沒多久,徐紀元發現來人實在太多,家裏的飯都不夠吃了,於是他開始發動親戚。

  

    成都市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我們親的姐姐,也在農科村,我説這個都賺了1000多塊錢了。她就也開始搞,所以就這樣子,她接待不完了,又第三家,第四家就這樣形成一片。”

  

    農科村火了,這種自發形成的餐飲娛樂形式很快被成都人接受並起名為農家樂。成都,一座孕育了川菜、川劇、茶館、龍門陣的休閒之都,農家樂的興起剛好讓天性好耍的成都人多了個新去處。

  

    遊客:“成都人就是會耍嘛。”

  

    


遊客:“一定要會耍。”

  

    遊客:“耍得很棒。”

  

    遊客:“喜歡玩全國全世界,只要條件許可。”

  

    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聯合村

  

    1996年,20歲的聯合村村民張道麟把自家豬圈的門板取下來,寫上茶水一元一杯,正式加入農家樂的陣營。

  

    


成都市龍泉驛區農家樂業主張道麟:“原來這個豬圈就是在這個地方。”

  

    記者:“啊,原來這是個豬圈。”

  

    張道麟:“然後我們現在是在這個位置,這兒有一個房子。茶鋪原來是在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地方是三角錢一杯茶,我們賣一元,一天賣了接近20杯茶,中午還有在這兒吃了飯,那就是200元錢。”

  

    張道麟所在的龍泉驛區,其實早在農科村剛剛開始興起農家樂的時候,就利用山上資源,春季辦桃花節,夏季辦枇杷節,絡繹不絕的城裏人就此成全了龍泉驛漫山遍野的農家樂。

  

    成都市龍泉驛旅遊局副局長趙昌明:“最多的時候,農家樂的經營戶全區有1200多家,遊客是漫山遍野,有記者形容是人比花多,到龍泉的遊客都排起了長龍,堵車堵到成都市中心,農家樂已經不接待了,沒法,沒地方做,沒辦法弄吃的。”

  

    


在張道麟看來,那是一個支張茶桌做頓飯就會賺錢的時代,城裏人一批批奔向農村,僅一年,他就將自己的小茶攤兒建成張家大院。

  

    成都市龍泉驛區農家樂業主張道麟:“第一年可能只有幾萬元錢,第二年可能就有十萬,第三年可能就是三四十萬,每年以多少的速度遞進?50%,最鼎盛的時候,我們一年的營業額也是突破最高的可能就是100零幾萬。”

  

    成都周邊農家真是賺錢了,一直到2000年左右,雖沒確切統計,但初步估算至少也有三千多家農家樂。農家樂火爆成都已見端倪。而此時,沉浸在賺錢喜悅裏的農戶們絲毫沒有料到,殘酷的競爭即將到來,農家樂從此不再戶戶歡樂。

  

    就在成都周邊農家樂隊伍日益壯大,農家樂能賺錢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的時候,成都旅遊局卻開始著手整頓農家樂市場。

  

    成都市旅遊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陳世安:“初期自然發展階段有已經市場需求以後,農民爭相效倣,也就是同質化競爭同質化發展,經營方式、活動內容、項目都是一樣,吃的差不多,環境也相近,走到這家和那家都差不多。”

  

    


由於有間小院就能招遊客進門,很多農家樂業主並沒辦理相關營業手續,農家樂數量越多帶來的麻煩也越多。

  

    成都市旅遊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陳世安:“食品交叉污染的問題,環境保護問題,殺只雞隨意就把腸腸肚肚就扔了,多一個農家樂就多一個污染源。”

  

    為了規範農家樂産業,成都市旅遊局開始實行評星制度,星級農家樂重點推薦,不合格則立即取消資格。同時對所有農家樂進行産業規劃和特色規劃,這在成都農家樂市場掀起一陣波瀾。就在整頓大張旗鼓的進行的時候,一個完全符合旅遊局定位的農家樂景區開始亮相成都。

  

    2005年5月,錦江區推出的五朵金花農家樂帶給成都人一片震驚,同時,也給老牌農家樂經營業主重重一擊。

  

    遊客:“覺得是一個景區。”

  

    


遊客:“真的很漂亮很美。”

  

    遊客:“比在城裏面的茶樓感覺好得多。”

  

    所謂五朵金花,也就是五個村子,如果説成都周邊的農家樂還停留在一家一戶各自經營的基礎上,三聖花鄉則率先提出品牌與特色的概念,五個村子被各自塑造成不同特點,然後統一為五朵金花對外營銷。

  

    成都市旅遊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陳世安:“整體營銷對外來説,第一,他的規模有一個更大的影響力,他的特色呢,捆在一起的話,比單個的肯定更有魅力。”

  

    成都市三聖花鄉五朵金花之花鄉農居

  

    


紅砂村,五朵金花中第一個接受改造的試點,區政府首先在紅沙村引進28家花卉企業,企業在村內種花,不僅自己有了基地,同時也將村子變成鮮花世界。

  

    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街道書記李旭:“這就是通過我們引進龍頭企業,引進這種規模化工業化生産的這種企業,來達到這種效果,企業也種了花了,遊客也看到花了。”

  

    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街道書記李旭:“小曾,以前我們紅砂村的女娃娃都拼命的向外嫁,現在都自己回來當老闆了。小曾,我們漂亮的女老闆。”

  

    記者:“真的很漂亮。”

  

    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農家樂業主曾華美:“隨便參觀。這就是我們老房子經過改造的。”

  

    


記者:“挺漂亮的。這得花多少錢啊。”

  

    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農家樂業主曾華美:“這個我們第一期改造,政府要給補貼,每個平方補貼80% ,我們只花了1萬多元錢。2003、2004、2005年每年都在裝修,一共是20多萬。”

  

    記者:“那還是賺錢了,第一年投一萬,到了2006年投了20多萬了。”

  

    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農家樂業主曾華美:“我們滾動式的發展,賺了錢再投過來。”

  

    將農戶破舊的房子按川西民居的風格進行改造,是三聖鄉提出的穿靴戴帽工程,據李書記講,房子統一風格前,和其他農家院沒什麼區別,茶水也就賣五毛錢一杯, 但之後可就不一樣了。

  

    


記者:“老闆,泡壺茶唄看這老闆的生意不錯,我們來逗逗他。老闆,這茶怎麼賣啊。”

  

    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農家樂業主劉渙成:“我們茶最低消費是十元一杯。”

  

    記者:“有沒有五毛錢的?”

  

    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農家樂業主劉渙成:“沒有,紅砂村這麼好的環境怎麼能賣五毛錢一杯。”

  

    記者:“那我聽説你以前的茶都是賣五毛錢的。”

  

    


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農家樂業主劉渙成:“以前紅砂村和現在條件不一樣,因為政府把這個紅砂村打造好了,環境好了,環境要三元錢,衛生要三元錢,空氣要三元錢吧,我們還要有點兒服務費,那就是説我現在要是想喝0.5元的茶還喝不到了,沒有了,紅砂村找不到了。”

  

    記者:“老闆現在只賣十元錢的茶。”

  

    成都市三聖花鄉五朵金花之江家菜地

  

    遊客:“她們好厲害,全部被她們摘沒了。”

  

    菜農:“這個還是可以的,太大了就不好吃了。”

  

    


江家菜地是五朵金花中的另一個村子,原來以種植蔬菜為主,如今的定位是遊客體驗農事的試驗場,紅砂村發展農家樂成功後,這裡村民紛紛主動按要求裝修房屋,甚至政府將原來補助的二八比例換成了倒二八,也擋不住農民的熱情,就連城裏人也紛紛進村投資農家樂。

  

    記者:“管家,也不知道能不能叫出來,管家,這裡還真有一個管家。管家都在這裡負責什麼?”

  

    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農家樂從業人員曾德玲:“我們負責在廚房裏煮餃子、夜宵、早餐什麼的。”

  

    在五朵金花中,城裏人投資興建大多是高檔的鄉村酒店

  

    記者:“你是這個村子裏的人嗎?”

  

    


成都市錦江區紅砂村農家樂從業人員曾德玲:“不是,我是旅遊學校的。”

  

    雖説外表還是鄉村風格,但酒店裏面可比星級酒店一點不差。

  

    記者:“誰能想到這是農村啊,農村裏的酒店。”

  

    經過兩個黃金周,五個各具特色的村子就在成都的農家樂市場站穩腳跟,而此時,最早經營農家樂的農科村卻似乎十幾年來仍沒有什麼變化。

  

    遊客:“房子不好,路又窄,也比較爛。”

  

    


遊客:“蚊子蒼蠅到處都有,地上也很臟,什麼東西都亂扔。”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黨委書記宗竹林:“在基礎設施上,我們沒有更新,因為想我們這麼好的生意管它呢,其實我們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最差的時候,100多家農家樂掉到十八九家。”

  

    在龍泉驛,季節性限制則成了制約這裡農家樂發展的瓶頸,因為遊客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賞花吃果的季節一過,山上的遊客也越來越少。

  

    遊客:“枇杷節過了可能就不會來了。”

  

    成都市龍泉驛區農家樂業主:“遊客來就是吃枇杷,枇杷沒了可能就沒人來了。”

  

    


成都市龍泉驛區農家樂業主張道麟張道麟:“最嚴重時利潤比往年下浮70%,少賺了幾十萬。”

  

    此時,成都市旅遊局的整治也已經初見成效,不適合市場要求的農家樂逐步被淘汰。面對壓力,老牌農家樂到底路在何方呢?

  

    成都市龍泉驛區農家樂業主張道麟:“我想過變臉。”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黨委書記宗竹林:“我們要變了。”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大改造。”

  

    


規範發展階段

  

    2006年五一黃金周,我們親身感受到了變臉後的農科村。如果説以前輸在沒有特色,那麼現在全村好似一個盆景園林,每戶農家都是以樁頭盆景為特色的園林式農家小院,全村風格統一,同時又一家一景,決不雷同。我們找到了徐家大院兒,徐紀元已經蓋起了自己的第三代農家院兒。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農家旅遊結余的錢,跟搞花卉盆景賺來的錢一起把它投進去,將近200萬,現在人們生活水平在提高,要求也高,我們必須在環境上在設施上做大的改變。”

  

    以前農科村常年不變,如今,這些院子裏的盆景不僅將全村環境改變得獨具特色,同時也成了農家樂中熱銷的旅遊商品。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這個農家樂消費的這群人當中,有需要搞園林綠化的,在這兒認識我了以後,主動把生意給我做,所以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利用農家旅遊帶動花木發展,利用花木帶動農家旅遊發展。我現在80%的收入是搞城市的園林綠化,我有一個很正規的園林公司,我們家女同志在家經營農家樂,我和兒子們都在外邊搞園林綠化工程。”

  

    


成都市龍泉驛區美滿村

  

    記者:“我都吃撐了,在龍泉驛,我不僅5月能吃到枇杷,6月份還能吃到水蜜桃,7月份能吃到葡萄,8月份能吃到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水果,如果説三聖花鄉的農家樂主推的是花卉,那麼在龍泉驛大家打的是水果牌,一年四季的賞果節終於打破了這裡農家樂發展的季節性限制,現在遊客不管什麼時候來到龍泉驛,都會有的吃有的玩有的看。”

  

    成都市山泉鎮黨委副書記李光慶:“美滿村枇杷溝每年生産枇400多萬斤,就這個村而言,農家旅遊戶達100多家,黃金週期間就可以接待遊客20萬人次,我們的旅遊收入一年只是黃金周就可以達到800萬的收入,這裡的水果不愁賣,只要進來遊客,就把這裡的水果吃完了,賣完了。”

  

    龍泉驛區還開發了具有濃郁客家文化洛帶古鎮,有的玩,遊客自然四季不斷。當年提出要變臉的張道麟,如今更是投入全部積蓄在張家大院旁建立了全新的張家花苑。

  

    成都市龍泉驛區農家樂業主張道麟:“人流量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往後面發展,然後又往那面發展,你現在整個自己的資産有多少啊,資産啊,可能有五六百萬吧。”

  

    


和農科村一樣,龍泉驛的農家樂業主也選擇了聯合。用集體的力量留住遊客。

  

    成都市龍泉驛區農家樂業主張道麟:“以前農民有個看法,他就覺得農家樂越少越好,就我一戶好,但他現在就不一樣了,他現在就巴不得大家都形成規模,大家都形成那種氣氛,農家樂少的時候,客人選擇的餘地太少了,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就會做很多選擇,他覺得這家不行那家行,他反正要耍。”

  

    在成都,當近郊的鄉村遊漸漸步入軌道的時候,成都旅遊局開始把遊客引向遠郊。

  

    位於邛崍市大山深處的花楸村,是成都旅遊局在成都遠郊新開發的農家樂,就在近郊的農民因為農家樂而大賺的時候,這個小村莊卻還是一片寂靜。在通往花楸村的山路上你會深深感嘆蜀道難。正因為沒有路,本來擁有竹子、千年茶園等多種資源的村莊一直掙紮在貧困線上。

  

    村書記:“以前我們的茶葉也有老闆來收,又是人工、馬、騾子駝,你茶葉再好,他用袋來裝,你要不裝緊,他就背不了好多,好茶葉最後都變成爛茶葉了,所以茶葉價又不好,到時候又賣不出去。一年就600元左右的收入,90年代那個時間都還在吃玉米饃饃,有些家庭都還無法把肚子吃飽。”

  

    


為了脫貧致富,2004年村黨支部書記劉本金帶領全村人捐錢出工修通了村子與外界相連的山路,花楸村也被列為成都鄉村遊外圍農家樂景點,制定了茶做副業,旅遊興村的發展思路,以毫無雕琢的世外桃源形象向外推廣,一大批崇尚原生態自駕遊的遊客被吸引上山。

  

    記者:“您從哪來?”

  

    遊客:“成都。”

  

    記者:“為什麼老遠到這兒來?”

  

    遊客:“就是來看一下,説是這個地方有什麼出名的貢茶。”

  

    


記者:“過節的時候一般都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出去?”

  

    遊客:“自駕遊行。”

  

    遊客:“肯定自駕車方便,成都周邊沒有啥耍頭,成都周邊都耍厭了,這個地方好,很原始,空氣也好。”

  

    雖然剛搞一年農家樂的花楸村暫時還沒有成都近郊農民的收益,但發展鄉村遊已經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邛崍市花楸村村民:“以前我們娃娃的學費都要借錢,現在好得多了。”

  

    


邛崍市花楸村村民:“現在全部是吃大米飯,吃得很飽了,要吃肉啊吃雞啊吃魚啊,收入是以前的幾倍。”

  

    記者:“現在太陽馬上就要下山了,和成都其他鄉村遊不同的是,那裏太陽一下山,遊客可能都返城回家裏了,可是在這個泰安古鎮,太陽下山的時候才是最熱鬧高潮馬上就要到來的時候。”

  

    在成都,青城山的泰安古鎮、邛崍的平樂古鎮等一系列古鎮同樣也被納入鄉村旅遊的範疇。截至2005年,成都共有5596戶農家樂,直接就業人員5.8萬人,帶動相關就業人員29萬人;旅遊接待和相關産業發展實現收入23.6億元。鋼火/在成都,鄉村遊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特色是成都旅遊局對各處農家樂景點的規定,也正是將這些特色農家樂的有機整合,構成了如今鄉村遊的火爆。,

  

    成都市旅遊局局長楊小英:“這個是成都,這個是天府廣場,向東面是城郊的五朵金花,然後往西走是郫縣農科村這個地方,再往西走,就是青城山過來以後,青城後山的泰安古鎮,然後天台山、花楸村,這一圈是市中心,第二圈兒就是介於城與郊區這一帶,叫休閒旅遊區,再發展一圈是外區,這樣一個圈兒是以成都為中心,郊區、丘陵地帶、山地,形成了梯次發展。”

  

    呀,如今城裏人咋連婚禮都到鄉下辦了?

  

    


成都市民胡曉英:“空氣比較好, 比較優雅客,人來了這個環境也比較舒適,非常浪。”

  

    記者:“祝你們百年好合。”

  

    成都市民胡曉英:“謝謝”

  

    看來成都鄉村真是火啊,只是不知當城裏人絡繹不絕奔向鄉村,誰會是最開心的人呢?是他們嗎?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農家樂業主徐紀元:“我家有四台小車,有幾棟別墅,收入比普通的市民高多了。”

  

    


張道麟:“70% 的老百姓都有車,比如10多萬的車,有10萬至15萬的車。”

  

    成都市友愛農科村黨委書記宗竹林:“所謂新農村建設,反正開會也聽到過,鄉風文明嘛,你看一下我們農科村,像不像新農村建設,我覺得我們這兒就是新農村。”

  

    或者更開心的是他們?

  

    遊客:“安逸”

  

    遊客:“舒適”

  

    


遊客:“好安逸好舒適哦”

  

    也許正是他們和他們都開心,這才是成都鄉村遊的魅力。

  

    null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