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做獨門生意的翁來英(2006.01.17)

2010年02月24日 09:16  往期《闖天下》文稿 我要評論

  

    


翁來英的老家是浙江省舟山市的一個小漁村,2005年9月的一天,在城裏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他回到了村裏,他的舉動卻讓村裏人迷惑不解。

  

    漁民 王賢州:“每戶人家東瞅瞅西看看,不知道幹什麼。”

  

    漁民 翁惠東:“覺得奇怪,壞船板有什麼用?覺得很奇怪,幹什麼去?他需要多少拿多少。”

  

    破船板在漁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平時都當柴火燒或者是扔掉,翁來英來了專撿看起來比較破舊的或者形狀比較奇怪的船板,看上了就裝到車上,用車拉了回去,村裏人紛紛猜測。

  

    


漁民 王賢州:“我們還以為是他把那個木板做古董呢,以為可以賣大錢呢。”

  

    翁來英:“這麼高檔的轎車,來撿幾個爛船板回去,真傻,這個人太傻了。”

  

    翁來英把舊船板拉回來沒有做別的,而是做起了木匠活,他把船板鋸成自己想要的形狀,又把船板表面鬆軟的一層刨掉。

  

    翁來英:“經歷過坎坷,經歷過風雨,經歷過海浪打擊,船板表面上比較軟,然後拿過來把它處理掉,裏面的板就很硬了,因為他做船板 的話,這個木料都是上好的木料做的。”

  

    


原來一文不值的破舊船板經過加工後就就變成了一件工藝品。翁來英的海洋文化産品展示中心毗鄰舟山國際沙雕廣場,每年有100多萬的遊客。在2005年的十一黃金週期間,翁來英幾十萬的收入中,僅通過加工舊船板就賣了近十萬元,翁來英怎麼會想起來對舊船板進行加工呢?這緣于2003年春節後在舟山市文聯工作的一個朋友找他。

  

    舟山市文聯秘書長 石林:“我們想搞一個漁民畫的延伸産品,就是旅遊工藝品,所以我就打電話給翁來英這個朋友,我把我的想法給他一講,他非常感興趣。”

  

    


2003年以前翁來英在舟山市經營旅遊紀念品。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不少漁民轉産後為了尋找新的就業渠道,逐漸興起了畫漁家風情賣畫的風氣,畫這些畫不需要任何美術功底,往往越抽象越寫意越受到遊客的喜歡。到2003年,已經有了一批成熟的漁民繪畫隊伍,但還僅限于作畫,舟山市打算舉辦一屆漁民畫藝術節,靠藝術節推出一些和漁民畫有關的旅遊産品。35

  

    舟山市文聯秘書長 石林:“因為創作一幅畫很不容易的,一幅畫賣了就一幅畫,如果説把這個畫的裏面的元素裏面的內涵用到其它地方去,那這個旅遊産品的市場就非常寬廣了。”

  

    


翁來英的店裏漁民畫賣得也不錯,他也覺得開發漁民畫的延伸産品應該有利可圖,但一時不知道如何下手,就跑到了寧波市他一個做工藝品的朋友那裏。

  

    翁來英:“一看到他做的布貼畫,我説,哎呀,這個色彩好,爛布頭拼起來色彩很好看,我們漁民畫的色彩不是跟它很相近嘛。”

  

    從布貼畫受到啟發的翁來英從寧波回到舟山後,並沒有去做布貼漁民畫,而是找到了他的做沙發的朋友。

  

    


翁來英的妻子 翁舟紅:“就是沙發廠裏有幾個朋友,到他朋友家去看看,有些廢料蠻好的。”

  

    翁來英:“碎皮特別多,人家下腳料都是作為垃圾扔掉的,那麼我給我一個朋友講,用碎皮做皮貼畫不是更好,我説我做漁民畫。”

  

    模倣布貼畫的做法,先在底板上畫上漁民畫的輪廓,再把碎皮剪成相映的圖形,包上紙板和海綿軟墊,粘在底板上,富有立體感的皮貼漁民畫就做成了,但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也很費功夫。翁來英做出來的軟塑漁民畫沒有馬上拿出去銷售,而是直接拿到了藝術節期間的一次慈善拍賣會上。28

  

    


翁來英:“一拍賣價格抬得很高,大家都説漂亮漂亮,你説漂亮他説漂亮大家都想要,賣了一段時間,軟塑漁民畫做了以後,我就把自己的漁民畫的延伸産品的整個開發思路就打開了。”

  

    舟山市文聯秘書長 石林:“他也開始認識到這個漁民畫是我們很大的文化資源優勢,他開始慢慢地介入到這個行業上來了。介入以後呢,他設計了很多的産品。”

  

    一幅軟塑漁民畫《溫馨小島》不僅在漁民畫創作大賽上得了獎,還在拍賣會上賣到了1000元,被當地媒體報道後,當年翁來英的軟塑漁民畫就賣了5萬多元。翁來英意識到漁民畫延伸産品的潛力,相繼開發出了黑陶盤漁民畫、絲綢漁民畫等幾十種漁民畫的相關産品,但大部分産品一推出很快就被人模倣。

  

    


翁來英:“旅遊紀念品工藝品有一陣風,開始好的時候,大家你説好他説好,跟得很快,他們好多人跟著你看著你,你做什麼,只要你做好了,他很現成的馬上把你來模倣。”

  

    翁來英的妻子 翁舟紅:“創作一個新的作品比較難,但他要模倣的話就很容易了。”

  

    從2003年起,翁來英第一個從海南批發了很多海螺,後來舟山各景區賣紀念品的攤點上都賣起了海螺,2004年3月,翁來英聽取一些遊客的建議又開始了新的嘗試。

  

    翁來英:“有時候遊客也講,這個海螺如果能吹響就好了,我也在琢磨著,小時候有一種長的海螺能購吹響,這種海螺能不能吹響,我就搞試驗。”

  

    


翁來英邊學開孔邊學吹,幾十個螺號都報廢之後他終於摸出了門道。

  

    翁來英的妻子 翁舟紅:“後面打孔稍微打得大一點的話,吹出的聲音就不好聽了,有時候海螺就打碎掉了。”

  

    海螺經銷商 馬寶元:“沒有幾個人會開孔的,以前老漁民可以吹的,現在年輕人吹起來要學一下,沒有學就不能吹。”

  

    翁來英:“打個比方裏邊的節如果是實心的,打不開,我第一次弄的時候也是這樣子,一打開,掏空很難掏,一掏一個大窟窿,吹不響了,打開以後不是實心的,邊上敲敲,一敲就開了。”

  

    


海螺開孔以後,螺號獨特的聲音成了他吸引遊客的法寶,第一次拿到市場上一吹就震動了全場。

  

    翁來英的妻子 翁舟紅:“看到遊客多就嘗試一下,吹了一下,遊客一下子都轉過頭來,這是什麼聲音啊,這麼好聽,一下子就圍過來了。”

  

    翁來英:“東海螺號,這個螺號也是國際手工藝品博覽會獲得銀獎的,一個還可以吹響,很響的。如果你們不會吹,我吹給你們聽聽。”

  

    遊客:“那個漁船要起航了。”

  

    


翁來英:“那麼,這個螺號的聲音有許多講究,我現在吹的是長聲,長聲一個是起航的意思”

  

    2005年四月,翁來英又把漁民畫畫到了螺號上,帶著它去杭州參加了國際手工藝品博覽會,他的彩繪螺號獲得了博覽會銀獎。而在博覽會上一位陜西的朋友送給他的兩件小小的紀念品又讓他有了新的靈感。

  

    翁來英:“這是陜西民間社火戲裏面的臉譜,這個是雷公,這個是翎冠,那麼我想,這個臉譜畫的這個顏色色澤效果跟我們舟山漁民畫的顏色效果差不多。”

  

    翁來英的妻子 翁舟紅:“他有時候靈感往往是一瞬間迸發出來的,像這次船板漁民畫也是這樣。”

  

    


在妻子翁舟紅眼裏,丈夫的靈感總是層出不窮。翁來英的朋友丁順風畫畫畫得好,翁來英把他要對舊船板進行利用的想法給丁順風一説,丁順風也有些不敢想象。

  

    翁來英的朋友 丁順風:“這可以做些什麼?好像沒有什麼可以做的?這裡的村民燒飯用的,或者有什麼地方可以扔掉的也扔掉了。”

  

    翁來英看丁順風覺得奇怪,就叫著他一起來到了漁村裏。看了幾處漁民堆放的舊船板。丁順風也覺得真的發現了寶貝。

  

    翁來英的朋友 丁順風:“這是加工不出來的,加工是加工不出來的,全都自然的,在海水裏泡的,幾十年了,越粗糙越古老的感覺,也就是我們稍微加工一下,越像一間藝術品。”

  

    


翁來英:“每一塊的畫面都不一樣,一塊板是一件作品,是單體的,都是單一的。”

  

    翁來英的朋友 丁順風:“這塊板可以畫些什麼東西,做些什麼東西,我們看了心裏也在計算,也在想。”

  

    翁來英和丁順風兩個人都覺得飽經風浪的舊船板經過稍微加工,海洋特色就會更加突出,肯定能更好賣,他們拉了一些船板回去,忙碌了一週的時間,才加工出來十幾塊船板,就先擺到了翁來英的店裏。

  

    舟山市美協副主席 王敏傑:“他把這個利用起來,化腐朽為神奇,我覺得一個非常符合當代人的返璞歸真的那種文化理念。第二個本身他取材也非常有地方特色。”

  

    


遊客:“沒見過,從來沒見過,真的很好,看上去真是很舒服。”

  

    不到一週時間,翁來英和丁順風加工過的十幾塊船版畫就賣掉了,再加工更多的船板卻並不那麼簡單,既要去漁村蒐集合適的木板,又要對木板進行加工。正當翁來英忙得不可開交時,普陀區螞蟻島鄉的婦聯主席找到了他。

  

    螞蟻島鄉婦聯主席 陸怡君:“漁民畫有一批固定的幾個作者,他們有心想畫,就是怕自己畫不好,所以我想專門邀請他來搞一下培訓。”

  

    講座現場。翁來英:“本身在海裏邊被海水浸透了好多年了,這個船板是不會腐爛了,它該爛的都已經爛掉了,該朽的都已經朽掉了,它不會再腐爛了,那麼這個船版畫,結合漁民畫更能凸現出舟山漁民畫的風味。”

  

    


翁來英的船版畫推出後,不僅是遊客,舟山當地的賓館等不少涉外單位都買回去作為單位的裝飾品。近幾年,在舟山也只有翁來英結合漁民畫不斷地推陳出新,這使他在舟山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相繼在東極島和螞蟻島等鄉鎮組織了300多漁民,對他們進行了培訓,使船板漁民畫的産量不斷增加。2005年11月,又有兩家當地的公司慕名找到了他.33

  

    賓館銷售部經理 周芬菲:“我們這邊的客人都是外地人,有外賓什麼比較多,他們都比較喜歡舟山的漁文化,所以我們今年找翁經理設計一些漁民畫什麼的。”

  

    翁來英:“好多單位都講,最好有我單位的個性化的禮品,我的思路就是這樣子,你這個單位你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你有自己的品牌文化,你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我就專門為你這個地方做。”

  

    翁來英開始為各種單位定做兼具單位特色和當地海洋特色的紀念品,他的經營思路和銷售思路都有了變化。

  

    翁來英:“那打個比方,走到桃花島,這個禮品只有桃花島有,走到朱家尖,只有朱家尖有,其他地方不好銷售,那麼我做的産品其他地方就不供應了,反過來等於他們幫我做市場了,像好多賓館它自己有商場的,它一邊作為禮品贈送,一邊還可以自己商場裏面銷售。”

  

    


2005年12月,翁來英和一家拆船廠建立了聯絡,他又把一些比較大的舊船板設計製作成一些海洋工藝擺件。2006年1月8號,在浙江省農家樂旅遊成果展示會上,翁來英和上海一家外貿公司簽訂了50萬元的工藝船板出口合同。

  

    null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