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首播時間:2009年10月31日
儘管天氣已經進入初冬,寒意襲人,但中國經濟的溫度卻越來越高,在國家統計局公佈三季度GDP同比增長8.9%,前三季度增速7.7%之後,各省、市、自治區的GDP數據陸續登臺亮相,那麼在這份新出爐的賬本中,哪的GDP增長最快,快在哪?哪的增速在放緩,這背後有什麼樣的緣由?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成渝經濟圈,中部六省,這些區域在全球經濟復蘇中,各自在閃現什麼火花?高溫的後勁是否強勁?低溫的背後有什麼探索?我們針對以上問題,派出記者多路追蹤採訪。對GDP作出了一次特殊的觀察。
一、濱海熱潮
16.3%,這是天津經濟在今年前九個月交出的答卷,而來到天津的直觀感受,就是行進在天津濱海新區寬闊的馬路上,不一會兒就能看到一處正在緊張建設的工地。
兩年前,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還是新區的一個控股公司,註冊資金只有1億元。如今,公司變身成集團,註冊資金從原先的1個億增加到現在的300億。在這裡,記者看到這樣一塊圖板。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副總經理于立群説:“東西沽應該説在塘沽地區發展是比較滯後的,幾十年應該變化還是比較小的,最近咱們新區建投集團,東西沽的整個的拆遷工作全部被完成,應該説拆了9500多戶。”
這是2005年拍攝的一份影像資料。那時,近萬戶居民的居住環境,跟上世紀五六十年相比並沒有太大改變。街道兩旁是一排排的平房,幾層高的樓房也顯得破舊不堪。如今,這裡被規劃為于家堡中心商務區,是濱海新區的“十大戰役”工程之一。整個21.6平方公里的城區,涉及拆遷的面積就高達13平方公里。于立群告訴記者,到明年年底這9500多戶居民就可以全部住上新房子了。于立群這樣對記者説:“全部都主體完成,就等著裝修和配套工藝進來,老百姓就可以搬遷了。”於是記者問道:“車位都已經預留好了?”于立群回答説:“車位,全部有車位,車位的預留量幾乎在住戶的70%到80%左右,不包括地上。”
投資改變的,不僅僅是當地百姓的居住環境。記者來到海河岸邊,230多米寬的河面,把未來的金融商務區隔在對岸。這裡的施工人員告訴記者,眼下過河還只有三條路可走---需要每天提橋的海門大橋、需要繞路的海河大橋、還有坐輪渡。濱海新區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項目經理隋洪瑞説:“提橋以後,兩邊的交通就不能走了,橋提起來,中間是空的。”記者問道:“現在現有的這三種方式,需要花多長時間?”隋洪瑞回答説:“基本上都要花半個小時左右。”記者又問道:“半個小時時間,現在你們在那兒做的什麼工程?如果這個隧道打通了,從這點到那一點過去要多長時間?”隋洪瑞答道:“是海河隧道工程。五分鐘左右。”
相隔不到兩公里,海河上另一座橋也進入了最關鍵的施工階段。這座全長868米的大橋,可以開啟跨度68米的橋面,讓5000噸的船舶通行,這也是世界上同類橋梁開啟跨度最大的。而開啟橋面的時間,只需要3分50秒。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投資集團副總經理于立群表示,到今年的11月21號,橋全部合攏,12月底之前,這個橋基本就具備通車條件了。
彩虹橋和隧道工程一旦接通,就能讓經濟滯後的老城區不再被海河拖住發展的腳步。為了打通這兩個交通節點,光是隧道工程就要投入26.5億元。給工地供應鋼材和水泥等物資的供貨商,就有十幾個。于立群説:“每一天建投集團所需要的鋼材,每一天就是1000噸,每一天所需要的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凝土1萬噸,混凝土1萬噸,對於相關的建材行業,應該是拉動很大的。”
這兩年,濱海建投集團新開工的基礎建設項目有14個,總投資達到680億元。僅今年前9個月,就完成了110億元的投資。按照濱海新區提出的“十大戰役”計劃,1.5萬億的總投資裏,基礎設施投資超過5600億元。
通過投資大項目收益的不僅是塘沽的居民,工地上的一位河南老鄉也得到了實惠。海河隧道項目施工人員呂孟春幹建築已經快20年了,每天的工作就是焊接鋼筋。他説:“我們因為工期比較緊,我們就是20小時不停,連班倒,一般我們這個一天最少要焊一至兩個籠子。”記者問:“一個籠子多大?”呂孟春回答:“一個籠子大概有40多噸吧。”記者又問道:“40多噸,多少根鋼筋?”他答道:“這個就多了,最起碼有四五千根鋼筋吧,光焊口就有四五千個。”
説起國家投錢搞基建,呂孟春的看法很簡單。讓大家有活幹有錢賺了。呂孟春一個月能拿到2000多塊錢,在建築業裏這個收入不能算高,不過他還是很滿意。海河隧道項目施工人員呂孟春表示,像住的、吃的,安全意識及對工人保險方面雖然工資跟一些地方比,低一點,但是整體來算,還是比較合理的。
呂孟春在這個工地已經幹了一年多了。雖然不清楚這個項目還能幹多久,不過他並不擔心找不到工作。他説,在濱海新區是不缺活的。隨即記者問他,有沒有介紹家裏邊老鄉上這來找工作的?他説,大部分都是,他自己介紹的就有二三十個。
今年暑假,呂孟春特意把自己了兩個孩子接來天津,看看海河,看看自己工作過的地方。老呂告訴記者,那些幹過活的地方,變化的讓他也認不出來了。
二、北京“車速”
北京市的經濟增長可總結為兩個關鍵詞:投資和汽車。這兩個詞已經成為拉動北京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聯合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前三個季度,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16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北京市今年一季度增長了6.1%,二季度增長了9.4%,三季度增長了12.8%,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已經是一季度的兩倍還要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個季度北京總共銷售了83.1萬輛機動車,其中9月份一個月就賣出了10.9萬輛機動車,汽車的零售額佔到了北京市整個消費市場的58%,北京也由此成為全國汽車銷售最多的地方。
就在中國汽車年産1000萬輛的消息傳來的同時,我們來到了位於北京昌平的福田汽車公司,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汽車市場的溫度。北京福田汽車黨委副書記趙景光説:“這個品牌叫歐V,歐V新能源客車,這個新能源是混合動力,油電混合的,我們用的是一種中混的,油電混合的公交車,這個車,也是國內最早實現産業化和商品化的。”
趙景光帶我們參觀的是剛剛總裝好的混合動力公交車,現在北京已經有兩條公交線路換成了這種混合動力的公交車。於是記者提出了問題:“這個車主要特別在哪兒?”趙景光答道:“這個車主要就是體現在節油,大約是平均吧,你比方開空調平均節油大概30%,這是一個特點。第二它是減排,各種排放物,比方咱們説顆粒物,減少很多,這確實是節能減排的産品。”
這輛混合動力的公交車來自這個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而這個車間正是福田汽車新建成的新能源汽車基地的一部分。現在這種車型還有來自台灣地區的訂單,為了趕在年底交貨,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産。趙景光説:“那麼這個基地包括我們歐V客車,包括我們的清潔能源可以到歐6排放標準的一個發動機的40萬台的基地,在我們的研發機構,那麼加起來,投資是50個億,就構成了這個基地,這是我們從去年到今年,持續投資,做成這麼一個基地。”
今年前三個季度北京完成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508.9億元,增長了54.4%,其中投資最多的是房地産開發,其次是基礎設施投資,排在第三位的就是汽車産業投資,而這個投資50億元建成的新能源汽車基地無疑是其中的亮點。接下來,北京的汽車業還將公佈更多的投資項目。趙景光表示,在這個公司的後面,我們要搞新能源的零部件基地,就是説把新能源的關鍵零部件,比如説電池、電機、電控的一些技術,也能夠基本自製,基本全部自製。同我們聯盟之內的協調和分工,建一個零部件的基地。記者問道:“這個大概要投資多少錢?”趙景光答道:“這個基地大約也得接近,全部建好之後接近4個億,4個億的投資。”
目前福田汽車在北京的昌平和懷柔有兩個生産基地,讓趙景光發愁的是,這兩個基地的産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為眼下訂單多得做不過來。趙景光説:“就是我的總體産能、綜合産能就是50萬輛,那麼今年我能做到60萬,就是我的汽車能銷到60萬。那麼這個10萬怎麼出來的呢?這個10萬就是靠加班加點。”
趙景光解釋,近來推行的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是汽車銷售火爆的動力之一,僅這兩個項目他們就增加了近8萬輛車的銷量。如果産能跟得上,福田今年還能多賣5萬輛車。在分析了市場前景後,福田開始了一個接一個的投資項目。他説:“那麼我們就要考慮建設第二工廠,在我們路南這邊,蒙派克工廠,蒙派克工廠是我們一個MPV,研發出來一兩年,那我們從去年投放的迷迪多功能,小型多功能的車,現在這兩個産能在一個線上生産。然而受到生産産能的制約,這兩個産品,都沒法大批量生産,這就説滿足不了市場的訂單。”
趙景光告訴我們,今明兩年,福田汽車總共要投資100多億元,他們的目標是用三年的時間把産能翻兩番。而且他們還準備到海外建工廠。在趙景光看來,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海外投資的時機也到了。他説:“咱們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咱們汽車工業是高速發展,那國外的經濟呢,現在看也在企穩,慢慢在開始穩,那麼它的回升,也是必然的,所以説,現在在這種情況下,要再不考慮,等到它全部發生了回暖以後,再考慮,那肯定最佳時機就錯過了。”
趙景光也恰恰代表了北京企業家的普遍看法,根據調查結果,三季度北京企業家信心指數是121.7點,比二季度上升了17.7點,已經連續3個季度回升。
環渤海經濟圈是中國經濟板塊中近來隆起的地帶。遼寧、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的前三季度GDP增速,全部超過7.7的全國增速。在去年京津城際列車開通後,今年“五一”期間,河北沿海高速公路與天津濱海大道又全線貫通,隨著經濟圈內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環渤海的競爭優勢逐步顯現。
三、環渤海崛起
學者湯敏告訴記者,環渤海經濟圈中,前三季度裏天津的GDP增速很突出。湯敏説:“有人經常説,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東,咱們二十一世紀看天津的碧海新區,一個巨大的投資,現在整個是一個大工地,就是有點像90年代初浦東一樣,整個是一個大工地,而且都是非常的宏偉,更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建設過程中,非常注意環保,非常注意節能。”
查閱數據,儘管有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但天津濱海新區的效應仍舊吸引了國內外資金紛紛涌入。前三季度,天津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42家,合同外資額101.36億美元,大項目帶動作用明顯,新批及增資超億元大項目佔全市內資到位總額的比重達到81%。可以説,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天津在這次應對金融危機中,顯露出新興産業的優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通過濱海新區的開發,培育了很多新興的産業領域。包括現在這種清潔能源的發展,它原來的IT,繼續規模在做大,清潔能源,比較高端的航空製造業的發展,這個對天津來説,都是新興産業。怎麼在原有工業的基礎上,開拓新興的産業領域,對一些老的工業基地來説,有啟示作用。”
和天津相比,環渤海經濟圈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區,遼寧、河北、山東與北京的經濟增長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前三季度,河北GDP增長9.6%,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加快1.1和0.9個百分點,經濟企穩回升勢頭得到鞏固。
遼寧省GDP則同比增長12.7%,生産總值實現9472.96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4.8%、13.5%和12.8%。
而山東實現生産總值23959.7億元,增長10.5%。山東工業強省的地位逐漸鞏固。山東先進製造業份額逐步增大,在經濟總量上,山東已僅次於廣東成為全國第二大經濟強省。
分析比較幾個地區的發展動力,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在前三季度都比較明顯,遼寧同比增長41.7%。河北增長49.0%,山東增長 23.0%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表示,
這些新增的貸款,新增的這些財政的支出,相當部分投入到基礎設施,投入到原來經濟發展的瓶頸的産業,這對未來經濟發展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從整體上看還是成功的。而且既能夠發展,又能夠注意結構性的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王一鳴提示,作為一個發展較快的經濟圈,各省市在下一階段的競爭合作中,更要充分考慮到各自的特點和定位。他説:“我們説後危機時代,對各個省區相互間競爭關係來説,我覺得,這兩點是有啟示意義,就是説,原來發展比較好的,能夠怎麼能夠開闢新興的戰略性領域,為你以後的發展提供空間,提供支撐。原來一些資源性地區,怎麼在開發資源基礎上,怎麼延伸你的鏈條,轉化成這種,由資源優勢轉化成産業優勢、經濟優勢,這兩條是我們從省區分析當中可以得出的啟示。”
被譽為中國經濟幾駕發動機之一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外向型經濟的特徵都十分明顯,在這一輪全球金融危機中,這些地區靠什麼保持速度是一個焦點問題,今年三季度,江蘇GDP增長11.7%,在長三角地區表現突出,在金融危機下,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沿海地區,依舊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難能可貴。那麼江蘇靠什麼得到這種速度呢?
四、南通啟示
如皋,江蘇省南通市所屬的一個普通縣級市。當記者來到這裡的時候,公路兩旁的房屋還籠罩在白茫茫的霧中。朦朦朧朧的景色增添了我們的好奇——同樣是依靠出口發展起來的沿海地區,江蘇經濟為什麼能做到領先回暖?引領江蘇經濟增長的,又是哪些行業呢?
企業的用電情況往往能真實反映經濟發展的變化,於是,記者來到如皋市供電公司,找到了負責營銷的工程師,在他手裏,掌握著如皋市工業用電變化的一手數據。
記者問:“大家特別關心用電量,金融危機對整個經濟有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圖能看出來嗎?這些數據上?”如皋市供電公司營銷部陳淑明回答道:“金融危機對我們如皋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從2008年下半年,8月份開始,影響就開始逐步呈現。”
這位工程師告訴我們,前些年如皋市的工業用電每個月都有20%上下的增長。而到了2008年8月,這個數字突然下滑到4.81%。進入2009年1月,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不過最近幾個月,如皋全市的供電量又顯示出穩定的上升趨勢。陳淑明説:“8月份增長9.9%,9月份增長9.74%。這説明我們工業經濟在回暖。”
這些回暖的數字背後,究竟是什麼行業在支撐?記者在供電公司的另一份統計數字中有了新的發現。這張表上記錄的是如皋市前29家重點企業的用電情況。雖然這29家企業的總用電量有5.13%的增長,但是仔細查看,這5.13%的增長主要是由一家企業帶來的。對於這個情況陳淑明説:“月度的,9月份用電1800多萬千瓦,也是用電最高的,總量最多的。假如排除其他的企業,他就帶動我們總的增長4.24%。”
這家企業,就是當地一家建廠剛剛四年的民營造船廠。當我們來到這家企業時,他們正在舉行一個40萬噸礦砂船的開工儀式。南通市副市長在開工儀式上講到:“熔盛為巴西淡水河谷製造的12條40萬噸超大型礦砂運輸船,是當前世界上最大噸位的礦砂船,也是中國建造的最大噸位的船舶。”
40萬噸,相當於4艘航空母艦的總噸位。熔盛接下的12艘巨輪的合同,總金額高達17億美元。加上今年剛剛拿到的阿曼航運公司4艘40萬噸礦砂船合同,已經讓這家民營造船廠手上的訂單總量,足以與世界幾大造船廠相比江蘇熔盛重工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陳強説:“英國的一個諮詢公司叫克拉克松,他每年都進行統計和排名。那麼根據他的排名指數呢,我們現在在全世界單一船廠我們排名第五,在中國我們排名第一。”
陳強,曾經在中國最大的造船企業外高橋造船公司擔任過多年的總經理,2004年來到南通創建了現在的這家船廠。從他的辦公室向外望去,幾艘完工的油輪正停靠在碼頭上。記者提問:“這艘船是什麼船?”陳強説:“是一個蘇伊士的油輪。它是過蘇伊士運河的專用的一個運輸船。”記者問道:“這艘船是已經建好了嗎?陳強回答道:“建好了馬上要交船了。這個船型我們開發的非常成功,在目前在全世界市場份額第一位。”記者又問道:“佔百分之多少呢?”陳強説道:“最高的時候接近30%,全世界市場份額的30%。”
登上船塢旁的塔吊,整個船廠的情況一覽無遺。碼頭上,裏裏外外停靠著六艘蘇伊士油船,另外,還有六艘同樣船型的油輪正在船塢裏建造,用不了幾個月也能下水了。陳強告訴記者,國內大船廠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拿到造船訂單,都是因為中國有能力設計開發自己的船型。陳強説:“目前中國呢,有三個船型。在全世界品牌是非常好的,一個是十七萬六的那個好望角型散貨船。它叫好望角型散貨船,這個外高橋是做的全世界第一,份額第一。我曾經是這個企業的老總。這個船型也是我在外高橋開發出來的,那麼然後我們熔盛有兩個,一個是蘇伊士船型,在全世界的市場份額最高。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今天的那個40萬噸的這個VLOC也是世界級的品牌。”
陳強告訴記者,金融危機給造船業一度造成很大的衝擊。國內很多船廠遇到了船東撤單、棄船的情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國共撤銷船舶訂單55艘、232萬載重噸。而在6月份,又取消了船舶訂單14艘,122萬載重噸,訂單下滑比前幾個月還猛烈。陳強的船廠也沒能倖免,上半年有一個船東取消了三艘船的訂單。好在船還沒有開始造,定金也作為違約金被扣下了,並沒有什麼損失。不過,眼下國際航運市場的不景氣,造船的利潤自然也降低了。於是記者説:“能大概透露一下,造這麼一艘船,大概的利潤率能有多高?” 陳強表示,目前的水平,大概是在20左右,毛利在20左右。記者又問道:“這在整個造船業裏,算是個什麼水平?”陳強回答:“在過去來講呢,不算好,現在算是非常好了。因為散貨船曾經最高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的散貨船,接得最高的毛利要超過30。現在金融危機可能價格低了一些。”
金融危機的衝擊,並非只針對中國企業。韓國擁有全球六大造船廠,在世界市場上佔據了相當的份額,2007年韓國造船業的訂單金額超過700億美元,而2008年,韓國企業只拿到480億美元的訂單,預計2009年,韓國造船業拿到的訂單金額可能只有2008年的十分之一。為了爭奪訂單,韓國企業四處出擊。
個月前,陳強和阿曼航運簽下的4艘40萬噸礦砂船合同,就差點被韓國企業攪黃了。陳強説:“我們本來這個船型,很早就要簽了,但是韓國人一聽説以後,馬上就帶隊,包括韓國的這個幾個競爭對手的CEO,到阿曼,到哪就拜訪他們,甚至連簽約,阿曼到中國來簽約,韓國人追到中國來跟他們談,他們一直後來報價比我們都低。”
由於40萬噸級的船型是陳強的船廠開發的,所以阿曼航運公司最終還是把訂單交給了他們。這也給當地的其他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在熔盛公司的碼頭上,一艘貨船正在裝載鋼板構件。這些構件都要運到一些小船廠加工。他説:“最近好多小船廠到我們這裡來,希望為我們服務,成為我們的分包,所以我是覺得中國的製造業,最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有一定的規模。”
眼下,江蘇省規劃把南通建設成遠洋船舶製造基地。如皋市更是把加快打造千億級企業作為發展目標,並在英國倫敦專門舉辦了船舶産業專題招商活動,希望同時發展高端船舶配套産業和相關服務外包産業。
這幾年,國家在鼓勵造船企業加強研發方面,給了很多的支持。越來越多的中國船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陳強告訴記者,在中國工程院最近召開的一次院士論壇上,一個新概念很讓中國的造船人激動,那就是“服務型製造業”。把傳統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結合起來,也許,這就是支撐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新動力。
五、探問長三角
上海市統計局10月2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産總值為10214.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雖然這一增速仍低於全國7.7%的水平,但已比上半年上海5.6%的增速有所提高。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GDP增速7.1説明什麼呢?記者帶著這個問題來到了上海。提到上海,大家了解更多的是外灘,陸家嘴,正在建設的上海世博會,但是我們首先遇到了上海楊埔區的一位負責人,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上海區縣經濟的另一個側面。上海市楊埔區區委書記陳安傑説:“我們大量的舊區改造,佔整個上海的1/4。還有底子薄,我們當時財政是全市倒數第一。”
陳安傑告訴記者,楊埔區是上海近代工業發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帶,也是上海最大的工業區。這裡有中國第一家自來水廠,第一家發電廠,但是這些輝煌都已經成為過去,這個老工業區創新轉型很艱難。陳安傑説,曾經試探過能不能從黃浦江開發帶動楊浦,條件不具備。也想過通過大型建設來帶動楊浦,也不現實。曾經考慮過,通過重組國有企業,那顯然不可能,在這個情況下,楊浦的出路何在呢?
記者注意到,楊埔區剛剛建立起國歌廣場,因為《義勇軍進行曲》就誕生在這裡,在廣場後面就是馬上要投入使用的西門子大廈。這個是被譽為科技之門的巨型彩蛋,預示著楊埔區下一步的經濟轉型。陳安傑説:“我們建立了以科教為特色,以服務經濟為核心的新型創新體系。現在我們的,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優先發展自主性服務業,包括帶動傳統工業,已經成為整個楊浦的産業體系。”
在楊埔區有一條赤峰路,上海同濟大學就坐落在這裡,記者注意到,這條路上陸續出現了大大小小幾百家。和建築有關的設計所,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密密麻麻的小門臉,一不小心你可能就會撞上一個營收高達千萬的企業家。上海同濟大學書記周家倫説:“同濟的創意産業,或者具體來説,是建築規劃産業,經過幾年的企業的集聚,就形成了一個建築規劃集聚的地方。不到800米的長度,02年,這個區域的産值,是10個億,現在08年,就是102億。”
周加侖把這裡叫創智天地,這個項目佔地約100萬平方米,聚合了一批高科技和創意人才。現在已經有甲骨文,易保,百度等科技企業入駐。形成了環保産業與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設計,國際工程諮詢三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上海市楊埔區區委書記陳安傑説:“過去是第二産業製造業,現在是服務業。而且第一産業當中,知識性服務業佔了34%,同時,電子信息,信息材料,環保節能材料,每年以30%—35%的增幅在發展,所以楊浦的知識産業,服務業,成為楊浦産業體系,楊浦經濟轉型發展當中重要的支撐。”
2009年4月29號,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這份文件明確了上海的建設目標。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圍繞這兩個中心進行了很多關聯領域的這種拓展。已經在開始向這個方向走,因為上海是個國際化的中心城市,要再走過去的模式,靠寶鋼,靠金山石化(上海以前叫兩座山,寶山,金山)靠這種工業擴張的模式去支撐高速增長,已經快接近極限。當然還有空間,但是空間會越來越小。所以這種轉型,就是由製造領域向服務領域的轉型,這個已經開始啟動。
王一鳴説,隨著世博會的漸漸臨近,它的世博效應也會逐步顯現。經濟也會隨之升溫。相比上海,前三季度,浙江的生産總值158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增長率與全國的差距逐季在縮小。對於這個數字,有專家認為,浙江經濟正處轉型期,不用在意GDP一時漲跌,關鍵要注重培育新的增長點,抓住下一輪經濟週期的增長。
今年5月,《中國財經報道》記者在浙江調查時,還遇到了一位做音箱出口的老闆,他告訴記者,自己的企業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憑藉的就是獨到的研發能力。在企業的研發中心,記者看到了一款獨特的音箱,負責人告訴我們,這款他們自主研發的音箱為他們帶來了不少的訂單)。浙江恒科實業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高駿説:“很簡單,我放在兜裏都可以帶走,很多人他比如去會見一個客戶或者會見朋友,他要舉行一個小小的電話會議,可能沒有帶一個電話音箱。”
原來,這個音箱不但可以隨意接在電腦,MP3播。放器或者手機上,而且隨著扭動機身轉換角度,還可以當麥克風用。由於方便攜帶又可進行電話會議,這款音箱在海外市場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賣出十幾萬套。對於中國千千萬萬中小型出口企業而言,在外需萎縮的寒冬裏,如果能拿出一件響噹噹的産品,企業的境遇就有可能不一樣。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從浙江來看,經濟已經開始明顯的回升了。但是這個回升不是復歸到原來的結構上去,一定是要有轉型,要有升級。浙江的産品也要有個升級,從原來的小商品,像服裝小商品怎麼上個臺階。而你的企業結構怎麼樣能夠通過這次機會,能夠重組,能夠整合資源,能夠完善治理結構,能夠有一些,通過這種重組後,形成一些大的企業。這個,也有待我們去觀察。”
王一鳴認為,長三角地區外商投資規模很大,佔全國外商直接投資的40%左右,相當一部分是加工貿易型的。隨著國際市場的迅速萎縮,訂單的下降,對出口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他説:“經濟的增長模式已經在開始發生變化了。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什麼去拉動呢?比如説需要二産這種發展,慢慢飽和以後,需要生産性服務去拉動,需要那種高端的服務業去拉動,然後投資適度回落以後,需要這種消費去拉動。”
相對於長三角,同樣外向型經濟十分明顯的珠三角交出怎樣的答卷呢?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實現了地區生産總值26418.08億元,同比增長8.6%,超過全國7.7的水平,生産總值排在全國第一。應該説,這一次受金融危機最早、最大的應該就是珠三角地區。大量的加工貿易企業,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衝擊。
六、珠三角的7.7
2009年3月,《中國財經報道》記者在廣東東莞大嶺山鎮進行了採訪,這個鎮有500多家大大小小的傢具廠,每年生産的90%的傢具都出口海外市場。2008年,大嶺山鎮的傢具出口額達到23億美元,佔全國傢具出口總額的10%,號稱中國傢具出口第一鎮。但是,到了2008年年底,鎮上的許多企業開始為接不到訂單而發愁。)東莞宏展木器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傅維生説:“我們只能有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慘。我們的訂單到了二月還可以,到了三月以後,四月看不到。下滑多少,看不到訂單要怎麼形容下滑多少?所以,外銷尤其是我們市場是美國的,外銷型傢具業,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記者調查發現,在大嶺山,不同的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像宏展木器公司這樣完全依靠美國訂單的企業日子最難,另外,一些來自歐洲市場的訂單也有萎縮的趨勢。
飽受金融危機衝擊洗禮之困的廣東,主動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促進經濟調整升級,去年,廣東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決定》,通過5年的努力,準備使物流、金融、會展、創意和汽車、石化、重大裝備、精密製造等取代“廣東糧、珠江水、粵家電、嶺南衣”,成為珠三角産業新的代表,從而率先晉級為最能代表我國産業發展最高水平的集聚板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説:“我前一段時間到廣州去做了一個調研,看到了廣州的新的開發區,包括它的行政區劃,進行重新的劃分,整個開發區怎麼樣把高科技,包括吸引人才,中國第一個或者到目前來來説,最大的叫“留交會”,叫“留學生交易會”,都在廣州每年的舉行,大量的人才的吸引,到他們的高新開發區去,非常的漂亮。那些地方的生活環境,它的綠化,它的包括空氣,不亞於這些發達國家。它就用這種再一次的築巢引鳳,那麼應該來説,廣東呢,在未來呢,可能再一次煥發一次青春。”
分析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廣東整體經濟已經渡過最困難的時期,轉入穩健回升通道,特別是金融業、房地産業拉動服務業領先增長;工業生産的回升帶動了交通運輸倉儲業的增長。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珠三角地區,最早的模式是叫前店後店,所以我説這個是一種升級的模式,我們做一些後臺的業務,香港金融發展,比如信用卡管理啊,儲蓄卡管理啊,銀行的這種後臺的結算,這個都是可以外包的,從生産製造向服務轉;第二個在製造環節怎麼繼續推進高端化,做這種廣東的這種,符合廣東特色的一些更高端的産業。這幾年,其實廣東包括裝備製造、石化、汽車、包括飛機航空,一些零部件,都可以去開拓一些新的空間,産業,就是製造這一塊,你也得逐步的升級。”
作為長期關注中國經濟重大變革的財經欄目,我們今年陸續對金融、農業、紡織、機電、輕工、能源、物流等多個領域的熱點事件進行了報道,記者的足跡走遍了大江南北,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部和西部的採訪中,我們感到了一些與眾不同的速度。在內蒙,前三季度GDP增速居全國首位,比上年同期增長16.9%,在河南,經濟增速也超過了全國平均值,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七、中原糧倉
趙保獻,是河南許昌縣五女店鎮南街村的種糧大戶,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在用移動式的灌溉設備給小麥澆水。他説:“老百姓説的一句話就是,“麥在種秋在管”。你的麥要種不好了,你的産量就沒有把握性,所以説種得種好。”
老趙承包了1360畝地,現在種的全是小麥。1360畝地,從這邊一眼望不到邊,用這種灌溉設備需要10多天的時間才能澆一遍。
這套灌溉設備是老趙花了7萬多塊錢買的,這些錢對他來説可不是個小數目,因為今年遇到了50年不遇的大旱災,趙保獻才買了這套設備。但是當時旱情嚴重,澆不澆水,趙保獻還一時拿不定主意。趙保獻 説:“今年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通過上級領導的重視和宣傳,我和家裏的人商量,澆地與不澆地,我們兩口子討論了一下,澆一畝可以增産200斤小麥,要是不澆這一畝地就會減産200斤小麥,這1000多畝地就是增産1、20萬斤小麥。按成本計算,澆地,購入的設備和硬體東西這一塊,比不買、不澆更划算。”
劃不划算,收糧食的時候見了分曉,今年趙保獻這1360多畝打了一百多萬斤的麥子,不僅沒減産,每畝反而增産100多斤。趙保獻在村子裏建了兩座糧庫,可以存放四百萬斤小麥。不過,在糧庫裏我們沒看到小麥,只有剛剛收穫的大豆和玉米。他説:“小麥打了一百多萬斤,一百多萬斤的不庫存,我是種的種子糧,就是在田間地頭由種子公司直接派車和裝卸工直接給我拉走了。後秋的大豆短時間的庫存,因為前期的價位低,庫存以後,價位差不多的情況下,賣給咱們當地的植物油廠。剩下一部分通過熟人可以調到南方的飼料廠。”
不只是趙保獻,河南的農民今年都分享到了豐收的喜悅,儘管經歷了年初的旱災,秋天的風災,今年河南糧食總産量達到了1078億斤,比去年增産了5億斤,再創出歷史新高。
中共河南省省委副書記陳全國説:“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南的糧食生産非常重視,非常關心,非常支持。胡錦濤總書記囑託我們,能不能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河南的同志是有責任的。溫家寶總理有要求我們河南要始終重視糧食生産。河南要始終把糧食生産放在重要的地方。特別是遇到特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給我們鼓勵,給我們支持,總書記、總理,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支持我們要抗災奪豐收。”
陳全國告訴我們,由於當時旱情嚴重,河南省提前把七十多億的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助發給了農民,讓農民能夠購買抗旱的生産資料。此外,河南省還投入了15億的資金幫助農民抗旱災風災。除了資金支持,河南省在抗旱中還採取了雙包措施,百廳包百縣,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一方面動員農民澆麥子,一方面給農民提供手把手的技術指導。陳全國還表示,他們總共四萬八千個行政村,動員了一萬多名科技人員。一個科技人員,有的是包兩個村,有的是一個村,有的三到四個村。把科技的指導送到田間去,送到農民家裏去,同時還培訓了兩千多萬農民,使他們能夠掌握科學種田的技術。
地處中原的河南被譽為中國的糧倉,糧食總産量已經連續9年位於全國第一。河南的目標是要建設糧食核心區,到2020年糧食産量達到1300億斤。在耕地不增加的情況下,河南要在10年的時間裏讓糧食産量增加200多億斤,這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陳全國説:“這個規劃就是我們結合河南的實際,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産量,來增加總産。在7500萬畝的基本農田的穩定的基礎上,復種指數説是百分之二百,這樣呢,我們每年的糧食面積,要保證在一億五千萬畝以上。通過這個,來實現我們的1300億斤的糧食增産的規劃。最近黨中央國務院批復之後,省委省政府很重視,專門召開了常務會,一個是對任務進行了分解,就是把新增的200多億斤糧食,分解到15個省轄市,93個縣市區。讓每一個省轄市,每一個縣,都明確他們要承擔的糧食增産的任務和指標。”
八、揭秘中西部
今年前三個季度河南的經濟增長了9.3%,陳全國告訴我們,其實農業對河南GDP的貢獻還不到10%,而且農業在GDP中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但是農業依然是河南農業的基礎,河南的目標是“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陳全國還表示,通過龍頭它的帶動,來推動産業化的發展,全省現在龍頭企業大概6000多家。超過銷售收入超過一個億的有400多家,像雙匯,今年可以接近500億的銷售收入。它的帶動作用就非常明顯了。雙匯本身還帶動每年消耗1500萬頭豬頭,10萬頭牛,1億隻雞,所以它的帶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陳全國告訴我們,這些食品龍頭企業背後就是一個一個的農戶,他們帶動了一千萬農戶,佔到了河南農戶總量的一半左右。而且這些企業目前佔據了中國食品市場的領先地位,全國方便麵三分之一來自河南,麥當勞肯德基90%以上的原料也來自河南,去年食品工業在河南GDP中佔到5%,今年前三季度已經佔到了10%。 陳全國説:“ 到2010年,我們全部工業,就是食品工業的産值啊,銷售收入,要達到突破爭取突破一萬億,也就是八千到一萬億吧。到2015年,我們爭取能達到2萬億。到2020年呢,能達到4萬億,到那個時候我們食品工業的地位,就會更加重要,對整個河南經濟的支撐,對中原崛起的支撐作用,會更加明顯。”河南對糧食和食品工業的支持也帶動農民的積極性,我們在河南結束採訪的時候,剛好國家宣佈要在明年把小麥的價格提高三分錢,雖説只有三分錢,但趙保獻明年的收入就會多上幾萬塊錢。他告訴我們馬上還要投資50萬買四台收割機和一台拖拉機。河南省許昌縣農民趙保獻表示,第一底氣足,第二幹勁兒大第三,要擴大面積。他準備擴大兩千到三千畝地。
今年前三個季度,按經濟增速看,中西部板塊整體交上一份漂亮答卷: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江西、陜西、西藏、雲南、廣西等地區的GDP增幅都超過10%。內蒙更是以16。9%的速度傲視群雄,繼續穩居全國首位。為什麼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內蒙成為全國增長最快的地區呢?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説:“那麼內蒙,主要是以資源性的經濟為主,它的煤炭,它的這些資源,它的礦産,但這些資源,很多別的地方也有。但是它能夠比較快的開發,它能夠得到這種投資,這跟內蒙當地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環境可能有關。”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也表示,內蒙的快速發展,更重要的就是加快資源産業發展,利用這個資源的優勢,加快資源産業發展的同時,在其他産業領域,也有迅猛的發展。比如內蒙的乳業,應該説在全國也是非常有地位的,有一些很好的品牌。內蒙的紡織業,也是有相當的規模。更重要的,內蒙在設備製造,特就是裝備製造上,有色金屬領域,重加工領域,都在國內有相當地位。所以這種多元化發展,應該説是比較成功的。
看到內蒙的高速發展,大家很自然地聯想到了山西,山西一直都是全國重要的煤炭基地,2009年第一季度,山西GDP出現了8%的負增長,成為“全國唯一的負增長”,到今年9月,山西終於在前三季度實現生産總值4819.1億元,同比增長0.5%,繼一季度下降8.1%、上半年下降4.4%後,重新回到增長區間。王一鳴説:“山西這次受金融危機影響,可以説在全國是受影響最大的。儘管山西出口規模並不大,但是山西一直是個煤炭大省,但是由於煤炭的需求,一段時間裏,需求的下降,價格的下降,很重要當然可能山西也進行資源的整合,就是整頓小煤礦。”
近來年,依靠煤炭的資源優勢,山西的GDP本來可以增加得很快。但是與此同時,卻産生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安全問題屢屢發生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山西果斷採取措施,利用這次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謀劃産業轉型,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後生産力,逐漸走出負增長的“低谷”。
翻閱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數據可以發現,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其中成渝經濟圈的城鄉統籌就很有特點。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説:“從重慶成都來説,成渝這個經濟來説,它現在有一個共同特點,它現在在著重要解決摸索出一條這個城鄉統籌的發展的一個道路,在中國未來發展裏頭,怎麼樣把城鄉這個統籌搞好,特別在土地,在這些問題上,怎麼樣來摸出一條新路來,包括戶籍制度等等。”
近年來東部沿海的一些加工業也在逐漸轉移,專家指出,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區域之間的經濟也越來越彰顯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增長方式轉型將成為一個新看點。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我們增長方式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就是説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通過投資擴大生産能力,然後靠國際市場去平衡,這是我們過去幾年增長方式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第二,靠這種資源和要素的投入,就是科技創新,人力資本貢獻比較低,這是我們增長方式兩個基本特點。所以我們説,後金融危機時期,我們肯定這兩個模式要轉型,我們再靠出口,國際市場可能很難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我們就再走這個模式,空間就會大大縮小,再靠大規模資源投入。我們的經濟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全球都在談氣候變暖問題,排放也會迅速增加。再走這個模式,空間也會越來越小。所以説,這次危機就是在這兩個問題上,我們往後走一定要有所突破。”
金色的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在前三季度各地GDP的觀察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宏觀經濟的濃濃暖意,當中國經濟重新駛上快車道,我們的車速該如何控制?該怎麼保持經濟較快發展?該怎麼調整經濟結構,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該怎麼在全球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發展呢?中國財經報道欄目會長期關注相關問題。
策劃:姜詩明
本期主編:趙悅
編導:李曼為 殷洪生 謝崑 厲成功
攝像:李曉民 柏松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