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經報道]尋找太陽能的陽光(2009.10.17)

2010年02月23日 09:24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點擊觀看節目視頻

首播時間:20091017 

《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者弗裏德曼曾形象的把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稱為“天堂能源”,而把石油、煤炭等當下大量使用、成本較低、我們的後代子孫必然要為其買單的化石類高污染能源稱為“地獄能源”。事實上,過去的幾年,被稱為“天堂能源”的太陽能的確也將很多身處這個産業之中的人帶入了財富的天堂,層出不窮的資本英雄、拔地而起的太陽能電站、全國超過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在節能減排已近變成一種道德力量的時候,我們為新能源的發展叫好,卻也為其一哄而起背後的盲目和無序而擔憂。那麼這個産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機會和陷阱?能否可持續的發展?中國在這場有關新能源的全球博弈中,如何掌握主動?我們將在接下來兩周的節目為您逐一打開這些問號?

一、爭享盛宴

青海省陽光燦爛,日照充足,有著極為豐富的光能資源。從這幅太陽能資源的分佈圖上可以看出,紅色的區域是太陽能資源一類區,也就是中國光照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年平均日照時長達3200-3500小時,青海就正位於紅色區域之中。全年平均日照3500多個小時,如果按每天12小時的日照時間來算,就相當一年300天都是大晴天,是著名的“陽光地帶”。陽光充足是青海發展太陽能産業的先天優勢,也是眾多資本搶灘青海的主要原因。

青海省招商局招商處處長宋民浩説:“現在這個大的企業至少這個國字號這些大的企業基本上都來了,全來了。像福建三安、福建均石這些企業也都來了,大型的這種就是説行業領先的企業至少七、八家。”

作為青海省招商局招商處的處長,宋民浩最近幾個月陸續接待了十幾家國內的大型企業。他們不約而同的到青海,為的都是同一個目的,就是要在青海投資建設光伏電站。何建是國內一家知名白酒企業的西北戰略投資部負責人,這次到青海也準備投資太陽能電站。從白酒到太陽能,行業跨度如此之大,何建對此卻並不擔心。劍南春集團西北戰略投資部負責人何建告訴記者:“之前我們已經在招商局做了全面的那個了解,招商局也給我們全力地推薦太陽能的這一種朝陽産業它的後勁,我們預見將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寬鬆,將來國家一定會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扶持這麼一個産業,這就是我們要投資能源太陽能這麼一個方向。”

對於何建而言,投資太陽能目前還只是一個計劃,但對於其他一些企業來説,太陽能光伏項目申報和建設已經箭在弦上:國電龍源電力集團公司、國投華靖電力控股股份公司,分別與青海格爾木市簽訂總投資40億元,裝機規模為20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與烏蘭縣簽訂總投資25億元,建設 5萬千瓦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

葉東,是國內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董事長,他所在的公司以清潔能源作為主要投資方向。這幾年,投資太陽能早已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2006年,葉東投資的太陽能企業江西賽維LDK,在美國上市後讓他在獲得了將近6倍的回報。因此,他一直密切關注著這個行業的投資機會。過去幾個月,他發現全球風險投資的觸角正在發生改變。

青雲創業投資公司總裁葉東説:“從這個圖上來講呢,這個所有的投資領域裏,加起來是100%,這邊列出了7個投資領域,從太陽能、生物質能、交通、風能、綠色建築、智慧電網,到水和廢水處理,以及農業類這8個大類的産業分佈。從分佈上來講呢,你會看到一枝獨秀的産業就是太陽能,佔到了整個投資額度的40%。葉東給記者看了最近中華創業投資協會針對100多家風險投資基金所做的一項調查,調查的內容是風投未來一到兩年將重點選擇哪些行業進行投資,問卷調查的結果讓葉東十分意外。青雲創業投資公司總裁葉東説:“環保及新能源,佔到了所有投資行業的第一位,79.5%,這種情況的發生,就是在過去12個月之內急劇發生的一個現象。”

發展新能源的熱浪如今早已遍及全球。在德國,政府規劃到2020年清潔能源佔整個能源的比例要達到30%;西班牙政府目標是2020年可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20%。此外意大利,法國,葡萄牙,希臘等國家今年以來也都出臺了太陽能發電鼓勵政策。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不久,就把開發綠色能源列為經濟刺激計劃的重要內容,並將其稱為“關乎美國未來的藍圖”,2009年6月26號美國眾議院以219對212票,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ACESA)。法案要求美國各州電力公司到2020年,清潔能源要滿足20%的電力需求;而對於新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規模將達到1900億美元。7月14號,美國商務部和能源部兩位部長同時訪華,其中主要的議題就是新能源。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説:“作為世界上兩個最有生産力和創新力的經濟體,美國和中國都有著獨特的地位,來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各種全球急需可再生能源技術。”

為什麼世界各國會如此的重視新能源呢?故事得從上世紀説起,1968 年,正當工業國家陶醉於戰後經濟的快速增長時,來自西方不同國家的約 30 位企業家和學者聚集羅馬,這批人士的聚會後來被稱為羅馬俱樂部。俱樂部的幾位成員合著了的一本名後來十分著名的書籍——《增長的極限》,這本書第一次對人類高消耗、高消費、高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認真反思:地球上的資源是否還夠使用,人類會不會陷入能源危機?

幾十年前羅馬俱樂部對能源危機的預言似乎正離我們越來越近。根據英國石油(BP)發表的2008年度全球能源統計報告顯示,按目前的開採速度計算,全球石油儲量還能生産40年,天然氣和煤炭則分別還可以供應67年和164年。殘酷的現實已經逼迫人類必須擺脫對地球資源的依賴,而人類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可再生能源的探尋。

楊立友博士説:“像中國或者印度的人口大國的崛起,它的GDP迅速增加所帶來的能源的需求,而造成了真正的能源的一種危機感。所以現在即使給你這麼多的化石能源,你敢不敢去用,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這兩個因素,實際是造成了最近5年新能源很快地一個發展。”

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在日本京都通過了旨在限制各國工業廢氣排放、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共有140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其目標是在2008年至2012年間,發達國家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石定寰説:“新能源這個事情不是在中國熱,而首先是在國際上,特別是《京都議定書》簽定以後,很多發達國家都承擔了減排的義務,在這樣一個完成減排任務當中,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家共同的戰略決策。”

在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議題下,發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已無需證明。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傳統行業的增長乏力,全球各國的政府和投資家們紛紛投身新能源産業,並對其寄予厚望。看上去,新能源産業儼然被當作世界經濟未來的希望。但真的是這樣嗎?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