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融資困局

2010年02月23日 09:21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首播時間:2009年1月17日    點擊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2008年12月23日, 央行繼11月27日降息1.08個百分點,創下11年來最大降幅之後,再次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一百天以內五次降息。之前不久,由央行起草的《放貸人條例》草案提交國務院法制辦,這意味民間借貸有望通過國家立法形式獲得規範,今後,在不非法吸收存款、借貸利率不超過基準利率4倍的前提下,個人和企業經過批准,就能合法從事放貸業務。一時間,關於“地下錢莊”陽光化、允許個人註冊從事放貸業務、中小企業融資等問題再一次成為焦點話題。這個消息,無疑讓準備“過冬”的企業,提前感受到了春風。其實在市場上民間借貸雖然遮遮掩掩,但卻非常活躍,我們來看記者的調查:

一、融資困局

自己經營著一個小飯館的劉先生經常收到這樣的短信:“**集團在本市長期為企業、個人提供無擔保無抵押借貸,當天放貸,有意電137*******。”

一直想再開一家分店正尋求資金的劉先生,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撥通了信息上的電話。“我從手機上收到你們的信息,想問一下怎麼貸款的事兒。”“我們月息3%,從1—20萬為小額貸款,免擔保無抵押。”“您慢點説,我沒聽清楚。”“我説1萬—20萬是屬於小額的,不需要任何的抵押跟擔保,超過20萬就拿固定資産做抵押。”“這個利率是多少呢?”“利息是3%一個月。”“手續怎麼辦?”“你要是需要的話帶上你的身份證、戶口本,帶上一個月的利息,到我們公司來簽合同就可以了。”

不僅是手機短信,其實像這樣的廣告,一些報紙上這樣的廣告比比皆是。劉先生説:“我們這種小型企業到銀行貸款還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只能通過這種地下的貸款方式才能獲取資金,我們身邊有很多朋友也是這麼做的。”

雖然對方在電話裏表示放貸的手續和過程非常簡單,但劉先生還是流露出了自己的擔心:“我覺得還是不太靠譜,關鍵是擔心不太合法。不過從新聞上看到以後相關的這個法律將會出臺,是不是這個條款出來以後就能合法呢。”

劉先生提到的法律草案,就是《放貸人條例》,記者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院了解到,目前由央行起草的《放貸人條例》草案已經提交到國務院,等待審批。作為小額信貸的研究專家和實際操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在10多年前就與同事一起創建了“扶貧經濟合作社”,開始小額貸款研究與實踐。他告訴記者兩年前就在討論《放貸人條例》,目前再次提上議事日程,更具有現實意義。“金融危機的問題,那麼對我們國家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也就是中小企業包括農村金融的供給服務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所以這樣的背景下,那麼,重提甚至是更多的強調這個小額貸款公司作用或者説民間借貸正面作用的發揮,抑制它的可能的負作用或者它已存的負作用,這是一個更有現實意義的問題。”

《放貸人條例》即將推出的消息正在市場嗅覺靈敏的“浙商圈”中廣泛傳播,在浙江,這些異常活躍的民間融資被稱作經濟的“灰色助推器”。根據浙江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十五”期間浙江省民間投資數額為13251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全社會增長率,達到32%,佔全社會增長投資的55%,這意味每投資100元,其中55元是由民間投資提供的。

北京浙江商會副會長陳俊告訴記者,最近浙江民間的借貸交易也開始轉冷,民間借貸者是對金融形勢最為敏感的一個群體,在這輪金融危機來襲的時候,最早有所反應的就是他們。陳俊説:“擁有民間資本的人來説他需要保證他自己資金的安全,這是肯定的,沒有資金的安全,你給他再高的利息,本都回不來,那肯定不會(放貸),那麼在這種大氣候之下呢,企業被逼著內外交困。”

陳俊説,條例推出等於為民間借貸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其實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台州、義烏等地,民間借貸的窗戶早就打開了,只是遮上了隱蔽的窗簾。

據央行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民間資本沉澱金額達數十萬億元,而浙江是最多的,民間資本沉澱達8300億元。但另一個事實是,浙江許多的中小企業卻為缺乏發展資金而發愁。據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的調查,81%的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不足,這一調查顯示:有20%的中小企業的倒閉或者停産和其資金緊張有著密切的關係。浙江盛博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軍説:“現在貸款收回,有它的廠房蓋到一半走啦,包括它設備現在很多都還沒有投資,那麼它這個現在有可能就會做到一半就停置在那邊。”

一些有銀行貸款的企業,眼看貸款就要到期,一方面沒有資金來還款,另外,即使是還了款,要想得到銀行的後續貸款也非常困難。浙江盛博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軍告訴記者,

銀行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貸出去的錢回收回來,至於貸款回收回來,再貸不貸給他,那是領導的事情。

中國發展基金研究會副秘書長湯敏最近一段時間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專門進行了研究,湯敏告訴記者,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全世界共有的問題,只是中國更突出而已。湯敏説:“銀行不願給中小企業貸款,因為我國的大銀行太多、小銀行太少,目前整個金融體制和機制都是為大企業設計的,一是成本高,二是風險大,10個億貸給一個大企業,和10個億貸給十幾個小企業,信息收集等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小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差,生命力也差,就像美國,小企業5年的存活率不到30%,10年只有11%,中國就可想而知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間借貸就成了很多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在需求急劇放大下,浙江的民間貸款利率一般為銀行利率的4倍左右,有的甚至高達10倍以上。據了解,大部分企業借高利貸,主要用於短期的資金拆借;如果把高利貸投入生産領域,這無疑等同於 “服毒自殺”。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説,正常的企業若長期的接受這種比較高的利息,它肯定是承受不了的。高利貸主要是用來救急的,而不是用來做長期投資的。目前有很多企業都是打算短期拆借高利貸先歸還銀行以前的貸款,等拿到銀行的後續貸款後再把高利貸還掉,這樣企業又可以正常運轉。浙江盛博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軍説:“今天我向銀行借了錢,我還不了貸的話,銀行馬上起訴我,我現在工廠馬上就關閉,那麼如果擔保公司存在的話,那麼最起碼我能把銀行的錢還掉,我企業還能再繼續經營下去。應該説最起碼給企業一點的希望吧。”

但是,很多人都沒有看到這樣的希望,貸款還給了銀行,而銀根緊縮後,後續的貸款卻沒有拿不到,短期的高利貸變成了長期貸款,高利率使企業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深淵。吳建軍的企業位於溫州甌海經濟開發區,由於産品技術含量比較高,企業的正常經營沒有什麼問題,更重要的是,企業沒有盲目投資擴張,才能生存下來。而他周邊的一些企業由於盲目擴張陷入了資金危機之中。吳建軍説:“這裡很多企業去山西投資開礦,甚至去炒房子的也有,其實企業如果正常經營的話,其實不會出現這麼大的一個資金鏈的斷裂問題,這是最大的原因。”

可以説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也是産生融資困境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前一階段企業的盲目擴張也是得到了銀行的支持。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説:“像兩年以前,我印象比較深的,幾家銀行都在做營銷貸款,因為它銀行的錢多想把它放出去,爭取老百姓,爭取企業向他們借款,很多企業要擴大再生産,就把房産、把工廠、把土地了都給銀行抵押貸款。那企業有的就盲目擴張了,沒有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

很多企業盲目擴張后,買土地,建廠房,攤子越鋪越大,各种經營成本也快速增加,可一年以後,銀根突然緊縮,只還不貸,對於這些急需資金的企業來説,無疑是釜底抽薪,導致一些企業陷入了絕境。陳俊認為,雖然民間借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但民間借貸也存在交易隱蔽、監管缺位、法律地位不確定、風險不易監控等諸多問題,極易滋生非法融資、洗錢犯罪。北京浙江商會副會長陳俊表示,不完全統計,浙江的民間資本有1萬個億之多,佔全國之首,浙江的民間資本特別豐厚,民營經濟特別發達,在這個大背景之下,産生民眾的投資意識十分強烈,它可以大大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但它也有負面的效應,假如説這個團隊有一個人不誠信,就可能導致借貸的整個團隊或者整個鏈條的斷裂,可能會引起很多的社會問題。

一方面是急等錢過冬的中小企業被攔在銀行高門檻外,另一方面是民間借貸儘管資金充足卻步履維艱,問題叢生。在這種情況下,央行著力推出《放貸人條例》,對於民間資本浮出水面,發揮積極效應有著不比以往的力度。新提交的《放貸人條例》草案中規定,個人放貸,利率基本市場化,只要遵循“最高利率不能超過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的原則即可。業內人士均認為,相對於地下錢莊動輒10%的月息 ,個人信貸不到其1/4,一旦普及化、規模化,游離于灰色地帶的民間高利貸,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告訴記者:“比如我有放貸人條例,在(基準利率)4倍以內我能到錢,我憑什麼跑到你那借7倍的錢啊。我不會跑到你去借,因為這有4倍的錢在這兒。而且大家如果競爭多了,我就不是放4倍了,我可能變成,只要基準利率的3倍我就借你錢,甚至兩倍我就借你錢,就是有競爭嘛,有競爭就會壓低你借款人的成本,起到這個好的作用,起一個正面的引導作用。”

以血緣、親緣和朋友圈為紐帶一直是浙商的商業文化傳統。這同樣也能在擔保借貸鏈條中體現出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環擔保圈盤根錯節,把眾多企業的環環相扣地拴在一起。這就好比我的引爆導火線裝在你身上,你的導火線裝在我身上,大家的導火線綁在一起。2008年下半年以來,這些導火線就被不斷地被引爆。朱吉光是浙江溫州的一位老闆,因為陷入連環擔保套中,2008年7月底,他以自殺的方式,告別了家人和自己辛辛苦苦創辦的企業。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記者在溫州進行了調查。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