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2月23日 08:41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歡迎收看《中國財經報道》。今天,我們要説一個人,約翰 塞恩。為什麼要説他呢?不僅是因為他執掌著國際資本市場的風向標——紐約證券交易所;更為重要的是,日前他首次來華訪問,並且開誠布公地給咱們的股市,尤其是最近討論特別熱烈的新股發行問題,提了些建議。那麼,塞恩此行的目的是什麼,他又是怎麼看待中國證券市場呢?
49歲的約翰 塞恩,被美國資本市場譽為股市電子交易的“技術專家”。塞恩是全球金融界聞名遐邇的“明星主管”,他在高盛公司幹了24年,從普通職員、交易員一步步登上了高盛總裁的寶座。去年年底塞恩入主紐約證交所,成為華爾街的中流砥柱——紐交所的首席執行官。
這次來中國訪問,塞恩2天的時間表被安排得滿滿的。走訪上海證券交易所,約見多位準備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高層,並且和已經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管理者進行了會談和交流。與其他來中國訪問的管理者不同,塞恩的這次訪華相當低調,並沒有召開新聞發佈會,只安排了我們欄目的獨家專訪。對於上任不久後的第一次訪華,塞恩直言不諱地表示,他這次來中國主要是見一見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和計劃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現在中國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增長機會,他看到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美國投資者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公司非常感興趣,熱衷於投資中國公司,同時他們也熱切地期望能有更多的中國公司能去紐約證交所上市。
主持人:塞恩不像前任格拉索那樣,可以依靠在紐交所土生土長的經歷。他的無邊眼鏡和溫和形象甚至讓他看起來更像一個勤勉的學生,而不是華爾街的高層人物。塞恩是在紐交所最困難的時候臨危授命的,而他給這個全球資本市場老字號帶來的變化,也讓人們看到了這個“明星主管”的魄力和實力。
作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在過去幾年中,不斷被上市公司財務和紐交所高層人士的醜聞所困擾。去年年底,據媒體披露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格拉索將被安排高達1.39億美元的退休養老金,這讓紐交所一時間成了社會輿論的眾矢之的。據了解,格拉索不可思議的鉅額養老金幾乎相當於交易所多年凈利潤總和。這使得紐交所的內部治理結構遭到質疑,最終格拉索被迫辭職。
當時紐約州檢察長斯皮策曾發表聲明:格拉索沒能在它所監管的市場上樹立道德領袖的典範,它的行為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根基,為了恢復市場信心,格拉索應該辭職。
為維護世界第一交易所的形象,當時在著名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任總裁的約翰 塞恩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董事長則由另一個約翰——約翰 裏德擔任。兩個約翰上任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投資者信心。其中一項就是增加管理透明度,向公眾披露高級管理層的薪水。據了解,首席執行官塞恩的年薪雖然高達400萬美元,但這只相當於他在高盛集團時薪金的五分之一,而且大大低於前任格拉索的收入,而這樣的收入在紐交所高層中也只能算是個中等水平。為了避嫌,約翰 塞恩還得將手中3億美元的高盛股票讓信託公司託管。塞恩認為他的薪水並不是很低,只是比在高盛低許多而已,但這些對他來説已經足夠了。他説他不是為錢工作,紐約證交所是美國金融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世界金融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很榮幸領導紐交所,尤其是在這個困難時期,能有這個機會為紐交所和美國金融系統服務。
塞恩身體力行地邁開了他在紐交所的第一步,但紐交所的麻煩並沒有就此停止。美國證監會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紐交所的專家公司在過去三年裏,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介入買賣盤的自動撮合,進行了涉及22億股的不正當交易。為了儘快解決這一問題,塞恩再次向自家人開刀,今年上半年,紐交所五大專家公司同意繳回約一億五千五百萬非法所得,並繳納8500萬美元罰款,塞恩調整內部管理結構的動作也由此展開。在塞恩看來,目前,紐交所最根本的監管結構發生了變化,他們有完全可以信賴的獨立董事,並把常規事務和業務部分分開管理。他負責業務部分,大家都按規則辦事。他們本身也非常透明,他在高盛説過提高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紐交所現在有同樣的透明度。他們也要進行年報披露。最高管理層的薪水和慈善捐款等一些資金的流向問題,他們都會進行披露。他認為這些變化是非常重要的,他相信通過這些他們會重建投資者信心。
主持人:股市在低位徘徊,公司受到醜聞打擊,不正當交易挑戰內部治理結構,近一兩年有著百年曆史的紐交所可謂是問題纏身。其實,我國股市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正在對紐交所進行內部治理改革的塞恩,對中國市場是怎麼看呢?稍後,塞恩將直言不諱地説出他的建議。
在一家證券公司的營業部裏,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的投資者張大媽告訴記者,她已經在股市裏闖蕩十多年了。張大媽説,原來新股中簽對投資者來講,就像中彩票一樣是穩賺不賠的事,甚至在一些營業部,如果哪位投資者新股中簽,營業部就會在大廳中張貼報喜的海報。市場已經形成的規律是,不管二級市場怎麼跌,只要能在新股申購中中簽,股票上市當天都有利可圖。但是到了今年五、六月份,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張大媽介紹,從新股的整個發行情況,有的上市以後有一段時間就跌破了發行價,有的上市一段時間馬上就虧損,她覺得對股票上市的監管力度就不夠。
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月壇營業部研究部經理時永良告訴記者,應該説前幾年有這樣一個新股不敗的這樣一個神話,一、二級市場之間是一個基本上可以説是完全割裂的市場,那麼相應來講,一級市場就給很多資金擁有者帶來了這樣一個獲取相對較高利潤的一個機會。
今年夏天的中國股市,新股不敗的神話被打破。5月25號,兩面針跌破11.38元的發行價,成為今年以來上市新股中第一隻跌破發行價的股票。6月18號,長豐汽車發行價在上市5天后即告失守。6月29號,濟南鋼鐵成為第一隻上市第一天就跌破發行價的股票。8月17號,蘇泊爾成為第一隻中小企業板上市第一天就跌破發行價的股票。據統計,在2004年首發上市的160多家新股中,有47家跌破發行價,佔所有發行公司數的近三成。
時永良表示,擴容速度是非常快的,那麼投資者他的資金能夠使用的額度是比較有限的,特別在一定時期內,他是有一定的度的,那麼連續的擴容之後,資金供給很明顯就是有一定的問題,再加上市場的連續的下挫,和新股之間的比價關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面對這意想不到的現實,投資者再次將上市公司質量和發行速度問題提出了疑義。2003年是新一屆證監會領導再造股市發行體系的一年。特別是對發審委的改革,讓當時不少市場人士有“黎明到來”的感覺。在成立之初的審核中,新發審委展示出嚴格把關和工作透明化的姿態,贏得了市場不少掌聲。但是新股有仍然越發越快的態勢。對此,紐約證券交易所首席執行官塞恩表示,此次來華,他已經注意到了中國股市出現的這些變化。他認為,新股發行速度快慢並不是關鍵,證券市場只有不斷有新鮮血液補充,才能使投資者獲得更多的選擇機會,這也有利於整個市場的穩定。中國股市發展十幾年來波動比較大,實際上與股市規模有一定關係。
對此塞恩表示,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時間比較短,股市規模小,所以有比較大的起伏。當中國股市達到一定的規模,制度也得到進一步完善時,就可以有一個穩定的增長。塞恩認為,股市的規模越大,就越容易穩定。他給記者列舉了一組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全球股票目前的市場規模相當於全球經濟的90.7%,發達國家平均是130%,中國股市的規模只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40%左右。而實際上,中國市場上有三分之二的股票又是不能流動的,真正能流通的股權僅佔國內生産總值的百分之十幾。塞恩説,股市總量小,就容易被被炒作。記者查找到的另一組數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塞恩所説的問題:據統計,我國A股市場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流通股佔5000萬以下是400家左右,5000萬到1億股的有約500家,真正一億股以上的才380家。另外,我國股市十幾年來,由於過度投機表現出的強烈不穩定性也非常明顯。從1994年到2004年這10年的時間裏,美國股市波峰和谷底僅相差220%,新加坡股市為150%,而我國股市波峰和谷底之差達竟然達到了600%以上。
與此同時,在成熟的股市中,換手率相當低,美國紐約市場上,換手率在50%到60%之間;東京股市換手率在20%到30%之間。而我國股市不僅換手率相當高,而且起伏非常大。1996年,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場的換手率分別達到了591%和902%。即使是在股市低迷的1995年,滬深兩市的換手率也分別達到了472%和180%。當記者向塞恩提出,中國股市換手率太高的問題時,塞恩表示,簡單地靠發行新股不足以解決問題。
塞恩説,要有良好的監管機制,有好的信息披露,同時市場要保持良好的秩序,讓投資者能夠看到上市公司未來的贏利前景和良好的投資回報,這樣投資者才能有投資的信心。
談到如何恢復投資者信心,塞恩認為,無論是紐交所還是中國證券市場,恢復投資者信心眼下都是當務之急,必須加強監管增加透明度,特別是不能允許財務醜聞的繼續發生。他説交易所需要良好的治理結構,和更高的上市標準。而對於上市公司來説,紐交所也需要在監管、審計、透明度及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好,這樣投資者可以清楚公司是做什麼的,同時有信心投資這些公司。這對中國和美國的證券市場都是重要的。
塞恩告訴記者,他注意到中國政府為恢復投資者信心,今年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特別是10月16號,中國證監會要求證券發行由現行的通道制改為保薦人制,嚴格承銷商的保薦責任,這對把好上市公司質量關會很有好處。塞恩説,現在是國際投資者盼著中國的企業到紐約去上市,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他相信未來國際投資者也會被中國的股市所吸引。
主持人:我國證券監管層正在努力地規範和發展市場,隨著“國九條”的逐步落實,新股詢價、分類表決制、分紅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將被提到日程上來,就像塞恩説的一樣,中國證券市場值得投資者投入信心,市場的未來也應該被看好!好,感謝您收看《中國財經報道》歡迎您繼續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其他節目。
記者:賈禎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