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考驗中國經濟

2010年02月23日 08:40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這裡是《中國財經報道》。繼上周,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接連刷新歷史最高記錄之後,當地時間16號查韋斯在委內瑞拉的罷免公投中獲勝,市場對委內瑞拉原油供應問題的擔憂緩解,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當天收于每桶45.69美元,下跌0.34美元,但國際油價仍在高位徘徊。面對當前國際油價頻繁波動屢創新高,中國經濟應該如何應對呢?為了更好地了解石油價格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我們勾畫了一個簡單的石油産業鏈,請大家和我一起來梳理一下。

  

    石油的兩大用途,就是能源和原料。可以説,從重工業到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石油。作為原料,石油可以生産石油産品和石油化工産品。石油産品又稱油品,主要包括各種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和潤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石蠟、瀝青等。石油化工産品是對原料油進行裂解,生成乙烯、丙烯等基本化工原料。進一步合成為塑料、纖維、橡膠等材料以及氨、尿素等農業肥料。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石油成為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物資。

  

    國際商報的顧問何偉文表示,我們國家GDP平均每增長1%,石油消費要增加0.5%

  

    解説:1993年中國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國家信息中心一份最新行業景氣報告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按年均9.7%的速度增長,原油消費按年均5.77%的速度增加,預計最遲在2005年,我國的石油進口規模就將突破一億噸大關。如果按照未來15年經濟增長將維持在7%以上預計,原油需求將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國內原油産量增長速度難以超過2%。

  

    亞太博宇分析員陳光遠認為,中國現在原油需求缺口非常的大,而戰略儲備的需要也顯得很迫切。

  

    面對原油進口的巨大需求,近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將是高油價最大的承受者,一方面對國際貿易的定價卻缺乏影響力,難以轉嫁成本。另外,中國的國內經濟比其他地區更活躍,原油的消耗巨大。如果2004年的平均油價達到每桶39美元,中國2005年初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7%,可以説,國際石油價格的每一次波動都將對中國的經濟産生直接的影響。

  

    陳光遠判斷,9月、10月包括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進口原油和成品油價格,還有輕質油價格、柴油價格等等相關産品的價格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揚。

  

    實際上,國際油價上漲的浪潮,已經開始波及到中國經濟。上半年我國工業用天然氣平均價格為每立方米1.98元,同比上漲5.3%;煙煤平均價格達到每噸331元,同比上漲27.5%,使得下游石化産品成本上升,價格大幅上漲,根據對36個大中城市化工市場監測,今年上半年聚乙烯平均價格為每噸9059元,比去年同期上漲22.6%;聚丙烯平均價格為每噸8187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8%;順丁橡膠平均價格為每噸1.0956萬元,比去年同期上漲26%。而對未來石油價格的預測,更多的聲音不容樂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陳鳳英認為,高油價預示著低油價的來臨。

  

    


對此,陳光遠則有不同的看法,長期來看應該在40美元以上的時間還會比較長。

  

    摩根士丹利認為,今年冬季原油價格可能達到每桶50美元。德意志銀行表示,油價可能達到每桶60美元以上。

  

    對於明年油價預測,摩根士丹利則表示,2005年世界原油價格將會接近34美元。

  

    高盛公司與摩根士丹利的預測不謀而合,高盛公司也認為,2005年原油平均價格為每桶35美元。

  

    主持人:上周,國際石油期貨價格已經突破每桶46美元,不斷刷新歷史高點.雖然目前價格有所回落,但是這並沒有撼動油價在高位運行的態勢.如何應對當前石油價格的高位波動,國內專家們認為,開展石油期貨,應該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陳鳳英説,我國必須要開期貨,當然管理是要加強,我國在管理制定法律以後 ,期貨市場這樣會對沖掉很多從現貨市場購進的高油價問題。還有一個恐慌心理不會那麼強,因為我國現在沒有期貨,所以我們經常出現高油價買油。

  

    實際上,作為國內最大的遠洋油輪運輸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為了降低自己的燃料成本,在購買燃料油時,已經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採用了期貨的方式來規避風險,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海集團總裁助理茅士家表示,在世界各地油價相對市場比較低的時候,買些期貨,就是説跟他們簽一個合約,確定在某一個價位,確定一個具體的數量,這樣鎖定在一個價位上,這樣如果把握得好,油價上漲不至於明顯造成價格的上漲.

  

    正是考慮到利用期貨手段來規避價格風險,中國證監會在4月份批復同意燃料油期貨上市交易,而確切的消息是,燃料油期貨將於8月25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許多業界人士都認為,即將上市的期貨産品——燃料油,只是石油産品的一小部分,它重要用途是船用燃料和工業用燃料,這次上市的意義已經超越了産品本身,邁開了中國石油期貨的第一步。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執行總裁馬文勝表示,這個是我國今後系列石油期貨品種的嘗試和開拓性的一個品種.燃料油成功推出的經驗也為今後系列石油期貨品種推出起到了一個積極經驗總結的作用.

  

    


馬文勝介紹,中國燃料油消費量佔全球消費量的2%,但在國際燃料油定價機制中卻連0.1%的權重都沒有。目前,我國進口燃料油,通常以新加坡交易中心的價格作為定價基礎,中國建立燃料油期貨市場,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以此參與國際燃料油價格的形成過程,爭取把燃料油的定價中心由新加坡轉移到中國,規避因油價劇烈波動給國內企業帶來的價格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今後成熟運作以後,我們定價權可以從以前新加坡普氏市場紙貨市場的定價模式轉向為以我們國內交易所定價模式為主的這種定價方式.

  

    但要將上海期貨交易所,打造成國際定價中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了交易量大,交投活躍,市場各個主體的踴躍參加外,規範化和國際化也是重要的環節。

  

    馬文勝認為,首先就是它的交割規則應該更加符合國際慣例,特別是符合在國際上燃料油産業現貨流轉過程中的慣例.第二應該有設備比較先進的交易平臺,以利於大規模的交易量能夠在這個平臺上運作.目前據我了解,上海期貨交易所實際上正在準備切換系統,能夠在更高一個平臺上來運作整個期貨産品.第三,需要交易所配套的期貨公司,應該要非常了解這個産品,期貨公司給客戶研發的這個産品應該更加市場化客觀化以及國際化.

  

    由於在上海已經由國內的石油巨頭開展了現貨交易中心,而即將開盤的燃料油期貨究竟能否成為一個較為準確的定價中心尚不明朗,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即是像中國海運集團這樣的在國際市場頗具經驗的燃料油用油大戶,對即將在上海上市的期貨交易,也是持謹慎的觀望態度。

  

    中海集團總經理助理茅士家告訴我們,中海集團正在研究加入這個市場,應該説也是比較關注這個事.有這個考慮,但目前還沒有馬上做出具體的安排.

  

    主持人:利用期貨工具,來規避石油價格波動的風險,只是應對的方法之一。廣告之後,我們繼續關注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對當前的石油戰略還有哪些建議。

  

    中國的石油進口,90%以上是依靠海上運輸,隨著這幾年進口兩的增加,運力緊張的問題已經日顯突出。按照國際慣例,進口國一般都自己租船以更有效地控制風險。我國的幾大運輸巨頭中海、中遠、外運、招商局,已經開始招兵買馬,斥鉅資擴充自己的油輪船隊。

  

    茅士家説,中海集團成立了一個關於能源運輸 油料産品發展的領導小組,形成了一個《中海油輪船隊能源運輸發展的規劃報告》.根據中海集團的規劃,到2005年,也就是到明年末,油輪船隊將達到450萬載重噸.到今年年底,中海油輪船隊大概在350萬噸左右.到2010年目標發展到850萬噸的船隊規模.

  

    此外,中國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地區,進口原油4/5左右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據測算,繁忙而狹窄的馬六甲海峽,每天通過的船隻近6成是中國船隻。運輸如此集中與一條航線,其風險程度也是令人堪憂。

  

    亞太博宇公司研究員陳光遠表示,我們既要在馬六甲海峽增強我們的輸入實力,也要開闢新的通道。包括中緬最近所討論的要修克拉底海峽,這個問題我們認為還是比較迫切和重要的,還有中哈的石油管道、中國與俄羅斯的鐵路石油運輸,中國與裏海國家的友好關係,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認為中國應該主動地、積極地與日本、韓國包括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建立起石油合作組織。59:52因為原來是石油生産國與石油消費國的博弈會産生的價格波動,而現在是石油的消費國與消費國之間的博弈,産生的石油價格的波動,所以如果要改變這種現象就應該是形成一種戰略的以石油這種能源為主的合作組織。

  

    專家建議,在拓寬石油進口渠道的同時,參照西方一些國家的成功經驗,加強戰略儲備,降低能耗,都是我們必須重視的方案。

  

    國際商報顧問何偉文稱,現在美國經濟增長大量依賴石油呢,依賴程度逐漸下降,過去20多年從1980年到2002年,美國GDP每增長1%,平均算下來它的石油消費只增長0.25%,因為它大量發展高科技企業,節能型還有電子商務等等,這個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相比之下同一個時期內咱們國家GDP平均每增長1%,石油消費要增加0.5%,這就是需要借鑒別人的經驗了。第二個就是建立國家、各級以及商業的石油儲備,他當時規定的是戰略儲備要相當87天的消費量,現在只有50幾天消費量。另外就是各級地方像州、地方還有石油跨國公司,還有石油大戶,自己都要有自己的商業庫存,所以這個儲備系統非常完善,也值得我們借鑒。第三個呢,就是開發替代能源,這方面美國做得不是太好,還不如歐洲國家,法國現在核能在全國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佔到70%,所以它對石油衝擊覺得影響不是太大,像丹麥風能佔到整個能源消費的21%,像美國呢,核能還有再生能源的來源佔它整個能源消費加起來也就16%的樣子,所以我們還不光要學習美國,還要學習歐洲國家的經驗,但在這方面因為中國國家大,底子也比較窮一點,所以這方面還要結合中國的情況做,有創造性低去利用.

  

    主持人:國際油價的上漲,對中國來説,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但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如果我們能在這一挑戰中,完善石油管理體制,建立更開放的市場,建立更國際化的石油巨頭企業,我想中國的經濟就會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節目,歡迎您繼續收看經濟頻道的其他節目。再見。

  

    (記者 張帆 賈禎 )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