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增産 不容過分樂觀

2010年02月23日 08:38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主持人:各位好,歡迎收看中國財經報道。民以食為天, 糧食問題是2004年上至中國經濟的決策者,下至普通百姓都在關心的經濟問題。在優惠政策的拉動下,今年的糧食生産出現了令人可喜的變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的夏糧産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8%,這意味著,我國的糧食生産將結束連續四年下降的趨勢。造成這種增産的原因是什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能不能保持?能否實現9100億斤的全年糧食生産目標?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走訪了一些糧食主産區。

  

    馮建明是河北省廊坊市三河駒陽鎮南關村的農民,前些年為了生計,他一直給別人開車。但農民出身的他,始終割捨不下對土地的這份情感。馮建明説,開車這個,有風險。再一個他也不願意幹了,歲數也大了,也不願意幹了。這樣他看種地這個挺自由挺好。

  

    於是馮建明包了55畝地,去年種了48畝地糧食,其他7畝地種了一些經濟作物。這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穫。他粗略地算了算,今年6月份收割小麥,每畝地小麥的平均産量達到了800斤左右。去年小麥每斤才賣到5毛6,今年這小麥的身價已經漲到了7毛5,這等於增加收入7000多元。嘗到了種糧食甜頭的馮建明,在6月18號收完所有的小麥後,砍掉了所有的經濟作物,把包下來的55畝地全種上了玉米。馮建明表示秋收不成問題,長勢挺喜人。

  

    馮建明盤算,去年玉米的收購價是每斤5毛5,這還剛剛是播種的時候,玉米的收購價已經漲到了6毛多,他預計到收穫的時候,這玉米的價格怎麼也得再漲一些。老馮告訴我們,他每畝地還收到了16塊多的補貼,這相當於種子錢政府給掏了,而且廊坊市減免了農業稅,讓農民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我們從廊坊市農業局了解到,今年廊坊全市夏糧收穫面積達136.79萬畝,平均畝産714斤,比去年增加46斤,總産48.82萬噸,比去年增加0.78萬噸。

  

    廊坊市農業局副局長楊繩越告訴我們,今年廊坊市遏制了連續6年來小麥總産下滑的局面,實現了新的增長。

  

    與此同時,在另一個糧食主産地四川,糧食增産也成了不爭的事實。人多地少是四川農業的一個基本特徵,四川全省人均耕地面積大約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2/3,近年來,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給四川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樂山市茅橋鎮僅2003年退耕還林的面積就達2000畝,而今年全鄉的種植面積一共只有1萬6500畝。為確保今年糧食的增産,這個鎮首先把目標瞄準了原先撂荒的坡耕地。

  

    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茅橋鎮鎮長竹道明表示,茅橋鎮基本上把所有除去退耕還林以後的耕地都種滿種凈了,不存在荒蕪土地的現象。前幾年,糧食價格非常低的時候,很多農民不願意種糧食,他們都外出打工,都把田、耕地荒蕪了,委託別人種,種的都是應付田,應付一下就行了,根本不管糧食的産量。

  

    而今年糧價上漲後,形勢發生了變化。以樂山為例,小麥、水稻價格分別從去年每斤0.4元和0.5上漲到今年的0.75元和0.85元,農戶宋功緒向我們表達了這樣的感受。他表示,現在糧價一高,大家積極性高投資也大了,肥料也施的多一些。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預計超過15億畝,比去年增長了1%。各糧食主産區都在想方設法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確保今年糧食實現增産。

  

    主持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農民的稅費負擔人均下降了4.3元,下降的幅度是27.2%,糧食直補是人均8.2元,再加上其他補助是4.5元,合起來人均是12.7元。從上面我們欄目記者一南一北的調查中不難看出,糧食增收,主要得益於糧價的上漲、農民稅費的降低、國家對糧食“直補”和糧食種植面積的擴大四個方面的因素,其中,糧價的抬升可以説是關鍵一環,那麼今年出現的糧價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看待糧價上漲所帶來的影響呢?

  

    記者在糧食主産區的採訪中了解到,當地多數的政府官員認為目前的糧價並不高。

  

    四川省樂山市副市長范金綬説,現在糧食價格基本上應該是合適,穩定一段時間比較好。

  

    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糧食局局長胡平也表示,這個價格不算高,如果是站在農民利益上,糧食價格還偏低,因為農民的生産成本還比較高。

  

    胡平為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按每斤小麥的價格0.70元,畝産平均是1000斤,那麼這一畝地,農民從中可以得700元,扣除種子、化肥、人工等種糧成本,一畝地能夠帶給農民的純收入在400元左右,如果糧價不能維持在現在的水平上,種糧對農民是沒有吸引力的。那麼造成當前糧價上漲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溫鐵軍認為,去年的糧食産量也下降到90年代以來大概比較低的水平上,人均佔有量是90年代以來最低的,去年總産量大概是8700億斤,人均佔有量水平降到了300多公斤,370公斤左右,這樣呢,客觀地看,糧食生産形勢不好了,這樣呢,就出現一個什麼現象呢,一個很特殊的現象,本來秋收應該是糧價下降的,你收成來了嗎,上市的糧食多了,那它糧食價格應該下降,但去年10月份開始不降反升,而且連續抬升。

  

    溫鐵軍説,這一輪糧食價格上漲起始於2003年11月,在此之前,有84個月糧價是下降的。儘管今年5月糧價同比還上漲了14.3%,但其本質是恢復性的上漲。主要原因是糧食短缺造成的。而中國社科院的李國祥博士認為,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是左右市場供求關係一個有效的因素,糧價上漲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在今年農民收入的增長中,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功不可沒。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發展研究所博士李國祥表示,他算了一下,糧食價格每斤上漲一毛錢的話,農民人均收入就可以增加100塊錢,所以價格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是最大的。

  

    但是,伴隨糧價的上漲,也引來一些疑問,有學者認為,糧價上漲,將會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産生影響,並帶動整個物價指數的上漲,但也有專家認為,目前糧價並沒有超過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維持一個合理的糧食價格符合消費者的長遠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短期看造成影響,長遠看的話,如果糧食維持一個低價,影響農民對農業的投入,農業發展受到限制,糧食供應短缺會對城市居民造成更大的影響,到那時國家財政又不能把它兜起來的話,糧價非上漲不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程國強教授認為,保持適度的糧食價格,一方面可以保護農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可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近來有學者認為,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糧食緊缺完全可以通過進口解決,對於這種觀點,他並不認同。他表示,如果説我們國內的糧食産能下降,寄希望國際市場來解決,這是一種幻想,為什麼來講,我們很簡單的例子,世界上可供貿易的糧食這個量並不多。比如説小麥,大概佔全球産量四分之一的小麥或者稍微多一點的小麥是可以貿易的。但是它的這個小麥是相對固定的,並不是它的這個小麥就只對中國市場,它在目前的貿易格局中,它已經它的小麥流通到相對固定的,比如説日本市場、歐洲市場、東南亞市場,如果説你中國突然進入的話,那勢必就要影響其他國家的市場,那麼從貿易平衡的角度,或者這種基本的貿易格局的背景來觀察的話,要想大量的小麥轉移到中國市場是非常困難的。

  

    主持人: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近年的世界糧食産量也呈下滑的趨勢,這三年來世界糧食年均産量為18.4億噸,低於上個世紀90年代20億噸的平均産量。另外,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世界糧食的庫存比例,2003年下降到了15%,而國際上通行的糧食安全庫存應該是當年糧食銷量的20%.看來,中國的糧食問題還要立足於國內,現在,夏糧增産已成定局,那麼,秋糧生産又會有哪些困難呢?

  

    進入7月往常原本酷熱的四川省犍為地區卻是陰雨綿綿。縣農業局局長胡平的心情也像這天氣一樣陰沉憂慮,他説,在這種幾十年罕見的天氣條件下,很有可能誘發一種可怕的水稻疾病——稻瘟,如果這種被稱作水稻“癌症”的疾病大規模爆發,全縣水稻將面臨絕收的危險。7月後,他和同事的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奔波于犍為的田間地頭,監控疫情。我們採訪的當天,他就發現一塊稻田已經出現了疫情。

  

    胡平説,這是葉瘟,它不是莖瘟。這片發病的有1分地,也就是0.1畝,如果莖瘟出現,那就基本絕收了.

  

    胡平告訴我們,像這樣局部的疫情,及時發現採取措施危害不大。在了解到這段時間的反常天氣後,他們在全縣範圍內開始了統一防治,但全縣有30萬畝水稻,縣財政無力負擔全部防治費用,縣各級政府只好在一些稻田進行示範,希望農民能夠了解統一防治的好處,自己能夠出一部分資金進行防治,但一小部分農民對這種做法並不理解。

  

    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舞雲鄉鄉長談文中告訴我們,全鄉18000多畝水田,而示範片內的只有1000多畝,那麼大部分的防治費用,就要靠農戶自己籌集,那麼這個過程中有一部分農戶可能就不理解,認為這裡有一種傾向性,認為政策的執行中有不公平的地方。他就覺得大家都是農戶,政府只不貼了一部分,他自己沒有得到補貼,但政府的財力有限。

  

    這位鄉長告訴我們,預防稻瘟一定要統一防治,這種病的傳染性強,如果一塊地感染很有可能傳染給其他田地,蔓延起來很難控制,雖然一畝地的防治費用只有5塊錢,但有的農民還是不願意防治,為了説服農民,他們只好挨個做工作,眼下他們最頭疼的除了資金,還有一個就是現在農村的科技人員非常匱乏,這個問題不僅是在犍為縣,在樂山市的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

  

    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農業局植保站站長代可方表示,整個市中區是30多萬畝耕地,農業科技人員只有21個,一個人基本上就是要有一萬地畝耕地,面對人將近是3000個農民,所以壓力是很大。

  

    代可方説,雖然人手少,但由於他們正在全力做事前準備,這裡大面積爆發病蟲的可能性並不大。來自農業部災情預警顯示,今年重大病蟲害有偏重發生的趨勢,除去病蟲害,今年南方一些地區的洪澇災害也比較嚴重,這提醒有關部門對秋糧生産不能掉以輕心。

  

    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表示,夏糧只佔到全年糧食生産的2 0 %,秋糧才是糧食生産的大頭兒。

  

    程國強説,比如湖南、湖北、江西有些地方由於暴雨導致了內澇,內澇非常嚴重,如果在短期內不能把這些水排出去的話,對今年的秋糧影響非常大。

  

    程國強説,雖然一些地區出現了災情,但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今年完成全年糧食生産目標難度不是很大。不過他強調,即便中國糧食達到了9 1 0 0億斤,糧食形勢也不容過分樂觀。他認為供求的形勢壓力比較大是因為我國耕地的減少太嚴重,最近五六年每年減少了1 0 0 0多萬畝的土地,生産能力每年減少3 0 0萬噸糧食的話,對我們來講是一種挑戰,所以如果説,要保持今後糧食總體的平衡壓力非常大,這是為什麼他判斷今後兩三年國家的糧食安全是比較嚴峻的,切不可掉以輕心。

  

    主持人:我這裡有國家統計局的兩組數據,1998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是17. 1億畝,而2003年只有14. 9億畝;1998年我國糧食産量10220億斤,而2003年的糧食産量只有8600億斤。國家統計局測算,我國糧食的年均消費量在9800億斤左右,今年糧食生産如果如期完成9100億斤,就意味著還存在800億斤的糧食缺口,這主要通過前些年糧食豐收積累下的庫存彌補,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專家建議糧食生産應該注意三個問題。

  

    1、確保糧食種植面積不低於15億畝;

  

    2. 確保糧食價格穩定不低於今年水平;

  

    3. 繼續執行糧食“直補” 、減免農業稅等優惠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主持人:今年6月,國家出臺了新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這一方案究竟會給糧食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呢,在明天的節目中我們分析這一問題。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國財經報道,歡迎您繼續收看經濟頻道的其他節目,再見。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