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活”大米

2010年02月25日 09:35  往期文稿 我要評論

  

現今吃什麼都講個新鮮。我們上市場上買東西也都挑水靈的水果蔬菜,大米呢,挑顏色白凈,透亮的,圖的就是個新鮮的勁兒。可在吉林省的長春市偏偏有人説這樣的大米並不新鮮,他呢,現打現賣帶著稻殼的大米,而且賣法兒有有點個別。

農村裏的磨房開到的城市裏是新鮮,大米現磨現賣也新鮮,可新鮮的事兒還有呢?

您把這個給我稱一下,夠不夠20斤,不夠20斤,這米你別買這麼多。

誰家賣米想的不是能賣得越多越好,可人家還偏偏不多賣。把這帶殼的稻穀搬到米店來現磨米,不也是想多招攬一些顧客嗎?幹嗎不多賣呢?

要的就是這新鮮勁,咱這種米是胚芽米。米存放時間太長了就不那麼新鮮了。

嗬,這米老闆還有他的理由。帶著殼的稻穀,進到機器裏,眼瞅著磨出來的不就是大米,怎麼還又起上了胚芽米這樣的新名字。在吉林省的長春市,要説最先幹起這麼多新鮮事的,還是一個叫蔡強的年輕小夥子。

有一次我有機會上韓國,我在飯店吃飯,突然發現他們買兩種米飯,有一種是便宜的一種是貴的,在我印象中,貴的應該是很漂亮很精白的那種米飯,而他上來的是黃色的,而且帶顆粒狀的,我就把服務員給叫過來説,你這米都沒洗乾淨還賣這麼貴,開什麼玩笑。

服務員就輕蔑地跟我説,這是營養米飯。

就是這碗和普通米飯不一樣,看著有點發黃的米飯,讓蔡強開始關心起了大米上的事。確實,在城市人們的生活中,看到的大米就是經過米廠加工後的一種精白米,而且,在市場選米的時候,人們也覺得米就是越亮越好,越白越香。

米本身的光澤度不一樣,新米瞅著有光澤度,瞅著油汪似的,米有點發澀的感覺就是陳米,如果是新米就沒有那種感覺。

 可不是,現在的生活好了,誰不更多地想吃點好的,鮮的,健康更重要呀。蔡強也是一樣,可難看的大米飯怎麼就能是營養米飯。

水稻去掉谷殼,第一層程序的米就叫糙米,保留了糙皮的,而把糙皮去掉保留了胚芽的米叫胚芽米,也是韓國人説的活米。

大米也能分死活?蔡強越來越覺得米裏面大有文章。稻穀去了稻殼並不就是白米,稻穀子粒由谷殼、米糠層、胚芽和胚乳組成,谷殼含纖維高達40%,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大米加工首先就要去掉稻殼這部分;去了殼的米,叫做糙米;還覆蓋著一層茶色的米皮,糙米的這層米皮含有很多的營養物質,但含的纖維也很多,入口的口感差,所以大米加工機接下來就要進行碾磨剝皮;碾磨加工的最後就只留下了含碳水化合物最多的胚乳,剩下的胚乳就是我們經常吃的大米。這時的大米白了亮了,口感也好了,可有營養的東西也都沒有了。

那個胚芽正是種子發芽需要的載體,而恰恰那個胚芽,米營養成分的70%在胚芽裏面,而咱們國人吃的都精米説白了就是澱粉粒。

説大米是活的,就是因為米上有胚芽。曾經讓蔡強尷尬過的,也是大米粒上的這個發黃的小小的胚芽。胚芽雖然只佔米粒重量的2%~3.5%,可裏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纖維素,是大米的營養精華。從這裡能生出新的生命,米具有的種種營養就集中儲存在這裡。

胚芽米和普通精白米來比,我們作過這樣的實驗,維生素B1的含量要比精白米,要高1萬倍以上,精白米維生素B1的含量非常非常的少,日本的博士曾在1921年研究過這樣的問題,人長期缺乏維生素B1的情況下,會得腳氣病。

營養是有據可查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活米還要來自己驗證,蔡強做上了實驗,把稻穀、糙米、胚芽米和精米分別泡上了水,四天以後,帶胚的米出芽了。結果驗證了有胚芽存在就是活的米,是有生命的米。
可這麼有營養有益健康,又有生命力的東西幹嗎非得打掉不要了,非要變成缺口的米呢?走過了幾個加工廠,蔡強發現了問題所在。

因為咱們國家大型的磨米機,它的工作原理是捶打式的,通過啪啪啪地捶打,把谷皮去掉再去掉糙皮,再去掉其他的粉層産生的米,它通過捶打的話,米的胚芽是很脆弱的,通過捶打這種工藝,就把胚芽已經有一部分打掉了。

還不僅僅是加工工藝上的問題,蔡強發現其實加工廠加工大米就是要把胚芽完全打掉,因為大米加工後,還要有一個長時間的流通過程,而如果出來了有胚芽的大米,就會更容易氧化、發芽甚至霉變,成了有質量問題的大米。去掉了胚芽的米,就是失去活性的大米,儲藏起來也就相對容易一些。

要讓人們能吃上有營養的胚芽米,就必須減少流通環節,最大可能地縮短新鮮米的儲存期。蔡強決定就在城市裏開了米磨坊。胚芽米磨出來了,可好景不長,問題也來了。

咱磨水稻時發現,剛磨的時候特別好,也出來糙米了,也出來胚芽米了,不到一個禮拜所有的易損件全壞。

磨坊裏用的米機是從韓國引進的,在國外是磨去了殼的糙米的。米機只能吃細糧,帶稻殼的粗糧放進去,機器老是死機。

水稻的表皮就像砂子似的,它的摩擦力是特大的,對於軸來講,軸要是軟了不行。
讓國外來的機器也能吃粗糧,還不如自己進行研發。能磨胚芽米的機器,和其它米機捶打式的工作原理不一樣,主要是研磨式。通過中間軸的轉動,使進到中間的篩網裏的稻穀,在一定壓力下,互相摩擦受力,通過研磨,分別碾出糙米、胚芽米和精米。研發後蔡強獲得了自己的專利技術,開始生産鮮米機,胚芽米的加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機器好用了,可不久蔡強發現米又不對了。

原材料濕度過了,它磨不出完整的米,濕度低了它保留不了胚芽,米沒長成熟有病斑,磨出的米是花白的米。

蔡強原來覺得帶著稻殼的米,有了外殼的和內層糠皮的雙重保護,一定就是新鮮的大米。可那承想就算帶著這兩層的保護,新糧和陳糧的分別大了,直接影響胚芽米的活性。

它最大的區別是啥,新水稻有一些須脈。它是跟顆粒連在一起的,新水稻一薅,薅起來必須用力,這樣才能證明新水稻的堅固性,老水稻通過風乾或者儲存一年的時間,它的須脈已經完全幹透了 脫落了,第二點通過顏色,新水稻的顏色比較淺,比較乾淨的那種,而老水稻是發暗 偏黃,還有薄薄的一層綠色,有一點發生霉變的概念。

儲存不好的陳糧磨出來的也不是好米。區分新的和陳的,從感官上分辨只是一方面,他們還用上了儀器專門測定稻穀的含水量和出米率。為了能更放心地把原料關。蔡強乾脆跑到農村去,專門定下來幾塊水稻基地,當年的新米打下來直接就能交到他的手裏。

糧食的流通大都是從基地收穫到糧庫到加工到糧商、批發商、銷售商最後到消費者的手裏。從加工廠出來以後,就是沒有生命的大米在市場流通。現在蔡強直接從基地收購,到城市裏的米磨坊直接加工,把活的大米一直送到人們的手裏,也讓人們真正地吃上有營養的胚芽米。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