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5年前來東莞打工的小劉來自湖南農村。10月7號,小劉突然發現自己身上長了許多紅色的斑點,經過檢查,醫院發現這種皮膚病很少見。那麼,小劉怎麼會得上這種病的呢?
2009年10月16日,記者在東莞見到了小劉。小劉告訴記者,他是一個建築工地的工人,10月7日早上起床時,發現自己身上長滿了紅斑。
在病歷上,記者看到,小劉的病因是一種叫做尋常型銀屑病皮疹。
小劉説,他全身上下都很癢,難忍之時就用手抓,但一抓之後就會起包,紅色的小點點,之後包中就會流水出來,有時候不抓也會自己流水出來,真的很難受,天氣再熱也不敢穿短衣短褲。
據了解,尋常型銀屑病皮疹一般發生在頭皮、軀幹、四肢的伸側,散在分佈的紅丘疹或紅斑,表面有較厚的銀白色鱗屑,嚴重的銀屑病患者可以全身泛發,全身皮膚發紅,上面覆蓋皮屑,這種情況稱為紅皮病型銀屑病。
據了解,小劉在生病前十分健康,家裏也沒有遺傳病的歷史,那怎麼會得上皮膚病呢?
為了弄清楚病因,醫院對小劉的工作地點和家裏進行了過敏原測試。10月20日,經過醫院的仔細觀察,給了小劉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消息。
據小劉回憶,10月2號國慶期間,他和朋友一起去廣東陸風市碣石鎮遊玩,發現當地的衣服十分便宜,順便買了幾十件回去穿。據了解,尋常型銀屑病皮疹這種皮膚病,到目前為止還無法治愈,只能長期治療,這對在東莞打工月收入只有千元的小劉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困難。沒想到這些衣服卻成為了病原的導火索。
隨後記者對陸風市碣石鎮進行了暗訪。記者來到了碣石鎮的新饒村,剛到村口,就有一個人上前詢問。簡單的攀談之後,這名商販極為熱情地邀請記者回家看貨,經過近半個小時的車程,記者來到了一座三層小樓的門前。走到二樓,記者看到,在這個已經被用作倉庫的房間裏,堆滿了一捆一捆的洋垃圾服裝,而這就是商販口中所稱的“舊衣服”。
在這個倉庫裏,記者發現,每包舊衣服都有七八十件,襯衣、毛衣、外套、褲子應有盡有,但幾乎沒有哪兩件衣服是同樣的款式,而它們共同的特徵是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有的衣服上面有著非常明顯的污漬,還有的衣服連商標上面的字跡都已經無法辨認,衣服上還散發著一股難聞的腐臭味。但商販表示,自己的衣服都是國外的知名品牌,並且在舊衣服裏屬於中上等貨色。
看到家裏來了客人,商販的兩名親戚也走進屋子,賣力推銷。當記者談到有的衣服商標損壞不好出手時,其中一人馬上表示,只要每件衣服再加1塊錢,他們就可以提供各種新的商標。
從幾名商販口中得知,這些舊衣服經過簡單的拋光和熨燙處理之後,換上新的商標,就可以當作新衣服來賣,售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而進貨的價格卻極為低廉。
這裡所經營的還不僅僅是這些又臟又舊的低檔貨,這名商販告訴記者,他還有一個朋友也在做這門生意,他那裏的貨成色更好,是舊衣服裏的精品,建議記者和他一起去看一看。
一路上,記者赫然發現,新饒村的每條巷子裏都密密麻麻地開滿了店舖,而每家店舖裏經營的也全都是舊衣服。有的店正在對大捆的衣服進行拆包,畫面上的這家店正在對舊衣服進行拋光和熨燙,還有的店裏挂著已經處理完畢的衣服,當作樣品展示給客戶。而在這些狹窄的巷子裏,還有一輛接一輛的兩輪和三輪摩托在來回穿梭,源源不斷地將滿車的舊衣服運到自己的店裏去。陸豐碣石鎮儼然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洋垃圾服裝集散地。
在當地商販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當地堆放洋垃圾的一個巨大的倉庫。記者看到,整個倉庫分為兩層,面積有200多平方米,按每大包200件計算,這裡堆積起來的衣服不下3萬件,樓下還有幾名工人在對衣服進行加工處理。這裡的老闆告訴記者,他的衣服才是真正的“包頭”貨,非常好賣。這個店的老闆告訴記者,這裡的衣服每件賣12塊錢,如果進貨量在5000以上的話,可以降到9塊錢一件。
據了解,在碣石鎮,洋垃圾服裝店主要集中于三家村、道井和新饒等地,從事洋垃圾服裝加工和銷售的商戶超過了1萬家,每年賣出去的舊衣服有上億件。曾經做過這種生意的小張告訴記者,在生意紅火的時候,賣家的收入極為可觀。
一個月能賺二十萬,聽起來確實是一個很賺錢的生意。那麼,這些佈滿整個碣石鎮的洋垃圾服裝,究竟是從哪來的呢?它的數量究竟有多大?這其中藏著多大的利益空間?
洋垃圾服裝是以走私、夾帶等方式進入我國的二手服裝,是法律明令禁止進口的東西,然而在陸豐市的碣石鎮,洋垃圾服裝交易已經形成了一條非常成熟的産業鏈。知情者小李告訴記者,首先,貨源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個是走私,另外一個是香港有專門的公司從國外進貨,再通過海運或陸路轉運到內地來。隨後,碣石本地大大小小的各級中間商開始對服裝進行分銷,賣到全國各地前來進貨的商戶手中,最終流向市場。
在碣石記者發現,大批從香港經由深圳運送舊服裝的貨車一般會在晚上九點以後到達,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有十幾輛甚至幾十輛載重20噸以上的大卡車開到這裡,由專人負責接貨、驗收、分解以及重新壓包。
那麼碣石鎮上的商戶怎麼就能把這麼多舊衣服賣到全國各地呢?記者在碣石多個村子裏調查發現,這裡家家戶戶都堂而皇之地把加工完畢的服裝挂在自家門前等待出售,而在村子裏的空地上,還堆著大量賣不出去被二次淘汰的舊衣服,即便是在這些極其破舊、極其臟亂的垃圾堆裏,還有人在裏面挑挑揀揀,希望找到一兩件可以勉強賣得出去的衣服。而那些沒有被扔進垃圾堆的衣服也不見得乾淨多少。
知情者人告訴記者,洋垃圾服裝絕大部分是國外淘汰下來的廢舊服裝,其中有一部分服裝的來歷甚至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很多舊衣服,尤其是包尾的下等貨,上面有著各種各樣的污漬甚至血漬。面對這樣的衣服,碣石鎮的商戶們都會特別耐心地擦去或者刮掉這些痕跡,處理衣服上的污痕對他們來講已經習以為常。儘管在刮掉污漬的時候,商販們顯得非常耐心,但是像清洗甚至消毒這樣的工作,這裡的商販就沒有一家肯做了。這些剛剛被刮去了血漬、污漬的衣物就這樣以每天上萬件的數量流入全國各地的市場,它們中的大多數都很可能攜帶著各種細菌和病毒。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這些洋垃圾服裝,商販們自己也不敢穿。在暗訪中記者發現,很多本地居民處理洋垃圾的時候都帶著口罩,但他們卻把這些帶著病菌的舊衣服賣到全國各地,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在購買這些便宜的衣服,這種巨大的市場需求也支撐了這個地下産業的生存。而正是這些看似光鮮實際上非常骯髒的洋垃圾服裝,每天都在通過大量的不法商販,一批又一批地銷往全國各地。
就這樣,碣石鎮的商戶們一邊將大量洋垃圾銷售出去,一邊將大筆金錢收入囊中。商販們告訴記者,由於價格便宜,只有很少一部分較新的服裝運往城市,大多數洋垃圾都運往各省的農村銷售,嚴重危害農民的健康。
據了解,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有一些不法分子從國外走私洋垃圾服裝到國內。2002年,國家外經貿部、海關總署和環保總局聯合發佈了《禁止進口貨物目錄》,其中明確提到禁止廢舊家電和舊衣物的進口。那麼,為什麼在當地這種現象卻是屢禁不止呢?
據記者了解,汕尾市委市政府就組織市打私辦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在陸豐召開會議,專題部署打擊“洋垃圾”的措施,宣稱要組織專門力量對碣石地區的“洋垃圾”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查整頓,對非法擺賣舊服裝市場門店進行查封,對舊服裝儲存場所及倉庫進行取締,並稱要建立打擊“洋垃圾”非法經營活動的長效機制。在隨後的幾天裏,碣石鎮從事舊服裝銷售的商戶們確實有所收斂,白天都大門緊閉,但每天下午一過5點半,他們就開始陸續打開大門,若無其事地繼續做自己的生意,而就在店舖旁邊的墻上,“嚴厲打擊洋垃圾買賣”的標語還非常顯眼。
據記者當地採訪了解到,2007年至今,當地政府先後組織了10次大的行動和86次專項行動,其中今年7月份以來就組織兩次大規模行動,共收繳舊服裝1400捆,約120噸,但這些數字並不能掩蓋這些行動的治標不治本。就連當地的商販自己也覺得,全鎮的洋垃圾加工之所以像滾雪球一樣,發展到今天成了每天流水達到上萬件的規模,和政府治理不嚴有著直接的關係。
除了違法成本小之外,利益巨大是當地加工洋垃圾的又一個巨大的動力。當地的知情人告訴記者,相比其它行業,舊服裝生意的收益簡直是暴利。在旺季時,當地的幾家大加工點,每月收入都在百萬左右。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很多人不惜鋌而走險,幹上了這種違法的買賣,但他們也很清楚,這種生意顯然是見不得光的。
為了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保證所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在10月22號當天下午1點半左右,汕尾下轄的陸豐市共組織出動了打私、公安、海關、武警邊防、工商、環保等9個部門,動用了6部挖掘機、3部消防車和5部宣傳車,對碣石鎮的洋垃圾服裝窩點進行清理。在清理舊服裝經營門店時,執法人員與當地群眾一道,利用鐵锨、撬杠等工具,逐門逐戶對非法門店進行地毯式清查。
隨著掘土機鏟鬥上下翻飛,曾經遍佈新饒一帶、堆滿了洋垃圾服裝的大型鐵皮房紛紛在隆隆聲中倒下。
檢查中,執法人員一共收繳走私舊服裝3000多捆,共計300多噸,對用作非法窩點的違章建築物拆除面積也高達1萬平方米。此外,執法人員還在高速公路對車輛進行排查。
目前,當地洋垃圾服裝氾濫的情況基本得到遏制。而從全國來看,有關部門對買賣洋垃圾服裝的違法行為一直在進行打擊。調查中記者發現,洋垃圾服裝主要流向農村和城市裏農民工集中的地區,嚴重危害著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那麼,如何能徹底消除洋垃圾服裝的危害呢?
據了解,碣石鎮是陸豐市三大鎮之一,因漁業和聖誕品加工而在當地小有名氣。然而在當地採訪中記者發現,倒賣洋垃圾服裝的大多數商販卻是當地的村民,那麼為什麼當地村民要做這些見不得光的生意呢?
經過一系列對洋垃圾服裝的整治行動,目前,碣石鎮洋垃圾服裝氾濫的情況基本得到遏制。然而,販賣洋垃圾村民的生計問題卻成了當地政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怎樣辨別洋垃圾服裝?
一,查看服裝紐扣、拉鏈是否失去光澤或鍍層脫落;
二,查看服裝腋下、袖口、領口有沒有磨光、起毛或者有汗漬;
三,查看服裝商標和規格是否模糊不清;
四,查看整件服裝是否有處理過的細小痕跡,尤其要警惕標有“外貿”、“僅此一件”的衣服。
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國外的舊衣物是禁止入境的。而我國《防治法》第二十五條中又規定,對於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行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分類管理。某些公司正是利用這個模糊的界限,將禁止進口的這些洋垃圾以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報關,運往廣東的。所有這些,都使得打擊了十幾年的洋垃圾越打越多,犯罪分子的氣焰也越來越囂張。專家提醒,近些年,洋垃圾有向鄉鎮、農村蔓延的趨勢,這些現象的出現,會成為危害農村的毒瘤。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要依法加強對服裝經營活動的管理,注意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以保證市場的健康發展。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聚焦三農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