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黑龍江大豆産業調查(上):農民為何賣豆難(2009.5.29)

2010年02月24日 18:10  深度報道 我要評論

  

 

>>>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我國是大豆的原産地,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而黑龍江省大豆約佔全國總産量的40%多。金燦燦的大豆是農民眼中的寶貝,曾被東北人稱為致富的“金豆子”。可是,從去年秋季大豆收穫後,曾經的“金豆子”卻成了豆農們手中滾燙的山芋。

張光明是黑龍江省北安市的大豆種植戶,去年他承包三千多畝土地種植了大豆,秋後收穫了一千多噸大豆。誰知,面對兩座堆積如山的大豆堆,他不但沒有高興起來,卻每天愁眉不展。

收穫大豆本應該是一件高興的事,張光明為什麼會著急上火呢?原來,讓張光明著急上火、睡不著覺的就是這兩座上千噸的大豆。因為是種植大戶,在往年,他的大豆剛收穫後就會有絡繹不絕的糧販前來收購,而現在,他的大豆放置了這麼長時間卻無人問津。難道是張光明的大豆出現了什麼問題?

張光明告訴記者,他種植的是高油、高蛋白的大豆,並且經過晾曬,水分低,雜質少。那既然是這麼好的大豆,為什麼賣不掉?

記者了解到,黑龍江省去年7月份的大豆價格還在每斤3元錢左右,之後大豆價格一路走低,下跌到10月份的1.6元每斤,跌幅將近50%。因為價格過於低,所以張光明不願意將大豆賣掉。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土地承包加上種子、化肥的費用,去年每斤大豆的成本價在一元六角錢左右,如果大豆賣一元五六的價格,那豆農就賠錢。

賣不出去,張光明的一千多噸大豆就堆在曬麥場上,不但要專人看管,還要花錢進行管理。賣吧,價格低,一年白幹;不賣吧,下雨受潮,存放困難。在大豆原産地黑龍江,不僅僅是張光明,幾乎所有豆農都面臨這樣的尷尬處境。

記者在黑龍江大豆主産區黑河、綏化、齊齊哈爾等市走訪調查中了解到,豆農手中還有很多大豆積壓。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估算,截止今年4月份,黑龍江有200多萬噸大豆沒有賣掉。

從去年7月份每斤3元錢,到10月份的每斤1.6元錢,大豆價格緣何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大幅下跌呢?

呂朝文處長向記者介紹,造成大豆價格持續走低主要原因就是來自美國、巴西等國進口大豆的衝擊。2008年我國進口大豆達到3744萬噸,超過當年國産大豆1750萬噸的兩倍。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口大豆的價格一路下跌,達到每斤1.5元。進口大豆直接控制了國內大豆的定價權。

海倫市是黑龍江省優質大豆之鄉。王孝良是海倫市的豆農,從去年開始,持續走低的大豆收購價格已經使他對種植大豆失去了原有的信心,為減少風險,今年他減少了大豆種植面積。

  

  相關鏈結: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