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突圍進行時:危機下的海南橡膠(2009.3.30)

2010年02月24日 18:09  深度報道 我要評論

  

 

  >>>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地處熱帶的海南省是我國天然橡膠的主要産地,種植面積和産量分別佔到全國的70%和60%。天然橡膠的種植也是當地不少農村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豐厚的利益回報,曾讓當地膠農將橡膠樹喻為“搖錢樹”、“致富樹”。但在去年底今年初,海南省的膠農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邱慧雲是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鎮僑南村的農民,她家裏種有100多棵橡膠樹。對於她來講,這些橡膠樹就是家裏幾代人的“綠色銀行”。

邱慧雲告訴記者:儘管前些年,橡膠的收購價有些起起落落,但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

正因為如此,當地農民對種植橡膠樹的熱情非常之高。在邱慧雲所在的僑南村,天然橡膠的種植歷史已經有近70年,全村橡膠種植面積達到5700多畝,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橡膠樹,不少農民也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當地天然橡膠的收購價開始一路走低,其跌幅是村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在一戶村民家中,主人向記者出示了一份2008年他家的橡膠銷售記錄。

在僑南村,當地村民都習慣將收集起來的膠水、通過晾曬、擠壓,做成濕膠片後出售。去年11月的時候,濕膠片的價格跌到了歷史少有的每公斤4.5元後,幾乎沒有出現過明顯的上漲跡象。村民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膠園大約可以産出100公斤的濕膠片,但是每畝膠園的投入就有550元左右,如果這樣的市場價持續下去,他們就會賠本。而在當地,家裏種植橡膠面積越大的農戶,損失就越大。

由於價格低迷,不少農戶索性不再出售膠片,而是屯放在家裏,等待價格的回升。有的農戶家裏甚至積攢了幾個月的膠片,足有上百公斤。邱慧雲家裏也有不少的膠片,由於存放的時間較長,有的已經發黴、變臭。即便如此,邱慧雲也只是在手頭緊張的時候,才出售一兩片。

從每天早上10點鐘後,都會有一家橡膠合作社到僑南村收購膠水。邱慧雲經過的時候,都會上去向收購人員打聽一下收購的價格,但得到的回答總是讓她感到很失望。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