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雲南乾旱 (2008.5.8)

2010年02月24日 18:03  深度報道 我要評論

  

    大平地村是昆明市祿勸縣旱情較為嚴重的村子之一,這裡已經連續3、4個月基本沒有下雨。因為乾旱缺水,村民們都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背水喝。在村民們背水的山路上,記者見到了已經64歲的張秀梅。像這樣的山路,張秀梅每天都要往返2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她一天的生活用水。走完這近9里的山路成了張秀梅每天必不可少的任務。

  

    


這個背水的桶可以裝25公斤水,為了每次能多打一些水回來,張秀梅總是把水裝得滿滿的。山路崎嶇,本來就腿腳不太靈便的她摔跤是常有的事。這就是村民們辛辛苦苦背回來的水,水質不僅混濁而且有的還有雜質。其實,村裏早就通了自來水,但這些水龍頭和村民一樣,也是“靠天吃水”。乾旱讓水源地的水位持續走低,因為大平地村地處山區,海拔較高,水位無法達到村子所在的高度,自來水管自然也就沒有了 “口糧”。

  

    由於受地理環境制約,像大平地村這樣,已經通上自來水管的村寨在雲南省的山區還屬少數。持續的乾旱,如果讓這裡的村民都已經開始背水吃,那麼,那些位於山區,卻還不具備這種通水條件的村寨,村民們的飲水是否也受到乾旱威脅呢?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來到了位於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的老闆田村。

  

    村子裏本來有一口井,但因為乾旱,水量有限,村民們只有錯開打水時間,分量取水。即便是這樣,村民們一家一天也只能挑一次水。乾旱還在持續,眼看著賴以生存的水井水位日益下降,人們憂心忡忡。因為乾旱缺水,洗衣服幾乎成了村民們最大的奢望。為了能讓每一滴水都發揮它最大的用途,村民們想出了各種方法。持續的乾旱不僅使村民們的飲用水出現困難,同時,也給農業生産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在雲南山區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然而,在紅河州的山林村,記者卻發現,很多村民正在收割小麥。雖然雲南地處我國西南,但按照正常的時令,小麥收割最早也要到5月中旬,那麼,真的是這裡的小麥成熟期比別的地方都早嗎?看著上千畝顆粒無收的麥田,村民們心疼萬分。為了補种經濟作物,村民們只能將地裏的小麥悉數割下,堆在地頭。

  

    小麥是山林村村民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小麥大面積的絕收讓他們的損失非常嚴重。按常理來説,雲南省水資源總量位居全國第三,像這樣一個雨水豐沛的地方,不應該出現旱情才對。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年的旱情呢?旱情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因素有什麼必然聯絡嗎?

  

    雲南省的水資源總量4100億立方,人均佔有徑流量5500多平方,是全國平均值的近3倍。但是,年內降雨時間和降雨量卻很不均衡。

  

    


數據顯示,雲南省85%的降雨量都集中在了夏秋季,在小春作物生長及大春作物插種的乾季,降雨量只有全年降雨量的15%。水資源分佈不均衡,再加上地貌複雜多樣,讓雲南省水多地少,地多水少的矛盾異常突出。這就讓本來就缺水的雲南省山區和半山區村民們的生活用水更加匱乏。面對日益嚴峻的旱情,當地各政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抗旱措施。

  

    近年來,為了與旱魔作鬥爭,雲南省各地政府相關部門在不斷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和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水庫、塘壩等設施的調蓄功能的同時;還鼓勵和扶持山區、半山小水窖、小塘壩、小蓄水池等集雨工程建設,幫助村民們擺脫這種飲水困境。那麼,這些措施是不是真的能夠有效解決乾旱地區村民們的飲用水問題呢?在祿勸縣記者看到了一座正在建設的小型水利工程。

  

    據沈局長介紹,目前像這樣的水庫修好的已有46座。沿庫區周圍的村民們飲用水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但由於小型水庫的建設對地理環境有一定要求,居住海拔較高的村民們很難享受到它的惠澤。那麼,在修建小水窖是不是真的能夠解決山區、半山區等地因旱造成的飲水困難呢?

  

    對於山區、半山區的村民來説,小水窖的建設不僅解決了飲水難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乾季時的農田用水問題。

  

    與此同時,為了儘快彌補農戶們的損失,雲南省及時下發了救災資金,僅瀘西縣就下發了近1700多萬元的救災資金,直接兌付到農戶手中,並組織農民進行生産自救。

  

    當地農業部門針對近年來的乾季缺水等問題,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抗旱技術。

  

    日前,針對全國的旱情,國家財政部、水利部緊急撥付6億元特大抗旱補助費和30億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用於部分地區抗旱保春耕工作以及水利基礎設施的修復和改造。

  

    年初的凝凍災害與持續旱災,使雲南省的農作物生長、發育速度減慢,這種災害的連鎖反應與後續反應會不會對秋糧有所影響呢?那麼如何設法消除災害後續反應對於秋糧的影響呢?

  

    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第三位的雲南用旱情告訴我們,不是雨水豐沛,我們就可以掉以輕心,未雨綢繆才是最好的應對措施。面對旱情,雲南省在不斷加大小型水利設施建設進程的同時,總結出了一套抗防集合的集中育苗技術,也許其他遇到類似困難的地區能從中受到一些啟發。目前,夏收的戰役又即將打響,我們應該從春旱就考慮到夏收、考慮到秋糧,只有眼光長遠,才可能確保農業生産安全,打贏豐收戰。

  

    null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