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4月28日 14:37 中國網絡電視臺 我要評論
1965年,日本對美貿易第一次出現了5.9億美元的順差,這一年是日美貿易的分水嶺。日本從一個被美國扶持的小兄弟,成為美國的經濟的對手。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同年9月,美國邀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法國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基於對日本經濟實力過於樂觀的估計和日美軍事同盟的特殊關係,日本同意干預外匯市場,使日元大幅度升值,這就是著名的《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署後,日元對美元升值,這導致一方面日本出口産品的競爭力被削弱,另一方面日本的財富大幅增長。這導致了日本企業的海外投資熱潮。1986年,豐田在美國的第一家工廠開工,之後包括馬自達、日産、本田等眾多的日本汽車企業在美國投資設廠。1989年,三菱地産買下了紐約市中心的洛克菲勒中心、索尼買下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美國人驚呼:“珍珠港事件再一次上演”。
然而,在短暫亢奮之後,日本人發現他們已經走的太遠,當泡沫破滅之後,留給日本的是“失去的十年”。而當年投資美國的公司也走過了各自不同的發展路徑,有的鎩羽而歸,有的突出重圍------。今天當豐田汽車再一次在美國遭遇挫折的時候,人們似乎依然在其中能夠找到四十多年來日美貿易摩擦的遺跡。
而現在,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最大的債權國。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聲音甚囂塵上,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廣場協議》的25年之後,我們該怎麼應對?
回顧和分析這段並不久遠的歷史,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一、《透視日美摩擦》節目內容:
第一集:貿易爭端
從紡織品到鋼鐵、從日用産品到電信設備、從電視機到汽車,質優價廉的日本産品如何在美國攻城略地?日美貿易經歷了那些階段,各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日美貿易爭端産生的原因是什麼?美國採取了什麼手段阻止日本産品的入侵?日本採取了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日本當年的“重商主義”政策是否需要反思?
怎樣看待發生在日美之間的這場貿易爭端?
第二集:日元升值
《廣場協議》是怎麼簽訂的?美國運用了什麼手段?日本為什麼會就範?
日元升值給美國帶來哪些好處?給日本經濟帶來了那些負面影響?
“失去的十年”完全是由於日元升值造成的嗎?
如何看待這場以“匯率”為爭奪點的國與國之間的較量?
第三集:企業投資
日本在美國的投資活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日本企業在美國進行了哪些投資?各有什麼特點?
日本企業進軍美國後遭遇了那些艱難險阻?
日本當年在美國大舉投資是盲目的衝動還是應付貿易摩擦不得已的手段?如何客觀的評價日本企業在美國投資的成敗?
如何看待日本企業在美國“尷尬的行走”?
二、《透視日美摩擦》節目播出時間和具體內容安排
2010年月4月28日、4月29日、5月4日,晚上9:55分播出。
責編:龐帥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