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2月26日 10:37 專家觀點 我要評論
去年的9月15號,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公司宣佈破産,次貸危機迅速地演變成為一場來勢兇猛的金融風暴,以此為標誌,二戰後最為嚴重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拉開了序幕。時至今日,全世界的經濟已經遭受了整整一年的風暴洗禮。連日來,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反彈,世界經濟顯現出趨穩、向好的跡象。這場號稱“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真的在離我們遠去嗎?全球經濟何時能走出衰退的陰影?這場危機給我們留下了哪些啟示?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財經評論員曹遠征、馬光遠共同評論。
金融危機一週年(一):世界經濟何處去?
曹遠征:金融危機正趨杠桿化 衰退卻還在進行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這次經濟衰退是由金融危機引起來的,所以它是兩個相互組成的部分,相互聯絡的,但又相互獨立。一個是金融危機,一個是經濟衰退,那麼從金融危機的角度看,它是趨杠桿化,趨杠桿化目前已經趨於穩定,但是衰退還在進行中,只不過由於趨杠桿化,趨於穩定,所以衰退,我們稱之為可預見的衰退。
馬光遠:金融危機已經觸底,但局部風險仍不可低估
(中國社科院政府政策係博士 《今日觀察》 特邀評論員)
從金融危機本身來看,基本上已經觸底,但是可能有兩個因素,導致還會有二次探底的可能。第一個是我們前期的各國採取的大量的刺激性的政策,那麼可能會引發金融系統新的一些不穩定和風險。第二個我們看到金融危機跟經濟危機之間它有一個互動的過程,那麼這個互動可能是良性互動,也可能是惡性互動。如果經濟衰退的時間過長,這種惡性的效應可能再次向金融系統傳遞,那麼如果這樣仍然不排除金融系統進一步不穩定的可能。但是像前期的那種金融系統大規模的倒閉,導致金融機構鉅額的損失,引起巨大恐慌的這種情況不會再出現。
曹遠征:各國經濟相繼觸底不等於經濟復蘇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今日觀察》 特邀評論員)
剛剛提的是趨杠桿化,趨於穩定的三個因素。那麼由這個趨於穩定,世界經濟已經變成可以預見的衰退,通常來看,從短期來看,應該説像美國經濟應該在三季度以後就會觸底,那麼歐洲經濟應該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就會觸底,日本經濟會在稍後會觸底。但這個觸底絕對不意味著説它很快就會反彈起來,會有很好的一個復蘇。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呢,這次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經濟衰退,看來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循環,是一個經濟週期,更重要是一個結構的調整。是全球化的結構的調整,預示著它耗費的時間就會長一些。那麼通常有人估計,那麼比較悲觀的估計要8到10年。而短暫的估計,也都説是最樂觀的估計也在兩年以上。
馬光遠:世界經濟整體復蘇要看是否有持續性和長期性支撐
(中國社科院政府政策係博士,《今日觀察》 特邀評論員)
事實上這個人類經過這麼多次的金融危機以後,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和手段也很多。對於經濟本身是否觸底,我並不樂觀,目前還得看這一次包括這個第三季度後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增長。也有可能是前期政策下藥過重,那麼出現的一個暫時的繁榮。
對於世界經濟的整體復蘇來看,最重要的還要看兩點,第一個有沒有持續性,如果沒有持續性的話,可能會再一次下探;那麼第二個有沒有長期性。如果沒有這兩點支撐的話,那麼這個反彈本身可能是一個短暫的一個反彈,不可能把它看成一個觸底。所以我認為如果從這個以前的金融危機的經驗來看的話,我覺得這個預測今年衰退結束,甚至明年上半年衰退結束,都有點過於樂觀,因為從全球經濟來看的話,很多大的經濟體,還遠遠沒有走出衰退。
如何看待當前全球經濟,是復蘇?是變局?還是機遇?世界經濟未來如何前行?
曹遠征:趨杠桿化的金融危機會導致趨全球化趨勢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今日觀察》 特邀評論員)
這個時候因為牽涉到全球,是個全球化的結構,這是在十幾年前,冷戰結束後形成的一個結構。這個結構正在調整,現在比較擔心的是,這個趨杠桿化的金融危機,會不會導致趨全球化的這個趨勢?
那麼就是説貿易保護主義下去,那麼各國以鄰為壑的政策,那麼這就會導致世界經濟更加混亂。其實也有跡象證明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比如説像美國這種貿易輪胎的特保案。那麼我們現在是由於美國資本市場出現了這樣一個金融危機,美國消費者也不能負債消費,然後儲蓄率在上升,消費率在下降,儲蓄率從今年的0.4,上升現在7%左右。我們知道每上升一個點的儲蓄率,大概是600億到800億美元,那麼7%就是將近6千美元的市場,現在還不知道這個市場的萎縮是暫時的由於居民把口袋捂緊了,還是因為金融危機有長期行為改變,這是人們最擔心的一件事。這是一個最大的挑戰。
馬光遠:貿易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
(中國社科院政府政策係博士,《今日觀察》 特邀評論員)
從30年代來看,這個大蕭條導致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保護主義。將目前的挑戰分為三種,那麼短期來看,各國政府面臨挑戰可能是下一輪的通脹問題;那麼中期來看,可能是全球金融秩序的一個再造,包括下一次金融峰會,緊接著金融峰會可能主要要討論的一個話題;那麼遠期的挑戰,就是生産結構的一個調整,中國在調消費,那麼美國也在調消費。一個往下調,一個上下調。所以全球結構的再造,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球合力的一個努力,如果用貿易保護主義來做,可能是損人而不利己。
許小年:我們要想盡辦法解決實體經濟結構失衡問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在後危機時代,它也許是下一個危機的前危機時代,我們國內(的問題)一個就是實體經濟的結構失衡,一定要想辦法儘快地把它矯正過來,要減少投資,增加消費。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應對全球的流動性過剩,包括在我們國內。今年前幾個月放出了多少貸款,銀行資産30%以上的增加,這個不得了,儘管我們這兒沒有發生金融危機,我們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速度,一點都不比那些發生危機的國家慢,如何應對這種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湯敏:在經濟回暖的同時有三方面問題需要我們關注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今日觀察》 特邀評論員)
現在看來經濟回暖的時間和速度都比原來預測會好一些,值得關注的地方,第一點就是要防止二次探底,也就是説2011年到2012年會不會經濟又出現一次低增長。第二個危險就是説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充分的思想準備,即使經濟回暖,也不可能恢復到2006年、2007年世界經濟的模式。第三個值得關注的就在發展中國家,現在正在醞釀著一場資本泡沫的風險,因為全世界流動性都非常大,實體經濟的需求還沒有真正上來,但錢又都發出來,這個錢就很可能流入到資本市場。
曹遠征:在增長過程中要提高質量、改善結構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今日觀察》 特邀評論員)
這次中國政府採取了積極應對的政策,而且效果非常之明顯。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經濟在一季度以後,率先恢復增長。那麼第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間,我們看到經濟增長的風險因素依然在加大,人們比較擔心的,比如説現在通貨膨脹壓力。比較擔心的是未來的經濟增長質量,甚至包括二次探底的問題。那麼依然會存在很多的挑戰,我們認為可能從短期來看,今年完成8%大概不成為懸念,明年可能也會有比較快的一個增長。但是最關鍵的是在增長過程中間,要提高質量,要改善結構。保增長的目的是保民生,保發展,只有結構改善,才能真正保住增長,增長才真正有意義,然後才是一個有效率,有質量的增長。
馬光遠:政策目標要從保增長轉向促就業、調結構、促消費
(中國社科院政府政策係博士,《今日觀察》 特邀評論員)
中國經濟結構從來不怕增長,而且從我們的政策效應來看,保增長,一般情況下,只要我們願意花出成本的話一般沒有問題。但關鍵是第一個我們的增長必須是有就業的增長,第二個是必須是持續地增長,第三個必須是帶有結構調整的增長。上半年的這種政策投入,下半年可能不會再持續,如果説上半年我們是西醫的療法,那麼主要是做一個應急的過程。那麼下半年應該是一個進行結構調整,進行維穩,修心養性的這麼一個過程。所以下半年的主要政策目標應該從保增長、轉向保就業,轉向調結構,轉向促消費。這樣整個中國經濟本身的發展,才是一個可持續的,才是一個健康良性的過程。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