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節目視頻〈〈〈〈〈〈〈〈〈〈
從今年5月份開始,杭州市取消了局級以下的公務車,並且將其中的大部分向社會公開拍賣。同時,杭州的各級公務員,將按級別獲得每月300到2600元不等的車補。這立刻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強烈的關注。杭州的公務車改革,是有示範意義的大膽嘗試呢,還是一種變相的福利補貼?擋在政府公務改革道路上的“公務車”的難關,到底應該如何逾越?央視經濟頻道主持人王小丫與著名財經評論員霍德明、張鴻共同評論。
七年醞釀,杭州啟動公務車改革,改革方案能否節約下真金白銀?又能否取得實效?
張鴻:擔心“車照開,錢照拿”
(《今日觀察》評論員)
從公車改革的方向上來説,肯定是好的,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普通的百姓,對公車改革都有強烈的要求。民間覺得公務車的腐敗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車輪上的腐敗。如果把它改革,用於公務車的支出會大幅度的減少。比如杭州,全市公務車的支出是1.2億。這一次公務車改革以後,只有6千多萬的支出,也就是可以節省50%的費用,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改革,讓大家又開始關注公務車的改革,所以未來無論是一些城市,還是中央政府,對公務車整體的改革能提供一些更好的依據。
杭州車改辦的一個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記者問他,為什麼第一批試點單位沒有發改委?因為車改辦是發改委的。這個負責人説,市領導覺得這個事如果有利益的話,我們發改委跑到前面就不太好。所以我們判斷,從1億2減縮到6千萬一定是對既得利益者是有傷害的,但是他們自己也沒有判斷很清楚,對這些既得利益者是一種福利上的反饋,或者説是對原來權力的贖買,所以根本上是,這一筆錢花的到底是什麼?是一個福利,還是你公務的消費?現在看來是福利的概念更多一些,因為它是按級別來分的,不是按實際用車的需求來來補貼。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説,很難説未來不會發生”車照開,錢照拿”這樣的情況。
霍德明:公務車從使用成為補貼 完全符合市場規律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公車補貼可能不是理論上最好的辦法,不過它的確能解決實際問題:第一這個改革讓制度從隱性變為顯性,原來一個局長配一個車,包括一個司機,每個月車子的養路費、油費,更不用説買車的原來大一筆的開支,這都在政府的預算裏,外面人是看不到的,今天像杭州這個做法,把公車基本上都賣掉了,而且對於局級這個階層的人,給了2600塊錢的補貼,所以至少從原來一個隱性的開支,變成一個顯性的開支,這是一個好事。第二,更重要的地方就是在這個顯性的過程中,錢是打到IC卡裏面去的。他可以坐公交車,可以雇個出租車,還可以從市政府公車中心,調個車來。其實這是領導自己決定怎麼樣花費,這是市場化的一個過程,公務車的使用變化成為補貼的過程,是完全符合市場規律的。
杭州市這一次把全市的公務用車集中在一起,成立公務用車調派中心,單位有需要就隨時打電話調配,當然費用要由這2600塊錢或者300塊錢裏面支出。另外它還有一個有關於機關用車的紀律規定,很多時候,你是不能用車的,我仔細算了一下,2600塊錢,在杭州1公里是2塊錢來計算,一天120塊錢的花費,那基本上每天要在這個車子上面要花60到90分鐘,這種現象,也是不合邏輯的。
公車改革怎樣細化,才能真正降低行政成本?如何推進,才能實現公共利益?
張鴻:公車改革方案出臺前應讓民眾充分討論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一些爭議和質疑,都應該在這個方案出來之前進行,應該前置,因為它既然是一個涉及到公共財政的政策,就應該所有的公民都來參與,包括媒體,因為這個事情改革者,正是被改革者,他要主動在自己的利益上動刀,當然我們情願相信他們有這樣的勇氣,但這不是一個制度的保證。比如説最近遼寧遼陽市的一個車改的補貼方案,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它的正處級,一年要補貼7萬6,這已經遠遠高出了當地的正常收入水平,那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利益驅動,只有在所有的公眾,包括人大、法律部門、審計部門都參與了充分地討論和爭議以後,才能夠有效地遏制改革者和被改革者的這個利益的驅動。
霍德明:人大應在公車改革對進行法律監督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公務用車的制度改進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得好的,這次杭州市的行政監督,可以説是做的相當到位了。當然市人大對於市政府公務用車的預算,以及使用方法,在進行法律上監督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其他國家的一些經驗,像日本,基本上部長、副部長有公車,但是公車與司機,僅限于接送他上下班,或者是公務使用的;新加坡全國只有4個人有所謂專車、專司機的使用;德國、法國,都限制得非常多,甚至大家共用一個車子。所以在法律制度上的設置,尤其是人大這方面,可以多下一點功夫。
宋曉梧:乾脆取消公務車?中央應對公車改革出臺指導意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今日觀察》評論員)
公務車過去是一個暗補,同時由於公車的消費,各地實際上也沒有按照原來國家規定的那個標準做,有些公務車的配備,都高於過去的標準,所以乾脆一般情況下,取消公務車,就是參考國外的這些,實行公務車的情況。我們現在的公務車搞得太普遍了,浪費極大。再一個就是説,公務車的補貼標準,現在各地搞的差別這麼大,我覺得中央將來應該出臺一個明確的指導意見,要加強紀律方面的檢查,相應的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這才能跟上,才能行。
周天勇:公車浪費大、車補要適當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今日觀察》評論員)
全國大概公車現在有600萬輛,每年它的汽油費、保養、保險,高速公路費、停車費,不算司機的成本的話,就要花掉1580億元。這些公車司機的費用,大概在1800多億元。兩項加起來的話,比如説2007年,全國就要花掉3400億元左右。(車改)要考慮車補,但是車補要適當,(如果)車補一年給補了10萬元,這比用車的費用還高,比如一台車,如果加上司機的成本,一年在6萬多,顯然把這6萬全部加在公務員的工資裏,我覺得是不合理的。
張鴻:先做好公車使用的透明度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的意見是先不要急著推進各地的改革,先做好透明。事實上關於我們國家公務用車的數量,到底是多少,每年花費是多少,一直是一個不透明的數字, 06年的時候,全國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到,每年各級政府官員公車私用費用達到2000多億元,而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登文章説,2004年的時候,中國至少有公車400萬輛,公車消費財政資源4085億,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13%以上。這些數字到底是不是真實的,計算是不是有一些問題,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在這樣一個框架下,我們要先透明,接下來才是改革,否則各地分著去改革,去推進,這樣的成本是巨大的。
霍德明:公務用車改革和經濟發展相關
(《今日觀察》評論員)
宏觀來講,公務用車的制度改革,肯定跟經濟發展的階段有關係的。越不發達的國家,政府用車越是公務車。經濟發展比較低層次的時候,一定是政府來埋單,等到經濟慢慢進步了,使得官員也認為,只有在公務的時候,才有資格來用這個車,中國肯定還在這兩個極端中間,杭州在國內算是相當先進的地方,所以他們來首先做公務用車的改革,是符合全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性。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