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84萬考生緣何棄考

2010年02月26日 10:35  專家觀點 我要評論

  

今天要關注的是今年高考報考人數減少的現象。又到了高考時節,近年來,高考的報名人數一直處於持續增長的狀態,而今年,高考終於沒有了往日高考人數突破多少多少萬這樣的新聞,大多數省份的高考人數出現了減少,個別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了10%。是什麼導致了“高考遇冷”?到底是社會進步中的觀念更新,還是“高考改變命運”的信念發生了動搖?央視經濟頻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財經評論員何帆和張鴻共同評論。
 
上千萬考生衝刺高考,今年高考大幕即將劃上句話。媒體熱議,84萬應屆高中生緣何不報名參考? 
  
張鴻:經濟、能力等造成部分適齡考生放棄高考
(《今日觀察》評論員)
確實有因為自然減員而減少的因素,今年參考高考的多數都是91年出生的,91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突然就降低到了19.68%,這當然和加大計劃生育的政策是有關係的。也有一個民間的説法,91年正巧是個羊年,有很多人有一點迷信不願意在羊年生孩子。
今年應屆的高三畢業生是834萬,其中就有84萬放棄了高考,也就是説十分之一的應屆高三畢業生沒有參加高考。我們現在關心的是走到橋邊上的這些人,為什麼不願意去過這個獨木橋。時代走到今天,對於一些有條件有能力的家庭和孩子來説,有更多的選擇,比如説美國高考。現在有特別多的SAT培訓班,價位在2千到1萬8左右,不到20天的培訓就可以適應美國的SAT高考。考起來比較容易,只要英語補過就行,數學基本上就是咱們初中甚至小學的水平。還有在一些經濟發達的這些城市,外來人口比較多,他們沒有本地戶口。孩子在本地受教育,然後回到戶籍所在地去考試的話,根本考不上大學。所以只能去選擇外面的高考。

何帆:就業壓力、原有高考制度失修導致棄考
(《今日觀察》評論員)
實際上這是一個多項選擇題,因為它的原因還會有很多。一個就是就業壓力,到去年年底的時候,應屆大學生至少有四分之一沒有找到工作。而今年就業壓力比去年要更加嚴峻,會影響到很多人不願意參加高考。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今年在有一些地方進行教改,導致很多參加復讀的學生不願意折騰而放棄復讀。

還有一點如果是説人口出生率下降,導致今年在國內參加高考的人在減少,那為什麼這些年來,出國去留學的人越來越多呢?並以每年這個速度以30%的速度在遞增,這個需要有關部門做出解釋。新的橋是建起來了,但是原來的橋有一點年久失修了,如果再不修的話,就可能會成危橋了。而對於一些貧困的學生來説,尤其是在農村的這些貧困的學生來説,現在看到這個獨木橋、變成了一個危橋,不敢再過了,有很多實際上是沒有到高中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

     2004年的時候,有一個東北師範大學做過一個調研,在6個省17個縣做過一個調研,到初中的時候農村孩子的輟學率都已經高達40%。對農民來説,投資教育是屬於投資的成本很高,投資的週期很長,投資的風險很大,而且投資的收益會很低。所以對農民來説,不投資教育是一個理性的選擇,但是對國家來説就是一個災難。因為國家的發展,經濟的發展,是需要人才儲備的。
  
新名詞“空巢班”備受民眾關注,考生數量銳減的現象,引發出對教育改革怎樣的熱議?
 
   
張鴻:某些高校無提高競爭力意識,也不能提供最好的産品和最好的市場導向
(《今日觀察》評論員)
如果説考生開始放棄大學教育,那我們大學,還有我們的教育體制都應該進行反思。我們大學包括高考其實一直壟斷的,公立大學和民營的大學是不可以和他同日而語的,這些大學沒有天然的提高自己競爭力的意識。所以它不可能提供最好的産品和最好的市場導向。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高考一直是以大學為本,而不是以考生為本,比如説招生,考生只能報一個或者最多兩個志願,然後大學來一個一個挑考生。在國外的這種考試,比如美國高考,一年可以考6、7次,同時可以報10幾個,20幾個學校,考生可以拿著這些學校的通知書去挑選,所以它是以考生為本的這樣一個招生制度。所以你不以顧客為本,那顧客拋棄你那是遲早的事情。

何帆:高考公信力的損失讓高考失去原有的魅力
(《今日觀察》評論員)
過去我們説高考是人生的跳板,現在看這個跳板彈跳力不像過去那麼強了。過去我們説高考是鯉魚跳龍門,你跳過去之後就成龍。但是現在你跳過去之後,還是一條魚,而且還是條小魚,很可能還會被大魚給吃掉。

     現在我們看到這個高考原來在整個社會中的公信力正在逐漸的受到損害,比如説羅彩霞這個冒名頂替的事件,還有浙江航模加分的事件,都讓大家不斷的受到刺激。現在就算你考上大學,在找工作的時候也經常會看到有一些這種靠關係,而不是靠能力的現象,所以這樣就産生了一個逆淘汰的機制。就是對那些處在一個弱勢家庭裏的孩子來説,教育本來是改變他們命運的一個機會,但是現在對他們來説這個機會越來越少。如果現在這個教育讓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感到失望,甚至絕望,那就不只是遺憾了,可能會鑄成一個大錯。
     
  
熊丙奇:高校忽視競爭   導致高等教育公信力下降
(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問題專家教授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高校本身的改革非常重要,高等教育實際上是要參與競爭的。它不是説我是一個當然的賣方市場,而是要慢慢進入買方市場,也就是説它要接受挑選。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的高等教育在過去幾年裏面,沒有注意到競爭的壓力,沒有在競爭的環境下來提高自己的質量,是導致目前高等教育公信力下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尹鴻:高等教育需要在社會發展中自我調整
(清華大學傳媒學院副院長《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教育的問題其實一直都存在,這幾年我們討論的也很多,包括現在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的專業性不足。在專業性不足情況下講通識性,其實是既不通識也不專業。還比如説,學生分配跟社會的關聯度。現在大多數學生在校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幹什麼。現在大學教育在中國,一定程度上來講,它達到的規模跟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完全相匹配。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學教育的水平質量,想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想適應人的培養需求,它一定是有困難的,其實這就是一對悖論。這種悖論我覺得,就是在發展、調整、轉型過程中去平衡。
   
 
張鴻:相關部門應積極尋找棄考原因
(《今日觀察》評論員)
今年有十分之一的高三畢業生放棄了參加高考,這84萬放棄高考的人是怎麼構成的?他們的家庭收入水平是怎麼分佈的?哪些是城裏的孩子?哪些是農村的孩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不願意參加高考?是主動放棄,還是被動放棄?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教育部門給出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因為我們今天如果做了一個充分的調研,有一個充分的依據來説明這個事實的的話,就會對我們明天制定教育政策,包括的高考政策起到一個非常好的依據作用。

何帆:教育管理部門需轉變身份   幹教育就是幹服務
(《今日觀察》評論員)
現在中國的高教育已經變成了一個滯銷品,已經賣不出去。有一些買得起的人現在不想買了,人家已經到國外去留學去了。還有一些想買但買不起的貧困家庭的孩子,不是他在放棄,而是他在被放棄。還有一些可能,就是儘管他現在還在上學,但是他對這個服務是不滿意的,他是在無可奈何在接受。那不管怎麼樣,我們看到中國的教育管理的部門,得轉換一下身份。過去的時候,因為手裏頭拿著一個高考的指揮棒,所以他很像一個交警,他可以指揮整個這個社會,指揮這個教育。但是現在要把心態調整過來,就是其實幹教育的是幹服務的。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