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出了緊急通知,要求從即日起到5月15號,針對倣瓷餐具的加工和生産進行一次集中性的全國執法大檢查。一度風行的倣瓷餐具,何以變身為毒餐具?一個潛伏的不算太深的所謂的行業潛規則,何以能夠成功“潛伏”?央視經濟頻道主持人陳偉鴻與著名財經評論員何帆和張鴻共同評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倣瓷餐具違規使用有毒材料,質檢總局下發緊急通知,展開全國執法檢查,倣瓷餐具質量到底能否令人放心,有害餐具引發業界怎樣的思考?
張鴻:質檢部門對倣瓷餐具反應不及時
(《今日觀察》評論員)
倣瓷産品叫密胺樹脂,其實它的主要成份就是三聚氰氨,三聚氰氨它用在牛奶裏,是因為它便宜,但是這裡面為什麼很多人不用三聚氰氨了呢?是因為用在這裡三聚氰氨就太貴了。用三聚氰氨製造一個是10塊錢的成本,如果選擇用另外一種樹脂,尿素甲醛樹脂,它成本價只有4塊錢,甚至更低,但是它是有害的,比如説喝粥,喝水,喝高溫的水,甚至喝熱的牛奶等等,那就會溶解出甲醛,還會導致癌症。所以説,本質上是這些企業壞了良心,從經營的角度來説,是他們利益的一個需求。
去年底有民間組織説倣瓷産品不安全,質檢部門在2008年底組織對所有品種的倣瓷器具進行了全國範圍的專項檢查,結果顯示,目前大中型商場超市銷售的獲得許可證的企業生産的産品安全指標全都符合國家標準規定。其實這個辟謠並沒有説明市場上是不是有這麼多有害的倣瓷器具,而是説在大型的商場裏這些我們給了許可證的企業,他們的産品是合格的。
昨天質檢部門針對這個事件做專項檢查的原因是,近來質檢總局通過調查發現,一些不法分子不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使用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尿素甲醛生産倣瓷餐具,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1月份的時候,説是沒有的,到了4月份的時候,又調查發現是有的,這幾個月,消費者在爭論當中,不知道應該信誰,而且很奇怪的是,在這種爭論中,我們的民間機構給曝光的用了尿素甲醛的産品,我們在大型超市裏面還是可以買到的,所以它像一個“躲貓貓”,如果説在去年11月份之前它是一個潛規則的話,到11月份以後,尤其到今年以後,它是連老百姓都知道的一個明的潛規則,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反應還是有點不那麼及時。
何帆:質檢部門的回避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們現在國家標準裏沒有檢測尿素甲醛的項目,因為國家有明文規定,在製造這些餐具的時候,不能使用尿素甲醛,不能用它做原料,所以檢測的時候,就沒有這個項目。正是由於本來應該去檢測,但是沒有檢測,所以很多企業理直氣壯,他説他生産的這種不法産品是合格的,因為質檢總局的産品檢測報告裏説是合格的。因為那裏頭沒有這一項,那最後,這變成了一個潛規則,變成了業內的一個公開的秘密。
我注意到這個背後有一場爭論,爭論一方是質檢總局,另外一方是民間組織,有一個叫董金獅的人,代表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他們很早的時候,就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也做了檢測,發現這些倣瓷産品是有問題的,就把檢測的報告送到了質檢總局,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回復。
後來,經過媒體的曝光,這些問題逐漸出現了,質檢總局一開始的時候是出來辟謠,同時它還對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這個民間組織反擊了一下,説他們沒有資質,也沒有檢測的能力,我覺得這個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在我的印象裏,質檢總局應該是和揭黑幕的民間的組織站在一個陣營裏的,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它首先想到的是,怎麼樣能夠把這個消息辟謠,辟謠到最後,寧可信其無,也不想信其有,如果一直是這樣回避的話,漏洞就會越來越大,可能也讓很多不法分子趁機鑽了空子。
媒體通報,專家質疑,主管部門調查,有害餐具的面目為何難以辨清,百姓期待權威部門表態何時不再霧裏看花?
張鴻:無論是高端還是低端 産品質檢部門都應負責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們為什麼需要監管?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質檢部門給我們把關?是因為在很多的産品質量上尤其是食品安全上,我們是外行,所以我們請了一些在這個領域有智慧的人,幫我們把關,這個叫防火墻。但是防火墻,你要主動地去防,發現了火苗,或者有人報警,你就要去,而不是坐在那兒,或者説等著人家送檢上門,偶爾地抽查一下,甚至在圈定的一個範圍內防火,其他地方我就不管。在這一點上,有一些國際經驗可以借鑒。比如説美國的FDA,不光是執行標準的設定和審核,它大量的時間是走進商場,走上街頭,一個一個的去檢測産品,因為所有的産品,出了問題都要歸它管。既然叫産品質量監管機構,那所有的産品,不管高端的低端的,大超市小超市的,所有的出了問題,你都要為此負責。
何帆:食品監管不能慢一拍。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們有關的監管的規定,其實不是慢了一拍,是慢了不知道有多少拍。比如説,關於三聚氰氨,在1980年的時候,就有在食品包裝裏三聚氰氨的衛生標準,後來在1988年的時候修訂了一次,到現在已經過去20年了,沒有再變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在是魔不知道高了多少丈了,但是道,還是一直都沒有變。在這種情況之下,每次監管的部門總是走在最後面。有個媒體評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説,幾乎在每一個食品安全的事件發生了之後,都要經過媒體曝光這道程序,這會不會以後成了一個固定的了?每一次都要等到媒體曝光了,相關的部門才會介入,這樣的情況最後損害到的是我們監管部門的公信力。
董金獅:部門之間責任不清,要改變監管體制
(國際食品包裝學會副會長,《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這個行業裏面,我們説有潛規則,這個潛規則實際上是生産者,經營者,甚至是我們的政府監管部門,都知道的一個規則。
但是到底誰來承擔這個規則造成的影響?責任人也不清楚,監管部門,我覺得要負起責任來。這裡邊有很複雜的因素,第一個就是管理體制的因素,比如産品質量存在問題,這個三聚氰氨的標準,是由衛生部制定。那麼我們現在問産品質量問題,問到了國家質檢總局,對於標準問題,現在質檢總局一般不發表意見,這也造成了,政府部門在發佈消息的時候,有些部門怕承擔責任,有些可能是確實不太清楚,還有一些就是政府部門之間的責任不清楚,不知道該由誰來承擔。所以往往是出了問題,大家都往後躲著,躲到最後躲不過去了,出來發個聲明,來行使一下自己的職責。所以我覺得,監管的體制要發生改變,要加大監管部門的監管。就像警察後面,有個督察一樣。
劉姝威:要用重罰來遏制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必須要用很重的處罰方法來遏制這種事,不能説,通報一下就可以,這不可以的。生産有毒餐具的話,必須要砸他的飯碗的,如果不把它徹底的關閉,就不能夠起到一個警示的作用。已經發現這種毒餐具的問題,那麼質量監管部門,就應該首先向全社會公示,向銀行、工商和稅務部門公佈這個黑名單。一旦上黑名單的話,銀行會立即終止對他們的貸款,消費者也會不再使用他們的餐具。再加上各個飲食單位也不會再使用他們的餐具。這樣就會從資金和市場兩個方面把它遏制住。
張鴻:質檢部門要做産品質量的消防隊
(《今日觀察》評論員)
質監部門應該是産品質量的消防隊,消防隊的職責除了需要滅火,防火也是很關鍵的,防患于未然,如果出了火,那就要倒追,是不是在這個問題上,有失職,甚至瀆職的地方。如果有的話,一定有一個人是為這個事情負責的,這個負責是真真正正、切切實實地負起責任來,而不是免掉你了,然後你再到其他地方再去當官。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就是企業在整個的商業社會裏面,企業自己的自律和商業道德也要非常的完善。
何帆:《食品安全法》對整治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一把利劍
(《今日觀察》評論員)
現在看到出了很多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們對此非常的痛心,現在這個問題變成社會高度關注的,也是政府高度關注的,在不久之前,《食品安全法》終於出來了。這個出來之後,對於我們整治這些問題,提供了一把利劍。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