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三年的反復論證、修改和徵集社會各界的意見,新的醫改方案,在4月6日獲得了國務院的通過。其實在新醫改方案制定的第一刻開始,它就被寄予了厚望。那麼剛剛出爐的這份新的醫改方案當中,究竟有哪些新的內容和新的變化?這些內容是不是可以根除一直以來都困擾我們的看病難和看病貴等等這一系列的難題?央視經濟頻道主持人陳偉鴻與著名財經評論員霍德明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李玲教授共同評論。
耗時三年,新醫改方案出爐,回歸公益本性,強化政府責任,創新之處怎樣凸顯出世界性難題的中國解決方案?
李玲:從基本制度層次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觀察》評論員)
醫改就是要解決老百姓最關注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具體的就是我們建立保障制度,就是讓老百姓得大病的時候,可以通過社會共計的方式來分擔這個費用,也就是説可以有錢看病。同時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應該要理順它的價格體系。比如説這次這提出的藥事費,就是改變過去藥品(提成),醫生有激勵機制開貴的藥,開大的處方,現在是以處方費的形式,也就是説無論開貴的,還是便宜的,是統一的一個費用。當然這個基礎是政府的投入要加大,使得總的費用能夠有效的得到控制,讓老百姓能夠用上便宜的藥。看病難的問題,其實是有限的醫療資源沒有能夠很好的合理的應用,大醫院,非常的擁擠,但是小醫院、基層醫院是門可羅雀。所以這一次這個醫改方案,它加強基層和基礎的建設,就是要讓老百姓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就能解決,這樣就不用所有的人都涌到大醫院去。另外信息化建設,健康檔案的建設,檢查結果的互享共用,這些都可以緩解我們目前看病難的問題。這次醫改方案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國家首次從基本制度這個層次上,來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它是一個制度的建設,是國家來承擔這個責任,用國家的信譽來保障老百姓的健康。
霍德明:基本醫療保險緩解看病貴、廣設醫院緩解看病難(《今日觀察》評論員)
三年以內,全國90%以上都要進入基本醫療保險,也就是説國家要把你掏的錢,補助給你。看病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有關藥的部分,還有一個是醫事的這一部分,現在藥的這一部分,國家有一個基本藥物制度,國家把基本的藥價錢定下來以後以零差率的方式來銷售,比方説處方藥,病人可以把這個處方拿到外面的藥房去買藥,所以在藥方面,我相信在費用上面應該會減少不少。
看病難,最落實的還是要廣設醫院,我們新的實施方案裏面,提到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要有兩千所縣級醫院,基本上每個縣都要設立縣級醫院,還有全國要建立將近3萬所衛生院,另外還有大概14000所衛生服務中心,廣設醫院在這個密度上來講,應該可以解決我們看病難這個問題。
新醫改方案,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益目標已定,哪些細節還需探索,醫改組合拳怎樣佈局才能更有效果?
霍德明:新醫改和公益性挂鉤(《今日觀察》評論員) 公益是對社會有益的,比如慈善捐贈這些的。基本醫療制度,是一個公共産品的概念。現在基本醫療制度,我們一般的病人,還是要掏錢的。這一次基本醫療改革這個制度,是一個全世界創新的觀念。這不僅是我們老百姓要負的責任,也是醫院,還有政府一起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時常説公立醫院,到底是姓公還是姓什麼,在我們原來醫改的方案中間,一直定位不清楚。醫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成本核算體系,原來基本上政府沒有監督財務上面信息怎麼透明化這個問題,公立醫院沒有把公益性這件事情放帶自己腦子裏邊,反而以獲利性,作為它一個主要的追求目標。這可能是我們在過去這幾十年裏邊,醫改不成功的地方。今天我們把這個新的醫改跟公益性挂鉤在一起,我想對於全中國,不管病人也好,非病人也好,應該都是一個新的嘗試,而且我們肯定要花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件事情做成,完全成功,絕對不是一蹴而成的。
李玲:政府要確定公立醫院公益性(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觀察》評論員)
回歸公益性,是控制總費用最有效的方法。人人享受,公平享有,我覺得是體現我們社會的價值觀,公平正義,而且也讓改革成果,讓全體人民共享。
在政府這一頭,公立醫院,無論是我們國家的經驗,還是國外的經驗,它都是最能體現公益性的,體現保障人民權益的平衡、公平和效率的一個機構。但是公立醫院不可能自動地實現公益性,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是在於政府的責任,你怎麼給它定位,怎麼給了它與定位相配套的投入機制,以及監督管理機制,醫院它做的只是內部的管理,所以我覺得現在醫院回歸公益性,這個任務非常的艱巨,因為可能大的環境還需要有很大的力度。
賈康:政府要創新醫療資金運用的機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今後三年的時間,要由政府通過財政渠道,安排8500億元左右的財力。建設這樣一個體系,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力度。同時在資金方面,我們應該特別關注和強調,資金怎麼樣加強監管,在加強監督的同時,我覺得還應該再強調一點,我們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推進資金運用裏面的機制創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並不一定政府組建一個機構,親歷親為,大包大攬,政府可以把這個錢,通過政府採購的方式,吸引社會的民間的這些主體,它們按照政府的規劃和政策意圖,來發揮它們的作用。這樣可以使資金的使用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它在管理上面,有很多好的機制,可以帶入這樣一個體系建設中間。
余暉:建立醫療管理市場化很重要(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我個人認為原來的市場化,是一種扭曲的市場化,那麼現在政府主要的方向,就是通過對需方的補貼,三個醫療保險,城市居民(醫保),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有(城鄉醫療)救助這一塊,通過醫療保險,去購買各种醫療機構的服務,這是我們理解的,一個正確的一個市場化,我們稱之為有管理的市場化,這麼一個模式。
何平:重點解決困難群體參保、異地就診(人保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難點可能涉及到困難群體參保的時候出資的問題,國有破産企業的退休人員,本來他們的醫療保障應該解決,但是這些企業出不了資,肯定是需要財政出資的,可能對財政困難地區的國有企業的出資問題,中央財政也需要考慮。第二個難點就是,關於異地就診,和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問題,因為大部分地區的醫療保險,具體的報銷比例、政策、範圍還不完全一致。所以如果要是採取異地委託管理的話,可能在銜接上,還有很多難點,不是在短期就能解決的。
李玲:一定要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今日觀察》評論員)
實施的過程是非常艱巨的一個考驗,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綜合配套,協同並進。尤其在公益性這個方面,怎麼使我們近600萬的醫務人員成為改革的推動者,成為改革的積極的支持者?我覺得國家的投入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體面的生活,提高他們的待遇,然後嚴格地監管,讓他們替國家行使為老百姓保障健康的權益,讓這個職業回歸它應有的社會待遇,也就是醫療職業,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是一個有理想主義情操的職業,不是一個簡單的謀生的手段。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