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可口“壟斷”難咽

2010年02月26日 10:34  專家觀點 我要評論

  

我們要關注的是可口可樂對匯源果汁的收購案,日前商務部公開宣佈,根據反壟斷法相關條例規定,否決這條收購,這是從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第一個外資並購案,那麼否定這樣一起並購案,究竟是處於反壟斷的理性選擇,還是保護自主品牌的一種民族情感呢?CCTV2 《今日觀察》主持人陳偉鴻和評論員霍德明、張鴻共同評論。
匯源可口“壟斷”難咽   
匯源收購案塵埃落定,商務部駁回可口可樂收購計劃,面對《反壟斷法》實施後,首個未通過審查的案件,究竟引發業界何種爭議?
霍德明:商務部否定並購案是法律事件
(《今日觀察》評論員)
可口可樂對匯源計劃去年9月份提出收購的時候,是在金融危機之前,的確是他願意出這麼高的價錢,但金融危機來之後一波三折,直到3月18號商務部宣佈禁止並購,這不僅關係到飲料界兩個巨頭合併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在商務部決策的時候,按照反壟斷法經濟的道理做決策。這次匯源收購的案子,商務部公佈所謂的附加條件是商務部和可口可樂商談過的,而可口可樂拒絕這個附加條件。於是商務部否定這個並購案,這是非常清楚的法律案件。

張鴻:很多企業害怕購並會影響市場競爭
(《今日觀察》評論員)
    起初,可口可樂給的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價碼,這個價碼心裏價位非常重要,12塊2, 是匯源前一年在股市最高點, 07年匯源銷售收入67億,現在可口可樂出24億美元收購,顯然有很大吸引力。而金融市場的動蕩使得一切都打回原形。單純從市場的威脅來説,肯定對相對弱的企業會造成一些威脅,商務部給的三點理由可以總結兩點,一個對行業競爭的影響,一個對消費者的權力的影響,其實反壟斷法也是在保護消費者權利和正當競爭的氛圍。9月3號這個文件的並購方案出臺以後,國內一些飲料企業向商務部開始上書説不能讓他們並購,因為他們的市場佔有率太大了。單純説果汁市場,匯源的確是老大,但份額沒有那麼高,它的份額10%已經是老大了,現在坐在第二收購它的可口可樂,兩個加一塊兒20%,當然不同的統計有不同份額計算方式,我在各種媒體看到很多統計,有的百分之十幾,有的百分之二十,兩個加起來不到30%,而這30%是不能達到絕對支配的地位,當然對未來預期的影響,為什麼市場份額低的擔憂,一個未來企業擔憂到最後可以減少我的競爭能力,因為你兩個加一塊兒30%,剩下都將排的太小。
    很多的經濟評論人士他們認為,在這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它是不是能夠限制競爭者的加入呢。這個其實也是有待於商榷的,但是商務部他現在給出這個理由,就是我擔心未來,你兩個做大,一加一,大於2,未來有對市場操作行為,可能會利用你支配行使壟斷的行為。

競購事件,《反壟斷法》迎來第一大考,該如何理性看待?又有哪些問題值得思考?

霍德明:禁止並購案純粹是反壟斷
(《今日觀察》評論員)
去年正好金融海嘯,經濟危機來了,各國在危機之下都在恰談貿易保護主義,偏偏匯源這個案子,在這個時機點上被中國商務部否決,馬上産生貿易保護這麼一個嫌疑。如果真的貿易保護是它並購匯源以後,然後保障員工福利,這個才叫貿易保護,而這次純粹股權置換,跟貿易保護一點關係沒有,從長期來看, 中國將來崛起,經濟上越來越重要,我們國家反壟斷法總共57條,從去年8月份開始,肯定還是相當年輕的立法。這個案子提醒了我們應該對反壟斷法這件事情注意到它是不是有關於什麼民族企業,如果不是有關的,那純粹就是市場壟斷的問題。

張鴻:整個過程不足之處是忽略了信息公開
(《今日觀察》評論員)
網友擔心國內民族企業,像日化企業被外資收購後品牌消失了,這種情緒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從這個事情清楚知道,外交部和商務部明確表態,不是因為保護民族品牌才不讓兩個企業並購,而是因為反壟斷法。從另外一個角度説,不管是今天是否通過,我們都會坐在這裡談,因為都會引起巨大的反響,因為這個是世界飲料企業的老大,是中國果汁飲料的老大的豪門聯姻,肯定會引起關注,我們更關注的是反壟斷法,這是去年8月份實施以來第一個被否定的案例,是應該具有標桿意義的。可是因為它的行業的特性,加上現在整個環境的特性,所以好像它趕上了沒有具有那麼明確的標桿意義。
因為現在是國際之間的並購,應對國際上媒體,包括行業的一些評論和一些質疑,把信息公開, 其實整個過程需要公開的讓我們知道。只有公開讓我們知道,所有的信息都讓我們知道為什麼,這個理由為什麼這麼充分,為什麼不能夠批准,未來才有可能成為標桿,才有可能成為模板。 
黃勇:商務部此舉依照《反壟斷法》
(反壟斷立法專家組成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商務部依照《反壟斷法》的有關規定,以及他們的工作規則,舉行了聽證會,審查最後階段,也提出了救濟的措施,與當事人進行協商,最後沒有協商成功,最終發佈了禁止並購的決定。從整體程序上來講,都是依靠《反壟斷法》的規定進行的。根據《反壟斷法》的第27條六個方面來進行判斷,包括市場份額的分析,進入市場的困難,難易程度的分析,總體來講就是競爭效率的分析。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