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説:為擠進北京名校,搶佔關聯培訓班,學校小升初題目,卻難倒學生與家長,離譜的考題透視出哪些問題?《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陳偉鴻):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們繼續來討論中國教育改革所面臨的問題。一直以來,各種考試特別是升學考試都是懸在中小學生頭上的一把利劍。為了得到一個好成績,上一個好學校,很多的孩子他們學習的終極目標就變成了應付考試。究竟考試在我們的教育過程當中和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起到多大的作用?在未來的教育改革當中,考試製度能不能改?怎麼改?今天我們將就此來展開評論。
今天我們的兩位評論員是張鴻,以及來自山東濰坊市的教育局局長張國華先生,歡迎您。電視機前的各位您也可以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以及騰訊今日話題來發表您的觀點,稍候的節目當中我們將會給予關注。
好了,首先我們就一塊兒來看一看教育改革的相關新聞。
解説:時下在北京,是新一波小升初孩子和家長們最著急上火的時候,為明年能擠進“牛”校,必須抓緊最後的時機,搶佔與“牛校”相關聯的培訓班,俗稱佔坑。
在一份小升初培訓班的考題中,中學教師進行評定,發現其難度竟然堪比高考模擬題,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校外培訓與升學挂鉤,這意味著包括奧數在內的一切校外培訓,各種競賽的成績、獎勵、證書,都不能作為入學依據。
今年年底起,北京市將嚴格整頓公辦校,自辦以及與民辦機構合辦的培訓班,禁辦小升初培訓內容。
《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98.5%的公眾表示,身邊存在擇校現在,上任不久的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把第一把火就燒在了擇校上。並表示要努力實現2012年義務教育區域內初步均衡,2020年區域內基本均衡。
袁貴仁(教育部部長):擇校擇的是教師,我們除了加強硬體建設之外,我們鼓勵各個學校,各個地方,使教師在一定區域內合理地交流,他所以擇校,是這個學校的老師教學好,質量高,那麼如果我們合理流動,那將來整個教育資源就相對均衡。
教改之痛:考試改革難在何處?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這個片子,你真的發現現在中小學生他們面臨的考試究竟有多瘋狂,一道題目可以難倒高中老師,甚至是大學老師,我覺得這個已經不是一個個案,而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了。張鴻,我想你一定了解很多的中小學生,他們在學習和考試上面臨的種種壓力,對吧?
張鴻:對,中小學生肯定有壓力,學習負擔重嘛。
主持人:對。
張鴻: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壓力還是家長,我現在已經體會到這種壓力了,雖然我的孩子才3歲,因為需要提前去了解。
主持人:你必須要提前做準備。
張鴻:我身邊很多的朋友,還有咱們的同事都告訴我説,你的孩子一旦上到了小學三年級,就要去佔坑,什麼叫佔坑呢?就是你要去參加那個你想上的初中,它指定的一些班,這個班可能叫什麼這個強化班,那個提高班,反正不叫奧數了,但是就有數學提高班這樣的班。
主持人:是。
張鴻:你如果不在那佔坑呢,你未來可能上那個學校他就不認,然後這個成績他認了呢,但是你不一定還能上得了這個學校,所以你要多佔幾個坑,這個你佔的坑一定都是什麼呢?都是名校,咱們的另外一個評論員何帆,他是經濟學博士。
主持人:對。
張鴻:也是著名的青年經濟學家,他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未來可能要上這樣的班,他就拿了一個奧數的小升初的試題,也是做了,做了以後發現自己得了45分,那個完全是鑒別數學天才的一個題目。
主持人:所以你是經濟學博士,你也白搭。
張鴻:對,對絕大多數人來説,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證明自己很傻,所以那個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學校認那個,你就必須得去佔那個坑,所以它根上是什麼呢?是資源的不均衡。
主持人:當然這可能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究竟為什麼在現在的中小學的教育當中,大家會看到考試至上,分數至上,而這些都不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我想張局長,您來自濰坊,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説一説基層的這些教育工作者大家看到的現象?
張國華:在過去,我們也確實是遇到這樣一些情況,應該説也可以理解,望子成龍嘛,望子成龍,這都是家長的共同心願,包括我過去我曾經經歷過一個事情,就是我的辦公室的對桌,就是孩子因為上初中,然後早上,每天早上需要6點前就要起床,孩子實際上早上這麼早是吃不好的。
主持人:對。
張國華:包括老師也吃不好,你説他連飯都吃不好,他有什麼樣的學習效率,所以説我們感覺也是,這種狀態確實是,這種對分數的極端的追求,確實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個現象確實應該值得改變。
主持人:其實對分數的無限的追求,的確給我們的這些中小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教育這個話題也是大家都特別關注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網絡上參與的人也特別多,馬上我們來接進這位網友,他正在視頻之上,這位網友你好。
網友:你好。
主持人:你好,看起來你非常的年輕,是不是還沒有孩子啊?
網友:已經有了。
主持人:你的孩子有多大?
網友:現在不大,才1歲多。
主持人:才1歲多。
網友:對。
主持人:那你覺得我們今天討論的這個話題,我們在現場感受到的這份壓力你能感受到嗎?
網友:現在實際我已經非常非常擔心,因為我看到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包括我姐姐的孩子,現在已經上三年級了,但是現在每天壓力很大,每天一回家就做作業,上一些其他的課,比如奧數,其他的一些課程,要補習什麼什麼,因為要面臨著期末考試成績,如果成績不好,將來就不能上好的中學,所以現在,我就在想我的小孩,將來讀什麼學校呢,壓力很大的。
主持人:所以你現在孩子僅僅才1歲,你已經為他未來上什麼小學,上什麼中學而煩惱了。
網友:對。
主持人:那怎麼辦?現在開始做了相應的準備嗎?像張鴻説的,可能需要佔一些坑,是不是從現在開始,你就已經為未來做打算了?
網友:是的,包括我在買房子等等一系列,儘量考慮在他讀書方便的地方。
主持人: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謝謝你參與我們節目的討論。張局長您分析一下,究竟這個分數至上,它背後是什麼樣的一個原因?
張國華: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我們升學考試這個制度帶來一些衍生的後果,你比如説我們小學我們升初中一個選擇學校的問題,我們的初中升高中也有一個選拔的問題,高中升大學更有一個選拔問題,所以説對於家長,作為學生就是説追求分數,應當説是無可厚非,但關鍵因素這種追求,對人的成長,和對國家民族的競爭力的影響,就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其實它是對人的成長是不利的,應該説也是影響我們民族的競爭力,我覺得這是問題所在。
主持人:我們來看看網絡上其他的這個觀點,這位叫“過客”的網友説,“因為小升初的殘酷,家長孩子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雖然他打了雙引號,但是對很多家長來説,的確過著是這樣的日子,“我們要上奧數,要考證書,要學習很多不應該學習的東西,因為我們是生活在小升初氛圍當中的‘一小撮’,我們需要去尋找真正的素質教育的老師、家長、同伴乃至於培訓。”
可能在今天的中國,自古華山一條道這個現實並沒有得到多大的緩解,或者是改善。所以你看到考試這種原來就是一個簡單的評價學生,在學習階段的一個手段,變成了對很多孩子來説是一個難以擺脫的鐐銬,但是現在令我們欣喜的是,很多地方已經在考試製度的改革上做出了一些新的嘗試,我們來看一看。
張鴻(評論員):清晨校園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在我們傳統印象裏,這是非常美好的場景,但是在濰坊這是被禁止的。從2002年開始,當地開始規範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其中明文規定,初中和小學的學生,在早上七點半之前,是不允許進入學校的,現在是早上的七點二十分,這裡是濰坊廣文中學。
解説:推進素質教育,先從時間上解放學生,以前濰坊的中學生七點就要到校上早讀課,課程安排讓學生覺得既多又累。現在早上8點上課,下午4點就開始快樂大課間的課外活動,上課時間縮短了,但學生們學習效率卻沒有降低。
字幕:濰坊中學生英語演講課現場
解説:輕鬆的學習氛圍得益於濰坊的中考制度改革。
2006年,濰坊在全市推行二次中考制,初二學生就可以自願參加政治、歷史、地理、和生物課程的畢業考試,如果成績不理想,初三畢業時可以再考一次,減輕了學生一考定終身的壓力。
今年,七萬多考生中,有一萬多人進行了二次考試。在高中招生過程中,當地加入綜合素質評價,例如到社區義務勞動,動手創新紮制風箏,都能夠加分。
此外,中考成績不再用具體的分數,而採用A、B、C、D幾個等級比例劃分,15%的學生可以獲得A,廣文中學學生龐澍霖雖然語文成績得了C,但由於綜合素質得了A,順利進入了他理想中的學校。
龐澍霖(濰坊一中學生):它(中考改革)就要求我們一開始從初中就全面發展自己,提高自己一種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解説:素質教育探索,和中考制度改革得到了85%以上的濰坊市民認同。
近年來,濰坊的高考升學率不降反升,很多中學校長反映,不用再圍著考分的指揮棒轉了。
趙桂霞(濰坊市廣文中學校長):我們已經從過去的那種分分必爭,學校之間的比例之間的分分必爭當中,已經解脫出來,在勾畫孩子的全面發展方面,可能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解説:教育制度創新雲南省也在試水。
明年起,雲南將取消全省統一組織的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改革完善初中教育評價制度,全面改革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製度,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唯一標準的做法。
主持人:當我們看到相應的考試製度改革的時候,我們也看到孩子的學習變得輕鬆了,他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這些年來,我們知道濰坊教育局也在力推考試製度的改革,就拿中考來説,很多人覺得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能不能跟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這個改革的重點落在哪?跟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張國華:採取四項措施解放學生
張國華:我們進行的中考改革,就是很重要的就是要改變目前讓家長和社會普遍感到困惑的這種加班加點對分數的極端追求,怎麼從這種焦慮當中解放出來。再一個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這是我們要追求的改革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主要採取了這樣幾個措施,一個就是把原來一次的,把這個一次的中考招生考試變為可以由學生選擇的兩次考試,我們的學生就是説,你可以從兩次考試當中,選取你認為最好的那一次,作為錄取的成績,這是一個變化,由一次考試變兩次考試。第二一個就是我們把原來的由分數的表達,把學科成績由分數表達,變成了等級表達,就是説我們原來的100分,我們變成了5個等級來表達,就是9個學科,這樣每個學科都是用等級來表達,這樣名次概念就退出了我們的中考,從我們的等級表達來看,大批的學生得到了充分的激勵。
主持人:是。
張國華:這是第二個變化。第三一個變化,就是把原來無法在中考當中體現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是各個方面的愛好、特長、個性,包括追求,就是我們説的非智力因素的東西,我們叫綜合素質,然後作為中考錄取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份量是和語文、數學、外語是等值的,就是綜合素質,就是原來是不進入中考的,這樣我們作為錄取的一個重要的依據來錄取,這是第三一個變化。第四一個變化,就是我們把中考錄取的權利下放給了普通高中,然後讓普通高中根據各個學校自己的特色,然後來確定錄取標準,這樣對普通高中的發展也是很有價值的。
主持人:你這麼多的改革措施,歸根結底,你最希望改的是什麼?在它的背後有一個什麼樣的改革主張?
張國華:我們改革應該是説讓孩子,能夠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學習的自信,能夠感受到,就是説他的這種優勢和他的長處。
主持人:讓學生更自信,更快樂地學習。
張國華:對。更自信,更快樂地學習。
張鴻:增強中小學生整體素質
張鴻:我覺得最重要的可能是這個教改的這樣一個理念是,要增強初中生、小學生的素質能力,整個的素質,你看他們幾乎所有的這種改革,他們的綜合素質的評分裏邊,都包含道德素養、學習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包括運動、健康、審美和表現、創新能力等等等等,這些東西是要加到,如果它變成了一個,哪怕是小的指揮棒,那它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應該是初中生或者是小學生他們在自己的這些能力上,需要加強。
主持人:其實當我們為這些改革制度鼓掌和歡呼的時候,我們也在思考,現在針對考試製度的這些改革,是不是能夠成為治愈目前中小學教育存在的頑疾的一劑良方呢?已經被證明成功的這些改革做法,是不是可以在全國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呢?稍候繼續我們的評論。
解説:一些地方試水考試製度改革,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未來教育改革怎樣穩步推進?《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和大家繼續來關注中小學考試製度的改革,馬上來看看網友上傳的漫畫,“報告老師,他長錯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張國華:這個主要是反映了我們現在對學生評價的標準是單一的,當然學生的成長他是有多元的,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是多元的,所以我們用一個尺子來衡量所有學生,應當説這是導致我們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不夠的一個重要根源。
主持人:確實像您説的,當前的這個考試製度,也給現在的中小學生的教育,尤其是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很多的弊端,我們也一塊兒進入下面這個思考。
解説:教育話題總能保持高熱度,因為它關係到每個家庭,關係到每個家庭的未來,這也是媒體熱議的話題。
《人民日報》文章指出,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基礎,而考試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能否在傳統考試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科學的教育考試與評價體系,實現從單一考試到多元評價的跨越,既是考試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
人民網文章説,招生考試歷來被看作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指揮棒,對基礎教育有著極大的導向作用。儘管爭議不斷,褒貶不一,但人們相信,在目前的教育生態裏,這一系列改革無疑是在同應試教育博弈。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計著眼,這些改革只能深化,不可停步,即使阻力重重,也應矢志不移。
主持人:張局長我們知道在濰坊,我們的中考的考試製度的改革,持續了5年的時間了,在全國其他地方似乎很難看到有類似的一些做法,你覺得為什麼其他地方很難像濰坊進行這樣的改革?障礙到底在哪?
張國華:嚴格 公開化解教改矛盾
張國華:大家都知道,就是説現在這個情況應該改,這種單純的以學生,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錄取學生的辦法是需要改,但是如果改大了,會不會帶來一些社會矛盾。
主持人:你説的社會矛盾是什麼?
張國華:就是説,比如説我們改革的時候我們也擔心,我們這些變化會不會在,家長能不能接受,社會能不能接受,所以我們在研究這個事情的時候,每一個環節,都讓家長廣泛地參與其中,你比如説我們當時這個方案,我們就在我們的《濰坊日報》,向全社會都公佈了,讓所有的社會成員家長來提意見,你包括我們改革,比如説我們的綜合素質錄取,大家可能關注的怕是不是不準確,因為我們只要把程序設計嚴格了,就行了,因為每一個成績的取得,都是對社會公示的,你想在初中的時候,我們要求的初中他的每一個學生的成績要公示,綜合素質,到高中的時候,也是要把標準對家長公示,然後把打出來的結果,也要得到公示。所以這樣就把矛盾實際上就化解了。
主持人:張鴻你覺得像濰坊這樣的做法,我們要向全國推廣,會有阻力嗎?
張鴻:全面教改需要高考先改
張鴻:會有,因為改革本身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也是辛苦的,尤其是當那個大的指揮棒沒有改的時候,基層從下面開始改的時候,你的難度也是很大的。
主持人:對,可想而知。
張鴻:而且不改肯定是比改更容易,所以説從這個角度上來説,所有的這些地方他們進行的這樣一個關於學生素質的這樣一個改革,我們都要為它叫好。但是問題是那個大的指揮棒真的是需要改一改,當我們提到素質教育的時候,就像一個人的素質,一個人的身體素質,人的身體素質是你完全可以踢沙包,可以踢毽子,也可以跳繩等等,但是現在我們的那個指揮棒是110米欄,那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人,教育工作者都會把這些人的練習的項目都改成110米欄。因為你不評價這些東西。
主持人:其實我們很多的網友也都在這一時間關注著我們考試製度的改革,我們來看看這位網友他的觀點,他説“中國的教育什麼時候才能夠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真正的多為孩子的個性和實際動手能力等全方位的教育出發呢?”
我想素質教育我們呼喚了很久了,究竟什麼時候它才能真正地成為大家期待的現實,稍候我們也來看看我們特約評論員的觀點。
主持人:好,歡迎回到節目現場,馬上聽一聽特約評論員對今天這個話題的看法。
柳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 國家總督學):目前的考試製度已經形成了了一張非常巨大的功利網,以文憑為本的制度,深入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國家和社會給文憑制度,附加了許多與個人利益攸關的東西。現在什麼都看文憑,什麼都要文憑,這樣就使得高學歷成為了許多家庭的第一追求,所以在應試這張網裏面,利益攸關方既多且廣,比如講關係到各地的領導幹部,關係他們的政績工程,關係到他們能不能保住他們的烏紗帽,除此以外,教學研究人員,教輔資料的編輯人員,社會上有一大批人是專門為應考服務的,這批人切身利益趨使著他們,不遺餘力地在推動應試教育。正因為如此,阻力是十分強大的。
主持人:剛才張局長跟我們説,他們的改革目標之一是為了讓學生增加自信,能夠減輕負擔,更快樂地學習,我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直都是我們的期待,我們的呼喚,但是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我們是不是還有一段路要走,這段路究竟有多長?
張國華:我們應當説現在正走在這個路上,我們正走在這個實施素質教育的路上,可能就是説我們離理想還有差距,但我想現在應該是時機非常好的時候,為什麼呢?我還是説我們的政策改革,當時給我們一個感受,一開始我們剛才説那個獨立在哪,我們很擔心怕家長不接受,但事實證明,我們為了錄取完之後,我們為了應對社會各方面的質疑,我們成立了閱查小組,準備接受社會的質詢,但是直到開學的時候,也沒有接到一個電話,也沒有接到一個質疑,而且到現在我們5年了,也沒有因為中考這麼大的變化,而發生如何事情,我們就在思考,應該説家長和群眾共同支持我們這種改革,他們才是改革的力量,社會有這種需求,應該説我們只要達成共識,這個步伐是會比較快的。
主持人:張鴻你的看法呢?
張鴻:我覺得我們的教育理念,首先要轉變,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會提,説我們是為了選拔人才,是為了培養人才等等,但是義務教育階段,我覺得我們首先是要培養人,是要讓一個孩子變成一個合格的公民,這裡面就包含了,包括這個張局長他們提到的這個綜合素質完全的概念。
主持人:對。
張鴻:就是你要有一定的道德素養,然後有學習能力,我們注意到學習能力其實當中包含了考試能力,而我們現在把這個考試能力單獨揪出來,做一個非常單一的一個標準,然後你還有和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運動和健康……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