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説:北京明年逐步告別暫住證,推廣居住證,一字之改,是否有質的變化?《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北京市綜合治理辦公室昨天透露了一則消息,北京正在進行暫住證改為居住證的調研,力爭在明年進行立法,在全市推廣使用帶有電子芯片的居住證。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在北京存在了近24年之久的暫住證將淡出歷史舞臺呢?從暫住證到居住證,一個字的差別會給北京市的近千萬流動人口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兩位評論員是霍德明和劉戈,同時請大家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和騰訊今日話題發表您的建議和觀點,稍候我們可能會關注到您的留言。
首先,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這一條來自北京綜合治理辦公室的消息。
解説:北京明年逐步告別暫住證推廣居住證,北京市綜治辦副主任苗林昨天透露,暫住證改為居住證正在進行調研,力爭明年進行立法,在全市推廣使用帶有電子芯片的居住證,這種居住證,將集納個人基本情況、住房情況、就業情況、計劃生育等方面的信息,並附加一定的社會服務功能,以吸引流動人口主動辦證,這意味著在北京存在近24年之久的暫住證即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北京市實施暫住證制度始於1986年,目前,外來人口在京購房、買車,在北京人才中心建立社會檔案,報名考試,應邀應公赴臺或辦理商務赴港澳臺通行證時,需要出示暫住證。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環節,暫住證依然是一道重要的門檻。
據統計,北京市暫住證登記人口總數已超過800萬,取消暫住證後,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又能享受到哪些與戶籍居民同等的待遇。北京市綜治辦副主任苗林説,單純地換發證件是比較容易的事情,但是附加什麼樣的服務功能,這還在進行調研。
“暫住”到“居住”改變了什麼?
主持人: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裏特別溫暖,所以我特別關注,像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在北京生活的外地人,對於這個暫住證有非常多的感受,兩位評論員你們關注嗎?
霍德明:由暫時居住,“暫時”沒有了,當然讓人關注了。
主持人:關注。
劉戈: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北京已經住了十幾年的這樣一個暫住人口來説,聽到這樣的消息,感到很欣慰。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暫住證,可是你有了暫住證你能做什麼,你有了暫住證,你不能做什麼,這意味著什麼呢?現在我們來連線一位朋友,我看到她是通過視頻連線的,來,我們來問問她。你好,這位朋友你好,請問你是從哪來到北京的。
網友:您好,小丫,我是從內蒙古來到北京的。
主持人:內蒙古來到的,那跟劉戈是你的老鄉,都是從內蒙來的,你有暫住證嗎?
網友:我有,每年都辦。
主持人:每年都辦,有多少年了?
網友:有5年了吧。
主持人:5年了,那你覺得在把暫住證變成居住證之後,你覺得你的生活,你希望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網友:那變化應該就大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吧,比如説在北京買車、買房,你要是有暫住證的話很麻煩,如果要是變成居住證了之後,這些問題都應該會解決了。
主持人:好,謝謝你,謝謝你的參與。現在我想請問一下,像我們剛才這位朋友,她提出來的,由暫住證變成居住證之後的這種生活的變化,兩位評論員你們覺得是這樣嗎?你們有什麼樣的觀點?
霍德明:北京市的居住證細節還要出臺,不過從心理上面它是從一個被管理者,到居住證的被服務者,我想對於這個持有者,尤其是外地來到北京市的這些居民朋友們,他一定是有不一樣的感覺的。使用居住證來吸引各地的人才,包括城市建設,所以這種我們是可以拭首以待的。
主持人:會有一些變化,那會有哪些是不會變的呢?
劉戈:我今天特意拿來我的暫住證。
主持人:我們都很熟悉。
劉戈:對,我們都很熟悉。那麼我們看新的居住證裏面,它會用芯片,那麼來把一些個人信息,把一些居住信息和一些工作信息把它加進去,但是我們現在看,這個暫住證裏面這些信息應該説已經有的,已經是都有了,也就是現在這個暫住證已經能夠完成這種功能,但是我們所期盼的是什麼呢,就是在未來的居住證裏邊會有一些服務的功能,但是從今天的這個苗主任的這樣的一種描述裏頭,好像我們看不到這種具體的服務內容是什麼,而且我注意到苗主任他的身份是什麼呢?他是綜合治理辦公室,其實前面還應該加幾個字,叫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這樣的機構,它的主要職能是預防犯罪,是維護社會治安,是這樣的一個機構。那麼就是説,這樣的一個機構,發佈這樣的一個信息,它表現出來,實際上是給我們一個信號,就是説它仍然是著重于管理,也就是説怎麼樣以證管人,以房管人,就是把這些流動的人口通過這樣的一個居住證把他管好。總體上來,我的感受就是這樣的一個措施現在看來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管理功能大於服務功能,技術進步大於理念進步。
主持人:而且劉戈你注意你的那個暫住證。
劉戈:對。
主持人:你看那個後面有幾頁叫做查驗記錄是不是?
劉戈:對。
主持人:查驗記錄。
劉戈:是,查驗記錄。
主持人:我估計居住證上肯定不會有“查驗記錄”這幾個字對吧。
霍德明:對,這就是被管理者到被服務者的區別了。
劉戈:對。
主持人:對。那麼向外來人口實行居住證,其實北京也不是首創,在一些外地人口比較多的城市也有過,比如説像上海等等城市,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解説:不僅是北京,暫住證已在全國多個地方退出歷史舞臺,被新型居住證取而代之。
昨天,《大連市居住證暫行辦法》討論通過,該辦法將本月25日施行,這意味著,施行多年的暫住證制度在大連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生活在大連的數十萬流動人口,今後將在計劃生育,子女就學,勞動就業,申請駕照等十多個方面享有相關權利。
再來關注上海,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公佈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符合持有上海市居住證滿7年等五個條件的來滬創業、就業人員,都可通過申請以獲得上海戶籍。
申辦常住戶口實行年度總量調控,符合條件的持證人員,按規定排隊輪後辦理。
在深圳,從去年8月起,深圳市居住證制度實施,居住證制度使來深建設者在深圳享受到一系列便利服務,包括其子女能夠在當地接受義務教育,可在當地辦理赴港商務簽證,持有長期證人員,將納入深圳市的社會管理和社會保障體系等。
主持人:從這個短片當中我們看得出來,其實上海的這個步子邁得更大一些,他們已經從居住證,邁向擁有本市的戶籍了,擁有上海的戶口,通俗地來説。我記得在今年的時候,就有一位環衛女工,她就是在上海工作了很多年之後,她就擁有了上海的戶口,她叫李影,現在我們接通了她的電話,來訪問一下她。李影,你好。
李影:你好。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你好你好,聽得出來你的聲音很高興,現在還在興奮啊。
李影:對對對。
主持人:你感覺你有了上海戶口之後,你的生活有什麼樣的變化?你的心態有什麼樣的變化?
李影:生活應該是説越來越好了,應該是,其實工作是沒什麼大的變化,就是説自己工作起來、生活起來心裏更踏實了,可以像城裏人一樣,可以加金,像加四金之類的,像養老金,什麼醫療金,心裏就是説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多保障,尤其是還有一點,就是我女兒讀書的事情,現在也解決了,特別特別地激動,心裏,特別激動,對的。
主持人:看得出來,你今天説起這個事情你依然都還是非常地喜悅。
李影:是的。
主持人:充滿了希望。祝福你在上海能夠愉快地生活和工作,謝謝李影,謝謝。
李影:好的。
主持人:其實剛才聽到李影的這一番話,我特別能夠感受她的這種踏實和喜悅,特別是對一個母親來説,它解決了女兒上學的問題,這是一個大事。霍教授,你通過她的這一番話,您觀察到什麼了?
霍德明:上海戶口為李影提供了保障
霍德明:我覺得她是有這種上海市民,原來有戶口市民的同城待遇,這個上面可以表現在兩個方向,第一個你也看到了,她從此以後,包括她的子子孫孫,就業問題,上學問題,還有包括小孩子入托的這些很小的事情,她現在都是上海市民了,難怪她會這麼感動,更何況對她自己來講,她現在還很年輕,將來還要退休,所以想想看,她的養老問題,她的包括社保,將來的一切一切,都是上海市政府的責任,所以對她來講這就好像入了一個新的環境,當然我相信她還是原來以她自己的這個祖籍為榮,可是到一個新的環境,能夠融入被這個城市接受才是她最感動的地方。
主持人:其實她有一種成就感,覺得我來到這個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這種新的生活成功了,被認同了,有這樣的認同感,其實我挺羨慕她的,我在想,劉戈你是不是也很羨慕?
劉戈:上海經驗值得借鑒
劉戈:對,我也很羨慕李影,而且我覺得她很幸運,她幸運在什麼地方呢?她幸運在上海市政府有這樣一個政策,有這樣一套制度設計,最後讓她多年的這種努力得到了一種回報,居住證制度的一個核心的一個理念,就是一個低門檻,也就是説45歲以下,你只要有固定的工作,有固定的居住場所,你就可以獲得居住證,七年是上海就是居住證變成戶籍的這樣一個條件,當然你還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説連續地交稅,連續地交你的社保基金。
主持人:良好的記錄。
劉戈:等等這樣的一些條件。那麼就是上海的這個經驗,它核心的意義在於什麼呢?它把你個人在這一個城市,為這個城市所做的貢獻,記錄了下來,並且變成了你最後擁有上海市的戶籍,被這個城市所認同的這樣一個條件,這個互相之間搭出了一個橋梁。
主持人:那我們也知道,由暫住改為居住,這一字之差,給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口的生活和工作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呢,稍候繼續我們今天的評論。
解説:多城市暫住證退出歷史舞臺,面對大量流動人口,探索一小步,能否推動同城待遇一大步?《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關注《今日觀察》,我們今天關注的是由暫住證改為居住證的一些變化,現在我在這裡找到了幾幅頗有意義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首先來看這第一幅,這個是全國第一個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當中的兩張圖片,這個創辦人孫恒他就曾經説過這麼一句話,他説,一張暫住證無時不刻地在提醒你作為一個外來打工者和農民的雙重身份,而你面前的這面墻就休想闖過去,其實就是説這個區域的地域的變化,導致了你的不可改變。
霍德明:很辛酸的記錄。
劉戈:我計算了一下,如果要是一個人從1986年就暫住在北京的話,可能需要理論上要辦70多本這樣的暫住證。
主持人:剛好,你説得太好了,這些這個暫住證就是這個參與籌建的王德志,他捐出來的,他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各種各樣的暫住證,不同的年份有太多的感受在內心。來看另外一幅,這是今天我在檢索的時候,看到一個朋友的博客,他在這個上頭寫的特別地幽默,可能字有點小,我給大家念一下,他説:“我是北京戶口,老婆是外地戶口,老婆前幾天去派出所辦了暫住證,自己的老婆住在自己的房子裏,拿著結婚證卻要去辦暫住證,暫住在自己的家裏。妻子説有些不是滋味,暫住證尷尬了誰?”
這個確實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那今天我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這個暫住證有可能要變成了居住證,那麼對於此,很多媒體,還有很多知名的財經人士在他們博客當中也有他們的一些看法和評論,我們一起來了解。
解説:暫住證改為居住證,一字之差,內涵卻豐富。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認為:居住證首先應具備更多服務功能,如社保、醫療、教育等,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社會各個部門全部參與到這個平臺上,為外來人口提供更多市民化的服務。
戶籍研究專家、北京理工大學胡星斗教授認為:居住證體現了責任與權利的對等,賦予了持有者與戶籍居民享有同等、同城待遇的意義。但他也指出,既能讓流動人口因為居住證所附加的服務而願意主動辦證,又不至於引起人口急速膨脹,這種兩難狀況需要政府進行權衡。
北京的《新京報》肯定了“‘換證’是進步”,但提醒“歡呼需謹慎”。如果最終只完成對流動人口信息的採集,而並未賦予任何服務功能,“換證”就成了一次流動人口普查。
新華社文章呼籲,關愛農民工等流動人口,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有大量具體的工作需要做,也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關鍵是各級政府要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真正為他們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主持人:這個暫住證到居住證,一字之差,但是給大家帶來的這個期望是很大的,我們都看到了各方媒體的評論也希望是給大家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其實就是在這個服務功能上,而且我注意到,這個北京綜治辦的苗林副主任他也提到,現在還在調研,那我就想請問兩位評論員你們也來動動腦筋,如果説這個暫住證變成了居住證,那麼要有一些附加的服務功能,都有哪些服務功能能夠提供給大家?
劉戈:期待居住證的服務功能
劉戈:從服務功能上來説,我覺得可能比如考大學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一時半會還解決不了的話,那麼可能是不是還有一些比較好解決的一些問題,比如説辦護照的問題,我是不是一定要回原籍才能辦到護照,比如説結婚登記的問題,是不是結婚的時候,一定還回原籍才能登記,居住證是不是可以替代這個戶口本來辦這樣一些東西。另外的話,其實我更多的看重的是,就是這個居住證它的記錄的功能。就是説你在北京呆了多少年,你納了多少稅,你為這個城市做了多少貢獻,可以被記錄下來,並且最後作為你獲得這個城市居民資格的這樣一種資質,或者是條件。
主持人:對。
劉戈:因為其實國外很多的,你比如説你移民到另外一個國家,可能那個地方,那個國家給你國民的待遇,最後也是以你在這個地方居住多長時間為參考的,再一個,兩地之間也通常是這樣。
主持人:對。
劉戈:所以呢……
主持人:通常也就是説這種良好的記錄……
劉戈:被記錄很重要。
主持人:鼓勵你做一個非常好的公民。
霍德明:對。
劉戈:對。
霍德明:呼喚同城待遇
霍德明:我想由暫住證到居住證,我不希望只是換了一個名字,它應該有這種所謂的同城待遇,或者至少要有準同城待遇,怎麼説呢?像劉戈剛剛講的,如果我今天有了居住證以後,那麼應該是政府提供給我這些服務了,而是服務的內容最重要,你剛剛也提到了,比如説我今天辦個護照,很顯然,要我大老遠跑回內蒙去辦個護照。
劉戈:對。
霍德明:作為北京市的居民來講的話,為什麼不能夠在北京辦呢?還有你可以想到很多很多事情,就是應該政府主動提供服務,給當地的或當市的居民的。而這樣子的一個服務的心態的改變,是和以前暫住證它所謂查驗,甚至以管理心態出發,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今天北京市政府還在做調研,我也希望調研趕快出臺,讓我們看到北京市政府能夠經由這一個制度上的改變,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或者是説對北京市有貢獻的人才,對這個城市的建設有幫助的。
主持人:那接下來是一段廣告,廣告之後,我們來聽一聽觀眾朋友的看法和意見。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關注,現在我們來聽一聽,看到了很多網友他們的觀點,我們來聽一聽。
“蒲公英的女兒”,他説“期待能夠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給予真切的便利,和擁有當地戶口的居民一樣,外來務工者同樣也是這個城市建設的貢獻者,付出的勞動不亞於有當地戶口的人們。”
好,再來看“踏雪無痕”,他説“從‘暫住’“到‘居住’,雖然是一字之差。但這個稱謂上的簡單變化,體現出北京對於外來人口身份的肯定和認同,是‘很大的進步。’希望我們非京籍人員在住房情況、就業情況、計劃生育等方面能夠享受一定的對接,而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轉變。”謝謝各位。
我在想我們都是,這都是我們共同的期待,接下來我們要請出我們的特約評論員,他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陳少峰教授,他曾經就寫過一本書,這本書名叫做《正義的公平》,現在我們來聽聽他的觀點。
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只要居住在這個地方生活和工作的人,都是屬於一個城市的市民,應該獲得基本的同等的待遇,可能從長遠來講,涉及到一個戶籍的改革,但是從眼下來講,同等的權利,應該是所有的城市的市民,應該共同擁有的。另一個層面,要區別兩個層次,一個層次就是基本的權利,另外一個層次,就是一種發展的權利,醫療保障,各種社會保障,還有子女的義務教育,或者是一些補助,他必須獲得同等的對待,這是我們作為公民應該享受的權利,這個城市是應該普遍提供的,或者叫平等提供的。
主持人:這個暫住證改居住證,看上去只是這個證件的名稱改了,看上去可能是一小步,但是如果説你真正地去理解這個字面上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這是一大步,可能是觀念上的一種變化,角度的不同,一種變化,那麼怎樣為外來的這些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提供真正公平的一個待遇,我們還有多少路可以走?未來的路有多長?
劉戈:其實這些年來,我們看包括像社會保障這一部分,像經濟適用房等等這樣的一些利益越來越多的加在戶籍上面,反倒是使這個戶籍改革越來越難了,比以前難了,但是呢,自由遷徙這樣的一種權利,這是大家是共識。
主持人:對。
劉戈: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共識下面,我覺得不管怎麼難,現在的話你一定要往前推,那麼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有一些其他城市,包括上海這樣的一種嘗試,應該説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麼現在北京也開始鬆動了,那麼我相信就是後面的那個服務功能加上來以後,那麼一定會讓一些,常年暫住在他工作這樣城市的一些人,他心理上有一個變化的同時,他也越來越多地能夠享受那個城市所應該提供給他那樣的一個待遇,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一個信號。
主持人:自由遷徙是我們的權利。
劉戈:對。
霍德明:戶籍制度的改革,居住證這個是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它不僅僅從一個城市管理的角度,而到了一個城市服務的角度,而且我更還要講,它是對事不對人的,我們在講國際貿易期間,時常也談到國民待遇,什麼叫國民待遇呢?外國的企業到我們的國家來了以後,我們對它就像是我們本國的企業一樣,你看到沒有,這就是對事不對人……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