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升牛奶白白倒掉,經濟危機是否還在延續?金融危機一週年之際,世界經濟又站在怎樣的“十字路口”?《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去年的9月15號,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公司宣佈破産,次貸危機迅速地演變成為一場來勢兇猛的金融風暴,以此為標誌,二戰後最為嚴重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拉開了序幕。時至今日,全世界的經濟已經遭受了整整一年的風暴洗禮。連日來,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反彈,世界經濟顯現出趨穩、向好的跡象。這場號稱“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真的在離我們遠去嗎?全球經濟何時能走出衰退的陰影?這場危機給我們留下了哪些啟示?那麼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兩位評論員是曹遠征先生和馬光遠先生,同時請大家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以及騰訊今日話題來發表您的觀點和建議,稍候我們可能會關注到您的留言。
首先,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危機一年後的今天,世界各地正在上演著什麼。
9月16日,憤怒的比利時奶農把300萬公升,價值約160萬美元的牛奶倒在牧牛的草地上,抗議牛奶價格過低。在比利時南部城鎮錫奈附近,約450輛拖拉機一起開動,傾倒牛奶,遠遠看去好像在給土地灑水,奶農們表示,白白倒掉牛奶他們也很心疼,但希望透過活動表達出他們正陷入絕望之中。
由於全球金融危機造成市場需求低迷,從今年春天起,歐盟國家牛奶價格持續暴跌,目前歐洲各國的奶價在每公斤20歐分左右,奶農們説,每公斤的奶價至少要在40歐分左右,才能保住成本,如果再不提高奶價,他們將被迫轉行。
歐盟農戶組織警告説,如果歐盟再不插手處理問題,奶農會損失140億美元的收入。目前,歐盟議會已督促歐盟委員會採取行動,幫助奶農度過難關。
在金融危機一週年之際,全球各地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們舉行了各種抗議活動來紀念。
在德國,數百名示威者在金融中心法蘭克福上街遊行,他們有的打出標語説“把我的錢還給我”,有的則高喊“銀行是搶劫犯”,示威者不少都是退休的老人,這場危機讓他們的養命錢都打了水漂。
德國示威者:我們來這裡抗議,是因為銀行對我們的欺詐。
在英國倫敦,示威者們來到了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門前,他們稱自己是被遺忘的受害者,作為謹慎的投資者,被捲入這個漩渦完全是受到了蒙蔽。
記者:你是投資給雷曼麼?
英國示威者:完全不知道,之前我都沒聽説過這個名字。
在日本,受到金融危機衝擊而失業的人們,也用示威來表達不滿,要求政府給失業的人多一些生活保障。
日本失業汽車工人:我在盡力克服眼下的困難,可我還是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幫助,我流落街頭長達一週,我很幸運不必再流浪了,無家可歸真的很可怕。
就在有人預測,全球經濟正在起死回生的時候,為什麼歐洲還在倒牛奶?當人們用抗議來紀念金融危機的時候,人們又在擔心什麼?金融危機在進程中,還是正在成為歷史?人們迫切需要答案。
金融危機一週年(一):世界經濟何處去?
主持人:剛才我們看到這場金融危機當中的一些最新的一些動態,想請問兩位評論員這場危機目前正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也就是説它已經是接近尾聲了呢,還是將會繼續蔓延?
曹遠征:我們看到當時一些畫面是經濟衰退的畫面,但這次我們知道,這次經濟衰退是由金融危機引起來的,所以它是兩個相互組成的部分,相互聯絡的,但又相互獨立。一個是金融危機,一個是經濟衰退,那麼從金融危機的角度看,它是趨杠桿化,趨杠桿化目前已經趨於穩定,但是衰退還在進行中,只不過由於趨杠桿化,趨於穩定,所以衰退,我們稱之為可預見的衰退。
主持人:可預見的衰退,但是這個衰退還是在繼續的。
曹遠征:對。
主持人:馬教授您的觀點呢?
馬光遠:我基本同意曹老師的觀點,我認為從金融危機本身來看的話,基本上已經觸底,但是可能有兩個因素,導致還會有二次探底的可能。第一個是我們前期的各國採取的大量的刺激性的政策,那麼可能會引發金融系統新的一些不穩定和風險。那麼第二個我們看到金融危機跟經濟危機之間它有一個互動的過程,那麼這個互動可能是良性互動,也可能是惡性互動。如果經濟衰退的時間過長的話,那麼這種惡性的效應可能再次向金融系統傳遞,那麼如果這樣的話仍然不排除金融系統進一步不穩定的可能,但是我們看到就是説,像前期的那種金融系統大規模的倒閉,那麼導致金融機構那種鉅額的損失,引起巨大恐慌的這種情況我覺得不會再出現。
主持人:我是一個樂觀的人,我記住了兩位的這個樂觀的這個部分,衰退還會繼續,但是一種可預見的衰退。好,我們再來看一看其他的觀眾朋友們,他們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樣的觀點。
“一直向前走”這位朋友,他就認為“危機在部分地區有所衰退,那麼部分地區還處於困境當中;像我説在的公司,這幾個月的業績量就比之前的都要好很多了。”
再來看另外一位朋友,“孫行者”他認為“危機是否會消退,現在還很難説,這就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一個,便是一個巨大的系統的倒下,系統化的東西出現了故障之後,恢復一般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慢慢地恢復系統,或者恢復的過程是伴隨著改革,革新會出現在這個現行的金融制度當中,建立新的體系。我認為,這場金融危機可能還會持續幾年。”當然他給出了一個時間表,“恢復期應該是在2010之後了。”。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這場金融危機當中,世界經濟也是遭受到了很大的一個衝擊,那我們現在請兩位評論員來解讀這個世界經濟的整體情況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整個世界經濟情況的一個健康的狀況,一起來看。
雷曼破産、麥道夫騙局、銀行國有化,這些關鍵詞在過去的一年裏頻頻出現,回顧金融危機一週年,全球經濟復蘇之路,還有多遠?
奧巴馬(美國總統):不過現在我們可以自信地認為,過去兩年來的風暴正在開始消退。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表示,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已經結束。
伯南克(美聯儲主席):從技術角度看,美國經濟衰退,目前很可能已經結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月初發表,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認為世界經濟正開始走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但復蘇將是緩慢而且乏力的。
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將收縮1.4%,明年世界經濟有望增長2.5%,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經濟惡化速度在放緩,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將收縮2.6%,明年則增長0.8%。
此外,歐盟委員會14日公佈的最新預測也顯示,歐元區及歐盟經濟今年第三季度將環比增長0.2%,從而正式走出衰退。而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歐元區及歐盟經濟將環比增長0.1%。
市場方面,信心已逐漸恢復。
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已經從6500點回升到了9700點之上,紐約股市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已經從最低點反彈了,超過50%。但儘管如此,仍有不少美國民眾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有近六成的美國人擔心未來可能失業或者收入減少。
主持人:其實看得出來,這個主要經濟體,對於世界經濟的未來是表達了一個樂觀的態度,那兩位你們認為這個世界經濟是不是已經走上了一條復蘇的這個路?你們對於世界經濟的未來,這個趨勢是怎麼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曹遠征:我想這麼説,剛剛我們提的説是趨杠桿化,趨於穩定的三個因素。
主持人:對。
曹遠征:那麼由這個趨於穩定,世界經濟已經變成可以預見的衰退,通常來看,短期來看,應該説像美國經濟應該在三季度以後就會觸底,那麼歐洲經濟應該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就會觸底,日本經濟會在稍後會觸底,但這個觸底絕對不意味著説它很快就會反彈起來,會有很好的一個復蘇。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呢,這次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經濟衰退,看來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循環,是一個經濟週期,更重要是一個結構的調整。
主持人:結構調整。
曹遠征:是全球化的結構的調整,預示著它耗費的時間就會長一些。
主持人:那預示著它耗費的時間會長一些。
曹遠征:對,它耗費的時間就會比較長。那麼通常有人估計,那麼比較悲觀的估計要8到10年,這是最悲觀的,那麼短暫的估計,也都説是最樂觀的估計也在兩年以上。
主持人:兩年以上。馬教授您認為是這樣嗎?
馬光遠:事實上這個人類經過這麼多年,這麼多次的金融危機以後,事實上人類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和手段也很多,對於經濟本身是否觸底,我沒曹老師那麼樂觀,我覺得目前還得看,這一次包括這個第三季度以後,我們看到的一些主要經濟體的這種增長本身,可能是前期政策下藥過重,那麼出現的一個暫時的繁榮。我認為對於世界經濟的整體復蘇來看,最重要的還要看兩點,第一個有沒有持續性,如果沒有持續性的話,可能會再一次下探;那麼第二個有沒有長期性,我覺得這兩點很重要,如果沒有這兩點支撐的話,那麼這個反彈本身可能是一個短暫的一個反彈,不可能把它看成一個觸底。所以我認為如果從這個以前的金融危機的經驗來看的話,我覺得這個預測今年衰退結束,甚至明年上半年衰退結束,我覺得都有點過於樂觀,因為從全球經濟來看的話,很多大的經濟體,還遠遠沒有走出衰退。
主持人:對,我剛才記得馬教授還説了一句,就是這個觸底有可能還會二次探底。
馬光遠:對對對。
主持人:所以不榮樂觀。那我們也看到這場金融危機可以説是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經濟,這就像一場電影,在這個當中上演了太多了悲歡離合的故事,那麼未來的劇情會怎樣發展呢?稍候繼續我們今天的評論。
如何看待當前全球經濟,是復蘇?是變局?還是機遇?世界經濟未來如何前行?《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關注,我記得本週二是雷曼公司破産一週年的日子,所以我們今天關注的話題是金融危機一週年的話題,現在我看到有一些朋友給我們上傳了一些建議觀點,還有一些留言,還有一些漫畫,現在我們要請兩位來為我們解讀一下,這是納稅人和金融黑洞。
曹遠征:這幅漫畫畫得很有意思,它實際上是在説明了一個現象,就是説是美國的金融救助,金融黑洞是金融機構的問題,美國的金融救助是動用財政,財政是納稅人的錢,動用財政來救助金融機構,他們擔心的,這個金融機構是變成一個黑洞,多少錢都救助不起來。
主持人:這個是納稅人所填不滿的。
曹遠征:對。但它又預言説,美國的財政這樣弄下去究竟有持續性嗎?
主持人:再來看這一幅。
馬光遠:這個很複雜,我們看到這個各國都動用大量的印鈔機器,印了大量的錢,通過一個複雜的這麼一個制度安排,那我們看到……
主持人:但是那個角落上的小杯子。
馬光遠:這個産出是新增的就業,新增的增長來看的話,這個杯水車薪,就是説效果甚微,説明大家對目前政府採取的這種救市計劃,或者救市措施能夠産生什麼樣的收益,還是表示懷疑。
主持人:世界經濟究竟會有怎樣的一個走勢呢,世界各地的媒體都非常的關注,由此我們來一起梳理一下看看各方的評論。
“世界經濟也許已度過最糟糕的時候,但我們遠未回到危機前的狀況”。這是9月14日出版的美國《時代》雜誌發表的觀點。
新華社援引阿根廷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豪爾赫•卡斯特羅的觀點認為,目前全球經濟的良好復蘇前景,使許多國家,尤其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機的發達國家“好了傷疤忘了疼”,對於解決引發金融危機的深層問題缺乏動力,造成國際金融改革遲遲無法推動,國際金融體系內存在的根本性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然而,在金融海嘯爆發一週年之際,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悄悄抬頭。
《華爾街日報》報道,雖然在2008年11月,20國集團第一次召開峰會時,各國就已經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之後全球最富裕的國家,都相繼推出了100多項明顯的保護主義措施,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項新的措施出臺。譬如針對中國的就有:歐盟今年年初決定對中國緊固件徵收最高87%的正式反傾銷稅,為期5年。
9月11號,美國總統奧巴馬最終裁決對中國輪胎徵收35%的懲罰性關稅。
9月16日,阿根廷生産部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離心泵、卷尺和注射器等産品展開反傾銷調查。
最近幾天,美國本土報紙《華爾街日報》連續刊發社論,對奧巴馬政府採取的貿易保主義措施提出批評,社論稱呼奧巴馬為“保護主義總統”。輪胎特保案、“購買美國貨”條款,還有碳關稅等一系列的措施,都顯示了美國正在放棄自大蕭條以來的自由貿易的立場。
那麼世界經濟怎樣才能順利走向復蘇的大道呢?
主持人:剛才兩位評論員都談到了,這次金融危機要突破重圍的話,這是一個結構性的調整,那麼正是因為這個結構性的調整,所以它的這個週期就比較長,而且還有一條,就是説如果説保了增長,忽視了這個結構性的調整,這個經濟也不是真正的復蘇。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期待著,能夠早日地走出這個經濟危機的這一天。兩位評論員我想問的是擺在我們面前,要突破重圍的這個困難和挑戰是什麼?具體的。
曹遠征:我們來看,所謂這個時候,我不知道這個結構,它因為牽涉到全球,是個全球化的結構,這是在十幾年前,冷戰結束後形成的一個結構。
主持人:對。
曹遠征:這個結構正在調整,現在比較擔心的是,這個趨杠桿化的金融危機,會不會導致趨全球化的這個趨勢?那麼就是説貿易保護主義下去,那麼各國以鄰為壑的政策,那麼這就會導致世界經濟更加混亂,其實也有跡象證明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比如説像美國這種貿易輪胎的特保案。
主持人:對對對。
曹遠征:都説明這一點,對吧。那麼我們現在是由於美國資本市場出現了這樣一個金融危機,美國消費者也不能負債消費,然後儲蓄率在上升,消費率在下降,儲蓄率從今年的0.4,上升現在7%左右,我們知道每上升一個點的儲蓄率,大概是600億到800億美元,那麼7%就是將近6千美元的市場,現在還不知道這個市場的萎縮,是暫時的由於居民把口袋捂緊了,有金融危機,還是有長期行為改變,這是人們最擔心的一件事。
主持人:這還是一個未知數。
曹遠征:對,這是一個最大的挑戰。
主持人:馬教授您認為。
馬光遠:這個從30年代來看,這個大蕭條導致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保護主義,所以我非常同意曹老師的觀點。我自己將目前的挑戰分為三種,那麼短期來看的話,各國政府面臨挑戰,可能是下一輪的通脹問題;那麼中期來看的話,可能是全球金融秩序的一個再造,我覺得這是包括下一次金融峰會,緊接著金融峰會可能主要要討論的一個話題;那麼遠期的挑戰,就是曹老師講的,生産結構的一個調整,中國在調消費,那麼美國也在調消費。
主持人:對,我們都看到了。
馬光遠:一個往下調,一個上下調。所以全球結構的這個再造,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球合力的一個努力,如果用貿易保護主義來做的話,可能是損人而不利己。
主持人: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朋友,他們有什麼樣的觀點。
“春天”這位朋友他就認為,這場危機的表面看是在消退,其實不然,主要原因是各國投的錢太多,表面上經濟穩住了,但是沒有解決好深層次的原因。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守承諾,不斷地製造貿易爭端。”這個我們已經看到了。
曹遠征:對。
主持人:這個輪胎已經首當其衝了。
再看一下這位朋友,他認為“世界經濟格局有望重新得到調整,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的地位是明顯地提升,特別是我國在抗擊金融海嘯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個大家都在各抒己見,謝謝大家的參與,關心經濟也就是關心自己。那好,稍候我們廣告之後,繼續今天的評論。
主持人:好,現在我們再來聽一聽,我們的特約評論員他對於這個經濟危機的走勢,以及世界經濟的未來的趨勢有什麼樣的觀點。
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在後危機時代,它也許是下一個危機的前危機時代,我們國內(的問題)一個就是實體經濟的結構失衡,一定要想辦法儘快地把它矯正過來,要減少投資,增加消費。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應對全球的流動性過剩,包括在我們國內。今年前幾個月放出了多少貸款,銀行資産30%以上的增加,這個不得了,儘管我們這兒沒有發生金融危機,我們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速度,一點都不比那些發生危機的國家慢,如何應對這種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湯敏(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現在看來經濟回暖的時間和速度都比原來預測會好一些,值得關注的地方,第一點就是要防止二次探底,也就是説2011年到2012年會不會經濟又出現一次低增長。第二個危險就是説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充分的思想準備,即使經濟回暖,也不可能恢復到2006年、2007年世界經濟的模式。第三個值得關注的就在發展中國家,現在正在醞釀著一場資本泡沫的風險,因為全世界流動性都非常大,實體經濟的需求還沒有真正上來,但錢又都發出來,這個錢就很可能流入到資本市場。
主持人:其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受到了,這一次經濟危機,我們中國經濟也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衝擊,那兩位你們認為,我們中國經濟的未來的形勢會是怎樣的?請做一個預測。
曹遠征:我想這次中國政府採取了積極應對的政策,而且效果非常之明顯,這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經濟率先恢復增長,在一季度以後,率先恢復增長。那麼第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間,我們看到經濟增長,這個風險因素依然在加大,人們比較擔心的,比如説通貨膨脹,現在通貨膨脹壓力。
主持人:對。
曹遠征:比較擔心的是未來的經濟增長質量,甚至包括剛才馬教授説的二次探底的問題,那麼我説依然會存在很多的挑戰。我們認為可能從短期來看,今年完成8%大概不成為懸念,明年可能也會有比較快的一個增長,但是最關鍵的是在增長過程中間,要提高質量,要改善結構。
主持人:增長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質量。
馬光遠:中國經濟結構從來不怕增長,而且從我們的政策效應來看,保增長,一般情況下,只要我們願意,只要我們願意花出成本的話,一般沒有問題,但關鍵是第一個我們的增長必須是有就業的增長,第二個是必須是持續地增長,第三個必須是帶有結構調整的增長。我認為上半年的這種政策投入,下半年可能不會再持續,我們下半年,如果説上半年我們是西醫的療法,那麼主要是做一個應急的過程。
主持人:對症的話。
馬光遠:那麼下半年應該是一個進行結構調整,進行維穩,修心養性的這麼一個過程。那麼所以我認為,下半年我們的主要政策目標應該從保增長、轉向保就業,轉向調結構,轉向促消費,那麼這樣的話,整個中國經濟本身的發展,才是一個可持續的,才是一個健康良性的過程。
主持人:曹教授有沒有什麼具體的建議,比如説剛才馬教授説……
曹:其實剛剛説了,就是保增長的目的是保民生,保發展,對吧,那麼只有結構改善,然後你才能真正保住增長,增長才真正有意義,然後才是一個有效率,有質量的增長。
主持人:我們知道上半年是要對症,比如説“退燒”,然後一些症狀的消除,接下來這個下半年就是要用中醫的調理……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