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70億,上海拍出新“地王”,天價拿地,價位是否合理?《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陳偉鴻):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們要關注的是剛剛在上海誕生的全國新“地王”。昨天,在上海的一場拍賣會上,中海地産以70.06億元奪下了上海的長風地塊,成為了新的“中國地王”。頻頻出現的“地王”,到底會對樓市的走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場瘋狂的“地王”遊戲的背後,又會有著怎樣的風險?今天我們將就此事來展開評論。
我們的兩位評論員是霍德明和張鴻,同時也歡迎各位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以及騰訊今日話題發表您的觀點,稍候的節目當中,我們會來關注您的留言。
首先,我們一塊兒來了解一下,這個在上海誕生的“中國新地王”。
昨天下午,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掛牌出讓的滬西長風地區6B7C住宅地塊落槌,中海地産以70.06億元的叫價將其收入囊中。這一報價,比此前的“地王”,北京廣渠路15號地塊,高出20多億元,由此中海成為“中國新地王”的所有者。
雖然有15家開發商參與了網上競拍,但最後參與現場競拍的只有5家開發商,不過各個實力雄厚,虎視眈眈。綠城房産、中海、保利地産、仁恒等諸多公司都給出了大大超預期的報價,先是綠城的64.11億元,然後仁恒報65.97億元,但最終中海得手,平均樓面地價為每平方米22409元,溢價幅度高達129%。
男:200905401003號競買人,現場書面報價金額為七十億零六百萬元。
最終中海集團已超出其他競拍者5億多元的價格,拍到了這個地塊。
中海集團中標人:這是一個合理的價位。
其他開發商對於競拍失敗,也並不感到遺憾。
記者:遺憾嗎?
競拍開發商:正常正常,沒什麼遺憾。
記者:我知道您出了60多億。為什麼後來出那麼低呢?
競拍開發商1:正常價。
競拍開發商2:我們還是理性的,一萬五左右,(樓面地價)比較合理。
這次拍賣的長風6B7C地塊,由兩幅相連地組成,位於上海市普陀區長風商務區,屬於市區核心地帶,總出讓面積達到14.2108萬平方米,按2.2容積率計算,總建築面積為31.2637萬平方米,該地塊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地塊規模,都可以説是今年以來上海最吸引人的一塊住宅土地,有人驚呼,“地皇”誕生了。
天價“地王”:風光?風險?
主持人:雖然我們沒有身臨其境,但是我想這樣的一個競買的過程,還是真的是驚心動魄,當剛才我們在片子當中看到報出70億這樣一個高價的時候,現場非常明顯,你可以聽到一陣驚呼聲。其實這塊地,它有一塊背景,在去年的時候,它是一塊流拍的土地,當時的起拍價是16億元,你看當年的16億元沒有人要,現在70億元大家搶著要,僅僅一年的時間,“鹹魚”翻身,為什麼它就有可能會成為這個新“地王”了呢?這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原因?
霍德明:我想新“地王”的産生,當然70億這是很重要的關鍵,不過你剛才也提到一年以前,這個地16億還沒有人要。
主持人:是。
霍德明:同樣的,北京的廣渠路15號,一年半以前,也是沒有人要的地,到後來又變成一個“地王”了。而我要介紹一下,這次咱們新“地王”的開發商——中海地産,在國內也算是大牛級的地産開發商了。
主持人:沒錯。
霍德明:它是我們中國建築總公司的下面一個分公司,也就是它有一個國企背景的,當然這也因為它有國企背景,這次新聞議論上面,也是比較熱鬧一點,而這個開發商——中海地産,在國內他是比較謹慎、理性,而且穩健,怎麼説呢?他到今年8月份以前,都沒有出手,到8月19號,到山東拿了三塊地,也算是高價了,於是那個時候記者就訪問它董事會主席,主席説,我們不玩“地王”這個遊戲,8月19號以後的事,到今年9月多,不到一個月,果然創了新高,所以這就了不起。
主持人:其實這個國企背景的中海,最終成為了這場爭奪當中的贏家,這個新“地王”的花冠戴在了它的頭上。張鴻你怎麼看?
張鴻:這事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這幾天其實一直在關注這個事。從昨天開始,下午我就看有媒體在報,説新“地王”要誕生了。這個新“地王”的概念,就是相對於全國來説,價格最高的這樣的一塊地,當時大家以為是綠城,因為綠城是有備而來,而且還跟記者説,説你看我們又回來了,因為它和平安信託有了一個這樣的框架性協議,平安信託給他有資金上的一些支持,所以説我們回來了,我們能拿到這個“地王”。這個“地王”如果是,即便是綠城拿下,也是“地王”,它大概是50多億,然後還有一個參加的,是上海的一家叫協和,它是一個外資背景,兩家外資,然後也是來志在必得。
主持人:我估計沒有人想到説是會以70億元來成交。
張鴻:對,這就是為什麼剛才這個片子裏面有那一聲驚呼。
主持人:炸開了鍋。
張鴻:大家會覺得嘆為觀止。
主持人:對。
張鴻:事實上,如果我們把這個視線再拉寬一點的話,這也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從這個北京的廣渠門10號開始拍以後,全國的“地王”頻現。
主持人:對。
主持人:光這個節目我們觀察就觀察過好幾期了。
主持人:對。
張鴻:前一階段最有意思的是在南京的一個“地王”拍賣上,拍賣師拍著拍著,拍賣師自己説,這和拍賣師的這種職業操守是不一致的。
主持人:他説什麼了?
張鴻:拍賣師説投資有風險,舉牌必謹慎。這讓我想起……
主持人:這個舉牌的力度把拍賣師都嚇著了。
張鴻:對,這讓我想起了股市上,就是當股市一片火熱的時候,分析師跟你説,説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基本上沒有人聽,因為大家有錢,第二,還有掙錢的預期。
主持人:其實對於這個全國新“地王”的誕生,各界都是看法不一,我們接來,來看一看一位業內人士的看法,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SOHO中國的董事長潘石屹,在9月3號,他也是剛剛花了40億元的鉅資,在北京拍下了一塊地,他對於這個新“地王”的誕生,會持什麼樣的態度和觀點?來看一看。
潘石屹(SOHO中國董事長兼聯席總裁):我覺得最近(地價)翻得都不正常,應該出現泡沫的苗頭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錢太多,錢太多的話,別的行業流不下去,是個行業就過剩,其實這個土地的價格,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市場的承受能力。另外一個就是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對房地産公司的評價指標發生了問題,對一般公司的評價都是它的銷售收入,都是它的利潤,而對房地産公司就是,認為比利潤和銷售額更重要的,是它的土地儲備。只要你儲備的土地多,你的股價就高,上市之後的表現就好,融來的錢就多,這不就出問題了嗎。
主持人:大家一定記得在競拍會的現場,當時70億元出現的時候炸開了鍋。我們看看這個信息在網上會不會炸開鍋?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位網友的觀點。
他的署名叫“花花”,他説“地王是拍出來的。雖然有些瘋狂,但我們無法左右。只是會帶來預期,地産商更有信心去抬高房價,消費者又開始了新的觀望。樓市接下來會怎樣呢?真是有些擔心……”
張鴻:對。
主持人:我想和他有同樣擔心的人一定不在少數。再來看看下一位網友的觀點,他説“哈哈,只是為了推高房價,又沒有什麼成本,還可以以此來獲得貸款,提高股價……我看好這個房價是會繼續飆升的。加油!”這有點正話反説。
張鴻:無奈的加油。
主持人:很無奈,這個看來他也是擔心房價會不斷地上升。
再來看看下一位網友的觀點,他説“通過地王吸引媒體的眼球是實力開發商慣用的伎倆,他目的在於引起一種房價還是要上漲的預期,開發商可以借此來大賺一筆,而所謂的地王他們是不會開發的,過去的地王有幾塊開發了?”
其實我覺得網友的這些留言,透露出的是他們對於“地王”頻現的一種擔心。
張鴻:對。
主持人:至少對於購房者來説,這不能算得上是一個好消息,其實我覺得在前一段時間,大家都看到了,全國很多地方樓市的成交量是停滯不前的,即便是我們到處看到這個價漲量跌這樣的一個現象,但是各地的“地王”卻是爭先恐後地冒了出來。
“地王”頻出,民眾關注,前不久南京、蘇州、深圳等地的土地拍賣會也火熱升溫,在蘇州的一場土地拍賣會中,拍賣現場競價的激烈程度幾乎讓拍賣師應接不暇。
拍賣師:18億1千萬,2千萬要不要,18億2千萬,18億7千萬,18億8千萬,18億9千萬。
這個位於獨樹湖的地塊,最終拍出19.9億的高價,樓面地價,每平米超過7000元,據測算這塊地開發以後,房價將會在2萬元一平米。
在9月8號,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保利地産在經過150輪舉牌鏖戰之後拿下了河西金沙江地塊。
昨天,深圳招商華僑城投資有限公司經過多輪競價,以5.3億元的總價拿下了深圳寶安區的豪宅地段,折合樓面地價每平方18874.64元,地面地價,每平方米22649.05元,為目前深圳最高地價。
高價拿地,再度引發人們對房地産業的利潤的關注。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房地産業當然是個暴利行業,如果沒有暴利,為什麼各類企業都來搞房地産,哪個地方羊最多,哪個地方的草一定最好,這是很簡單的市場規則。
房地産行業現在普遍實行預售制,一個20億元的項目,自有資金有5億元就行了,其他可以通過預售來解決,如果以項目結束時的總的投資額來計算,利潤率可能有15%到20%,但如果以自有資金來計算,利潤率可能高達100%到200%。
主持人:在剛才的這個短片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創新高的數字,讓我想起了王朔的一本書叫《玩的就是心跳》。
張鴻:對。
主持人:當然針對這個現象,也有人持比較平靜的觀點,比如説有人認為説,其實在這個房地産市場它也是一個細分的市場,它也有這個高端的消費。
張鴻:對。
主持人:所以可以讓這個“樓王們”、“地王們”來扮演一下奢侈品的這種角色,這是無可厚非的。如果順著他的這個觀點來理解,就是我們出現這個“地王”其實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每當任何一個地方“地王”出現時候,總是會引起一片的譁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種現象出現?
張鴻:因為我想普通老百姓,就像剛才那個網友一樣,其實擔心的還是地價能推動房價,雖然我也聽説過,你剛才説的這種觀點,就是奢侈品,奢侈品它的價格漲就漲吧,我們反正不消費那個奢侈品,它可能是LV包,你就買你平常的包就行了。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土地基本上是一定的,而LV的包它那個生産的,比如説它用人造革也罷,還是皮革也罷,還是布也罷,它那個是無限的,我可以替代,我可以不選擇它那個東西,我選擇別的包,但現在土地,如果你整個奢侈品的這種樓盤多,價高的樓盤多的話,它相應的這種價低的樓盤,我們能買得起的樓盤,就一定,那個土地一定會減少。
主持人:是,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之下。
張鴻:對,所以它一定會推高,某種程度上會推高這個房子價格。
主持人:霍教授您的看法?
霍德明:張鴻你剛剛説地價推動房價的這個事,我要提出點不同的意見,記得去年8、9、10月,正處於房地産低潮的時候,那個時候房價是下跌,而很多土地拍賣的時候,是拍不出去了,那個時候基本上是房價拉低了地價。所以我覺得這一次“地王”這個事,第一個,它是70億,金額是非常大,而且一般小的開發商是玩不起的。這種大金額,大數字的投資,跟國企這種開發商有關係,而它關係在什麼地方呢,它基本上是一個企業投資的一個噱頭,怎麼説呢?它靠這麼一個大的金額來去取得銀行的貸款,或者企業的融資,當然它可以順便坐一下“地王”的寶座。
主持人:這看起來好像好處多多,對他們。
霍德明:對於他這些企業來講,他應該是要在計算這個一本萬利的事情,他花了70億,100億,將來的話,他肯定還是要將本求利的,所以這是為什麼大部分社會的民眾,會關心將來他如果求利的時候,會不會又把房價,或者是再後的地價再抬高上去。
張鴻:我和霍老師的爭論,好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但是那是最出的問題。當一旦雞和蛋都有的時候,這個時候,它就是互相推動了。
主持人:其實……
張鴻:雞蛋的規模,可能決定雞孵出來的規模,然後雞的多少可能又會決定蛋的多少,就像前一階段廣渠門15號地拍出來以後,周邊的價格都跟著一起漲。
主持人:對。
張鴻:它有一個示範的效應。
主持人:不管是現房或者是二手房。
張鴻:二手房,很多二手房,賣二手房的馬上跟仲介打電話説。
主持人:別給我挂出去了。
張鴻:對對對,趕緊,我這個要漲價了,所以它這個示範效應是不可忽視的。
主持人:其實我覺得可能普通的民眾,會覺得“地王”的出現,它一定會帶高房價,但是對於這些參加“地王”拍賣的人,他們一定會覺得這是一個合理的數字。
張鴻:對。
主持人:我覺得不管對於這些“地王們”來説,他們如何樂觀地看待未來樓市的發展,以天價拿下的這些地,未來一定是要有人來埋單的。那麼在這樣一個瘋狂的“地王”遊戲的背後,到底蘊藏著什麼樣的高風險呢?馬上我們繼續評論。
競拍升溫,“地王”頻現,民眾關注,新“地王”是否推高房價?哪些風險不容忽視?《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來收看我們今天的《今日觀察》,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和各位關注的是剛剛在上海誕生的溢價幅度高達了129%的一塊全國新“地王”。我們的網友上傳了一些漫畫,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從什麼樣的視角來關注這件事的,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幅漫畫當中的這個“地王”,正在舉著杠鈴,我看起來他好像有點吃力,因為你看他還灑出了幾滴汗水。
張鴻:多慮了,他沒那麼吃力。
主持人:真的嗎?
張鴻:那個杠鈴沒那麼重。他不需要掏那麼多真金白銀,其次這個杠鈴如果一旦斷了,可能會變成一個降落傘,就是開發商可能會安全地著陸,但是就不知道誰會被套在天上。
主持人:來,再看看第二幅漫畫,這個旁邊有很多觀望者也很焦慮,但是呢,這個穩坐釣魚臺的是某某房地産開發公司的人。
霍德明:你可以看到房地産開發商很努力地踩,很努力地炒熱這個房地産市場,雖然他現在還沒有流汗,但是我們可以預計到他將來汗如雨下,而裏面的房地産會如火一樣的熱,鐵一樣的紅,最後老百姓還得乖乖掏錢出來買這個房子。
主持人:所以可能繼續炒下去的話,對這些等待購房的人來説,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張鴻:對。
主持人:我們繼續再來看看媒體刊發的一些相關的評論。
針對“地王”頻現,媒體紛紛發表評論。
《人民日報》評論“地王頻現:是泡沫還是回暖”。文章提出,不僅僅是地價在逐步攀高,“地王”身邊的房價也“雞犬升天”。任何一個房市媒體、業內研究機構或是房地産消費者都不會放過眼前一絲一毫的“地王”群像。因為很多人都在擔心“登基”的“地王”勢必推高房價,並且將再次吹起一個讓人眼紅的泡沫。
東方網發表文章,對於開發商來説,除了要預見到房地産市場的發展之外,更要考慮到購房者的承受能力,如果一味地靠“地王”來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最終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也有媒體對“地王”是否會産生信貸泡沫表示關注。
《廣州日報》文章擔憂,開發商樂觀後市預期和寬鬆的信貸政策,可能讓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産市場,從而加大樓市的進一步泡沫化。地王頻現,並不一定意味著房地産市場的繁榮,相反,在金融危機影響尚未結束、房價仍然虛高的情況下,地王的榮耀背後,暗藏的是樓市泡沫的風險。
還有媒體對監管房價提出建議。
“調控房價要有個譜”。《上海證券報》評論説,高房價,這些年來一直是困擾在社會大眾心裏的一道魔咒,地方政府再處理高房價問題上日益處於兩難的被動處境。政府應明確以房價收入比為樓市調控目標,並建立房價收入比預警體系,平衡經濟發展和房價調控之間的矛盾。
主持人:大家可以看到,“地王”一齣,媒體是呼聲一片,呼籲這些參與“地王”競奪的企業,要警惕其中的風險,但是你也很明確地可以看到,這些企業他們似乎並不在意你的提醒,他們照樣是高價去拿地。
張鴻:對。
主持人:難道這些參與“地王”競爭的企業,他們真的聞不到高價拿地,爭當“地王”的背後的這些風險和危險嗎?
張鴻:他們當然能聞到,但是他們即使聞到又怎樣呢?他覺得很遠,因為沒有落實到,其實他不光聞到,其實他能看得到,你兩年不開發,你這個地就要拿走。但是有多少拿走的呢?去年我們知道,那個地價都已經下來了,然後很多地方流拍,包括開發商可以到地方政府那退地,然後還有地方政府説你保證金先不交,我可以把地先給你,先賣給你,就是地方政府對開發商有時候非常像慈愛的父親,不願意把……
主持人:百依百順你的意思是。
張鴻:不願意把這個板子具體打到他身上去。你比如説像保利地産這一階段,連續在拿“地王”,拿到南京的“地王”,重慶的“地王”,成都的“地王”,蘇州的“地王”,長春的“地王”,然後7月16號他還在廣州的金沙洲買了一塊地,為什麼單獨提金沙洲呢?就在兩年前的今天,他在金沙洲拍下了兩塊“地王”,現在都是荒地,沒有開發。
主持人:依然閒置。
張鴻:對。但是不影響他繼續去拍“地王”,也沒有受到什麼太多的處罰,所以這個成本對他來説,這是風險嗎,他完全可以付得出,所以基本上是沒有風險的。
霍德明:我想我不知道開發商他是不是聞到了風險,我聞到的是,風險轉嫁,你剛剛提到了,地方政府、開發商,還有金融機構,這三個是綁在一塊的。當這個房子在漲價的時候,到最後買房子的人,他要付很高的價錢,可是當如果房子在跌價的時候,這個時候可能在金融機構,由於土地價格是很高的話,金融機構就會有風險,到最後金融機構出了風險以後,誰來埋單,肯定是全民來埋單。所以也許對單獨地産開發商他也沒有風險,對於地方政府他也沒有風險,對於銀行沒風險,可是整個揪在一起來看的話,你風險轉嫁的結果,就是到了老百姓身上去了,而這麼一個風險轉嫁的風險,是應該我們要警惕的,它不是單獨人面對的,可是它是群體老百姓必須要負擔的。
主持人:到底轉移到了什麼地方?我們來看看網友對這方面有沒有什麼樣的評論。
首先我們看到的這位叫做“牛”的網友,他説“樓市的瘋狂,地王的崛起,絕非中國經濟的福音,更不是經濟復蘇的象徵。”看得出來,他覺得這樣的風險可能轉移到整個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身上了。
張鴻:對。
再來“讀白卻空白”這位網友説,“一旦房地産的回調影響到了金融系統,對中國實體經濟的打擊將是沉重的,在歐美等國快要爬上岸的時候,中國可能會因為房地産的不理性而再陷深淵,我們都不希望這一切發生!”
到底我們在提醒這些“地王”企業注意風險的時候,是杞人憂天呢?還是他們真的不顧這一切的風險?廣告之後我們會來採訪一下特約評論員,待會兒回來。
主持人:歡迎回到節目現場,我們接下來馬上來採訪一下我們特約評論員,他是人大土地管理系的主任葉劍平,葉教授您好,我們想知道您的觀點,對於現在“地王”頻現,您覺得這些爭當“地王”的企業,它們到底有沒有面臨風險?如果有的話,是什麼樣的風險?
葉劍平(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我想企業它應該以市場化運作,這樣的一個形式,那麼企業去拿地,不管是“地王”,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也好,他拿地的話,首先應該是在理性的分析成本,分析的基礎上去拿地。那麼由於企業的構成不一樣,所以它抗風險的能力也不一樣,那麼只要企業是個理性的,和我們的老百姓也是理性的,來對待這樣的一個現象的話,實際上如果企業過於,所謂的過於的就是,就是非理性去拿地的話,或者衝動的那種去拿地的話,最終會受到市場的懲罰了。
主持人:你能告訴,我們他的行為是非理性的話,面臨的最大的風險會是什麼嗎?
葉劍平(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那麼毫無疑問,它所預期的價格,高於市場所能承受的價格的話,那麼它的産品沒辦法推到市場上去,沒有推到市場,那麼它的利潤就沒有辦法實現。
主持人:好,謝謝葉劍平教授接受我們採訪,謝謝您。
葉劍平(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好。
主持人: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地王”頻現的現象,讓我們對未來房地産事業發展的健康之路,有過一些不同的擔心,那麼如何消除我們這種擔心,如何規避在這當中有可能存在的風險,聽聽二位的建議。
張鴻:對一個國企來説,他進入到房地産買這個“地王”,可能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比如説我錢多了,然後我沒地方可投,我投到地上來,為未來做儲備,可能是理性的。但是當這麼多的大型的企業,都進入到這個“地王”爭奪戰的時候,風險就就出來了,這就是我們經濟學上經常説的,個體的理性可能會導致這個集體的謬誤。所以這個時候可能不光是土地部門需要來嚴查囤地不建的這種情況,那國資部門可能也要進來,因為它畢竟是國有企業的這個大管家,進來就像前一階段嚴查國企這個投資金融衍生品一樣,把“地王”這個事情也當做一個衍生品,能不能儘量減少國企的大量的進入到這個土地市場。
主持人:我想誰都不願意看到這個地價和房價的畸形發展,尤其是這種畸形發展可能會影響到房地産事業,影響到整個經濟,那麼您覺得怎麼樣做才能規避這些風險?
霍德明:在我們目前招拍挂這麼一個土地制度之下,其實它有它很完整的機制設計的,不過,由於開發商,地方政府,以及金融單位,金融機構他們已經和在一起了,往往這個現有的規矩、規則,他不去遵守,比如説這次“地王”這件事情,前面就有很多“地王”,而這些“地王”拍下來,他就把土地放在那兒,經濟情況好了,當然就,像你講的,賣出去了,經濟情況不好的話,找個理由跟地方政府商量一下,退了,一退了之。所以我想他對於現有的規矩、規則他不遵守,而他完全用這種投機的心理,他能夠一退了之,如果我們説是……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