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今日觀察》首頁
[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今天我們要來關注的是央行公佈的最新信貸統計數據,儘管市場普遍預期6月份新增信貸將會超過5月份,但是央行公佈的1.53萬億元這樣一個鉅額數字,還是出乎了大家的預料,至此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貸款已經達到了7.3萬億元,有人認為如此井噴的信貸量將會有利於提振經濟復蘇的信心,也有人認為信貸量的激增,可能會誘發通貨膨脹。究竟天量的信貸數字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一直以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會不會因此而做調整?今天我們將就此來展開評論。
我們的兩位評論員是向松祚和張鴻,我們也歡迎電視機前的各位登陸央視網、騰訊搜搜網和搜狐網來發表您的觀點,稍候我們會來關注您的留言。
馬上我們就來關注一下最新的信貸數據。
解説:1.5304萬億元,這個二季度以來月度最新的新增貸款數據,今天再次引發了市場的熱議。昨天中國人民銀行打破慣例,提前公佈6月份的信貸數據,據央行統計司報告,6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較上月新增15304億元,各項存款較上月新增20022億元,詳細數據將近日公佈。
從上半年來看,6月新增的1.53萬億元貸款,僅次於3月和1月,仍然維持高增長。另外儘管二季度新增信貸合計2.8萬億元,較一季度的4.5萬億元明顯放緩,但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總量達到了7.3萬億元,遠超出去年全年4.9萬億元的水平,為歷史少有。
信貸規模的不斷增長,社會各界給出了不同的解讀,有業界人士分析,部分信貸資金沒有流到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沒有被帶動,通脹預期反而起來,可能會導致滯脹。
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建華7月6日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我國經濟形勢將繼續好轉,短期內通脹風險不大,中期內控制通脹風險也面臨著較多有利條件。貨幣政策效益明顯,短期內無需做重大調整。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們,他們可能關心的是,如何在保證貨幣政策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如何改善貨幣供給的,包括新增貸款的去向,把去向更加合理化,來緩解流動性上升帶來的資産價格上升的趨勢。
解説:新增信貸的數據究竟該怎樣解讀,它給中國經濟帶來哪些變化?信貸規模是否還將繼續擴張?一系列疑問,考量著前進中的中國經濟。
主持人:在央行最新的信貸數據發佈之後,我接觸了一些學者和企業家,在他們的眼裏,這個大幅激增的信貸規模似乎超出了他們的預料,我們要問問兩位評論員,在央行最新公佈的這個信貸規模的數字當中,單月1.53萬億,和半年7.37萬億,這樣的一個信貸規模,兩位可以從這當中讀出一些什麼?
張鴻:有一個詞叫大跌眼鏡,這一次這個數字讓很多經濟學家,和一些研究機構都大跌眼鏡,的確是有點高,那造成這個高的幾個原因呢,我想我總結了一下,第一就是中小銀行在半年結束的時候,第二季度結束的時候,出現了大規模的這個放貸。因為前幾天,我剛剛看到一個數字,就是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它們的6月份,新增貸款是4970億,6月份一共是1.53萬億,也就是説中小銀行在6月份的新增當中佔了1萬億以上。那這些錢都投到哪兒去了呢?很多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因為我們知道地方政府要刺激經濟,它需要掏錢,可它沒有錢怎麼辦呢?它就建立了,尤其是一些縣、市級的一些政府,都有自己的這種融資平臺,成立了比如説類似建投公司等等等等,以類似財政擔保的形式,然後拿到貸款,進行公用事業,市政項目的一些建設。還有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因為我看到中行的董事長肖鋼他提到,説的的確確有部分的企業,包括銀行啦,它們擔心這個貨幣政策可能會收緊,然後在上半年這個不限,基本上不限制的這樣一個寬鬆環境當中先把規模拿下來,先把這個錢拿到手。
主持人:可以先使用一下,別錯過這個機會。
張鴻:對對,先把錢拿到手再説,然後以後用的時候再使用它,但是無論如何的的確確上半年的總量和6月份的1.53萬億,確實是出人意料。
主持人:大跌眼鏡。
張鴻:對。
主持人:這是你剛才的一個用詞。向先生從這兩個核心數據當中可以讀出什麼?
向松祚:其實偉鴻我們看到,在這個全球的金融危機這個期間,很多的經濟現象和經濟政策往往都是超乎人們的預料的,那麼我國信用的天量的增長也不例外,確實在今年以來,每次的信貸的增長的數字都是大大超乎了人們的預料,但是我想説的就是在這個總量的,天量的增長裏邊,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有它的合理性的。這個合理性來自幾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説,過去我們曾經比較長的時間實行這個雙防的,防經濟過熱,防通脹,這個裏邊確實有一些信貸需求是被抑制的。
主持人:對。
向松祚:那麼在今年借這個機會釋放出來。第二呢,我們4萬億的這個財政刺激的方案裏面,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它本身就是需要信貸的增加來跟它配套的,第三個因素就是我們地方政府,地方,各個地方,其實他們保增長,保就業的這個壓力非常大。
主持人:沒錯。
向松祚:他們需要有很多的項目來上馬,那麼這些項目的上馬,它們的資金來源,主要一部分也是希望從信用渠道來獲得資金。
主持人:這是他們的重要渠道之一。
向松祚:當然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説,銀行它的盈利的這個壓力和盈利的衝動,也迫使他希望能夠多放貸款,所以這幾個因素加起來,構成了我們信貸天量的增長,但是即使考慮到這個合理的增長的因素,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就是説這個天量的增長,這個超乎預料,反復超乎預料的這個增長裏邊,確實有一些是值得我們去深刻關注的,為什麼增長得這麼快。
主持人:是。
向松祚:確實是引起了大家廣泛的疑問,這個裏面我想最關鍵的問題,還不是總量的增長,這個裏面最核心的問題,最麻煩的問題,也是最能夠引起現在大家普遍討論的問題是什麼呢,實際上是我們這個天量信貸它的結構,和這個流向,真的是流到了這個實體經濟裏面去了嗎?還是流到了資産價格市場,會製造泡沫經濟,這是最要命的問題。
主持人:那麼信貸規模的天量增長,也引發了我們網友的熱切的關注,所以馬上我們來看一看他們在這一刻發來的這些留言和評論。
第一位我們看到這位,署名叫“猛犸象”的網友,他説“這麼多的貸款刺激經濟,當然是好事。最關鍵的部分應該是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制度,讓每一分錢都向確實的流向生産部分,不要讓一些人趁機可入。”
再來我們看看第二位網友,署名叫“蘿蔔條”,他的觀點是説“要看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對資金要求還很大、很大,但是我們的銀行貸款90%流向了大型國企,他們多得沒地方放,只好涌向樓市和股市炒一番,就算今年銀行放12萬億,中小企業能拿到的貸款也就是一萬億。”這和剛才張鴻分析得有一些接近。
再來看一看下一位的網友,他的署名叫“勝利”,他説“信貸井噴似增長,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第一,信貸高速增長,支持經濟復蘇,不可持續;第二,如果信貸資金部分流入了股市或者樓市,無疑會增加信貸的風險;第三,信貸投入對於改善就業和刺激消費,它的影響要比預期要弱;第四,信貸的高增長下更需要加強銀行風險的管控;第五,信貸急劇擴張將會導致新的産能過剩和資産泡沫。”
剛才我們很多網友其實都提到了股市和樓市,那麼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樓市和股市是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最敏感的晴雨錶,那麼當今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市場的信心,到底處在什麼樣一個狀況當中?我們不妨接下來就一塊從這個晴雨錶當中,來尋找一下答案。
解説:貸款的快速增長,引發了業內人士的多種擔心,有專家指出,這將導致進一步的産能過剩,以及由此引發的銀行壞賬激增問題,面對這種擔心,市場行情似乎也在顯露著某些跡象。
近幾個月,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價都在不斷攀升,一些樓盤的新房價格上漲超過三成。
《經濟參考報》報道,今年五月,杭州樓市以火熱的數字刷新歷史記錄,成交量高達10058套,有的樓盤出現很多溫州購房者的身影,售樓小姐形容他們:一不看房,二不問面積,三不管戶型,只要有房就下單,一買就是一個單元,有的一下子可以買下30幾套。
而作為資本市場風向標的股市,近來也是一路上揚。
2008年10月28日的上證指數,當天收盤為1671點,而這兩天,上證指數已經突破了3000點,並向著3100點邁進,股指幾乎翻了一番,成交量也大幅提升。
6月底,中國銀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的通知》,強調貸款發放必須用於滿足實體經濟的有效信貸需求,同時防止出現月末、季末衝規模現象,同時通知還專門要求,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房地産等領域,不得脫離客戶的有效信貸需求發放貸款。
主持人:剛才小片當中描述的樓市和股市的火爆,相信電視機前的各位在這些日子當中都有感同身受,那麼這樣的一種火爆,究竟和我們剛才探討的信貸的規模增加,是不是有著某一種聯絡呢?不久之前作客我們節目的的經濟學家成思危先生,他也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擔心,就是現在這個規模不斷增加的放貸量有相當一部分的資金確實是流向了股市和樓市,這也造成了不久之前,我們看到的這個股市和樓市暫時回暖的一個現象,那他們也因此提出了這種擔心,而且在我看來有這種擔心的人好像還不在少數,你們二位怎麼來看這種擔心?
張鴻:我也注意到了成先生他的這種提法,而且我還注意到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先生也提到説,要控制信貸資金的流向,要把這個信貸資金用在鋼刃上。
主持人:對。
張鴻:當然被引用最廣的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魏加寧研究員他提供了一個數字,他説20%的信貸資金流入到了股市當中,所以已經産生了金融泡沫,我們當然很難具體的知道到底有多少錢流入到了股市和樓市當中。
主持人:是。
張鴻:但是從直覺的感受來説,我們能夠感受到現在錢確實太多了,比如説各地的這種“地王”頻現。
主持人:對。
張鴻:而且也的確是有房地産的老總説,去年是我們求著銀行,今年銀行求著我們要貸款給我們。
主持人:對,他們現在不差錢了。
張鴻:對,股市上的走勢今天是3100點,那如果再有100點的話,可能和最低點就已經是100%的漲幅了。我們管這種行情叫資金推動型,為什麼叫資金推動型呢?因為它沒有實際的業績的支撐。
主持人:對。
張鴻:從明天開始,這個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就應該開始發佈了。
主持人:對。
張鴻:那在之前進行的半年報的預告當中,截止到7號是696家公司發佈了預告,其中425家是預虧的,或者是預減的,就是不樂觀的,這個佔到了6成,也就是説,從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來説,不足以支撐股市有100%的這個漲幅,所以説我想從樓市和股市的這樣的一個完全是靠資金來推動的這樣一個情況來説,這些經濟學家他們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向先生也有類似的擔憂嗎?
向松祚:剛才張鴻講的是現在人們擔憂的一個方面,就是説信貸資金大量的流入了虛擬經濟。
主持人:資金導向。
向松祚:對,主要是流入股市和房市進行炒作,我想從經濟全局來看,另外一個主要的擔憂是信用的流向和結構,它過度的集中到大的項目,國家的項目,但是很少流到一些真正對於就業,或實體經濟增長具有最大幫助的這些中小企業裏面去。
主持人:這兩種流向和結構會産生什麼樣的不同?有什麼影響嗎?
向松祚:這個我們國家經濟的結構本身就是需要很好的進行調整,以前經濟結構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如果這個信用的結構,進一步的過度的集中到這個大的項目,國家項目,集中到一些少數的領域,而不到經濟的真正需要增長的地方去,這個我們已經存在的問題可能會進一步的加劇。我注意到這個,就是上個月的6號,6月6號,也就是經濟頻道舉辦的一個論壇,叫“如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這麼一個論壇裏邊,公信部的部長李毅中先生,他特別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在今年一季度,在4.8萬億的新增信貸裏邊,只有5%是流到了中小企業,但是我們注意到,中小企業的數目總量,佔了整個中國企業的是99%。
張鴻:對。
向松祚:然後佔的GDP,它所創造的GDP佔整個GDP是60%,就業的這個量就更大,它解決了差不多是85%以上的這個就業人數,所以你看,整個的信貸只有5%才流到這些企業裏面去。
主持人:流向了它們了。
向松祚:所以這些中小企業它現在看到融資非常困難,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已經講了10幾年,乃至20年,都沒有很好的解決,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已有的這個經濟結構的矛盾,會進一步的嚴重,同時信貸的過度集中,它一定會降低這個信用資金使用的效率,削弱這個信用資金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我覺得這個結構性的問題,是我們這次關注這個信貸流向的一個最麻煩的問題。
主持人:我想在這樣的擔心當中,也會引發我們類似這樣的疑問,就是大幅增長的信貸量對中國經濟來説,到底是喜還是憂?我們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未來會因此而做出調整嗎?馬上繼續我們的評論。
解説:業界眾説紛紜,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否面臨新變化?《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回到《今日觀察》的節目當中,今天我們和大家關注的是大幅增長的信貸量,那我們的網友也發來了幾幅漫畫,我們一塊兒來看一看,他們在漫畫當中傳遞著自己的觀點,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幅漫畫,是樓市和股市的這個病房裏邊,旁邊的支架上應該是打點滴,挂的這袋藥就是“信貸”。這到底是不是一劑良藥?你們兩怎麼看這幅漫畫?
張鴻:其實躺在這個病床上的不一定是樓市和股市,可能是國有企業,但是它這個輸液瓶可能通過某個渠道流到了樓市和股市,這是我們擔心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能躺在床上的國有企業,可能並不是病情最危重的病人。
主持人:而且我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對這個病人的身體狀況並不是特別了解。
張鴻:對。
主持人:如果他太虛弱的話,用這樣的“信貸”良藥來注入一針的話,到底是好是壞這可能還説不準。
張鴻:可能虛不受補。
主持人:虛不受補。再來看看第二幅漫畫,哎喲,這個是大量的銀行信貸,你看,大水龍頭,直接就澆向了樓市和股市,這也是之前向先生一直提到的,你的擔憂之一,對吧。
向松祚:我想這個漫畫就是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我們講的信用結構它的不合理會加劇我們整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所以你看它這個數據現在是很難得到,但是形象的表達了人們普遍的一個擔憂,就是大量的信貸是流入了虛擬的這個經濟炒作去樓市、股市,但是真正解決就業和GDP大部分的這些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他們只得到了這個信貸資金的跑冒滴漏的一小部分。
主持人:對,這個真是杯水車薪。
向松祚:杯水車薪。
主持人:所以還是在延續類似這樣的擔心,事實上我們注意到,在央行發佈了最新的這個信貸增加的數據之後,各個媒體也給予了廣泛的關注,我們馬上來看一看各大媒體的一些評論。
解説:1.5萬億的新增信貸,上半年超出7.3萬億元的鉅額總量,眾多媒體對此紛紛釋放著各自的觀點。
“天量信貸怎麼看?”《人民日報》的文章指出,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之時,7.37萬億元貸款有利於提振經濟復蘇信心,為擴內需、保增長,添柴加薪。
針對當下的通脹擔心,《人民日報》的文章援引專家觀點説,未來一段時間,國內下游企業仍將處於産能過剩狀態,會有力地抑制通脹形成;國際市場上,在世界經濟出現全面復蘇之前,僅僅依靠美元貶值推動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難以持續,從而也不會以輸入型通脹的方式傳導到我國。
那麼信貸猛增帶來哪些風險呢?《中國經濟週刊》的文章指出,需要關注的是,這樣大規模的信貸投放,是否對經濟結構的調整有所幫助?如果信貸在産業和行業上投放不科學,不合理甚至冒進,最終會造成國家經濟和産業結構的失衡,當這種宏觀風險蔓延到整個經濟實體中時,必然會危及金融體系的穩定發展。
《南方日報》的文章援引國家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師範劍平的觀點説,當前經濟過快下滑趨勢已經得到遏制,表明先前政策力度已經基本到位,下一步應該把貸款轉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産業升級,支持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在支持薄弱環節方面下更多的工夫。
主持人:在央行發佈了大幅新增的信貸數據之後,很多的媒體大篇幅的都報道了這樣的一個消息,同時也配發了不少的評論,我注意到有不少的媒體持這樣一個觀點,就是央行提前發佈這樣的一個數據,事實上是向公眾和市場釋放一個信號,告訴大家,我們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是有信心的,是為了提振市場的信心,那你們對部分媒體持的這樣觀點有什麼樣的評論嗎?
張鴻:如果這個説法成立的話,那今天股市上的反映應該説得到了這樣一個證明。
主持人:印證。
張鴻:對,印證。就是大家覺得,哦,原來這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會繼續下去,大家就可能就有一些放心了。現在我們看到了一些復蘇的跡象,但是我們很難説它已經回暖了,而且即便是回暖了,那中國經濟現在回暖到什麼程度了,這個程度是不是已經足以到我們來調整政策,這個我們都不知道。但是不意味著我們普通的投資者也罷,還是企業主也罷,就不需要關注這個事了,因為尤其在股市上,這個政策一齣,這個數字一公佈,馬上就會變成股市上討論的一個熱點的話題。
主持人:對。
張鴻:因為政策性的風險在股市上叫系統風險,這個系統風險往往是非常難防範的,你需要不停的關注它,才能逃掉。
主持人:去研究它。
張鴻:對對,所以我們可能很難説貨幣政策短期內會有更大的調整,但是顯然和上半年相比,它調整的可能越來越大。
主持人:但是在這些媒體上説,短期內我們寬鬆的貨幣政策,是不會輕易做改變的,這樣的一些觀點還是特別吸引人的眼球,向先生你做何評論?
向松祚:我想現在信用井噴式的增長,已經引起了政府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不過從整體的經濟來判斷,寬鬆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這個基本的態勢和主基調,短期內它不會改變。這個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説現在我們從實體經濟部門的數字來看,儘管現在經濟開始有復蘇的跡象,但是呢實際上這個復蘇的基礎,還是非常脆弱的,主要表現在,第一,我們現在出口的需求,依然持續的非常穩定,而且這個持續的時間可能會非常長,那麼內需現在增長的速度也不是那麼快,所以現在其實保增長、保就業、保這個8%的這個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現在馬上就收緊信貸,改變現在這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那可能有一點復蘇跡象的,這個經濟復蘇,可能馬上又會中止掉。
主持人:這個苗頭就被扼殺了。
向松祚:這就被扼殺掉了,其實這個也不僅是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包括美國和其他國家,比如説美聯儲上一次貨幣政策開會,也是準備討論,是不是我們現在要開始收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但是實際上後來沒有,還是維持這個政策不變,因為美國現在的情況,它的經濟復蘇得也是非常非常的微弱,只是露出了一點點苗頭,所以我想這個主的基調不會變,但是在這個主基調基本態勢不變的條件下,面臨如此快速的信貸增長,未來我想它這個增長的幅度……
主持人:幅度。
向松祚:和節奏,是會有相應的調整的,會根據通脹預期,會根據實體經濟的這個指標會相應的有所微調,是可以肯定的。
主持人:馬上我們也來看一看網友關於這個話題上傳的最新的留言。首先我們看到這個網友,他的署名叫“鬱金香”他説“他支持適度回籠貨幣,引導實體經濟復蘇,是最首要的問題!虛擬經濟上半年已經完成了提振信心的使命,真正的繁榮應該建立實體經濟、消費增長的基礎之上,否則就是過度膨脹的廢墟經濟!!支持銀監會的警示。”
再來看看下一位網友的觀點,他的署名叫“木木”,他説“信貸快速增長將會改善上市銀行業績和估值,它是中國特殊的金融體系下的産物。對於這種現象,既要看到它對應對金融危機的有利方面,也要看到其所面臨的潛在的風險,特別是當這種潛在的風險並不容易在短期內顯現出來的時候,更應該儘早地從制度安排上來規避。”
那麼接下來我們也看一看我們特約評論員對今天的這個話題有著什麼樣的觀點。
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最令人擔憂的,就是在這麼短的時間裏,放出了這麼大量的貸款,銀行對於這些投資項目的效益和風險的評估,有沒有做到家,如果沒有經過深入和細緻的對於投資項目的研究,將來這樣天量的貸款的中,有多少會轉變成壞賬,很多銀行都是在壓力下放款,而不是根據投資項目的收益和風險的平衡來放款,就讓商業銀行,根據商業上收益和風險平衡的原則,讓它自主的來選擇貸款項目和貸款額度。
哈繼銘(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博士):這個7.3萬億元,是貨幣與財政政策,比較積極和寬鬆的綜合(結果),我估計政策方向不會調整,但是這種調整貸款增長的節奏,還是有可能的。我覺得,看全年的話,我相信貸款總額輕易地就會超過10萬億,而且要想壓下來,也不是很容易的,因為很多貸款,是給中長期項目提供融資的,所以可以説,這輛列車的慣性是很大的,即使踩閘,它也得再往前滑一陣。
主持人:大幅激增的信貸規模,廣泛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那麼兩位,結合未來對於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態勢的判斷,你們對於政府的這個調控措施,監管措施還有什麼樣的一些建議?
張鴻:無論是銀行還是投資人,都要越來越注意風險,銀行我們已經看到了,銀監會現在已經不斷地在出一些措施和通知,要求嚴控信貸的這個流向,不要讓它進入房地産市場和股市當中去,而且現在也開始限制個人理財的産品進入到股市當中去。
主持人:對。
張鴻:那對投資人來説,我們要記住一個常識,就是無論是股市還是樓市,它都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的規律,比如説股市它是靠業績支撐的,當然你可以投資泡沫去掙錢,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是在泡沫上掙錢,千萬不要把泡沫當成實體有價值的投資。
主持人:千萬不要對風險避而不見。
張鴻:對,你有這樣的風險意識你到時候才能逃得掉,才能逃得快,還是那句話,別人貪婪的時候,你一定要恐懼,顯然現在這個市場上貪婪的氛圍越來越濃。
主持人:需要我們做出這樣客觀理性的一個判斷和抉擇。
張鴻:對。
主持人:向先生您的觀點?
向松祚:我想今天我們在深入地思考和反思這個信貸的天量增長的時候,我們在制定政策,我們的思維一定要有超前性,就是我們要著力解決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現在我們講的是要科學發展要轉變這個增長方式,這個核心的問題,就是要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尤其是調整實體經濟的這個結構,最關鍵的是要調整信貸的流向和結構,信貸的結構流向如果不解決,我們這個實體經濟的長期的這個結構問題,它很難得到有效的解決。這個裏面有三大重點,一個是對於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信貸的支持,必須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要加強這個力度;第二個就説要對廣大農村和農民的這個信用的支持,必須要高度提到最重要的日程上來;第三個就是説對中低收入階層的個人消費信貸的這個支持,這些制度安排,這些信用制度安排,如果我們不完善的話,其實我們從長效的刺激內需,拉動增長……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