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節目視頻〈〈〈〈〈〈〈〈〈〈
七年醞釀,杭州啟動公務車改革,改革方案能否節約下真金白銀?又能否取得實效?《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王小丫):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今天我們要關注杭州市正在進行的公務車改革。從今年的5月份開始,杭州市取消了局級以下的公務車,並且將其中的大部分向社會公開拍賣。同時,杭州的各級公務員,將按級別獲得每月300到2600元不等的車補。這立刻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強烈的關注。杭州的公務車改革,是有示範意義的大膽嘗試呢,還是一種變相的福利補貼?擋在政府公務改革道路上的“公務車”的難關,到底應該如何逾越?今天我們將對此展開評論。
我們的兩位評論員是霍德明和張鴻,同時請大家登陸央視網、騰訊搜搜網以及搜狐網發表您的建議和觀點,稍候我們會關注到您的留言。
首先我們還是來關注一下相關的新聞背景。
杭州公車改革遏制“車輪腐敗”,車貼標準分9個檔次,眾多媒體的報道,讓杭州公車改革成為了時下熱門的一個經濟話題。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政府正式啟動市級機關公車改革的動作,首批21家市級機關參加了這次改革,這個動作是杭州市政府經過近7年的醞釀和試點才實行的,按照杭州政府制定的,三年完成計劃,到2011年,除公檢法等部門外,杭州其它所有市級機關都將不留公車,所有在編、在職、在崗人員全部參加公車改革。
杭州公車改革辦法的細則規定,市局(副廳)級以下幹部一律取消專車及所有公務用車。車貼依據實際工作職務層次,劃分為9個檔次,上限為每人每月2600元,下限為每人每月300元。
據統計,此次首批參加公車改革的21家市級機關近兩個月來,公車費用下降了32%左右。
何新根(杭州市發改委副主任 杭州市公車改革辦公室主任):涉改的單位,公車有1200多輛,每年的公車經費要一億多,按照我們的測算,就是公車改革之後,能夠節約經費三分之一,這應該是非常大的數字。
同時,為防止公車補貼福利化的傾向,杭州此次車改將車貼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從制度設計上保證專款專用,卡內的車貼金額只能用於與公務交通有關的支出,如公交車、出租車、市級機關公務用車服務中心、加油站、車輛年檢、車輛保險等,除此之外不能取現,也不能在商場、超市等地方消費。同時為了防止車改後出現公職人員向社會借車,或轉嫁費用等,錢照領,車照用等不正之風。杭州市還配套了相關紀律規定,凡違反相關規定的,將給予相應的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扣發車貼。
將“公車改革”進行到底
主持人:兩位評論員,首先是一個很直接的問題,就是杭州市的這種做法,取消這個公務車,同時按照級別來發放這個車貼,這樣的做法,是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張鴻:從公車改革的方向上來説,肯定是好的。因為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普通的百姓,對公車的改革都有強烈的要求,民間也會覺得公務車的腐敗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車輪上的腐敗”。有一種説法叫公務車三分之一用於公務,三分之一是領導用,三分之一是司機用,但這都表達了一種強烈的這種情緒,如果把它改革的話,我們算一個總賬的話,起碼能做到一點,就是總的用於公務車的支出會大幅度的減少。比如説杭州這一次,它本來全市的公務車的支出是1.2億。
主持人:對。
張鴻:1億2,如果説這一次公務車改革以後,按人頭補貼了以後呢,它只有6千多萬這樣的支出,也就是説可以節省50%的費用,那在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不是特別景氣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開源,那政府要建成節約型政府的話,節流顯然也是有一定示範意義的。我覺得最重要的其實是通過這樣的改革,讓我們大家又開始關注公務車的改革,所以對未來,無論是一些城市也罷,還是中央政府也罷,對公務車的整體的改革能提供一些更好的依據。
主持人:是一個借鑒。
張鴻:對。
主持人:同時也能看到現實的效果,就是確確實實在這個整體用車這一部分的支出上是節約了。
霍德明:我想公車補貼,它可能不是理論上最好的辦法,不過它的確能解決實際問題,我把它歸納成兩個方向,第一個,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麼一個改革,它其實是制度面從隱性的變為顯性的,怎麼説呢?原來一個局長他可能要給他配個車,包括一個司機,每個月的車子的養路費、油費,更不要説買車的原來一大筆的開支啦,這都在政府的預算裏邊,外面人是看不到的,今天像杭州這個做法,就把公車基本上都賣掉了,而且對於局長,局級這個階層的人,就給了他2600塊錢的補貼,所以至少從原來隱性的開支變成一個顯性的開支,這是一個好事。第二件事,我覺得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地方,就是當你在這個顯性的過程中間,其實他拿到這一個錢,他的錢是打到IC卡裏面去的。
主持人:對。
霍德明:他可以決定他去坐,譬如説公交車,他也可以當然去雇個出租車來,當然了,他還可以從市政府那裏面辦了一個所謂的公車中心,從那調個車來。
主持人:調度中心。
霍德明:他照樣付錢嘛,所以這個花費,其實就由這一個首長或者領導他來決定怎麼樣花費,我説這還是市場化的一個過程,當然像這個市場越開,越發達的地方,這種市場化的過程也越完善,就是我們看到今天公務車的使用的變化成為補貼的這個過程,其實完全符合市場規律的。
主持人: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就像霍教授説的,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但是呢,是一個實際的辦法,同時這樣的做法,還調動了一些社會資源,那麼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很多觀眾朋友他們怎麼看呢?我們現在來看一下上傳給我們的一些建議,
“魔法師”説,他説“至少我覺得這是一種積極的嘗試,我希望其它城市也改。改了肯定有新的問題出現,但是問題可以一步一步去解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理性的態度。
張鴻:對。
主持人:解決問題的理性的態度。這位朋友説“我就是專車司機,雙手贊成車改,公車浪費物力,還浪費人力。在國外,一個市長級別的人才有專車,並且還是在8小時工作之內用。 我們的國家,專車包括司機24小時,都是領導的,領導不要拿錢太多了,2600太多, 800就可以,不要集中什麼服務中心叫車,那又是一種腐敗,把錢給社會、給出租車,車改就是動了當官的蛋糕,所以全國才改了好多年也改不好!”他好像有點兒從自己的這個角度來出發。
張鴻:但是他能那麼説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司機,如果改的話,首先他自己會受損。
主持人:對,他的飯碗是在哪。
張鴻:對。
主持人:其實每個人在改革面前都是需要做出一些付出的。
張鴻:對。
主持人:再來看這位朋友,他説“公車公車,本來就不是私人用的,幹嘛補貼?行政機關本來就不要什麼公車配備,有事招出租車就好,每月的開支向全民公開這不就結了,一切納入預算,超支審批,豈不乾乾淨淨。”那麼這一次杭州的車改在媒體上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現在我們就梳理了一下,一起來看看,都有什麼樣的説法。
對杭州公車改革,媒體觀點可謂眾説紛紜。
“杭州公車改革遏制‘車輪腐敗’”這是《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援引專家的觀點説,公車改革的關鍵問題不是車貼到底該不該與職務挂鉤、是不是贖買特權以及怎樣補貼的問題,而是車改到底有沒有達到降低行政成本、遏制“車輪腐敗”的成效,推動建立節約型政府,實現公共利益。車改後節約下的真金白銀,是對車改成效的最好驗證。
《工人日報》,“杭州車改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文章指出,各地如果都能像杭州這樣改革,全國的公車消費則會下降不少。在公車改革問題上,應當抱著現實的態度,不能過於理想化,車改不可能奢求一步到位。
《東方早報》則給車改中的補貼範圍和額度提出了質疑,文章説,最高2600元的補貼,這個數目的錢,即使在北京、上海也算是相當可觀的交通費了,更何況是在杭州這樣的中型城市。即使在行政支出總量減少的情況下,這個數字仍然給人以觸目驚心之感。
有爭議,也有建議和呼籲的聲音。
《法制日報》的文章認為,公車管理重點要落在強化監督,文章指出,沒有有效的監督和嚴格的處罰措施,公車改革在“官本位”陰霾下只能曇花一現。
《檢察日報》文章也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杭州的車改爭議大,這是人們在呼籲更完善的改革方案出臺的表現。希望我們的國家在推進公車改革上推出更成熟、更優化、更全面的方案。
主持人:我注意到媒體這一次對於杭州車改的這個關注的焦點,其實在這個300到2600,這樣的一個車補,就車你不能用了,但是你可以拿這樣的補貼,所以公眾他們質疑,這個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錢我拿了,但是這個公車依然是照樣在開著,在用著,其實我在想這種質疑的背後,是公眾的一種擔心。
張鴻:對。
主持人:那麼兩位評論員,你們覺得公眾的這種質疑和擔心,是不是可以理解的?那麼同時像他們的這種擔心會不會出現?
張鴻:這種擔心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在其他的一些城市進行車改的時候,我們看到其實之後的確發生了一些這樣錢照拿,車照開的這種情況,就是比如説我這個局長,你給我2600塊錢,你雖然打到卡裏,但是我這個卡可以讓家裏人用,又不是記名的,然後他可以去坐出租車,可以去加油,可以去坐公交車等等,那接下來我仍然用公車,改革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或者説媒體沒那麼關注的時候,是不是我就可以在公車上又回頭了,又走回頭路,所以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自己我看也沒有特別大的信心,就是杭州車改辦的一個負責人,在接受咱們臺記者採訪的時候,我聽到這麼一句話,記者問他説,因為車改辦是發改委的嘛,記者就問他説,為什麼第一批試點單位沒有發改委?
主持人:哦,就是不包括。
張鴻:你們為什麼不以身作則呢?這個車改辦的負責人他説,説是這樣的,市領導覺得這個事如果有利益的話,我們發改委跑到前面就不太好。所以這個事從我們常識來判斷的話,從1億2的這樣的一個總的開支,減縮到6千萬的這樣的開支,一定是對這些既得利益者是有利益上的傷害的,但是他們自己其實也沒有判斷得很清楚,可能對這些既得利益者是一種福利上的一個反饋,或者説我們説是對他原來這樣一個權力的贖買,就是買過來了,所以根本上是,我們這一筆錢花的到底是什麼?是一個福利,還是你的公務的消費?因為現在看來好像是福利的概念更多一些,因為它是按級別來分的,不是按實際用車的這樣的一個需求來分,來補貼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説,我們很難説,他未來不會發生這樣的,這個車照開,錢照拿的這樣的情況。
主持人:也難怪公眾會有這樣的一個質疑和擔心。
張鴻:對。
霍德明:我來澄清一下,這個錢照拿,車照開的前提是什麼,像杭州這一次他就把公車大部分封存了。
張鴻:對。
霍德明:甚至拍賣掉了,只留下一小部分作為工作車用,所以了,如果真的有錢照拿,車照開的話,這個車子肯定不是屬於他原來單位的,可能是屬於他其它的也許權力上面有關係的單位,把車子調過來。不過我得説,這是一個特權的事情了,有關於特權的事,錢照拿,錢不拿,它都會使用,當然這一點上面我覺得杭州市這一次做法就蠻好的。我注意到它除了把全市的這個公務用車集中在一起,作為一個公務調派的,公務用車調派中心,所以隨時這個單位,原來它有配車的,現在沒配車了,就打個電話,我今天到公務用車調配中心來,派個車子開過來,當然由這2600塊錢裏面或者300塊錢裏面支出。另外杭州方面,它還有另外一個有關於機關用車的紀律規定,很多時候,它是你不能用車的。我仔細算了一下,如果2600塊錢,在杭州那個地區,如果1公里是2塊錢來計算,一天120塊錢的花費,那有,領導他基本上要花,每天要在這個車子上面要花60到90分鐘,所以你想想看,每天要花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在車上,這樣子的現象,大概也是不合邏輯的。
主持人:那其實在杭州的公務車改革之前,其他的地方也有過一些嘗試,但是我們看到似乎這個成功的經驗不是太多,那麼公務車改革,究竟應該怎麼改呢?稍候繼續我們今天的評論。
公車改革怎樣細化,才能真正降低行政成本?如何推進,才能實現公共利益?《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各位繼續收看《今日觀察》。今天我們關注的是杭州公務車的改革,現在很多觀眾朋友給我們上傳了一些漫畫,我們請兩位評論員來分享一下,這一幅漫畫這是一個稍微誇張一些的金元寶的這個意味,可能是真的是公眾的一些擔心和質疑。
霍德明:我想這裡面車貼看起來好像是個金元寶,但是實際上在地方政府財政支出上面,車貼可能還是比較少的花費,如果説是公務用車原來那種隱性的花費的話,那會更多。
主持人:與其是隱性的,還不如把它變成一個金元寶,至少我能看得見,到底用了多少。
霍德明:是。
主持人:好,再來另外一幅,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極端。車用得少,那我就可以省錢,把津貼省下來,那麼辦事的效率也就比較低了。
張鴻:所以他接下來呢,他很難避免有這樣的一個情況,那必須得有後續的這樣的一個辦法,就是激勵你起碼該辦的這個公務你要去辦。
主持人:必須有這樣的一個機制,不能説因為你為了省錢,所以你該做的事情都不做了。
張鴻:否則的話,因為這個補貼給了你,其實就等於是你腰包裏的錢了,雖然他可能不能提現,但是它其實是可以以其它方式消費的,買油,打出租車等等。所以你要從他腰包裏再掏出錢來為公家辦事的話,那可能就需要有一些具體的辦法。
主持人:其實説到這個公務車的改革,那我們看到杭州它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是最後一個,那麼這些年公務車的改革,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一些陣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003年初,中紀委二次全會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積極穩妥地進行公務接待、公務用車和公務員福利制度改革工作。此後,在全國有不少省的市、縣展開了公務用車改革試點。
2004年,南京的13個區縣在當年內全部啟動車改工作。按車改標準,今後每區最多只能保留10輛公務車作為備用車隊,其它公車一律進行公開拍賣。通過給公務人員發放數額不等的交通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公務人員個人買車,變公車私用為私車公用。
2004年,威海市級機關全面推行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參加車改的97個單位是威海市區內的各級黨政機關,涉及1997名工作人員,核心是公務用車貨幣化,車改單位的工作人員,按照級別每月領取200元至2400元不等的交通補貼。
2005年,昆明市公佈了車改方案,取消公務車,按行政級別發放車改補貼,補貼標準為副廳級月補助為1800元,正處級1500元,副處級1300元,正科100元,副科800元,科員500元。此方案也引起社會關注,媒體披露,保守估計,我國公務車目前已超過350萬輛,每年用在公務車上的開支,在三千億元左右,數字也折射出,我國公務車改革任重道遠。
主持人:剛才兩位評論員已經説到杭州的這個做法,取消公務車,同時改為車貼,用按級別,行政級別的方式來補貼這個車費,這是一個實際的辦法,同時在目前看來,也是一個好的辦法,那麼兩位認為,怎樣能確保這是一個好的辦法?怎麼把它推進下去?
張鴻:其實我們今天演播室的這個討論,包括很多媒體的一些爭議和質疑,都應該在2600塊錢出來之前,就這個方案出來之前進行,應該前置,為什麼呢?因為它既然是一個涉及到公共財政的這樣一個政策,就應該所有的公民都來參與,包括媒體,因為現在這個事情是改革者,正是被改革者,他要主動的在自己的利益上動刀,當然我們情願相信他們有這樣的勇氣,但這不是一個制度的保證。比如説最近廣為流傳的,遼寧遼陽市的一個車改的補貼方案,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就是它的正處級,一年要補貼多少呢?7萬6,這已經遠遠高出了他們當地的這個收入水平,正常的收入水平,那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利益驅動,那只有在我們所有的公眾,包括人大、法律部門、包括審計部門都參與了充分地討論和爭議以後,才能夠有效地遏制改革者和這些被改革者他們的這個利益的驅動。
主持人:參與和監督,尤其是監督是很重要的。
張鴻:對。
霍德明:公務用車的制度改進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得好的,你剛剛講到制度監督,這次杭州市他基本上是市裏面的行政監督,我可以説是相當做得到位了。可是有關於更廣泛的法律層面的,比如説市人大,他也可以進行監督。
張鴻:對。
霍德明:當然市人大對於市政府的這種公務用車的預算,以及使用方法,我覺得他在進行法律上的監督的時候,都可以參考一下其他國家的一些經驗,當然看一下比如説發達國家,我所知道的像日本,基本上這個部長跟副部長,他是有公車,以及專車與司機,但是僅限于他接送他上下班,或者是公務使用的,像局級幹部,像日本的情況,它就基本上把他從辦公室接送到車站,這麼一個短距離,公車公用,所以當然像其它各個國家,比如説像新加坡,它全國就只有4個人有公車,有所謂專車、專司機的使用,德國、法國都限制得非常非常地很多,是不是有專車,或者有專人司機,甚至只是有公務,大家共用的這一個車子,所以我想在法律制度上的設置,尤其是將來的人大這方面,可以多下點功夫。
主持人:那麼對於這一點,其他的朋友有什麼看法現在我們接著來看看各位給我們發來的留言。
這位朋友説“公車下崗是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公車不下崗,也可以採用公車經費包乾制,規定一年內每一輛公車的使用經費,如果經費不夠,那麼就停開一段時間,要麼就實行經費個人負擔超支的部分,經費使用情況年終必須向同級人大代表和政協代表審核。”其實把它作為就像財政的很多東西,你是需要拿來審核的。
張鴻:對,現在這些都是不透明的。
主持人:好,再來看這位朋友,他認為“真正有力的改革措施,應該是讓改革者和被改革對象分離。公車改革,説到底是一個公共財政和政府的監督問題。在我國,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是財政預算的審定者,是政府的監督者,如果由人大通過嚴格公共預算來主導公車改革,每個部門每年的用車費全部透明化,納入部門的預算,由人大來審批,而不是籠統地以‘行政事業經費’的名義來開支,並且向全社會公佈、接受全社會的監督,也許才是釜底抽薪之舉。”
張鴻:對。
主持人:那麼這個是從根本上,法律的層面上來做到這一點。那對這個問題,我們的評論員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現在我們連線他。
宋曉梧(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公務車過去是一個暗補,同時由於公車的消費,各地實際上也沒有按照原來國家規定的那個標準做,有些公務車的配備,都高於過去的標準,所以乾脆一般情況下,取消公務車,就是參考國外的這些,實行公務車的情況。我們現在的公務車搞得太普遍了,浪費極大。再一個就是説,公務車的補貼標準,現在各地搞得差別這麼大,我覺得中央將來應該出臺一個明確的指導意見,要加強紀律方面的檢查,相應的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這才能跟上,才能行。
周天勇(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全國大概公車現在有600萬輛,每年它的汽油費、保養、保險、高速公路費、停車費,不算司機的成本的話,就要花掉1580億元。這些公車司機的費用,大概在1800多億元。兩項加起來的話,比如説2007年,全國就要花掉3400億元左右。(車改)要考慮車補,但是車補要適當,(如果)車補一年給補了10萬元,這比用車的費用還高,比如一台車,如果加上司機的成本,一年在6萬多,顯然把這6萬全部加在公務員的工資裏,我覺得是不合理的。
主持人:好,謝謝我們的評論員。其實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政府的公務車的改革,其實已經上路了,那麼怎樣在這個改革的路上,走得更好一些,更直一些,彎路更少一些,兩位評論員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張鴻:我的意見是先不要急著推進各地的這種改革,先做好透明。
主持人:透明。
張鴻:剛才有網友已經説了,就是人大要在公共預算上要把好關。事實上關於我們國家公務用車的這個數量,到底是多少,每年花費是多少,這一直是一個不透明的數字,我們不太知道。你看06年的時候,全國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提到,説每年各級政府官員公車私用費用達到2000多億元,而中央黨校主辦的這個《學習時報》刊登文章説,2004年的時候,中國至少有公車400萬輛,公車消費財政資源是4085億,這個數字是什麼呢?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13%以上。這些數字到底是不是真實的,計算是不是有一些問題,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在這個事情沒有弄清楚之前,我們怎麼知道我們超了多少公車呢?現在只是我們一個直接感覺説,車好像多了,公車私用了。所以説在這樣的一個框架下,我們要把它先解決掉透明,和我們現在的改革,接下來才是未來的這樣一個改革,否則的話,我們整個的各地這樣分著去改革,去推進,這樣的成本是巨大的。
霍德明:就宏觀上來講,公務用車的制度改革,肯定跟它的經濟發展的階段有關係的。我研究過,全世界你看那越不發達的國家,它其實國家很窮,老百姓更窮,所以所有的政府用車,那肯定是公務用車。
張鴻:對。
霍德明:更不要説是你是自己私人一個局長,或者一個司長,自己掏錢來買車,或者打車了。既然我們了解到,經濟發展比較低層次的時候,它一定是政府來埋單,等到世界慢慢進步了,經濟慢慢凈化了,我剛剛舉的幾個例子,日本、德國、法國,這公務用車,它有很多很細節的規定,而使得這些官員他也認為,我只有在公務的時候,才有資格來用這個車,中國肯定還在這兩個極端中間,但是我們很清楚地可以看到,這次在杭州地區,杭州可以説咱們經濟發展,在國內算起來的話,算是相當相當先進的地方,所以他們來首先做這麼一個公務用車的改革,我倒也覺得是符合全世界經濟發展這個階段的它的規律性,當然像我們國家……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