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視頻】
《三國演義》裏的曹操與劉備,從青梅煮酒論英雄,到火燒赤壁,分分合合,打得不可開交。沒想到,兩千多年之後,這對老冤家又再次碰頭了。
河南安陽的“曹操墓”剛剛被考古專家初步確認,四川的彭山縣蓮花壩村村民又開始聯名上書四川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請求對蓮花壩皇墓進行勘測、挖掘,期望能確認該墓是不是“劉備墓”?
就在民間一片吆喝,希望給“劉備墓”驗明正身之後,彭山縣又向社會發出“徵集令”:有獎徵集與彭山縣牧馬鄉蓮花壩村皇墓有關的文獻、文物等資料。一時間,偏僻的彭山縣一下子熱鬧起來。
這個佔地一百多畝的小山丘,就是傳説中的劉備墓,位於四川省彭山縣蓮花壩村。跟前一階段曹操墓被宣佈確認時,安陽警方荷槍實彈,24小時執勤的場面相比,眼前這個劉備墓安靜的多。不過村民告訴我們,村裏很多人這陣子可沒閒著,都在忙著尋寶呢。
農民:“現在就是山上挖了那麼多洞洞,還沒找到。”
記者:“有人到山上挖洞?”
農民:“是啊,山上挖挖看看東西存在了多少年頭了。”
記者:“村裏其他人也在找嗎?”
農民:“嗯。都想看,想去看看有沒有東西。就這個意思。”
説到尋寶,村民們臉上都掩飾不住的興奮。村民們説,蓮花壩村有數百戶人家,八成都是劉姓。關於劉備葬在蓮花山的故事,村裏已經流傳了好幾輩,但是一直沒有權威部門來認定。
“真要勘測出來是劉備墓那就更好,那就是彭山縣的光榮,彭山縣的一大財富。”
“高興,開發就對了,人來旅遊。”
“是劉備墓就搞點旅遊開發我們就沾點光。”
村民們説,聽到縣裏這次有獎徵集劉備墓證據的消息,各家各戶都在忙著尋找,村幹部也已經動員了好幾次了。
農民:“書記批評了文管所的同志們,我説你為什麼批評他,他説人民的財富埋在泥巴裏頭,不要人們參觀不要人們看,他説你們打麻將。”
早就前幾年,成都武侯祠就打出了劉備墓的大旗,此次傳聞説彭山發現劉備墓,有研究者認為這不過是當地人的一廂情願罷了。因為彭山至今沒有一件可以證明劉備墓在此的實物。不過,在蓮花壩村村民看來,這座看似普通的山丘,確實就是劉備之墓。
唐思甜:“可以説90%以上説是劉備墓。”
唐思甜是蓮花壩村三組的生産隊長,十幾年來,他負責義務看護這座傳説中的劉備墓。1月15日,正是唐思甜和村裏的3位村民一起,聯名上書四川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請求對蓮花壩皇墓進行勘測,期望能確認該墓為“劉備墓”。
唐思甜:“主要是我們認為,現在曹操已經找到了,現在曹操找到劉備沒有找到,
要求確認,國家文物局來確認。”
記者:“是什麼?”
唐思甜:“過去這個皇墳的城墻。”
記者:“你為什麼這種判斷呢?”
唐思甜:“那肯定是,因為這個,全部這麼圍著的。”
記者:“那你怎麼就判斷是劉備的墓?”
唐思甜:“那肯定是,有這麼大規模的建築肯定是的。”
村民劉向東這兩天也忙著收集寶貝。前兩天,聽説縣裏在有償徵集關於劉備墓的物品,他特地從打工的地方趕了回來,把自己收藏了多年的一件物品拿了出來。
記者:您懷疑這是個什麼東西?”
“當時那個文物局人就説了,必須皇帝才敢用這個磚,他説這個墓的上邊,黃粉,只有皇帝才會有金粉的。”
記者:“這個金粉,摸一下行嗎?”
“上面原來有這個金粉。看得見,是有金粉。”
這塊磚,是劉向東前幾年從附近被盜的一座墓裏撿來的。不過他抱著期待的這塊金轉,在文管所的技術人員看來,並沒有多少價值。
“像明代的,從形式上來看就是明代的。肯定不是漢代的。”
村民:“也就説這個磚跟劉備沒有什麼關聯。”
吳所長:“沒有關聯,跟這個皇墳沒有關聯。”
記者:“有徵集到的東西嗎?”
吳所長:“現在還沒有,因為剛剛才開始。”
吳天文,彭山縣文物管理研究所所長,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劉備墓有關文獻的徵集啟示,就是由他組織發出來的。
“作為文管部門有這個義務,收集了資料,到底這個是什麼東西,比如説我們可以判斷出這個是多久的墓葬,都有促進作用,所以就發了這個
吳所長介紹,位於蓮花壩村的這座皇墓早就被列為了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為了進一步確認墓主人的身份,彭山縣決定向社會各界徵集有關文獻、實物等文物資料,並對收集到的物品,根據價值大小給予獎勵。
記者:“徵集令是您起草的嗎?”
所長:“徵集令這個是跟他們,通過了宣傳部這樣起草發出去的。”
所長:“政府就支持我們,支持我們搞這份工作。”
記者:“怎麼支持?”
所長:“怎麼支持,比如説是懸賞犒賞這些。”
和安陽曹操墓屬於文物部門搶救性發掘不同,彭山劉備墓更像是一場自下而上的運動。當地百姓和基層文物單位都充滿了積極性。
從曹操墓發現的轟動效應,可以想象,傳説中,雙耳過肩雙手過膝的劉皇叔,他的墓一旦確定,會給群山環抱中的蓮花壩村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實際上,除了踴躍的村民,彭山縣發出召集令之後,很多意想不到的身影也忙碌了起來。
“你聽得懂我説的話嗎?”
日本人:“有一點。”
“我是當地的村官?”
日本人:當地的村官?”
就是村長。”
“我們這個劉備墓,這個是在蓮花裏面的。”
日本人:蓮花裏邊。”
“我跟你講這事,這是蓮花花瓣,這是自然形成的山。”
這天,日本的一位考古愛好者前來參觀,蓮花壩村支部書記劉繼和親自出面,介紹蓮花壩村的神奇故事。
日本人:“劉備這麼有名的人的墓,還是沒有人知道這邊。”
劉繼和:“把它開發出來。它因為這一次也是受到曹操墓的影響。”
日本人:“這個墓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劉繼和:“我們一直從兒童時候就發現它。從小,一代傳一代傳下來。”
劉繼和説,十幾年前,有勘測隊曾經來勘探過,發現被稱為“皇墳”的山丘是空心的,走向為東南向,四圍為石塊壘砌,很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古墓。但是十幾年前的那次勘探不是很徹底,皇墳的主人到底是誰,墓室結構如何,始終是個解不開的謎。不過儘管如此,劉繼和認為,劉備墓的推測應該沒有錯。
“這座墓,這個墓氣勢大家都看到,很大,幾百畝一塊,而且整片山都是沙河土泥巴築起來,你想一般人,一般的人他是不會埋這麼大的墓。”
“皇墳”的身份一直沒有得到權威部門的確認,劉繼和説,這次發動全社會集體尋找證據,應該會有個明確的結果了。
“風水、地理環境跟,起碼80%是劉備墓。”
彭山縣的宣傳部門這兩天也格外忙碌,副部長李天倫,已經接到了不少媒體要求採訪的電話。
記者:“有多少家準備過來看看?”
“沒有準確的,應該説到彭山的,我們估計上十家以上吧,當然還有電話連線,還有在外地的,很多的。”
劉備墓在彭山被發現的消息傳開後,宣傳部接到了一個網站打來的電話。
宣傳部李天倫副部長:“他説就是那個地方劉備墓現在比較火,很多地方都在給他們提出申請要搶注關於劉備墓的域名,因為我們這個地方是源於地吧,他認為在我們這的可能性比較大,就説我們先做的話,可能優先給我們做。”
記者:“要收費嗎?”
宣傳部李天倫副部長:“他的費用,他説問了一下,大約就是兩萬多。”
彭山縣文管所所長吳天文最近也異常忙碌,作為文物徵集令的發起者和彭山縣文物鑒定的權威人物,他每隔幾天就得去一趟蓮花壩鄉。
記者:“吳所長,你們這兩天經常往這裡面跑嗎?”
吳所長:“跑了好幾次了,因為媒體那些要來,給他們介紹也好,他説到底這個墓葬是哪個的。”
吳所長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甄別村民發現的寶貝。
“附近的有出土的東西這些,由於平時他們耕地,就是可能你生産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我們就徵集過來。”
徵集令發出的第四天,吳天文的郵箱裏,收到了一個圖片資料。
所長:“可能真的劉備墓的話,可能就有個轟動效益了。”
吳天文説,目前,他蒐集的所有資料中,最有價值的就是老百姓的民間傳説,和彭山縣縣誌當中一段關於皇陵的描述。
記者:“一般的想確定這個墓到底是不是劉備的墓,最終確定得需要怎麼做才能確定下來?
所長:“那確定是哪個人墓的話,必須要有實物看了之後,它裏頭有藏的東西,你才知道是哪個陵墓。”
記者:“只有挖掘之後才能最終確定?”
所長:“挖掘之後才能看出來,具體是哪個陵,才能看得出來。”
記者:“那現在這樣通過民間徵集的一些方式,即便能徵集到一些方式,好象也無法作為考證的依據嗎?”
所長:“可以作為資料嘛,就説對這個墓葬進行研究那些都有一定的幫助。”
在彭山縣旅遊局,副局長郭平興奮地告訴我們,此前曾經有8家企業找上門來,表示對古墓開發感興趣。目前,他們正在篩選合適的企業和規劃設計。
局長:“現在雖然説文物部門沒有給出我們確切地一個答覆,但是我們還是會説它是劉備墓。”
記者:“您這麼肯定嗎?”
局長:“我們旅遊部門得到的信息呢,它在我們當地,當地的傳説。”
記者注意到,彭山縣旅遊局在前幾年進行的規劃設計中,早已經明確表明這座古墓就是劉備墓,在彭山縣官方網站,以及四川省旅遊局的網站上,也是直接以劉備墓的名義進行招商的。
局長:“我們也希望如果真正的是劉備墓,那麼我們政府一定會大手筆來開發這麼一個區域,真正地把它做為三國文化的一個主要景點。”
雖然這兩天,還沒見有企業前來洽談開發業務,但是郭平預計,劉備墓的話題被炒熱後,前來招商的人少不了。
局長:“有這麼一説 旅遊就是小題大作,旅遊就是挖掘文化無中生有。”
劉備墓可能在彭山的消息,給這個地方做了一個大廣告,吸引了眾多眼球。不管怎麼説,當地政府對蓮花壩皇墓還是寄予了厚望,期待它能帶動地方經濟。
但是,安靜了幾千年的皇墓,突然趕在安陽曹操墓初步確認的當口現身,也在社會上引發了很多質疑,認為這是借機跟風炒作。這讓當地政府感到有些冤枉,那麼,申請考證劉備墓又是怎麼提起來的呢?再來了解一下事件的緣起。
局長:“我第一個接到電話的,可能就是在什麼網上的一個記者,打我電話。”
彭山縣有獎徵集劉備墓有關文獻的消息傳出後,立刻成為各大網站熱議的話題,甚至有網友不客氣地指出,當地政府有借祖墳發財的炒作之嫌。對於這樣的指責,彭山縣的有關部門感到有些冤枉。
“這一次可能産生這麼一個説法或者説這麼噱頭的原因呢,可能更主要的還是一些玩家,或者是一些三流媒體吧,想做一些扯眼球的這麼一些,然後在曹操墓有這麼一説之後呢,為何不把劉備先生再拿來炒作一下。”
記者:“你的意思是先有其他的媒體,有考古愛好者,先把這個話題扯出來了?”
採訪中,村民唐思甜告訴記者,他們確實組織村民給國家文物局寫過信,要求對村裏的這座古墓進行鑒定,但是這事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主意,而是受了一名記者的啟發。
唐思甜:“上海那個記者就來的時候,他們説曹操墓找到了,在河南。”
記者:“您是從一記者聽説的?”
唐思甜:“嗯,那是上海記者。”
記者:“您看電視了嗎?”
唐思甜:“我沒看電視。我們天天在山上做活。”
唐思甜説,如果這真是劉備的墓,那一定是要保護好的,他從來沒有準備挖掘的計劃,給國家文物局的信裏面也只是申請專家們來考證。至於網上流傳的他準備挖墓的傳聞,他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們老百姓的意見我們儘量喊國家文物局來儘量考證,我們不想挖它,因為它,地下寶藏都是國有的。”
在彭山縣公開發出的劉備墓文獻徵集啟事當中,記者注意到,啟事的落款是彭山縣縣委縣政府和文管所。不過徵集令的起早者吳天文告訴記者,他們公開徵集啟示,確實請示過縣委宣傳部,但啟示中的落款不是縣委縣政府。
“我們為了工作嘛,比如説寫著好多媒體都在炒這個劉備,所以就徵求了縣裏意見發出去的。
記者:“那當時他們的意見是個什麼意見?”
“他們的意見還是為了促進文物保護,他們説可以,所以説我們發出去了。”
在彭山採訪時,記者遇到了最早對彭山劉備墓進行報道的記者之一,成都商報記者蔣麒,彭山縣關於有獎徵集劉備墓文獻的啟示,正是通過蔣麟所在的報社刊發的。
蔣麟:“我們出來的好象沒有彭山落款,彭山縣委縣政府的落款。網上杜撰的很奇怪,包括我寫的一些稿子,我寫的一些稿子,被一些媒體斷章取義的摘抄下去。”
蔣麟説,當時他來彭山,並不是專門來報道劉備墓的,他也並不知道這裡有個傳説的劉備墓。
蔣麟:“在其他的報道的時候,很偶然的和彭山的朋友,彭山的朋友也説,他説你這個報道沒意思,他説我們這塊還有個劉備墓,還有個劉備墓,我就通過宣傳部到文館所那邊去求證,是不是疑似劉備墓這樣的事情。”
不管參與者是抱著什麼樣的目的和態度,在村民準備開挖劉備墓,彭山縣發動全民尋寶這樣的噱頭下,彭山縣的劉備墓,伴隨著各種爭議,迅速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不過對於這樣的被炒作所帶來的影響力,彭山人卻沒有懷疑,並欣然接受。
宣傳部長:“我的想法,好,宣傳彭山了。”
村民:“假的是真的,真的是假的,只要有人開發就是對的。”
局長:“有爭議才會吸引更多地人,它是不是劉備墓,我認為並不是十分的看中,我看中的是一個是關注我們這個區域,關注我們彭山,知道彭山有這麼一説。”
看來,無論是蓮花壩的村民還是彭山縣政府,都對外界的種種質疑並不在意,甚至抱著一種比較超然的態度,皇墓是不是劉備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知道彭山了,關注彭山了。
實際上,也是希望能找到一個機會帶動外來投資,發展經濟。為什麼彭山會當地有這樣一種迫切的心情呢?
前面我們看到,就在專家們還在論證安陽曹操墓的時候,四川彭山縣廣發有獎徵集令,著手調查曹操的老對手劉備是不是落葬于當地。
彭山縣這個舉動目的很明顯,就是希望通過尋找劉備墓,引來各方關注與投資。一個並沒有系統考證過的古墓,怎麼會受到一個縣如此關注?再來了解一下。
劉繼和:“就是無價之寶,我們有這種旅遊,帶活第三産業把老百姓致富這是我們當地幹部的責任。”
如何對於皇陵進行旅遊開發,是現在蓮花壩村討論最多的話題。聽村民説,早在多年前,當地就進行過規劃設計。
農民:“説的劉備墓必須要修,先修劉備的公館,還要修廟,還要修(三管城),像那個壩他定是停車場和音樂廣場。已經有規劃了。規劃,你圖紙都劃歸了。”
在古墓前這個水泥臺階修完之後,村民們期待中的旅遊開發卻停了下來。
牧馬鎮黨委書記羅鴻翔:“擱淺那個主要是因為當時我們這個地方交通非常不便,而且區位非常偏僻,再加上沒有什麼企業投資吧,所以説最後就無果而終了吧。”
解説:記者得知,彭山縣年財政收入不過兩億元,依靠財政力量開發旅遊難以實現。
村支部書記劉繼和:“我舉個例子,我們彭山縣今年的收入,今年的兩個多億還有一點水分,成都市的雙流縣他一年收入40多個億。”
記者:“以往這個地方的經濟靠什麼,你們掙錢主要靠什麼?”
“靠土地。土地啥。”
記者:“就靠這些地,現在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錢?”
“我一兩千現在。”
記者:“一兩千?”
“嗯。”
村民們説,蓮花壩鄉地勢偏僻,前幾年連條像樣的進村公路都沒有,周圍也沒有相應的酒店等配套服務設施。想發展旅遊,需要先投入大筆資金。幾年下來,鎮裏的皇陵招商陷入尷尬局面,前來考察的企業,一家也沒有留下來。
書記:“在07年有一個開發商過來,它的資金,它的實力不是很雄厚,如果它這樣倒騰一下,會反而破壞本身文物它自身的價值,還有我們當時無法確定,這個地方就是老百姓説的皇墳就是劉備墓,所以我覺得從文土出發,還是沒有批准他們實施。”
採訪中我們得知,當地的旅遊部門也一直沒有停止對皇陵的招商。在彭山縣旅遊局,我們見到了幾份關於皇陵的設計圖紙。
局長:“作為政府希望的是把這個地方單純做一個旅遊景點,而帶動其他合理規劃範圍內的一些旅遊地産、商業街區,地産變成度假産品。這樣的一個模式。”
不過一直以來,旅遊局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人。這份在當地人看來可以變成財富的規劃圖,只能被束之高閣。
局長:“這也是我們將來要做的工作,如何將旅遊資源變成旅遊産品,把規劃,把這種規劃變為協議,把協議變為合同,把合同變化為開工,把開工變為竣工,竣工變為效益,正好就是我們所需要的。”
一份份規劃圖紙説明,彭山縣對開發蓮花壩皇墓的熱情,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了。當地早就把這座古墓當作了一塊金字招牌,只不過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投資方。
曹操墓的發現無疑讓彭山縣看到了一個巨大機會,之前曾有人預測,曹操墓一年的經濟收益將達到4個億。不管這個預測是不是準確,至少對一年財政收入不過兩個億的彭山來説,這是個天文數字。這個機會真的能被抓住嗎?再來看看記者的調查。
局長:“目前比較時尚的一種地産,在旅遊景點周邊的房地産,比任何一個獨立的房地産還能夠受到市場的親睞。”
郭平的描述並非憑空想象,皇陵附近的一些地産已經開始受益於皇陵風水好的傳聞。記者發現,儘管地勢偏僻,但是這個每平方米售價超過萬元的樓盤還是吸引了一些從成都趕來的購房者。
記者:“他們開發商房子賣得怎麼樣你知道嗎?”
局長:“目前它的首期房産應該是,成交金額應該是在10億以上吧,成交金額也在10億以上。”
村書記:“你想一想他上萬一個平方的房屋,皇陵什麼靈氣?”
郭平告訴我們,有家新的地産開發商,正是衝著皇陵風水好的説法來的。
局長:“當發現這塊風水寶地的時候呢,他就是通過航拍看到了劉備墓。”
對於依託皇陵開發房地産,蓮花壩村村支部書記劉繼和説,他也抱著很大的期待。
“就是應該他利用它的這種靈氣,什麼靈氣,劉備的威望,名聲。”
按照劉繼和的設想,可以先吸引開發商來,隨後再借助於開發商的力量進一步開發旅遊,發展第三産業。
記者:“那這幾個房地産商他們對開發皇陵目前有興趣嗎?談過嗎?”
劉繼和:“現在還沒有,因為,目前我們這種科學依據和社會輿論還沒到這步,因為真正社會輿論和科學技術認定它是劉備墓過後,他們會把他們的錢拿出來的,他們有經濟價值,凡是你知道,做生意的人他希望回收的。”
作為知名度最高的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劉備墓一旦能夠被確定,到底能不能給彭山縣帶來一個旅遊金礦呢?採訪中我們發現,近段時間,劉備墓的話題雖然炒得很熱,但是這座傳説中的劉備墓卻很冷清,採訪的幾天時間裏,除了幾家媒體記者,並沒有遇到多少人來參觀。
記者:“沒有人來旅遊嗎?”
“沒人。”
“沒有,沒啥變化。也沒見人來,就是清明節,有村民去上墳。”
這位日本老人,是我們遇到的唯一的參觀者。
日本人:“沒有路標,一般的話找不到這地方。”
“他開始問我有沒有什麼標誌,走過來就能看到,結果什麼都沒有?”
記者:“有些遺憾是吧?”
日本人:“對對。劉備這麼有名的人的墓嘛,是不是。”
2月24日,距離徵集令發出已經有近一週的時間,彭山縣文管所仍然沒有徵集到任何有用的考證材料。
記者:“到目前為止,你能夠對這個墓的主人,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嗎?”
所長:“這個判斷不出來。”
記者:“完全判斷不出來。”
所長:“完全判斷不出來。”
記者:“目前找到的這些證據,不足以能證明一些東西嗎?”
所長:“只能説它是一個皇墳,一個大型的墓葬,這樣它是。”
我們看到,村民們多日來尋寶未得,不少人已經失去了最初的熱情,幾位為了尋找寶貝從外地趕回來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計劃春節後繼續回去打工。
記者:“沒聽説有誰找到證據,找到古物的?”
農民:“沒有,沒有誰。”
記者:“都沒找著?”
農民:“都沒找到。那是現在是很不現實的。”
村民:“那個太遙遠了,我們還是拿不出具體的證據出來,還是有點太遙遠了。”
書記:“是就是,實事求是,不是就不是,你炒作是沒用的,你是肥皂泡嘛。”
專家:“以一種很粗暴的方式,來吃老祖宗的飯。為什麼叫粗暴呢?根本沒有説對這種東西的認同,或者説對歷史、對文化的一種敬畏,而僅僅一看到這個東西以後,就好象看到肥肉一樣,大家一塊撲上去,那麼拼命地吃,拼命地咬,拼命地奪。”
搶名人早有先例,襄樊和南陽爭奪的是諸葛亮,兩個城市各自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歷史證據,打了多年的口水仗。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陸也因為爭奪大詩人李白,雙雙扭打到了國家工商總局。從炎帝到老子、孫子,從司馬遷、董仲舒到王安石、袁崇煥故里,甚至是故事傳説裏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都不乏爭奪者。馬光遠認為,利用本地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發展經濟,初衷本身沒有錯,但是不少地方的發展思路已經出現了偏差。
專家:“沒有去紮實的、很認真的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一個長遠的規劃,做一些有利的事,那麼僅僅是抓住一個熱點,抓住一個題材去進行炒作。”
在多位歷史名人的歸屬尚待科學論證時,不少地方政府紛紛為“歷史大餐”的商業價值進行估量,甚至大興土木搞開發。在馬光遠看來,這樣的投入,未必就能變成真金白銀的旅遊收入。專家:“我認為沒有多少經濟效益。因為這個熱畢竟你是炒作一時,就跟上市公司的題材一樣,題材股一樣,你炒作這個題材完了以後,股價暴跌,沒有説什麼多大的持續性。”
半小時觀察:別讓文化成為經濟的墊腳石
很多地方至今奉行著一條金科玉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如果照著字面上去理解,這種説法會帶來什麼結果,其結果就是經濟成了舞台中心神采飛揚的主角,文化成了舞台下看不見的墊腳石。用歷史文化産品來帶動一方經濟,這在世界各國都是通行的做法,誰也不會放著這塊金字招牌不用。像日本甚至有地方政府找到電視臺,請人拍攝當地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達到宣傳地方文化,拉動旅遊經濟的目的。幾年前熱播的電視劇《大長今》也把很多中國電視觀眾吸引到了韓國旅遊。但他們在這些策劃中並沒有把歷史文化當作墊腳石,相反只有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古人,才能讓這些文化産品真正煥發出奪目的光彩。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是我們的幸運,能否用好這筆財富不但需要我們的智慧,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
責編:劉岩
內容